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明皇太孙 > 694 人心、人性

皇明皇太孙 694 人心、人性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帝还是在维护着皇太子的权威,还是在绞尽脑汁的去想着让皇太子不犯错误。所以哪怕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太乐意,这个时候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故意让太子来上朝,这一次这一次很多人也看出来了皇帝的一些心思了。

说到底就是理所当然的让皇太子去迎接朝廷的百胜大军,这也算得上是比较常规的一些套路了。

皇储有限度的去接触一下军方,这也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这也是彰显太子的地位,大军凯旋的时候由太子去迎接,这也是彰显着天家对于军队的重视。

以前朱标曾经出城迎接朝廷的大军,朱允煐实际上也曾经有着这样的经历。

这也不只是让将士看到皇家对于军队的重视,这实际上也是让大明朝的将士们看到皇储的风采,让他们看到大明朝国本的风采。

这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文武百官也觉得这是比较恰当的时机。毕竟这一次朝廷大军得胜凯旋,这一次是灭国之战,自然也就意味着皇太子出城迎接、检阅大军,那是符合常理的。

甚至是让皇太子名义上主理这一次的封赏,大家也都不觉得有问题,这是皇太子的权力,这也是让皇太子有限度的去接触一下军队的不错的机会,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不少文武百官觉得皇帝现在肯定是郁闷的,太子自作主张的选人,选了个李祺。这一下就有意思了,皇帝不认可就是驳了太子的颜面。皇帝认可了太子的举荐,说不准洪武皇帝就要生气,甚至要背上一些骂名。

毕竟有些案子是洪武皇帝亲自处置的,皇帝现在看似有些翻案的意思,那就有趣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那可是了不得的大案。皇帝说不定下朝后就要去请罪,以及需要面对接下来朝堂上的一些风浪了。

徐辉祖还是面无表情的,现在只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要说了,低调才是最应该做的。要是多事的话,那纯粹的也就是在添乱了。

其实徐辉祖也明白,一些和中山王府走得比较近的武勋也暗暗着急。可是徐辉祖也没办法啊,他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有些时候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说出来那就是给自己、给太子添乱,他就沉默寡言就好。

还好徐辉祖也是一个恭谨的性子,就算他不去表态也没问题,大家都知道他的性格。

这件事情看起来也就是这么过去了,大家也就不要多说什么了,现在也不要多议论。

很明显皇帝的心情不好,这个时候要是多事的话,那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洪武皇帝是小气而记仇的,英示皇帝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去,他有些时候也是很刻薄的。

看起来这一次的正朝进展的很顺利,该奏报的事情也都奏报了,该商讨的事情也商讨了一番。需要处置的事情,也确实处置了一些,可谓是皆大欢喜了,这是圆满的一次早朝。

这就差不多了,起码朱允煐觉得挺满意的,他比较喜欢看到这样圆满的早朝,相对来说省心。

当然作为皇帝可不只是主持早朝就行了,更多的工作还是案牍上。哪怕现在有着内阁在帮着批阅一些奏折,但是朱允煐这个皇帝还是有着大量的案头工作。

毕竟内阁大学士们只能给点建议,只能稍微的审批一下奏折,他们可没办法真的批阅奏折。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能力,单纯就是皇帝会不会完全放权,这一点也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临退朝,朱允煐说道,“诸位爱卿且退下,太子随朕去武英殿。”

文武百官更加没有意见了,本来早朝就结束了,赶紧叩拜然后离开。该坐衙的坐衙,该处理公务的处理公务。要是真的没事了,那就赶紧出宫回到府里休息或者高乐,那就行了。

皇帝留下来太子,很多人实际上心里也是在猜着一些事情。

看来在朝堂上皇帝是克制了,并没有在朝堂上就训斥太子。但是皇帝显然不太满意太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这是下朝了再准备收拾、教导太子了。

这个时候还是乖乖的离开,接下来的几天注意观察一下风向,这看起来也是最正确的做法。

看看皇太子有没有被处罚,看看李祺有没有得到朝廷委派的任务,这些也都是可以看出来皇帝的太子,以及判断太子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等等。

事关国本,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再小心、再仔细都不为过。哪怕现在的太子年纪还小,也基本上没有参与过国政,但是该注意的肯定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徐辉祖匆匆离开了奉天殿,对于一些想要来打探消息的同僚等等,基本上也就是不咸不淡的打发了。而对于他的态度,大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要是徐辉祖太热情了那反而才会让人奇怪。

甚至这时候的徐辉祖还要表现出来面色凝重的样子,毕竟他的外甥可能遇到了麻烦,得忧心才是。这个时候要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定会让让皇帝不高兴。

至于常茂这个时候就表情轻松,毕竟有些事情看起来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谁让他的外甥已经当了皇帝,那自然也就心里踏实了。

再过度的去关心皇太子,那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了,还是需要学会知足的,还是需要学会保持着距离。不能仗着皇帝舅舅的身份就百无禁忌,那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是不要理会那些过度热情的文武百官,常茂喊了一声,“曹国公,正好和你商议一下,这筹功可不是小事。”

李景隆也忙不迭的说道,“正好也准备去寻开国公,蒙陛下信重,咱们当竭尽全力,可莫要误了大事。”

“军伍里的丘八刀口舔血,一为升官、二为发财,咱们可不能挡了他们的道!”常茂非常直白的说道,“他们这立了功,咱们这些人要是处置不好,不只是寒了将士的心,也伤了朝廷颜面!”

虽然常茂的话非常糙,甚至可以说直白的让人有点听不下去。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只是大家寻常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而已,还是稍微需要一点遮掩。

其实这何尝就是将士们的事情,很多的读书人也都是一样。寒窗苦读很多的时候也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不一定就是什么传承圣人教诲等等。

李景隆也不好多说什么,主要也就是面对的是常茂,就是应天府最大的混不吝,寻常人对面常茂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更何况常茂做的混账事也不是一件两件,大家实际上也都习惯了。他刚刚说的那些,实际上都算不上口无遮拦了,大家只是觉得开国公粗鲁、直肠子。

那么还是去办好差事吧,毕竟核定军功、封赏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这可是不能马虎的事情。

看着常茂,李景隆说道,“开国公,驸马都尉那事还是你去问问。”

常茂一愣,下意识的拒绝,“自然是你去问,陛下的旨意是你主理此事,咱就是给你打下手。你若是不给咱指派差事,咱更加乐意!”

面对这滑不溜丢的开国公,李景隆只能说道,“开国公莫要说笑了,陛下的旨意明明就是让你主理此事,咱就是给殿下、国公打下手!”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那么完全可以抢一抢主事的权力,这样的事情办好了自然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当然是值得争取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还是不要想着太出风头的比较好。

这倒不一定就是说担心抢了傅友德的风头,或者是和军方的武勋牵涉太深。单纯的就是因为这一次有太子,更何况太子现在搞出来的事情,让大家觉得为难啊!

虽然大家也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真的就是太子去办事,但是名义上还是以太子为首,常茂也好、李景隆也罢,都是在辅佐着皇太子殿下而已。

只是想想太子殿下闹出来的幺蛾子啊,那驸马都尉李祺是什么人啊,到底召不召他,现在心里都没个底啊。

这要是跑去问陛下的意思,说不定就是要被牵连,聪明人这个时候肯定是明哲保身啊,不去触这个霉头!

大家都是千年狐狸,自然也就别谈聊斋了。

不管是常茂也好,或者李景隆也罢,这一个个的其实都是聪明人,非常的聪明。

要说明哲保身,或者是不让自己卷入一些麻烦,他们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诀窍。更何况能够及时扔锅,那当然就要及时扔锅,只要有推卸的对象就好,不需要有半点的犹豫。

尤其是常茂,这就是典型的不沾锅。不要说只是没有太多交集、只是保持着面皮上友好的李景隆隆,就算是岳父什么的,常茂也可以在惹出了麻烦后第一反应就是扔锅。

常茂想要当不沾锅,李景隆肯定不答应啊。在他看来常茂是皇帝的舅舅,一直都是非常的受宠信,所以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当然就是常茂出面了。

至于自己也是得到皇帝信任,执掌武院、节制武勋、辖制经营,甚至在早年间蒙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当今天子举荐假节钺,这都足以说明他的地位超然。

但是不一样啊,自己的这些恩宠可不能用在这些事情上,还是让常茂去出这个头!

都是不沾锅、都是聪明人,什么时候该出风头、什么时候该明哲保身,一个个的都聪明着呢。

最主要的还是这件事情牵涉到太子,乃至是太上皇,臣子们也都为难啊。当然需要考虑当今天子的感受了,不能和太子走的太近,当然也是因为当今的太子也就是太子而已,和他们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利益关系。

再者呢,还要考虑洪武皇帝的心思,只是那一位到底也是退位了,而且这几年也没有怎么出现在朝堂。可是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开国皇帝,谁敢违逆了他的旨意?

文武百官这边可以说心思各异,一个个的现在在想些什么,很多人也是难以猜测的。

而小小朱就不一样了,自然的牵着朱允煐的大手,“爹,咱今个聪明吧?”

朱允煐看了一眼求表扬样子的小小朱,说道,“是聪明,比咱想的还要强!本来咱还想着要再给你铺垫一下,哪知道你这边和咱一唱一和,这事就办成了,一点端倪都没有!”

小小朱更加开心了,说道,“爹和曾祖都说过,当皇帝要因势利导、借力打力。咱都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当然就要借题发挥了。咱可不管是怎么做的,办成了这些事就成!”

听听小小朱的话,不愧是洪武皇帝的重孙,不愧是英示皇帝的好大儿。

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都是非常的实用主义,有些时候甚至实用到不在意什么颜面了。只要能够办成事,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预期,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过对于小小朱的话,朱允煐是非常开心的,“咱太子就是出息,今个这事办得好!咱给你授意就成,你就能办成事。不过咱也要说说,你还是急了点。”

小小朱就急了,忙不迭问道,“爹,咱哪里做的急了?”

“有点不足,总的来说非常好了。”摸了摸小小朱的脑袋,朱允煐说道,“一会儿回乾清宫,让你曾祖和你说道说道。要说识人之明、揣摩人心,咱大明朝没人比得上你曾祖。你曾祖手段也多,霸道、王道纯熟,借力打力更是毫无痕迹!”

小小朱立刻将手从朱允煐手里抽了出来,开始一溜小跑朝着乾清宫赶去。

本来以为自己的表现非常好、无可挑剔了,本来还开心呢。现在知道自己做的还不够好,那就赶紧去找曾祖问问。

至于父皇,要忙着批折子呢,没时间教导。而且父皇说的曾祖厉害,小小朱当然认可,他的曾祖可是洪武皇帝,没有人比咱曾祖更擅长识人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