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明皇太孙 > 645 试探

皇明皇太孙 645 试探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昔日的神童,茹瑺虽然是唐诗宋词过目不忘,六岁能背千家诗,十岁已熟读《大学》《中庸》。可是他也很清楚眼前这一位的与众不同,知道这一位是真正的早慧。

对于人心、对于百态,小小年纪就可以做到洞悉世事。也更是因为这样,茹瑺更加明白在这一位面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这一位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更何况作为昔日的太孙伴读,现在已经过了不惑之龄,茹瑺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如此顺遂,就是因为他早早的投效在英示皇帝麾下。满朝文武当中,可不缺少一些惊才绝艳的人士。

仔细斟酌一番,茹瑺才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宽仁、沉稳,朝堂之上诸位同僚皆有目共睹。”

朱允煐笑了笑,随即说道,“伴读,你在咱跟前也莫要只是说好听的,你知道咱不是喜欢听好话的人,咱也听得进逆耳忠言。”

如此忙不迭的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之所言,皆是有感而发,不敢有半点妄言。”

朱允煐摇了摇头,似乎有些伤感一般,“咱自小时,跟前多是说好话的人,多是顺着咱的。就是早年间的伴读,也是如此。”

伴君如伴虎啊,哪怕是陛下的昔日伴读,但是茹瑺也不觉得自己就是多么的了不起,更不认为离开了他陛下就无法掌控朝堂,这一点茹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也是因为太了解英示皇帝了,茹瑺更是觉得自己这个昔日的太孙伴读,实际上和现在的英示皇帝也不一定就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陛下早慧,很少对外臣会真正的推心置腹。

他茹瑺,在陛下眼里说不定也就是一个眼熟一点的臣子,就是一个稍微有点能为的大臣而已。绝对不要将自己看的太重要,茹瑺是一直都这么告诫自己的。

不知道的人都羡慕他是陛下昔日的伴读,是陛下的心腹。可是茹瑺更加清楚,一旦自己做了一些不合圣意的事情,说不定要就要失去信任了。

想想卓敬,那就是前车之鉴,陛下要是翻脸也是毫不犹豫的,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写照。

茹瑺在朱允煐跟前谨小慎微,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哪怕朱允煐早年是太孙的时候,茹瑺在朱允煐跟前都是小心本分的,双方的身份差距一开始就是非常明确的。

更何况饱读圣贤书的茹瑺,骨子里也是有着读书人的一些想法。除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忠君思想也是融入了他的基因。

朱允煐笑了笑,也不再为难茹瑺了,“咱听闻太子在朝上也是有些不太沉稳。太上皇带他临朝诸多事情他尚未领会,也敢妄言?!”

茹瑺更加如坐针毡来了,他大概也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自然也明白陛下在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一幕明显就是在说昨日早朝太子殿下提起的一些事情,这些果然是让陛下非常的不高兴了,现在是在借着茹瑺敲打其他人呢。

说不定是敲打皇太子殿下,更多的还是在敲打其他的朝臣。这一切也都是要消除影响,这是打算让百官们可能刚刚生出来的小心思,彻彻底底的被打回原形啊。

这也正常想想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的性格就知道了。这两位不只是勤政,这两位也都是非常在意权柄,怎么可能会将一些权力主动下放呢,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

陛下现在提起这些,茹瑺实际上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陛下这么着急忙慌的重新回到朝堂,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道理很简单啊,虽然殿阁大学士帮忙参与国政,这是皇太子殿下提起的,也是被洪武皇帝给驳回了,更准确一点的是太上皇只是发了一通火就离开了。

哪怕太上皇没有直接驳回,可是太上皇那样的态度,就足以说明很多的事情了。有些事情未必需要明说,大家实际上也都是可以明白的。

虽然那只是皇太子提起的,以及没有得到太上皇的允准,可是就算是现在的皇太子没有观政,在朝堂上也确确实实没有什么发言权。只是想想皇太子储君的身份,想想他那稳固的地位,这就可以说明很多的事情了。

就算皇太子的提议现在没被采纳,那么以后说不定就要被采纳。现在皇太子殿下对于朝政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是随着皇太子的成长,他的影响力肯定越来越大。

更何况这也算得上在百官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说不定已经开始要生根发芽了。

尊崇皇权可是百官们也希望能够限制皇权,这并不矛盾。

朱允煐似乎看懂了茹瑺内心一般,笑着说道,“昨日听闻朝上之事,咱也仔细想了想,皇太子说的那些也是言之有理,咱不得不深思一番。”

朱允煐这个时候也说道,“其实早年间,太上皇也说设了四辅官。只是胡逆后,中书省被废,皇帝这才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咱也觉得,有些事情倒是颇为繁琐、劳累。”

可不就是这样嘛,胡惟庸案之后,老朱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这才让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这才是大权独揽。

朱允煐也继续说道,“太上皇早年间也是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随后更是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等人辅导太子。这些,倒是有些用处。”

殿阁大学士,绝对不是朱允煐首创,在老朱时期就有了。甚至这也不是老朱首创,在宋朝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有着殿阁大学士了。

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咱登基以来,莫要说百官奏折了,好些地方州府的折子,也都是要看、要批。虽说咱还算勤政,只是好些时候也觉着分身乏术。”

茹瑺一副安心听着的样子,只不过也心里也是忍不住在腹诽。

皇帝这么忙真的怪不得别人,只能说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权力**太强烈了,大事小事一把抓。这样的大权独揽自然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一个体现,可是忙的脚不沾地也是自找的。

当然这些事情,如果也就是在心里腹诽而已,他可不敢说出来。说出来的话,那就真的是自寻死路了,那就是真的主动断送自己的仕途了。

朱允煐似乎意犹未尽,还是在继续大倒苦水,“这些年百官的折子,大多倒是国家大事,咱自然也是要处置。可是好些时候,报上一些个女子产下三子、辖内有节妇。这些折子,咱不批又不是,批了就是耗时费力。”

朱允煐这么说实际上是客气的,因为很多的奏折未必就是这些大事,都是一些小事情。

聪明的茹瑺在这个时候选择闭口不言,主要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说多了反而容易犯错。

不过朱允煐说的那些,也都是事实。他就算是非常勤政,可是很多的奏折奏报上来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这确实花费了朱允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这就是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带来的影响,大权独揽自然也就意味着肯定会处理很多的琐事。而这些个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必须要处理的。

朱允煐看着茹瑺,继续说道,“咱这一次歇了几日,也确实是累着了。咱这还算青壮,都有些吃不消了。”

看到茹瑺想要开口,朱允煐笑着说道,“伴读也莫要说些客套的,咱不是只能听好话的皇帝。咱自个的身子骨,咱自个心里有数。真话、假话,咱更是分得清楚。”

茹瑺这个时候自然更加不好接口了,一些吉祥话之类的,现在确实不好再提。其实不管是英示皇帝还是洪武皇帝,对于那些吉利话都不在意,如果不是一些朝廷的规矩,他们甚至可以完全不在意那些事情。

看着茹瑺,朱允煐正色说道,“太子所奏之事,咱觉得也是有理。国朝大事,咱自然是不好让百官决断。只是有些个事情,也不是非得咱亲自处置才好。”

茹瑺心里一动,随即忙不迭说道,“陛下,还望三思啊!陛下信重百官,这是臣等的福气。只是若是陛下将决策之权赋予臣等,怕是有人弄权!”

朱允煐看着茹瑺,有些怀疑的说道,“伴读,这般说是不是言过其词了?咱觉着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皆是朝廷栋梁,值得咱托付国事。”

茹瑺心里一个激灵,但是他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陛下,昔日胡逆、杨贼,大奸似忠!此二人辜负圣恩、惑乱朝纲,此事不得不防啊!”

胡惟庸就不用说了,作为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他确实是被老朱给拿捏的死死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胡惟庸本人,也多有取死之举,行事猖狂、结党营私等等,都是咎由自取。

至于杨宪,这位昔日的洪武皇帝心腹也是在有了实权后就忘乎所以,杀侍御史、弹劾右丞汪广洋,整日与李善长争权夺利

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作为老朱的孙子,朱允煐更加清楚这些。实际上杨宪被诛的时候,朱允煐还没有出生。但是胡惟庸被杀、被老朱比作张良和诸葛亮的汪广洋被赐死时,朱允煐多多少少也都开始了解一些朝堂格局。

至于李善长,最终的结局也只是被朱允煐安置在天津发挥余热,甚至算得上朱允煐将大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的结局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茹瑺现在这么激动,不是说觉得自己可能会被进一步重用而激动,他现在汗流浃背、如坐针毡,他很担心自己要步大明开国之初那些重臣的覆辙。

也不得不小心这些事情啊,位极人臣确实很风光。只是在那样的一个位置,一不小心就算万劫不复。甚至很多的事情,也算得上身不由己。

茹瑺现在很担心的事情,自然也就是皇帝对他的一个试探。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茹瑺就谨小慎微了,不敢有半点僭越。要是让他更进一步,那就是要给他安排一个结局了。

权力是好东西,可是了解英示皇帝的性格和手段,茹瑺可不敢对权力有更多的贪念。

看着茹瑺,朱允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伴读言之有理,胡逆、杨贼之事,确实不能再有,朝廷经不起那般动荡。”

对于朱允煐的话,茹瑺显然不会那么想。毕竟当初看起来权力很大的杨宪,死的无声无息。看似更是权势滔天的胡惟庸,更是被洪武皇帝轻描淡写的就诛杀了,和胡惟庸有关甚至无关的势力,也是被一扫而空。

茹瑺丝毫不敢怀疑洪武皇帝的能力和手腕,但是他也丝毫不怀疑英示皇帝的能力和心机。洪武皇帝能做到的一些事情,英示皇帝也是可以做到的。

朱允煐摆了摆手,说道,“伴读就退下吧,这些个事情咱还要好好的思量思量。”

茹瑺这个时候自然也就只能告退了,心里七上八下的非常不安。他一直都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看着茹瑺离开,朱允煐笑了笑,“大伴,你说咱这般逗伴读,是不是有些刻薄寡恩了?”

王承恩立刻谄媚讨好的说道,“皇爷能如此信重茹伴读,那是茹伴读的福气。奴婢跟在皇爷跟前许久,奴婢也是知晓陛下若非信重之人,可不会逗趣。”

看看,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明明是朱允煐在耍茹瑺,可是王承恩说出来,好像就是朱允煐信任茹瑺才给了茹瑺这样的待遇,这是一个福气,茹瑺就算知道了也应该感激。

朱允煐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在王承恩这里,肯定是听不到任何关于朱允煐的坏话,他只会变着花样的奉承着。

还是继续处理政事要紧,先简单的在茹瑺那里透个风就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肯定还是要做。朱允煐做了决定的一些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批阅永远批不完的折子!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