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长公主每天都想撂挑子 > 第二十二章

长公主每天都想撂挑子 第二十二章

作者:此路长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他们从河边回去的时候张婶正在打理小院中的那块不大的菜地。

箫云皎十分感兴趣的凑到张婶跟前,看着她把一颗颗鹅黄色的小豆子放进犁的整整齐齐的田埂里。

“张婶,你这是在种什么呀?”

她没见过这些谷物生着时候的样子。

张婶手里的活不停,“种点黄豆,马上清明了,现在种豆子最好了。”

“有何讲究吗?”箫云皎伸手在田埂上放着的竹筐里抓了一把,学着张婶的样子往田埂里丢。

“哎呀姑娘,你身子不好,可干不了这个。”张婶见她弯着腰帮忙赶忙把人扶起来,“你这么瘦弱,得养着才行!”

说着连拖带拽把萧云皎拉到小菜地边上,还给她搬了个小木凳让她坐着。

小木凳也就一扎多高,萧云皎坐的规矩,双手在膝头平放,整个人乖乖巧巧的听张婶说话。

“清明左右雨水足,这时候种什么东西都好活。其实不只是黄豆,豌豆赤豆,南瓜冬瓜都好种,要么人都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呢!”

张婶边说边往地里放豆子,不大的一片地,一会儿功夫就种了一半。

萧云皎好奇,“另一半您准备种什么呢?”

“种点地瓜。”张婶拍了拍手上的土,“那东西顶饱好存放,咱们这家家户户都要种一点备着。”

说着就感叹道:“还是多亏了二十年前陛下让人把种植地瓜的本事教给咱们,这些年再也没有闹过饥荒。”

萧云皎知道许多年前祖父在位的时候,南边大水过后有将近两年没下过雨。那时灾民纷纷北上逃难,一路上饿死、病死的人不下万数。

不过这些都是在史书上看到的,到底和亲历过的不同。

她问道:“饥荒的时候,您也还很年少吧?”

“可不是,那时候我才十三岁。”张婶抱了一筐玉米坐在萧云皎身旁剥着跟她聊起了当年。

“当时我家也算富庶,就记得爹娘一开始还能给我们做黄面馒头,慢慢的就变成了面片汤,再到后来只能顿顿喝稀面汤就野菜。最后干脆连野菜都挖不到了。”

“村里的人都跑去县城避难,开始依靠衙门里施粥过日子,县城吃空了就往州府里去,可是那路上的人越走越少。我弟弟那时候才七岁,没吃没喝的还生了场病,就那么没了。我们想着弟弟虽然没了,可还是得让他落叶归根才行,不能跟路边那些没主的尸首一块儿躺着让野狗啃了,就带着他往回走......”

“好在那时是寒冬腊月,走到家的时候,弟弟才没臭了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弟弟保佑着我们一家,我们回来了,朝廷的赈灾粮也回来了,这才熬过去了那场饥荒。”

萧云皎不知道怎么安慰张婶,她第一次有这种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的感觉,只能用袖中的帕子给她擦了擦泪。

张婶看了她一眼,吸了吸鼻子,“让姑娘看笑话了,那都是以前的事儿了,现在老婆子马上五十岁了,一年比一年过的好。”

“后来咱们村还发过水患吗?”萧云皎问道。

张婶点头,“发过,只是朝廷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时常修,修河道,修堤坝,修引水渠......倒是影响没有太大,再加上家家户户都学会种地瓜玉米啥的,就算咱们这田地不多也还是饿不死人。”

“我方才出去的时候听说堤坝前几日坍塌了,会有影响吗?”萧云皎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了河堤上。

张婶摆摆手,“咱们这的堤坝本身就没啥用,全塌了也没啥,就是上面瞎搞的。”

“这是为何?”

“咱们村旁的河原本是水患频发,可是早十几年前就挖了不少明渠暗渠,足够发大水的时候顺着流走不祸害庄稼了。谁知两年前上面来了官兵说要建水坝防水患,还征了不少劳力去做工呢!许多人瞧着有钱拿还管饭就都去了,因为做的好,水坝建好了以后还被介绍去县里州里给人做工呢,有许多人家为此举家搬走了呢。”

这一番话里的信息太多了,萧云皎想了好半天才有一些头绪,难怪他们敢用劣等材料修堤坝,原来是因为这个。

奈何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把他们的阴谋全冲垮了。

“您家当时没去修堤坝吗?”萧云皎又道。

她见村里没几家青壮年门户,可张伯又说他两个儿子都在山上采药。

张婶笑了笑,“当家的那时候去山上采药摔断了手臂,两个儿子孝顺,就轮流在家伺候。就是那时候,我大儿子在山上挖到山参了呢!这不去修坝也是件好事。”

萧云皎也笑了,“好人有好报。”

她又陪张婶聊了一会儿才,直到张婶要去准备晚饭了才回屋去找沈煜舟。

萧云皎刚一进门,沈煜舟就看到她脸上表情有些奇怪,走路也不太利索了,吓得他赶忙上前扶住问道:“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感受着腿部越来越重的刺痛,萧云皎脸色更奇怪了,皱着眉道:“我的腿......又麻又痛,不知道怎么了。”

沈煜舟把她扶到炕沿边上让她坐下,谁知萧云皎刚一挨着炕便面露难色,又慢慢扶着站了起来。

沈煜舟的眉头越皱越紧,“我叫人去找大夫。”

“别!”萧云皎慌忙叫住他。

她的......也和腿一样又痛又麻,根本坐不到那。

沈煜舟慌得不行,“腿什么地方痛?是不是被虫子咬到了?”

村里不必京城,指不定哪里就会跑出来一只虫子,她刚刚在院子里坐了那么久,万一被咬到了可怎么是好。

萧云皎摇摇头,“刚刚和张婶聊天的时候还没事的,走到屋门口就开始刺痛了,从足底开始往上蔓延,刚刚碰到床边更痛了.......现在好像没什么感觉了。”

沈煜舟听她这么说,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你试着拍打一下看看?”

萧云皎半信半疑,伸出手虚虚握拳在右腿上敲了两下,顿时面上精彩纷呈。

“不行,碰了就又麻又痛。”

看着她皱成一团的小脸儿,沈煜舟慢慢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过一会儿便好了。”他笃定道:“你是在低处坐久了,腿上血脉不通。”

俗称——腿麻了。

她自小高床软枕,从没坐过这矮凳,也从没有过腿麻的经历才会如此慌张,他也竟然一时没有想到,吓了一跳。

沈煜舟扶着她把腿伸直,靠墙半躺着,自己坐在她脚边隔着衣物给她推拿。

刚开始萧云皎痛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不出半刻钟,那种又痛又麻的感觉竟然真的消失了。

原本占据着她全部感官的刺痛酸麻感褪去后,沈煜舟在她腿上按压的手就格外显眼。

他的手掌宽大有力,手指修长,一只手便快要她的小腿圈在手心。此刻他低着头,专注的用着恰到好处的力度帮她推拿每一条经络,她藕色的裙子在他的抚触下出现了一些凌乱的褶皱,就像她此刻凌乱的心绪。

这感觉太奇怪了。不由自主的,萧云皎往回缩了缩腿。

“痛?”沈煜舟感觉到她的动作,抬头问道。

这一抬眼,他才觉得此刻他们的姿势有些不妥。

半倚着墙壁的萧云皎面色微红,因为方才有些痛的缘故眼睛还湿漉漉的。她微咬着下唇,眼神飘忽,侧着脸没有看他,而他正握着她的小腿问她痛不痛......

沈煜舟有些手忙脚乱的放开她的腿测过身正襟危坐,“差不多了,你再活动一下就好了。”

萧云皎没看他,“嗯”了一声,也跟着侧坐在炕沿。

村里的人家不甚讲究,除了堂屋有几张凳子,卧房里竟只有床榻可坐。

她想起刚刚和张婶聊天得到的消息,开口打破了沉默。

“当时是谁提议修建的古水村河堤呢?”萧云皎不太了解。

沈煜舟收拾好杂乱的心思,想了下道:“是崔丰朗递上去的,云州知府吴松写的折子。”

“我刚刚跟张婶聊天才知道,这古水村早就不怎么发水患了,那些早几年修的沟渠足够引流入田,不会造成灾害。不仅如此,我又想了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河堤,上游山上的融雪才会在堤坝处堆积,导致融雪把堤坝冲毁。”萧云皎分析道。

“看来这些不是防水患的堤坝,而是他们生财的钱袋子啊。”沈煜舟想了想,对萧云皎道:“今晚我便飞鸽给走水路的亲信,让他们派个身手好的直接去查云州知府,其余人到了之后直接到清源县落脚,待查到吴松和其余人往来的证据再一并发作。”

萧云皎叹气,“只是不知云州除了古水村,还有多少这样的钱袋子。”

“明日等张伯的儿子们回来后,咱们买了药材便走吧,剩下的事不需要在这里解决了。”

窗外飘进阵阵饭菜香气,萧云皎又道:“走的时候多给他们留些银钱吧?张婶顿顿都给我们杀鸡,他们也不富裕的。”

沈煜舟笑着点头,“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便是说现在的萧云皎吧。他相信,有这样的长公主扶持陛下,东晟会越来越强盛,最终变成他们心中所期冀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