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皇玉之谜 > 第四章 朱仙镇孔家老店

皇玉之谜 第四章 朱仙镇孔家老店

作者:寒边渡鸥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6:45: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贾鲁河自河南新密县一路向东,曲曲折折,沿途流经荥阳、郑州、中牟、开封、尉氏、周家口,最后注入淮河。这条河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楚汉曾“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这条河乃战国时期魏国所修,河水流了两千多年,流尽了古今多少英雄美人,流尽了多少风花雪月,流尽了苦难的中原人们的血泪。那泛着混黄的河水养育了中原大地,哺乳了无数生民。河边的水鸟在夕阳的余辉里飞向远处,河里的渔船也开始收网回家,只有往来的商船依旧趁着日头未落,急速向东行驶,他们的目的地就在不远处的一个商阜重镇-----开封城外的朱仙镇。

朱仙镇在开封城南三十里处,贾鲁河从镇中心流过,注入淮水。这朱仙镇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四大名镇”。自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就是开封城的外港,镇内河道四通八达,孙家渡渡口的建成更使得朱仙镇成为中原商业重镇。清朝康熙年间这里的繁荣达到了顶峰。晋商、徽商、陕甘商帮、湖广商帮、福建商帮和本地商帮云集于此,建票号、开当铺、贩皮货、运茶叶,他们无孔不钻,无业不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落魄文人、青楼妓女、土匪马贼、鸡鸣狗盗也凑在这里。酒肆、茶馆、妓院、戏楼、赌局、客栈、药铺、绸缎庄一家挨着一家。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真是应了太史公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朱仙镇的东头有一家名叫“孔家老店”的客栈。掌柜的姓孔,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瘦瘦的,一部花白的胡子,拖着一条稀稀疏疏的辫子。这店房院落挺大,两进的院子,前两排是客房,最后一排是车马停靠和店里的伙计住的地方,还有草料房和马厩都在这里。东西两边有配房。分上等中等雅间和三等的大通铺。中间一排有个五间的大通房,是客人吃饭的地方。客人往往吃完饭闲着没事,就开始在这赌钱取乐。老板也乐得由着客人耍钱,因为每晚可以抽到相当可观的彩头。

店里有个小伙计名叫祥子,大概十五六岁,本来他这么小的年纪不应该当伙计,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只因去年汝阳县周边闹瘟疫,他的父母二人在这场灾难中双双死去,可怜的祥子就成了孤儿。他的大伯在孔家老店旁边经营着酱菜铺勉强度日,便收留了他。大伯对他还算不错,可是他那大娘就不同了。每天拉着个脸,指桑骂槐,又摔盆子又摔碗,整天没给过他一个好脸色。好在他的父亲是个兽医,专门给人家医马。家传的技艺通过耳濡目染也传给了祥子。大伯一看家里的不通人性,又怕伤了孩子,就领着孩子到了孔家老店,央求孔老板给他侄子找个活干,讲好只管吃住就行,工钱不要。孔老板开始很为难,觉得孩子这么小能干啥,还不是替他白养活?后来祥子大伯说这孩子会医马,孔老板立即来了兴趣。因为住店的人很多都是骑马赶车的,马经常得病,但是整个朱仙镇也没有会看马的,很多人为此很犯愁。马病死的事经常发生,如果这个孩子会医马,那算是来了个马的救星,也给自己多挣些银子。当即找了店里生病的马让祥子医治,手到病除,立竿见影,马还真的被医好了。孔老板高兴地收下了祥子,除管吃住外,每个月还给一百个老钱当零花钱。祥子当然也乐意从伯父家搬出来,省的再看他大娘那张老驴脸。

每年一度的四月初八朱仙镇大会又即将到来。这四月初八大会已经有近几百年的历史了,朱仙镇在康熙年间达到鼎盛时期,这里不仅商铺林立,也是释伊道三教的朝拜圣地。各种寺庙、道观和清真寺高达一百多座。到了清朝末年虽然盛况大不如前,各种庙宇在中州大地还是首屈一指。每年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之日,镇里的几十座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浴佛斋会”。所谓的“浴佛斋会”就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各个寺院都要给佛沐浴,先用拂尘把佛像上的灰尘掸去,再用香药水从头浇下,然后再擦干净,就是给佛沐浴洗澡了。这种习俗自宋朝就开始了,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四月初八》这样记载:“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一进四月,整个朱仙镇就格外忙碌起来。各地的善男信女,行旅商贩骑着马,坐着轿,赶着车,挑着担都急匆匆往这里赶。大小客栈生意异常火爆,过不了四月初三基本住满,过了初五找间客房难上加难。

秦轾轩和广德走进朱仙镇的时候,已经接近日落时分。一进东门,广德的两只眼好像就有些不够用了。他东瞅西看,只见店铺一座挨着一座,饭庄一家临着一家。虽是向晚时分,但大街上人流依然不减。

轾轩用水烟壶指着右前方的一座客栈说道:“前面的孔家老店,今晚就在那歇脚。”“好嘞,喔喔。”广德鞭子一挥,把车赶进孔家老店。

二人要了一个二等厢房,祥子拿了钥匙,提了壶开水领着二人到了房间:“二位,这是您的房间,晚饭是在店里吃还是街上吃?”秦轾轩说:“咱们初来乍到,想歇歇脚然后再到街里遛遛。晚饭在街上随便吃点就中了。”祥子答道:“好嘞大爷,您先歇会,晚上再好好玩,这朱仙镇的夜间比白天还热闹。你回来的时候招呼我一声,我好给您端洗脚水。好了,我去伺候马了。”说着祥子退出门去。

二人坐了整整一天的车,乏累极了。秦轾轩说:“现在日头还没落,咱先睡上一觉,一个时辰之后再起来到街上溜溜。”说完,将水烟壶放在床头,和身躺在床上,倒头便睡。广德赶了一天车,更是累的受不了,躺床上也睡着了。没过多会,房间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二人醒来时已到掌灯时分,他们先起身洗了把脸,然后走出客栈,沿着大街向西走去。这时华灯初上,朱仙镇万家灯火。大街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酒楼里飘出诱人的酒香;戏园子里的河南梆子祥符调正锣鼓喧天;寺院里香烟缭绕,传来唧唧嗡嗡的诵经声;妓院的门口站着穿得花枝招展的窑姐和老鸨,吃吃地笑着拉着路人的胳膊往里拽。沿街的摆摊小吃令人垂涎:开封府楼外楼的包子,花生糕、鸡血汤、羊肉炕馍;开州的王五辈壮馍、五星集的驴肉、张氏糟鱼;周家口逍遥镇的胡辣汤;郑州的羊肉烩面;灵宝的羊肉汤;洛阳的牛肉汤;长垣的饸烙面;汝南的鸡肉丸子……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口舌生津,垂涎三尺。一时笑声、锣鼓声、吆喝声、还有马叫声不绝于耳,说书的、唱坠子的、算卦的,相面的,挑挑的,担担的,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好不热闹。简直就是宋朝汴梁城内的不夜城勾栏瓦肆。

他们在“玉棠号”买了一斤“五香茶干”,又来到开封“兴盛德”在朱仙镇的分号买了一包干煸花生,来到油篓街“西双泰酒家”。叫了一只童子鸡,切了一盘熟牛肉,叫小二端了半斤竹竿青酒。爷俩坐在临街的窗边,看着街景对饮起来。

秦轾轩说:“你知道这朱仙镇因什么而著名吗?”广德摇摇头。秦轾轩说:“这朱仙镇出名的东西很多,比如岳王庙、清真寺、还有咱吃这“玉堂号”的五香茶干。但是最著名的还是它的年画,朱仙镇的年画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直隶武强的年画并称本朝‘四大年画’。”

此时秦轾轩抬头叫小二添酒,忽然看到一人走进酒馆,在一个角落的桌子边坐了下来。秦轾轩觉得似曾相识,就瞅了几眼,那人刚一抬头,立即便把目光收了回去,叫到:“小二,上酒。”

两人回到客栈并不太晚,只见中间的五间大通间里灯火通明。一帮住店的客人闲着没事干正在赌钱。从屋子里不断传出哈哈大笑声和倒霉的咒骂声。秦轾轩一向讨厌这种场合,努努嘴对广德说:“走,回客房。你叫那祥子打两盆洗脚水。”广德应声去找祥子,秦轾轩起步上了楼梯,往二楼走去。

刚上二楼,就听见一阵朗朗的读书声。轾轩掏出钥匙,打开自家的房门,却没有马上进去。他侧着耳朵仔细听隔壁房间的客人读的是什么。只听那人诵道:“……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秦轾轩听出来了,这人是在朗诵《诗经·邶风·击鼓》这一章。这篇也是他最喜欢的诗歌。他情不自禁地接下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屋里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只听房门“吱呀”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书生模样的人,一躬扫地:“先生好学问,能否请先生到鄙舍一坐,喝杯清茶?”秦轾轩这时意识到自己有些冒失,好像自己在炫耀才学。此时广德领着祥子走了过来,祥子手里提着一把铁壶,热腾腾的冒着白气。十来岁的孩子提一壶水显得有些吃力,秦轾轩说:“广德,你先洗脚睡吧,我和这位先生说说话。”广德和祥子应了一声进屋去了。

秦轾轩这时才赶紧还礼:“实在对不住,打搅先生清净,实在唐突得很,恕罪则个。”那人赶紧说道:“不敢不敢,先生请屋里坐。”两人走进房间在椅子上坐定。秦轾轩这时才看清那人长着一张圆脸,一双眼睛不大,但透着光亮,身材不高,稍微有些发福,一条辫子乌黑发亮拖到腰间。桌子上放着一本道光年间雕版印刷的《诗经》,蓝皮,右侧用线装订。

只见那人沏了一碗茶给他:“先生真乃饱学之士,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府台何处?”秦轾轩连连拱手:“惭愧惭愧,哪里什么饱学之士?在下实乃一落地秀才而已,连个举人都没考中。我乃是开州人氏,小姓秦,名轾轩,又名秦三宝。”

那人听了之后急忙起身:“哎呀,原来是开州宏济堂的秦三爷。您的大名我仰慕已久,失敬失敬。”秦轾轩奇道:“请问先生贵府哪里?怎么知道我?”那人说:“三爷怎么这么糊涂,在下虽然和您素昧平生,但河南南阳‘仲景堂’张西和与开州‘宏济堂’的秦三宝谁人不知?三爷您虽未中举,可您的诗词在下早就拜读过,实在是佩服得紧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