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我在山寨当军师 > 第二六九节 国难

我在山寨当军师 第二六九节 国难

作者:叁石平金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6:34: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礼监的庄公公当先一惊,瞥眼见永宁帝正埋头祈福,手中捧着一炷香,刚刚燃起的香火,袅袅升起。

庄公公连忙倒退出了宫殿,迎到殿外。

平日里,这些战报急递都是先送到内阁或是司礼监。由着内阁大臣或几位督主太监分出轻重缓急再呈递于永宁览阅。

如今西北战事,永宁特令所有军务急递务必第一时间传送进宫,不得耽搁。一时之间,庄公公倒是没有适应的过来。

出了殿门。庄公公冲着送急递的传令官斥道:“圣人正在祈福,何故大声聒噪。惊了圣人,小心你的脑袋!”

那传令官微微一怔,屈膝下跪,双手将急递捧过头顶:“回公公,西疆急递!”

庄公公接过文书,仍是不难,埋怨道:“西疆又有何急递,这般惊慌失措,成何体统。”

传令官道:“据报:流霜、离月二国,各起二十万精兵,屯军边关,欲犯我云照!”

庄公公大惊失色:“你再说一遍?”他想着这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怕自己听错了。

那传令官道:“回公公,边关急报,流霜、离月二国犯境。”

庄公公惊的一个踉跄,连忙接过急递,转进殿内。

“甚么事!”永宁帝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双目微闭,面对着三柱香,一方通鼎,一个祭坛,口中默默念着祷辞。

“回主子圣人,边关急报!”庄公公迅速想着这件事该不该由自己口中说话,最终只说了这句。毕竟事态严重,非常的严重,需得小心谨慎的处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是西北叛乱的事儿?”永宁睁开双眼,宽大的袍袖一翻,搭在双腿之上,神色自若。

他年岁已高。年纪大的人,往往最喜欢寄希望于神明。方才永宁帝以焚香沐浴,虔诚祈祷,神明知晓,定会保佑云照百世万世永久流传。

一切不顺之事,皆有神明庇佑。

庄公公将急递呈上,轻声细语道:“回圣人,流霜、离月犯境,估摸着此刻大军应注意过了边界。”

永宁帝一拍大腿,呼的站起:“好哇好哇,没想到让那人一语中的。庄孙明,传内阁六部,即刻进宫议事!”

庄公公心知事态严重,一路小跑出了宫殿。

永宁帝深吸一口气:“朕的江山,任谁都见他有来无回!来人,更衣……”

内阁,六部的官员听宣,问了宣召的公公缘由,皆只说边关急报,圣人要事相商,详情并不知晓。百官不敢怠慢,立刻着了官服,一路赶往内宫。

将至宫门,百官撞到一起,一路交头接耳,不知到底是何急报。

“许是慕容王爷大捷,圣人想着分享战果!”

“怎么可能。若是大捷,宫里定然早已张灯结彩,那会这般严肃。”

“说的是,怕不会是镇南王也着了埋伏?”

“休的乱猜,这话哪能乱说。”

“对对对,咱们快去吧……不管什么事,有袁大人和黄公公,这事啊……咱们先莫要议论的

好。”

“哎,听说李大人快回来到京城了……”

“是么?这便好了……走走走,咱们快些。”

众官议论纷纷,一路小跑进了“泰庆宫”。

泰庆宫内,一片肃静。

永宁帝端坐龙椅,将手中的急递揺的哗啦啦响:“长平关,西渡关递来急递。流霜、离月二国各起二十万大军犯我边关。这是刚递来的折子,你们……看看吧。”

庄公公自永宁帝手中接过急递,布下龙台,将急递传于内阁首付袁廷贞。

袁廷贞面色苍白,颤颤巍巍接了折子,翻开扫了一眼,便将折子依着顺序传了下去。

永宁帝等了片刻,方道:“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

兵部尚书谢鑫道:“流霜、离月二国早已对我也云照虎视眈眈,如今乘着二王叛乱,犯我边疆,实属可恨。臣以为,需得尽快调兵前往边关,以做防备。”

“防备?爱卿这个词用的好!二国已经打到我云照疆土之上了,竟然还让朕去防备?怎么,偏要大军攻到长安,才可以还以颜色么?”永宁震怒,语气之中,竟是怒火冲天。

谢鑫吞了口苦果,一时不知该如何辩解。

袁廷贞恭敬道:“圣人息怒,谢大人不是这个意思。二换距离京城万里之遥,按照脚程来算,这封急递应是再半个月前送出,也就是耿、陶二贼兵临茅州之际。如今已过了这些时日,以二管所屯兵力,恐怕……故而眼下最要紧的是传令各州府郡县小心防备敌军突袭,同时调集兵力驰援。”

永宁颔首:“袁爱卿所言极是。谢鑫。如今还有多少军马可以调动。”

谢鑫道:“回圣人,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三万!”

“什么!”永宁帝爆喝一声:“我云照万里山河,怎么只有这点兵力。”

谢鑫战战兢兢道:“这……董大人和镇南王慕容王爷为平耿陶二贼叛乱,领军共计三十余万。陈大将军领军八万尚未归朝。另有各地州府所辖中央军因需镇守关隘,维稳震寇,如今这十三万已是……已是最后一点兵力了。我朝自明帝整治军政以来,实行的是募兵制,规定每朝带甲不能过六十万人,以减少军备开支……”

“够了,朕没让你拨算盘,提祖制。”永宁帝脸上本因年岁已高,皱纹颇深,如今又听的这般令人颓丧之事,眉关金锁,更显得苍老许多:“既如此,诸位以为当如何御敌哇。”

众臣无谋,俱都看向袁廷贞。

袁廷贞身为内阁首辅,如今国难当头,自然要挺身而出,以做众臣表率。

袁廷贞沉吟片刻,步出半步:“老臣以为,我军并非只有一十三万,而是有数百万之众。”

“此话怎讲?”永宁帝闻言,立刻气血涌动,兴致勃勃。

袁廷贞道:“明帝当年改革军制,乃是因天下太平,承平盛世,考虑到军团冗余,军队人数庞大,开支繁重,故而才创立了募兵制。以发配粮饷,招募军伍子弟,令其从军五年,五年后,便可返回原籍,以良田资之。这样一来,

朝廷每年便可以节省数百万两的白银开支,已调用于工部、户部等。从兵部的统计来看,我朝目前纵然的确只有十三万兵马可以调动,但却忘了那些已然归乡务农的老兵,他们久再军营,手中虽然持的是铁杵篱笆,却未成忘记如何行军作战。此时边疆危机,只需圣人一道诏令,定能使得这些老兵重新返回行伍,以保家卫国,佑我铮铮云照。”

众臣闻言,俱都点头称是。

户部尚书侧出半步:“袁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可行。户部曾对退伍的老兵皆有登录,只需按册施令,定能召集数十万的大军!”

永宁帝手拍龙椅:“不错。这道诏令便由内阁今日拟定,拟完立刻发往各州。大军已定,由谁挂帅,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袁廷贞道:“臣保举一人。或可担此重任!”

“谁?”

“东海王潘广尧!”

“潘广尧现在何处?”

“回圣人,潘王爷现下就鹤洞山王府别苑……”礼部尚书答道:“老王爷说他年岁不小,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四处游玩,便想着绕道在名山大川中游玩。臣昨日恰好给王爷府上送了福贴银子,才知道此时。”

“这便极好,明日传潘广尧回京……”永宁帝心中稍安。若是能得潘广尧挂帅,那定是省了一番心事。毕竟朝中两大将帅均已出征,唯今能够统领十数万大军的人并不多。

“主子……”庄公公再侧忽的低声提醒。

永宁帝侧过身子,问道:“何事?”

庄公公压低声音,如小儿计策秘密一般:“主子,老奴以为此事不妥……早前已有镇南王领二十万精兵在外,如今若是再令东海王领军……这……恐怕会有风险!”

永宁帝听着庄孙明这只有一半的话,已是心底凉透了一半。

庄孙明提醒的不错,无论是慕容桓还是潘广尧,从本质上说和耿忠、陶延冀如出一辙,他四人皆是云照仅剩的四大异姓王爷。若是将举国之兵竟付于他人之手,届时若是他们心生异变,岂不糟糕。

永宁帝之所以能够信任慕容桓,令他领兵出征,看中的是慕容桓和皇室之间或多或少的姻亲关系,而潘广尧于云照宗亲则没有任何联姻。自己之前在行宫内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本意就是想要褫夺四王的爵位。那潘广尧不是个傻子,自然明明白白。

而对于潘广尧来说,甚么游山玩水,无非是让旁人瞧着自己是个眷恋红尘,迷恋山林,游手好闲的糊涂王爷。其实这也是能让永宁帝放下心来唯一的办法!否则,保不齐那一天,就轮到他潘广尧人头落地了。

永宁帝沉吟片刻,潘广尧的性格他还是比较了解,此人好酒,性子直爽,再行宫内也并未表现出任何私心,所以自己才没有进一步对东海王下套。

削藩嘛,总不能一刀砍死所有人。

恩威并施,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永宁帝不敢冒险,这军机大权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就是把江山拱手让人。

潘广尧是一定要用的,至于怎么用,还需想个好的说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