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旁观者清,诸葛出山

长沙书院中,诸葛亮与庞统在凉亭中相对而坐。

庞统应该是孙绍麾下最了解诸葛亮能力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一个是孙绍,另一个则是赵云。这两人在长沙的时候,就没少想办法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二人如今一个在益州前线,一个坐镇江陵,来找诸葛亮最勤的就是庞统了。

二人同为襄阳青年才俊,以凤雏卧龙之名并称于世,就连授业恩师都是相同,二人说是同门也不过,说起对诸葛亮的了解,庞统应该还在孙绍之上。

诸葛亮选择出山辅佐刘备失败,让诸葛亮的声望、评价都跌入谷底,但对诸葛亮知根知底的庞统却不会有半点小看他。

刘备的失败,其过错并不在诸葛亮,甚至不在刘备身上,他们在当时的局势下,已经做得足够好,可以说就算历史上管仲乐毅复生,也未必能做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程度。在诸葛亮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辅佐下,刘备凭借区区一县之地,对抗统一了整个北方的曹操,曹操治下如同新野的县,当数以千计。

刘备便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纵横捭阖,借力打力,不但没有被灭亡,甚至越打越强,在联合江东打赢了赤壁之战后,一度成为这次大战最大的受益者。

可惜他们遇到了孙绍,他隐藏在暗处,不让别人看到他尖利的爪牙,让强大的对手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然后在孙权、刘备和曹操还在争夺荆州北部的肥肉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鲸吞荆南三郡,完成了荆州南部的统一,也堵死了刘备向南扩张的道路。

如果刘备的对手不是孙绍,可能不会有人发现刘备与张松的密谋,如果真的让刘备进入了益州,那就当真是龙入大海了,就算不能战胜曹操,凭借益州的关山险隘和刘备帐下的人才济济,要灭亡刘备的势力,除非刘备和诸葛亮都死了。

如果刘备的对手不是孙绍,荆南四郡即便统一了,也不可能有能够对抗荆州北部的实力,荆南四郡原本都是穷僻小郡,要人口没有人口,要钱粮没有钱粮,集四郡之力还不如襄阳一郡,拿什么去对抗统一了荆州北部的刘备?

但是孙绍却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扭转了荆南经济落后的局面,不仅要钱有钱,要粮有俩,就连人口也通过接纳流民,编户蛮人的办法,得到了巨大的增长,最终通过水军的优势,让刘备恐有精兵强将,却无用武之地,最终在江东背盟反戈一击的情况下,在武陵和江夏输得一败涂地,再无翻身的机会。

所以诸葛亮的失败,在庞统看来非战之罪,亦非人之过。

如今孙绍伐蜀,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也让庞统更加迫切希望诸葛亮能够出山,卧龙凤雏双剑合璧,辅佐孙绍共创大业。

诸葛亮面对庞统一次次的招揽,却始终只有一个回答:时机未到。

再一次拒绝庞统之后,诸葛亮给庞统斟上一杯,自己也喝了一杯,笑着道:「士元,你们如今攻打益州,这么重要的时候,你必定是日理万机,怎么还有时间陪着我这闲散人喝酒?」

庞统无奈的饮了一杯,道:「正因如今事务繁多,才需要你出山相助,不曾想你竟然油盐不进。我知道你心高气傲,不愿居于人下,此事不难,只要你肯出山,我必恳请主公,退位让贤!」

诸葛亮摇头,反问道:「若是你我位置互换,我退位让贤,请你出山,你可愿意?」

庞统想了想摇头苦笑,他们都是一类人,既有非凡的才华,也有非凡的傲骨,他们都不甘人下,却也只愿接受自己本事挣来的位置,而不是他人的赠予。

诸葛亮见状岔开话题道:「看士元如今神情,想必大军进行的十分顺利吧。益州自上而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山头林立如一盘散沙,敌不过你们也是正常,不过我好奇的是,你们

似乎对北方也并不担心,难道仅仅是因为曹操嫁了一个女儿?」

诸葛亮如今还不是孙绍帐下之臣,他如此问原本有些突兀,但庞统却巴不得诸葛亮多知道一些天下大事,好勾引起诸葛亮不甘寂寞的心,于是笑着道:「若仅仅是曹夫人,主公和我自然不会如此放心。实际上,曹夫人入府之后,主公和我都曾心有疑虑,不过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可以肯定曹夫人并没有为曹操通风报信。此外,曹操裁撤军队,阵仗不小,王启也曾亲自去许昌,证实此事。另外各地探子传回来的情报,也都没有任何异常,这些情报加起来,我们才相信曹操确实想要停战,休养生息,整顿内政,主公也是那时候决定兴兵伐蜀的。」

诸葛亮对荆南的情报能力,还是相当认可的,既然庞统他们觉得各地情报传回来都没有问题,那诸葛亮也不好再质疑什么,只是他依旧眉头紧锁,因为他不相信曹操和孙权会眼睁睁看着孙绍征服蜀地。

江东世族被孙绍祸水南引的策略成功吸引,如今已经与交州开战了,江东并没有同时在几个方向开战的能力,只要紧守隘口,问题不大。诸葛亮也对孙绍以同宗亲情挟持民意,以利益诱导世族对付孙权的手段拍案叫绝。

但曹操方面却不一样,就像孙绍破坏刘备入蜀一样,孙绍入蜀之后,危害可能比刘备入蜀更大,曹操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现在各种情报反馈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难道曹操真的是老糊涂了?

庞统对诸葛亮知之甚深,见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就知道他依然不相信,于是继续道:「孔明,你这谨慎的态度与那赵云还真是一模一样!」

庞统于是将当初军议之时,赵云因为并州和幽州的情报没有而担心的事情说了一遍,诸葛亮听完道:「子龙确实与一般大将不同,从不贪功冒进,不过显然你们并没有采纳子龙的建议。」

庞统笑道:「难道你也觉得不该出兵?」

诸葛亮也笑了,说道:「自然不会,无论并州幽州如何,中原、关中兵力大减却是事实,如此良机,若是错过,恐遭天谴。不过万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子龙的担忧也不能置之不理。若我决策,必然是立刻兴兵,同时马不停蹄继续向北方打探并、幽甚至是塞外的消息。」

庞统拍案道:「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当时便是如此建议,主公也同意了。并且就在今日,我收到了最新的情报,如今塞外鲜卑几个部落联合,有攻打北境的意图,正因如此,我才彻底放下心来,有空与孔明小酌几杯啊!」

诸葛亮闻言陷入深思,过了不久,他忽然睁开眼睛道:「此消息只怕有诈!」

庞统大惊,道:「孔明此言何意?」

诸葛亮摇头叹道:「士元,你们还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我且问你,鲜卑几部联合,意图攻打北境,这么大的事情,如今连我们都知道了,若此消息属实,曹操可能最近才知道吗?」

庞统想了想,摇头道:「理当不会……」

诸葛亮继续问道:「若是曹操早知道鲜卑可能犯境,他又怎会如此大规模的裁撤兵马?就算是要休养生息,裁撤中原、关中的兵马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冀州、河内呢?北境万一有失,冀州便是抵御异族的后备兵力,曹操就算对北境的军队再有信心,总不会连后备兵力都不准备吧?可是依照士元刚才所说,冀州可是也在裁减兵员,这与鲜卑企图攻打北境的消息,不是自相矛盾么?」

庞统听诸葛亮的话,也陷入深思,但他并不愿承认是自己疏忽了,咬牙道:「鲜卑就算是在最鼎盛的檀石槐时期,也从未攻破卢龙塞,杀入幽州腹地,曹操在北境屯兵近二十万,他相信北疆稳固,未尝不可啊!若是对北疆没有信心,他就该去邺城了,又怎么会亲自领兵去支援关中呢?」

诸葛亮听完更是大惊失色,道:「你说什么,曹操去了关中?」

诸葛亮如今困居长沙,虽然享有一定的自由,但说到底只是更加自由一点的软禁罢了,这也导致他如今失去了情报来源,对最近天下局势的了解,跟普通的长沙百姓差不多,根本不知道曹操领兵支援关中的消息,这是他第一次听说。

庞统见诸葛亮如此惊讶,心中更觉不安,道:「孔明是想说,这个消息也有问题么?」

诸葛亮翻了翻白眼,连连摇头道:「士元,你觉得马超攻打关中,能对关中造成多大的威胁?值得曹操亲自前往支援吗?」

庞统心中咯噔一下,当初他与孙绍讨论如何给曹操扯后腿,为攻打益州创造时机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也并不认为马超能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胁,只是抱着能够多牵扯曹操一些兵力的是一点兵力的想法,实施这个策略的。

他们当时就不认为马超能够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胁,现在不用细想,答案也是一般:马超不可能成事!

想到这里,庞统顿时冷汗淋漓,他们当时能够想到,诸葛亮也能立刻想到的事情,曹操会想不到吗,他手下的贾诩程昱也会同时想不到吗?

可曹操还是去了,亲自领兵去关中……

这说明什么?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庞统身形摇晃了几下,差点跌倒在地,事出反常必有妖,几件反常的事情同时发生,就证明之前他们得到的消息,其中必然有假的,那是曹操故意让他们得到的情报。

曹操自然不会闲的无聊撒谎玩儿,他如此处心积虑麻痹孙绍他们,必定想要对孙绍有所动作,并且所图不小。

想到这里,再要去猜曹操接下来的行动并不困难,只需要想想他们现在最怕曹操怎么做,那必然就是曹操立刻会做的事情!

想到曹操一旦动手,他们即将面对的局面,以庞统的定力也不禁感觉头皮发麻,曹操一旦突然挥兵南下,围困江陵,截断孙绍远征军与荆南的联系,那么孙绍他们就成为一支没有补给的孤军,其后果不堪设想。

若是没有了孙绍,荆南会出现何种局面,庞统更是不敢想象。

还好如今这一切还没有发生,在诸葛亮的提醒下,他提前发现了曹操的阴谋,那么在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之前,他还能够尽可能做一些补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八百里加急给孙绍传信,让孙绍也早做准备。

「多谢孔明指点,这一次是你胜了我!」庞统虽然不愿承认,但还是不得不向诸葛亮拱手称谢。

对于庞统的认输,诸葛亮却道:「士元不必如此,你们不过是当局者迷,而我作为旁观者却看得更加清楚。不过我认识的庞士元并非是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之人,士元为何会有今日之失,还需自省找出原因,否则……」

诸葛亮没有说下去,庞统却知道他话中之意,否则他作为谋士便有了致命的缺陷。

庞统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自己当时在做出判断时候的状态,很快就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失去了理智判断的原因,影响庞统做出判断的不是别人,正是孙绍!

因为孙绍的眼光太准太毒,看人从不走眼,因为孙绍对局势的判断从未出错,经年累月之后,孙绍帐下所有人对孙绍的判断几乎是下意识的选择相信,就算是有不同的想法,也会下意识的从自己的想法上找问题,直到与孙绍的判断一致。

这就像读书的时候大家考试后对题,一道题学霸做错了,学渣做对了,但学渣知道学霸的答案与自己不同的时候,学渣第一反应一定是自己做错了。简单来说就是盲目崇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会犯错的人,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事事正确,盲目崇拜的危害有多大,历

史早就告诉我们了。..

庞统这才惊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对孙绍的判断产生了盲从盲信的错误,不只是自己,法正也是如此,当时也唯有追随孙绍时间较短的赵云还能够清醒的保持自己的判断,现在的诸葛亮也是如此,他根本不会受到孙绍判断的影响,所以才能将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此事教训必要牢记于心,作为谋士,必须要保持清醒,独立思考,万万不可被任何人影响,庞统心理默默告诫自己。若是能够平安渡过此次危机,此事也必须向主公禀明。

「多谢孔明点醒于我,此恩如同再造!不过如今形势危如累卵,我必须马上回去,就此别过了!」庞统真诚的躬身行礼,转身就要回去。

诸葛亮却叫住了庞统,笑着说道:「形势如此危急,士元难道想要独自面对,是否有想过请人相助呢?」

庞统闻言心中一动,惊喜的看向诸葛亮,道:「你终于肯出山相助了?」

诸葛亮正容道:「时机已到,自当出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