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古井下的大明 > 01【井上】

古井下的大明 01【井上】

作者:橘猫囡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7: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华亭、上海两县部分土地,建青浦县,设治青龙镇。

——《青浦县誌》

···

“一个月两千,不二价。”

“阿姨,能不能再便宜点?”

李春华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好奇道:“你多大,应该还在读书吧,怎么一个人跑出来租房住?”

周楚掏出自己东华大学的学生证,解释道:“我妈在中医院化疗,我得跟着陪护才行。”

李春华愣了一下,接过学生证,看着上面青涩的少年头像,再抬眼看向周楚,点头说道:“小伙子可以的,这个单间不适合你,我还有个半地下室的老房子,那里安静,你要不要考虑?”

周楚闻言,看向隔壁单间正在直播的黄毛,那暴躁的低音炮震得门板嗡嗡作响。

李春华笑着说道:“你也看到了,其他两个小年轻都是做直播的,每天晚上都是这种情况,你妈妈住这种环境不利于休养吧。”

周楚微微颔首,忙问道:“那个半地下室能便宜一点吗?”

李春华将房门关上,带头走出这套合租房,边下楼梯,边说道:“就在隔壁城中村,以前是我家那口子的工具间,他走了之后,我就当仓库用,先带你去看看。”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小区最内侧的一栋楼,这是一个楼栋七层不带电梯的老旧小区,树木遮天蔽日,居民以老年人和打工族为主,很少看到小孩。

两人来到一单元楼梯口,地下室的入口就在楼梯口下面,东西两间,门对门。

李春华掏出一串钥匙,将楼梯下方的铁门打开,指着昏暗的地下室说道:“这是一个大开间,有五十多平米呢,南北两面各有一个通风窗口,离地十几公分,下雨千万别开窗。”

地下室里有灯泡,就是那种很老旧的钨丝灯,开关还是拉绳的那种。

李春华摸索着打开灯,周楚紧随其后,大致打量了一番后,问:“阿姨,这里一个月多少?”

李春华将窗户的铝合金玻璃窗推开,头也不回的应道:“给个五百意思一下吧,水电我给你全包,只要你别在这里乱来就行,你也不容易……”

周楚眼神微动,感激的看向李春华,却见她偷偷摸了一下眼角。

地下室堆放着一些杂物,周楚的视线落在一叠印有【第一医院】字样的袋子上,心中了然。

李春华指着屋子里的物件儿,说道:“这些旧家具还都能用的,你看着自己整理一下,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能省一点是一点,祝你妈妈早日康复。”

周楚感激的朝李春华躬身一礼,“谢谢您。”

李春华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门口就有小超市,你自己去买一些扫帚水桶什么的吧,还有这个灯泡,也换了比较好,屋里太暗对眼睛不好。”

周楚站在那里听着,李春华事无巨细的讲了一些小区里该注意的事情,以及陪护癌症患者的经验,让周楚受益良多。

“这是钥匙,我就交给你了,以后每个月一号,你把房租微信发我就行,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去二栋五零三找我。”

李春华好像有些累了,又交待了几句,便告辞离去。

周楚将她送到外面,心中感激不已。

魔都五百的房子已经绝迹,虽然是个地下室,但对现在的周楚母子来说,已经是恩赐。

周楚从小没有父亲,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周母在小县城教书,收入平平,给不了周楚太好的成长环境,好在周母自己就是个老师,教育上从来没有怠慢。

三年前,周楚不仅考入了东华大学,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眼看着明年就毕业了。

至于周母,胰腺癌中期,目前已经做过手术,正在接受术后化疗,家里亲戚都在老家忙碌,唯一能够陪护的人,也就他这个亲儿子。

周母这些年赚的钱,基本都花在儿子身上,家里积蓄本就不多,哪怕有医保报销,与病魔斗争三年也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

周楚自己算过,两个舅舅加上母亲那些同事的外债,总共是二十八万。

自己毕业后努力一点,争取五年内还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本来他已经保送读研了,如今看来,也不现实。

“打扫吧。”

周楚先是到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买了一些清洁用具,而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清扫工作。

因为没有住过人,地下室阴冷异常,好在并不潮湿,水泥地面不少地方出现了裂痕,湿润的拖把犁过,水渍迅速被这些缝隙吸收。

听说魔都因为地下水过度开发,出现了不少地陷的情况,周楚观察了一会儿,打算回头买点速干水泥给它堵上,不然总觉得心里膈应得慌。

打扫完地板,接着就是将家具摆起,这里本就是李春华家的小仓库,不仅有老旧的实木家具,还有一些被淘汰的家用电器:风扇、洗衣机、甩干机、煤气灶,应有尽有。

看着这些占据了大半个地下室的家伙事儿,周楚开始挑挑拣拣,将能用的都先挪出来。

挥汗如雨的他,并未注意到脚下的情况。

原本就布满裂缝的水泥地面,悄无声息的分裂出十几条细小的缝隙。

“这是什么?”

周楚搬开两个笨重的实木衣柜,突然衣柜门打开,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

都是一些破旧衣物和被单枕套,其中一件白布包裹的长条之物吸引了他的注意。

周楚弯腰捡起,随手将布条拆开,露出一杆古旧的戥子。

然而,不等周楚好奇,脚下地面突然开裂,出现一个黑漆漆的井口。

脚下一空。

“哎呦,卧槽!”

···

···

明嘉靖壬寅,仲夏。

就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壬寅宫变】这一年。

一个炼丹的变态皇帝,差点被宫女们合伙干掉这种事情,实属奇葩中的奇葩。

南直隶松江府,新建青浦县,县治设在青龙镇。

青浦建县时,从华亭县分出西北部的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分出新江、北亭、海隅三乡,首任知县为福建建宁人杨垚。

青龙镇纵横水道交错穿过,连接长江,处水陆要冲,居民有七成姓唐,经营竹木以为生计。

唐广龙就是个手艺高超的篾匠,年近四十,育有四女一男,大女儿嫁给华亭一个教书的童生,二女儿待字闺中,三女四女一母同胞尚且年幼,小儿子更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这一日,唐家后院新井竣工,全家祭拜井龙王,摆上三牲五果,好不热闹。

为了吃水方便,唐广龙花了十两银,请来专业人士挖这口井。

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海瑞《兴国八议》统计:嘉靖九年时,“民粮(大米)每石折银五钱八分”,到了嘉靖四十年,就变成了七钱八分五厘。

明代一石大米,相当于今天144斤(大概),如果参考当前一斤大米3元钱的价格,嘉靖九年,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745元左右,而到了嘉靖四十年时,就“跌”到了约550元。

时值嘉靖二十一年,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在松江府此等富饶之地,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个人三个月的口粮,十两挖一口井,五个人干了十数日,工费真他娘的贵。

“四叔祖,劳烦您老了。”

唐广龙递过一个崭新的水桶,按规矩,这新井的第一桶水,最好是找个德高望重,且长寿的老人来打,这样能给自家人带来好运和祝福。

唐季礼年事已高,颤颤巍巍的接过水桶,走到井边虔诚的一拜,这才将水桶丢入井中。

打水不用多,一点点意思一下就行了。

唐季礼隐约听到水桶落水的声音后,便开始往上提拉麻绳。

可突然一股巨力传来,吓得他差点一头栽井里去。

站在唐季礼身后的唐广龙也是吓了一跳,急忙上前扶住老人家的双臂。

却听井里有人喊道:“谁在上面,快拉我上去,我不会游泳啊,咕噜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