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归京(2)

维新变法这条路,注定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毕竟对于大明而言,一些盘根错节的顽瘴痼疾,必须要经历战争的冲刷才行。

就像过去的山陕两地,被群起的流贼势力清除掉的官绅群体。

就像过去的辽东之地,被肆虐的建虏势力清除掉的武人群体。

想要不受影响的推行新政,不遭受大规模的反扑,就必须要打破固有的地域秩序,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起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将维新变法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大明北方诸省的根本原因,毕竟革掉一些群体的命,那是会出现对峙和反扑的。

“温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名随驾文官,面露疑惑,对同行的温体仁说道:“当前辽左局势虽说安稳,可一些地域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怎样解决,到现在也没有个章程。

为何陛下的御驾,却离开浑河畔,要返回辽阳镇了?

难道陛下要返回京城了吗?可现在明明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啊,如果陛下能统御着出战的各部军队,彻底剿灭……”

“本辅不知道。”

温体仁皱眉道:“陛下做怎样的决断,岂是我等所能揣摩的?”

那人沉默了。

从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他们这批随驾大臣,就对军事层面的事宜了解不多,或者说被刻意隔绝。

尽管说他们也处置一些政务,可更多的却是本职差事,虽说相隔京城太远,造成一些不便吧,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这种被隔绝的感受,让很多人的内心很不安。

不过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该是谁做的事情,就把份内之事做好即可,没事跟着瞎掺和什么,过去的大明,就是文官群体瞎掺和太多,才导致各种被动境遇出现。

当然,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重用文官,有重用文官的好处。

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他不想走重文轻武之路,他要走文武兼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在所处的这一时期真正中兴和崛起。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就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改变大明的国制和权力框架,确保一个稳定的新帝国能涅槃重生!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据辽西来报…周遇吉、满桂、何可纲等部,对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科尔沁等处展开相应攻势,进犯辽左之建虏偏师损失惨重,时下多尔衮已统率残部逃离上述之地。”

“据朝鲜来报…朝鲜王室对莽古尔泰所领建虏,于平壤一带的战事,打的是难解难分,刘兴祚所部并未主动干预此战,朝鲜王室……”

“据渤海舰队来报…所部海军建制整编,已按既定部署明确落实,谴派至渤海舰队的军机处分指,已赶赴济州岛一带,准备落实黄海舰队……”

军机处大臣杨嗣昌神情严肃,口干舌燥的念着一封封军机要务,将围绕辽东地区的诸多变动,都向崇祯皇帝进行汇报。

倚靠在软垫上的崇祯皇帝,闭目养神的聆听着,脸庞上流露出的疲惫,是怎样都遮掩不住的。

受江南叛乱的影响,崇祯皇帝知道自己在辽东这边,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真要再待下去,那京城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固然说徐光启、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大臣,能力都是极强的,可有些事情并非是他们能做主的。

“记…留沉军机处前指,要统筹好辽左扫尾战的军需供应,尽快厘清戍辽军建制,协助辽东督师孙承宗平稳辽左局势。”

“记…辽东巡抚孙元化,要维稳辽西和辽南安稳,命其将密旨诸事尽快落实,确保辽东整体的安稳。”

“记…命关宁铁骑迅速归建,回防山海关镇守,自借上谕之日起,山海关保持最高级别的戒严。”

“记…着命东江军所部撤离平壤一带,回防至黄海道一带,着命黄海舰队组建一事尽快落实。”

“记…着命东江平虏前指,加快与朝鲜王室的谈判,命朝鲜方面割让黄海道、全罗道两地,着命理藩院筛选宗藩,准备向朝鲜方面移藩。”

“记…辽东督师孙承宗、辽东巡抚孙元化,就辽东地区的局势变动,酌情对商税、矿税、盐税、关税、榷税等进行调整,尽快落实辽东地区的税法谋改。”

“记…北方诸省沿海诸通商口岸,就关税一事展开研判,确保关税上调……”

杨嗣昌额头冒出细汗,操持着毛笔书写不停,越写越心惊,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牵扯到的层面太多,这要是逐一明确下来,只怕对朝野间产生的震荡很大啊。

这一刻,杨嗣昌想到了江南出现的叛乱。

错非是因为这件事情,那天子是不会这般返回辽阳的,看当前的架势来看,天子是打算严惩江南有司了。

“朕说的这些,尽快拟成中旨呈递御前批阅。”崇祯皇帝深邃的眼眸,闪烁着精芒,看向杨嗣昌。

“一个时辰,朕要见到这些中旨,待到没有异议,就着派御林军下发各处,到时御驾所在急行军,尽快赶赴盖州府。

随驾诸大臣,若想随朕一起尽快返回京城,就跟着,不想跟朕一起,就暂在辽阳暂驻,按计划返回京城。”

“臣遵旨。”

杨嗣昌当即作揖应道。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眼下的时间还是太赶了,倘若没有江南叛乱一事,他至少还要在辽地待上数月。

这样一来的话,就能更好的梳理辽地,确保他明确的战略构想,能稳步的落实推行下来。

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他。

好在崇祯皇帝麾下有一批文武,能够帮他分忧,帮他落实,随着辽地改制的落实,一批新兴的文武将会上位。

内务府简拔的那批文官,诸军事学院培养的大批将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也是时候让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了。

“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

在杨嗣昌离开御驾之际,看着疲惫的崇祯皇帝,伴驾的王承恩,面露忧色道:“皇爷从御驾亲征以来,就没有好好……”

“王伴伴,朕知道朕很累。”

崇祯皇帝轻叹一声,“可惜总是有些人,不想让朕睡好觉,朕做的事情,总是会遭遇到大批人的反对。

朕想问问你,对待这些魑魅魍魉,朕该怎样做呢?

说起来真是让朕觉得好笑,朕在京城的时候,江南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朕离开京城,就开始折腾出大批事情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承恩作揖回道:“皇爷是九五之尊,是皇明的圣天子,有人敢忤逆皇爷,那就是死罪!”

“哈哈……”

崇祯皇帝抚掌大笑起来,“王伴伴说的没错,好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没错。

既然有人敢反对朕,忤逆朕,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大明已经不是过去的大明了,朕也不是过去的朕了。

既然他们想要找死,那朕就成全他们,大不了,就当大明是半壁江山,朕统御着大明文武,大明健儿,再打一遍江山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