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明皇太孙 > 748 兢兢业业

皇明皇太孙 748 兢兢业业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家的二小子贪吃,也有些许懒惰,甚至有那么点急躁,这些朱允煐也都是心里有数的。他也确实想着在这个孩子的性格没有完全成长之前努力的去教育,只是有些事情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实际情况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朱允煐就算对朱文墐比较严格,朱文墐也确实害怕他的父皇。

但是朱允煐也需要忙着处理国事,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悉心培养朱文墐。

而朱文墐在朱允煐跟前跟个鹌鹑一样,但是在其他人跟前的时候,他就是皇次子。哪怕只是庶出的,但是这就是皇子,这个身份也是无法改变的。

现在这个贪吃懒惰的孩子,未来也是大明朝的亲王,这一点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宫里上下的人,也都是要哄着他,也会讨好他,甚至也是会害怕他。

这一点也都是事实,这些事情也确实没办法改变,这就是朱文墐的出身、这就是他的身份。

虽然对于这些个事情也感觉到比较无语和头疼,但是朱允煐也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不少。

努力的去教育好朱文墐吧,不指望他多么的有出息或者贤良,只要这孩子不是个祸害,那也就谢天谢地了,那也算得上朱允煐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了。

在王氏的服侍下,朱允煐好好的休息了一番,然后重新打起精神出现在朝堂上。

这一次的早朝,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好特别觉得意外的,很多的事情看起来也都是井然有序的,一切都是在朱允煐的掌控当中。

这样也就值得朱允煐感觉到比较开心和满意了,这就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朝堂局面。大家现在各司其职,只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大明朝必然是蒸蒸日上了,创造一个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前期的基础还算不错的,老朱三十年的励精图治,也确实给朱允煐留下来了比较扎实的基础。除了民生的恢复,也包括境内的安宁,以及丞相制度的废除、一些武勋的清理以及对于吏治的整顿。

甚至包括将曾经放出去的藩王给重新召回了应天府,这些也都是给朱允煐打下来了一个无比坚实的基础,让朱允煐看起来掌控朝局,这似乎都没有什么难度了。

既然都已经有着这样一些坚实的基础了,要是再不做出一些成就来,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起码对于朱允煐来说,他觉得自己接手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明江山,这是一个有了盛世基础的江山,这可不是什么烂摊子,不需要让他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的去调整内部的矛盾等等。

放开手脚,这就是朱允煐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他现在可以感觉到骄傲和开心的地方。因为他看起来确实没有太多的制约,他可以从容的去做很多的事情。

必须要更加的努力,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这番际遇,才能够对得起老朱的辛苦付出。

所以就算是朝堂上和朝臣们起了一些冲突,或者是说大家在观点上有那么一些不同,这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事情,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陈迪就有些着急,忧心忡忡的跑到了武英殿求见,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和皇帝讨论。

看到陈迪,朱允煐就直接问道,“爱卿,你这般急匆匆的求见,到底是何事?”

陈迪就立刻掏出奏折高举过头顶,“回陛下,蒙陛下隆恩,臣主事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又会同四夷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朱允煐就笑了笑,说道,“这般说来,礼部和鸿胪寺,也是该明晰一下职责。现在好多的事情礼部在做,鸿胪寺那边也是在掺和着,徒耗朝廷官员、俸禄。”

陈迪就不说话了,鸿胪寺本身就是受礼部的制约。他可不是来要求给鸿胪寺削权的,他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奏报,这些也都是他这个礼部尚书的职责,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好说的,按照皇帝的习惯,大概也就是随口一言而已,没什么好担心的。

最主要的是王承恩接过了奏折,现在就耐心的等一等,只要皇帝看完了奏折就行了。

这也是当今天子的一些性格,一些事情都是要看了奏折再和臣子讨论,而不是一边看折子,一边和臣子探讨,当今天子看起来不太喜欢一心多用,而是要更加的专注于一件事情。

看着奏折,朱允煐也好像能够理解陈迪为什么着急忙慌的过来了。有些个事情,看起来还真的有那么点令人哭笑不得,但是看起来这些事情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室利佛逝,也就是三佛齐王国,也就算在以后的大马等地区,这也是东南亚现如今比较强大的王国了。

当然这个王国前几年也亡国了,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灭了三佛齐旧王朝。而三佛齐旧王朝的王子逃往马来半岛建立满剌加王朝。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从广东过去的华人也趁势自立,梁道明被三佛齐的华人拥戴为过往,也称三佛齐王。他们现在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

奏折里倒不是在说三佛齐亡国后留下来的几股势力在争斗,或者是说梁道明等人要归附之类的,因为这些个事情都是不存在的。

现在出现的奏折,就是三佛齐的都城旧港,那也是大海盗陈祖义盘踞的地方。尤其是在旧三佛齐灭国之后,陈祖义等人更是非常的跋扈,俨然就是地头蛇的样子。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朝庞大的船队已经逼近了,此前也准备招安陈祖义的。但是或许就是那些海盗没有敬畏之心,盘踞南洋甚至令一些南洋小国畏惧害怕,让陈祖义这个海盗头子以为他有着数万人、上万条船,就可以和大明的水师抗争了。

他可没打算成为大明朝的臣子,在海上纵横往来,让无数土人望而生畏,陈祖义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要威风凛凛的纵横大洋。再者就是大明船队看着就富贵,必然也是带着很多的珠宝等等,肯定不能让大明朝的船队就这么轻松的离开。

这就是一些海盗了,一些人还真的以为他们实力强大,以为让一些南洋小国无可奈何,就能和强大的大明王朝扳手腕了。

而陈祖义的反复,也让大明朝的船队不太乐意了,必须要给这个海盗头子一些颜色看看。

对于陈祖义,大明朝不少人本身就不太满意。觉得这个海盗就是从大明逃出去的,在南洋称霸不说,还劫掠一些大明的商船,这本身就是一个罪名。

现在面对兵强马壮的大明朝船队,陈祖义没有投降,反而想着对抗,这又是一个罪名了。

如果能够招安,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这股庞大的海盗集团,这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现在的陈祖义不打算这么做,那大明朝的船队也就不会客气了。那就要考虑覆灭这个海盗集团了,让盘踞在南洋的海盗知道大明的天威。

说到底陈祖义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大小船只也是近万艘,集团成员也是万人。这样的一个海盗集团也确实强大,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这也是陈祖义自傲的本钱。

马三宝直接向东爪哇满者伯夷国、满剌加王朝和新三佛齐三个王朝传达了旨意,意思其实也都是很明显,就是宣布陈祖义是大明乱民,为祸一方、劫掠大明商船,必须要惩处。

陈祖义海盗集团盘踞旧港为大本营,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任何胆敢接纳、庇佑陈祖义的王朝,那也都是在和大明朝为敌了。

马三宝的一些意思,也就是要求这三个南洋国家一起讨伐陈祖义、逮捕海盗。任何上岸的海盗都应该被抓捕,送由大明舰队进行处罚。

大明朝也确实有着这样的一些底气,马三宝也有着这样的骄傲。

虽然陈祖义看似船队万艘,但是真正能够用来海战的战船也就是百艘。那些船和大明朝舰队相比,也小了太多,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自然也就没必要太多的担心。

至于海盗集团看似有着近万人,但是说到底那也就是一股子匪盗,不存在有太多的向心力,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心思。这些蛇鼠一窝的家伙,一旦遇到了大难肯定各自乱逃。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的天兵降临,说不定那些海盗早就望风而逃了。

更何况有些时候所谓的万人,那也是将很多无知的土人裹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老弱妇孺等等。

这些事情很多人其实也都明白,比如说动不动来个匪盗起义,有着数万人。但是里头裹挟的乱民数量更多,真正有战斗力的说不定也就是几百人而已。

所以对于陈祖义,马三宝是真的没有放在眼里,这个让南洋诸国没有办法的强大海盗集团,在大明朝强大的舰队跟前,说不定也就是比较大的一个麻烦而已,算不上多么强大的敌人。

强势的马三宝现在就算得上传达了大明朝的意思了,南洋诸国必须要帮助大明朝打击海盗集团。

这些事情在马三宝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仁义之举,这也是在彰显着大明朝的天威天德,那些番国也应该感恩戴德。

毕竟陈祖义为祸一方,那些南洋番国更是深受其害。他们这个时候也就应该同心协力,这个时候就应该箪食壶浆,就应该喜迎王师以讨不臣。

可是马三宝似乎也没有在乎一些番国的处境,那些番国可不是强大的大明,要是他们能够对付的了陈祖义,就不会向陈祖义纳贡了。

大明朝的船队强大可以不在乎陈祖义,甚至可能是打了陈祖义也就离开了。但是那些番国呢,他们没办法离开,说不定逃散的海盗会重新聚集,甚至这一次大明要是没有完全覆灭陈祖义,那陈祖义就有可能死灰复燃。

一旦这些海盗在大明船队离开后开始报复,那些番国可就有的受了。

这些也都是事实,但是马三宝根本不需要在乎那些番国的感受,他只是单纯的站在大明朝的立场上考虑一些事情也就行了,其他的也不需要在乎那些事情。

那些番国就该这个时候力所能及的去打击海盗,任何胆敢包庇海盗的,说不定就要面临着大明朝天师的讨伐。这个时候就应该让陈祖义那伙海盗没有栖身之地,要将他们赶到海上。

所以面对这般霸道的大明朝舰队,一些南洋番国就忍不住开始抱怨起来了。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不敢得罪大明朝的舰队,也不敢得罪陈祖义啊。

陈祖义,那是为祸一方的海盗,那些海盗的实力在不少番国看来也确实强大。

可是大明朝的舰队也非常强大,据说上头还有很多的步卒,随时也都有可能登岸作战。

对于这些番国来说,现在就是进退两难了。这个时候他们或许只能去请求大明朝的天子了,希望大明天子能够让他们不至于陷入这个窘迫的局面。

当然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也有一些海外遗民也是在试图向大明朝的舰队去求援。他们可能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心思和想法,想着要去实现自己的一些小心思。

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大明朝的舰队,不只是去打仗的,这也是宣扬国威的,这也都是在惦记着和海外的番国有着一些外交的。

朱允煐看着奏折,只是在嘿嘿的笑着,这些事情还是有着稍微的出乎预料。

但是看起来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事情,他不觉得马三宝霸道,也不觉得马三宝的处置有什么不对。

强势一点也是应该的,马三宝等人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大明朝的利益,而不是那些番国的利益。所以站在大明朝的立场,那些番国就应该帮着讨伐海盗集团。

要不然的话,那些人就是试图站在大明的对立面,那就值得好好的琢磨一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