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越打越强,賨人部落

严颜被当众劝降,江州军上下一片迷茫,不知所措。

严颜看先黄忠,黄忠道:「将军的部下,将军尽可自行处理,若他们愿意跟随将军一起加入我军,自然是好。若是不愿,也可发给军粮,让其离开。」

严颜面露感激之色,然后回到江州军面前,大声道:「各位兄弟也看到了,严颜已经决意归顺汉升将军,尔等都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儿郎,有愿意继续追随我的,便请留下。若是志向不同,尽可离去。」

士卒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久之后大部分士卒都表示愿意继续跟随严颜归顺,另有部分士卒则执意要求离开,严颜看向刘瓒,刘瓒面色铁青,怒道:「严颜,主公待你不薄,安忍反之?」

黄忠闻言眉头看向刘瓒,严颜摇头道:「刘璋在乎的不过是自己享乐,何曾在乎我等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既然志向不同,自此便分道扬镳,你走吧!」

刘瓒乃是刘璋同宗子侄,自然不会与严颜一样,他知道此时自己能够走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于是便号召不愿跟随严颜的人一起走,没想到不愿跟随严颜的大部分士卒同样也不愿跟随刘瓒,刘瓒又羞又怒,转身带着数百人向北而去。

黄忠见严颜在军中威望如此之高,更觉得自己刚才劝降严颜为明智之举,严颜下令让各部将校约束部众,然后与黄忠一起向江州而去。

大军来到江州城下,果然见江州城头依然插上了荆南军的旗帜,黄忠到城下让城内士兵开城门,城门士卒却并没有立即打开城门,而是向邓艾请令,待邓艾亲自下令,这才打开城门。

严颜见黄忠并不奇怪也没有半点不满,赞道:「都说是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严颜今日方才亲眼所见,败与贵军,实在不冤。」

黄忠笑道:「将军说错话了,如今咱们同属一军,何来贵军之说?」

严颜也笑着附和,随后大军进城,江州降兵先入军营安置,等待整编,随后亲自向邓艾介绍严颜,邓艾对严颜如此高龄依旧壮志不改也颇为钦佩,并未因为他败给自己而有所轻视。

严颜此时左右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邓艾问道:「将士是在找刘聩么?」

严颜有些紧张的问道:「正是,邓将军,他在哪里?」

严颜很担心刘聩此时已经战死,邓艾道:「刘将军不愿降,如今关押在营中,将军若是能够劝他弃暗投明,那就再好不过了。」

严颜于是在邓艾的带领下亲自去劝降刘聩,刘聩之所以不肯投降,是因为还希望严颜能够杀回来夺回江州,见严颜已然归顺,最终也不再坚持,选择投降。

黄忠和邓艾再一次不负众望,不仅攻克了益州重镇江州,一路上还招揽了张嶷、严颜、刘聩,被俘的张翼得知江州被破,严颜归降之后,也选择了归顺荆南军,至此伐蜀之战已经取得巨大战果。

安排好防务之后,黄忠在营中设宴,让荆南军将校与新归降的诸将一同饮宴,相互认识,诸将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三碗黄汤下肚,顿时亲近不少。

次日,严颜请命由他亲自出面,去招降江州各县,黄忠欣然允诺,并让其亲自挑选两千精兵相随。

看着严颜远去,杨雨担忧道:「此人不会一去不回吧?他在江州军中威望甚高,若当真反悔,只怕江州降军军心不稳啊。」

邓艾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况且我相信老将军的眼光,杨雨,之前我们都有些自以为是,这次江州之战,我才知道姜是老的辣,咱们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放心吧,严颜若当真包藏祸心,在城中才是心腹大患,他离城前去各地招降,反倒说明他是真心想要在暮年有一番作为。」

杨雨仔细思考邓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也不再纠结。

严颜并没有让黄忠他们失望,他所到之处,各县望风而降,只用了十余日,巴郡几乎全部归降,只剩下靠近广汉郡的几个县选择依旧依附于刘璋。

不仅如此,严颜还从各县带回了三千精兵,加上江州降军整编之后,黄忠的先锋军兵力达到两万,不仅兵力翻了一番,帐下还多了张嶷、严颜、刘聩、张翼四将,并且江州囤积的粮草,也足够大军数月之用,果真如法正当初预料的一般,越打越强。

黄忠攻下江州之时,孙绍依旧在永安,加紧入蜀道路改造以及督促粮草尽快运往江州,今日孙绍收到报告,粮草在运往江州途中,多次被不明势力劫掠,不过奇怪的是这些人只是劫掠粮草,并不轻易伤人性命。

孙绍得到这个消息感到既头疼又有些好奇,头疼的是粮草如今是黄忠军最大的短板,现在还屡屡被劫掠,虽然劫粮者并不害人性命,但若是置之不理,则前方粮草难以为继,若是押运粮草的车队都配备重兵保护,孙绍身边的兵力却是捉襟见肘。

孙绍好奇地是,是什么样的人,既要抢劫粮草,却不轻易伤人,这两个行为前者为敌,后者却非敌人做派,自相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

孙绍自己想不到好的办法,于是来找法正,法正见孙绍愁眉紧锁,道:「主公何以面有忧色,莫非是前方战事不顺?」

孙绍摇头,将粮草被劫的事情与法正说了,说完问道:「孝直久居益州,可知这是何方势力。若说他们不愿与我为敌,却又劫我粮草,若说为敌,却又保持克制不伤人?」

法正听完孙绍的描述,脱口而出道:「难道是賨人?」

「賨人?」孙绍听到这个陌生的名称,不由皱起眉头来。

法正解释道:「賨人又称寅人,或被称为板楯蛮,乃是土生土长的巴人。其族人大多身形魁梧,勇猛彪悍,不过賨人并不好战,他们性情敦厚,质朴好义,能歌善舞,信奉巫觋。賨人遍布川东、川北,族群势力庞大,甚至在荆州西部群山,也不乏其族人。他们名义上归附益州州牧府统治,实际上却是自成一派,刘璋并不能驱使他们。」

法正说賨人,孙绍并不了解,但提到了板楯蛮,孙绍便听说过了。历史上蜀汉赫赫有名的无当飞军,就是从益州蛮族挑选出来的善战之士,其中就有板楯蛮的勇士。这支由蛮人组成的部队不仅战功赫赫,也是蜀汉后期难得的一支强军,最后在姜维第七次北伐之时,为了掩护主帅撤退,无当飞军在最后一任统领张嶷的带领下,死战不退,杀敌倍之,最终寡不敌众,所有将士连同统领张嶷全部战死,全军覆没,结局极为悲壮,让人扼腕叹息。

孙绍组建五溪蛮军,其初心就是想要打造一支像无当飞军这样的蛮军。

之前黄忠、邓艾传回消息说是收服了一个叫张嶷的小将,孙绍就颇为兴奋,只是黄忠那边缺少人才,因此并没有急着召见,这次又遇到了板楯蛮,孙绍顿时有了将板楯蛮招致麾下的想法。

孙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法正听,问法正可有良策,法正笑道:「主公可算是问对人了,臣久居益州多年,不仅对賨人颇为了解,甚至认识巴东郡的賨人头领,当初张松之事,臣能安然逃出益州,正是得到了賨人部落的帮助!」

孙绍闻言大喜,没想到法正与賨人还有这份渊源,这不正是瞌睡就有枕头嘛,于是连忙道:「如此甚好,孝直既然认识賨人首领,可否为我引荐?」

法正笑道:「主公想见他们不难,可是賨人虽然质朴,对汉人却颇有戒心,臣也只能引见,至于能否说服他们,臣并无把握。此外,賨人其实分了许多支,按姓氏来分共有七支,他们也非铁板一块,甚至有些姓氏之间颇有争端,臣认识的乃是七姓之一的龚姓,虽然也是大姓,却不是最大的一支

孙绍听明白了法正话中之意,其一法正说服不了賨人首领归顺,其二,这支賨人并非最大的一支,就算能够收服他们,可能也会因此惹得与其他賨人部落对立。

孙绍对此却并不在意,其一眼下这支賨人已经在他的治下,并且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若是能够收服这支賨人,那么不仅得到了一个不小的部落支持,让他能够在川东站得更稳,同时也解决了賨人带来的麻烦,至少也是一举两得。

至于收服一支賨人部落会得罪其他賨人部落的问题,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这支都还未必能收服呢,想着其他的未免想的太早,当务之急是将这支賨人收归帐下,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想到这里,孙绍笑道:「无妨,还请孝直尽快安排。」

当日法正就找到了在永安城的賨人朋友龚江,法正并未提及粮草被劫一事,只是向其传达孙绍想要与龚氏族长见面的想法,龚江则表示自己需要请示族长之后才能回复。中文網

两日后,龚江回复法正,龚氏族长龚巴愿意与孙绍见面,双方约定三日后在永安城外西北的猫儿山上见面。

孙绍知道龚巴是信不过孙绍,因此才将见面地点定在城外,不过孙绍并不在意,只带上李异、沙摩柯,以及亲卫五十人,便去赴约。

法正也只是稍微劝谏孙绍多带人马,被孙绍拒绝后半点没有坚持。孙绍知道法正明白多带兵马只会让龚巴紧张忌惮,对会面并无好处,他的劝谏不过是为了尽为臣之责罢了。

孙绍并不认为此行会有危险,不只是因为法正与龚巴相识,还因为賨人最开始劫粮都尽可能避免伤人,可见他们并不愿与孙绍结下死仇。

带给孙绍信心的还有李异、沙摩柯以及他的五十亲卫,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勇武,李异虽然不是什么一流武将,但一般壮汉十余人也休想近身,沙摩柯就更不用提,虽然招式简单,但凭借天生神力,一般一流武将都未必能挡,他的亲卫更是配备了黄月英最新研制的连弩,就凭这五十二人,即便面对千人之敌,就算不能将其击败,但要突围而走,却并不是难事。

此外孙绍这几日也派出了大量斥候,在猫儿山附近巡弋,并没有发现賨人大规模集结的迹象。让法正留在永安,自然是让法正统领大军为威慑,若賨人当真有歹意,也要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当然即便如此,孙绍也并非没有风险,但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孙绍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