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朝春色 > 第六十五章 茶具

南朝春色 第六十五章 茶具

作者:晓霜丹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义符这才想到,胖掌柜问起的关于茶具这方面,当时在家里炒茶的时候,休息之余,就是和卫温简单说了一下而已。

刚刚把茶叶做好,揉捻茶叶、烘焙冲茶的时候,刘义符是说素碗冲茶让茶叶更具有美感,然后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说有透明的玻璃能更好啊如何如何之类的。

没想到,就是自己随口一说的而已,卫温连这个都和张溪说了,更没想到对方竟然煞有介事地拿着这个东西来问自己。

卫温对这些理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此间确实还没有人系统的阐述过关于喝茶需要用怎样的茶具这种理论。

刘义符当时和卫温也只是讨论的只是关于茶具的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包括像盖碗、紫砂壶、玻璃杯还有类似银壶之类的冲泡选用,很多都是浮光掠影,草草地提了一嘴。卫温就给记在了心里。

这些东西可能在后人看来,只要是懂一些茶叶的,就是非常基础的知识,没普及前就是一大片荒芜地。比如紫砂壶和银壶都不容易将自己本身的味道沾染到茶本身,还有银煮出来的水会更好之类的,这些摊开来说,讲究很多。

茶道兴盛如此之久,到了后世也有这些讲究,就充分说明,茶文化里面,是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东西的。

不过这些其实刘义符没打算现在就细细说明,究其原因,在刘义符看来,这些暂时还没有到普及的时候,毕竟连冲泡这个东西还只是雏形,然后就去讨论关于用什么喝茶,怎么喝茶,那也是没影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大料茶,要那么多讲究干嘛,等冲泡的精细制茶法推广开了,自己在把这些东西推广开来就行了,所以兵不着急。

对方如果想要,开价合适,自己给他们说了也行,但是这个三成的价位明显没有达到刘义符心中的预期。

不过刘义符觉得对方也并不一定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万一胖掌柜心血来潮整了一个特色的茶具,刘大少怕是要哭笑不得。

还是等自己有主动权的时候再来考虑这个事情吧,配合着茶道一起推广。

说白了,这件事成也好,不成也罢,都不会影响自己推广茶叶的后续的计划,所以究竟卖不卖给对方,这个是要待价而沽的,是以,刘大少还是有这个底气和对方斡旋的。

“这个茶具到时候,如果时机合适,仆会请人出面推广,不如以待来日,等冲泡之法盛行天下后,再行打算。”刘义符不为所动,实际上他也是真的这么想的,现阶段就没有必要。

听刘义符的意思,张溪也懂了,刘义符是不大想继续说这些门道的,除非真的是有让他心动的利益,否则刘义符应该是不太会想说这件事了。

不过张溪对于这个茶具还是真的很好奇,出于商人的直觉,他总感觉刘义符说的茶具,并不会那么简单,至少也能让自己有不少的启发。

加上出于对刘义符之前拿出茶叶的考虑,张溪对刘义符还是有几分信任的。于是一咬牙,说“这样吧,如果合适,仆愿意出五成的分润……”

怕刘义符不信,张溪连忙补充了一句:

“这些全部可以签字画押,字据为凭。”

刘义符这才有些动容,正色起来,没想到这个老狐狸竟然愿意让五成,这利润可真不少了,果然,世间一切,有利行遍天下,对于这五成的利润,确实值得刘大少好好考虑了,沉吟片刻,刘大少想了想,道:

“这样吧,既然东家愿意当敞亮人,那仆也不藏着掖着,详细地把这些都和东家说清楚。”

刘义符从袖袋中抽出一个用布包着的比筷子粗一些的长条状的东西,张溪好奇地看着刘义符打开,发现是一个黑乎乎想炭一样的东西,于是好奇问:

“此物……”

“炭笔。”刘义符随口回了一句,然后让张溪拿来一张白纸,自己就在白纸上涂涂画画起来,不一会,一个盖碗的形象跃然纸上。张溪好奇地看着

东府里面有请老师,除了那些佶屈聱牙的启蒙书籍,刘义符需要吟哦讽诵以外,书,作为君子六艺之一,刘义符也有被要求,所以还是有在被强制地练习毛笔字,只是,毛笔字还不太能入目,然后刘义符就想起了前世自己也喜欢涂涂画画,不如做一只炭笔,方便自己的握笔。

除了习惯,还有就是因为炭笔其实也不难制作,新鲜柳条剥去外皮,用火烧制成炭就行,徒手拿自然不行,容易整黑手,绑上布就行,所以就变成了张溪所看到的“炭笔”。

刘义符没多解释炭笔,只说了下这个和毛笔一样能写出字来,但是比毛笔方便点,不需要研墨而已.

张溪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个“炭笔”,有看了看画出来的质感,发现这个应该是某个植物烧黑后的产物,和黑炭的质感差不多。要是刘大少知道,心里会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这洞察力,可以的。

刘义符在白纸上三下五除二画出来后,直接先解释了盖碗的概念,胖掌柜点点头,然后示意让人拿来一个茶盏,只见这个茶盏通体是淡蓝色的,周身还有仙鹤展翅的图案,整体就如同一个小碗一般,与碗不一样的是,上面盖了一个盖子。

看到这么一个玩意,刘义符一愣,发觉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类似的盖碗了,混了这么些年,竟然特么没见过,也不管刘大少,东府众人貌似没有饮茶习惯,刘三也是找了点来给自己小郎君“尝鲜”,这下倒是让刘义符有些尴尬。开局不利啊。

不过看张溪拿来的盖碗,刘义符敏锐的发现个中有不太一样的,并无茶托,于是刘义符就和着这个茶盏,画出了正儿八经的三才盖碗,顺势把其中的有所缺漏的打上补丁,补充解释了什么叫三才盖碗,什么叫盖、碗、托,然后三者所对应的正是天、人、地,然后和其中也蕴含儒家的一些思想,是和文化人绑定的。

接着,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学”,自己绝对不是沽名钓誉,于是刘义符系统的讲述了关于盖碗的种类。

刘大少是边画边说的,所以为了迎合速度,这画的就比较潦草,有一个大致形,主要通过讲解细数了盖碗其中的种类,有比较经典的撇口盖碗,有类似于像夺宝盖碗,还有折腰盖碗、方形盖碗、圆融盖碗、马蹄盖碗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形态各异的盖碗,让张溪大开眼界,另外刘义符还举例了后世常见的,诸如紫砂壶、银壶、煮茶的茶道时候需要用到的六样茶具:茶桶、茶勺、茶针、茶漏、茶夹、茶匙等等……

这些也让立在张溪身后的那个侍女美目中异彩连连,讲到兴起处,对于张溪身后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侍女都没注意到。

相较于后面说的那些茶壶、银壶之类的,张溪还是对前者,那个茶盏的衍生品——三才盖碗更有兴趣些,因为其中结合起儒家思想里的“天地人”的思想,就像茶叶本身和君子一般联系了起来,张溪有种直觉,这个东西一定能在茶文化里成为经典。

察觉到对方的心思,刘义符也是从善如流,于是主动说道:

“这样吧,既然张掌柜对于这个有兴趣,后面仆详细地把一些东西给画下来,让人送到泠瑟轩,仆也不需要五成那么高的利润了,三成就行。”

因为事先并不知道此间盖碗已经有雏形了,刘义符索性也不用隐瞒太多,他现在最大的贡献就是加了一个茶托,然后引入了其中对于思想的绑定,他厚不了脸皮还做不到要五成那么高的利润,见状,张溪也是投桃报李:

“那不如这样,仆在给小郎君加一成,算作四成,和之前茶的利润相当,如何?”

好的商人,真正懂得赚钱的商人,总是懂得分享,只赚取有限的利益,如果可以赚十分利,一个成熟的商人往往只取九分,把一分让给对方,这样可以皆大欢喜,生意越做越顺利,越做越长久。深谙此道的刘义符还是颇为欣赏对方的态度的。

所以刘义符也不矫情,点头便应允了下来,当然这四成也只是针对的盖碗的一些思路,后续对如果张溪对其他茶具感兴趣,那在价钱就另外再说。

张溪突然想到,问了下刘义符玻璃杯是什么,刘义符说类似琉璃,但是纯净透明,张溪又问刘义符知不知道如何制造,刘义符笑着说不会,胖掌柜讪笑,也知道刘义符可能是搪塞自己的借口,毕竟自己筹码还不够,刘义符能说出这么多东西已经算及有诚意了,他不指望对方真的掏心掏肺全都给自己掰开了揉碎了全给讲清楚了。

玻璃这个东西,刘义符打算和火药一般后面好好利用,毕竟其实两者难度都不算很高,现阶段也有了颜色各异的舶来品琉璃,工艺上也没有多难,只是就如同瓷器是属于中国,西方也有属于自己的机密技术——玻璃。

说穿了,就是石英砂和天然苏打混合烧制的。这些东西刘义符肯定不可能泄露给张溪,所以现在也只能搪塞对方。

不过张溪也不傻,相处了这么久,听卫温说了这这么多,从一个商人的敏锐直觉来说,他是绝对不信这些东西都是刘义符从古籍上看到的。

张溪更加倾向于应该是有人教刘义符这些,或者就是这个小郎君天赋异禀,自己“发明”的。而且刘义符有一句话说的对,后面要不要和自己合作不打紧,他可以另外找人,凭借刘义符的口才还有见识,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自己不说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至少是不能随便坑刘义符的。

等着吧,后面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把这个小郎君心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

……

在外面等着的刘茵儿,看到刘义符走出来,鼓起了嘴巴,刘义符也是好言安慰了。送出来的张溪和刘义符互相一礼,自此正式告辞。

马车里,刘义符先吩咐车夫把刘茵儿先送回去,再送自己回东府,虽然两家离得不远,谁先谁后,刘义符心里还是有数的,小女孩就是这样的,只要有安慰,顺着她的脾气来,她往往也能最大限度的原谅你,嗯,这算刘大少对付小女生的一点经验之谈吧。

把刘茵儿送回刘府后,刘义符突然想起来,自己老爹的青州刺史大印还在一个破庙里没拿回来,连忙让车夫改道,让自己去取。

虽然一天都灰蒙蒙的,好像时间没有变动,但实际上,算上今天一天东跑西跑,现在已经傍晚了,呃不对,应该说现在还才傍晚,反正今天也是疯玩了一天了,不差这一点时间,回去自己老娘的詈骂少不了了,多点时间就多点时间吧。刘义符已经进化成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远远的,就看到地平线处的那座没人祈求的破庙,有时候刘义符都在想,佛祖的香火说断就断,那些所谓的帝王衣冠冢,改朝换代后也同样没了香火,有时候甚至还为了衣冠冢所经过的路程重叠然后还打起来的,刘义符表示不可理喻,生前名和身后名,只要有名就行了,不在乎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所以,讲究心诚则灵,这些佛寺,侵占了太多社会资源了,得拆!刘义符再一次下定了决心。

胸怀大志的刘大少,下了马车后雄赳赳气昂昂像一只小公鸡般,甫一踏入寺庙,脑袋一沉,给人打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