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一章 江南之殇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一章 江南之殇

作者:仗剑至天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5: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清宫。

“各地试种红薯、土豆、玉米的收成很不错,看来以各地赈灾行署作为主导,来推广外来高产作物,这一思路是对的。”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翻阅着所持奏疏,点头赞许道:“卿家兼领的农科院,此前所起到的作用很大,不然各地的赈灾行署所呈奏疏,不会言明各地有这等喜人的产量。

无粮,人心不稳啊。

特别是灾荒年景下,能吃饱肚子,别说是没见过的红薯、土豆、玉米,就算是让饿红眼的灾民吃观音土,都是大有人在。

更别提一些地方,还出现易子相食的情况。

今后农科院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各地赈灾行署的协助下,于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辽东等地,不断增加上述作物的种植规模,同时因地制宜的培育出产量更高的良种才行。

这不是一件容易办成的事情。

不过为了大明的黎民百姓,能多一口吃的,就算所遇困难再多,也必须将此事做好才行,这是救民的大事。”

说着,崇祯皇帝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处在小冰河时期下,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依旧在深深困扰着大明,且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都不会消退掉。

鉴于这等复杂的国情,崇祯皇帝必须要未雨绸缪,设法增加大明的粮食产量,确保灾情发生时,朝廷能拿出赈灾粮解决问题。

更为廉价高产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物,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明显是最为合适的战略赈灾粮之一。

在朝不保夕的灾情背景下,能够有一口吃的,就能救活一条人命,灾情侵袭严重之地,人就不能被称之为人了。

“陛下的构想是好的,对农科院所拨银子也够,不过想持续增加土豆、红薯、玉米的种植规模,却面临着种种问题。”

徐光启神情严肃,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它们的产量固然很高,可是愿意种植的人很少,特别是没有遇到灾情的地方,就表现得最为突显了。

种植这些作物,是不能缴纳田赋和人丁税的,地方百姓不认可,就算是朝廷做的努力再多,那也是徒劳无功。

而且土豆、红薯的窖藏很麻烦,稍有不慎就会让整窖所储的土豆和红薯,出现发芽或腐烂的情况。”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起来。

尽管土豆、红薯、玉米等物,是在大明后期通过海贸就传进来了,可是它们在神州的推广种植周期,却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

一方面是交通不便造成的。

一方面是赋役制度造成的。

此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之所以土豆、红薯、玉米等物,能在鞑清时期逐步推广开,其中占比较重的原因就是灾情太多,导致各地百姓知晓这些后,开始慢慢的接受这些外来作物。

“的确是长路漫漫啊。”

崇祯皇帝轻叹一声,双眼微眯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暂以内务府的名义,每年向各地赈灾行署调拨一笔银子,用以定向收购晒好的红薯和玉米,至于土豆这一作物,可试着进行加工。

每年收购的那批粮食,各地赈灾行署都要登记造册,寻找合适的地域修筑粮仓,定期进行检查,用以灾情所需的战略赈灾粮。

这些事情朕会让内务府拟定相应章程,妥善的解决好此事,相信这样明确下来,会减少相应的麻烦。”

“陛下英明!”

徐光启闻言大喜,忙拱手作揖道。

倘若有内务府插手干预此事,那今后在北方诸省治下,想要逐步增加该类作物的种植规模,必然能减轻不少的问题。

想在幅员辽阔的大明,试着推广起某件事情,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想促成该项事情的推广,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好在崇祯皇帝知晓的很多。

选择让内务府插手收购这些作物,除了能够充当战略赈灾粮外,还能用以酿造酒水、加工粉条、加工全粉等,只要能形成一批产业,并将所产的商品销售出去,就能盘活推广种植这盘大棋。

特别是用红薯或玉米所酿酒水,或许说口感不算太好,不过通过边地所开设的榷关,倾销到边塞的蒙古各部,那也是不错的选择,价格定的低一些,少赚一点,以换取战马、牛羊等物,这对苦寒的边塞之地,必然能逐步的扩宽边塞市场。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先将这些基础性的事情做扎实,后续展开怎样的进程,就依靠内务府逐一解决即可,办法总比困难多。

“皇爷,内阁首辅韩爌,还有内阁诸大臣殿外求见。”

王承恩从殿外走进来,神情恭敬的拱手作揖道:“在江南诸省出现骇人听闻的刺杀之事,导致钱谦益等大批人被刺杀……”

“什么?!”

徐光启骤然听闻此言,难掩惊意的脱口而出,震惊的看向王承恩,徐光启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大明竟会发生这等事情。

钱谦益竟然被刺杀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啊。

怎么会出现这等事情啊!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了眼御前失仪的徐光启,眸中掠过一道精芒,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等待了这般久的时间,江南所谋定的刺杀之事,终于落下帷幕了,那代表着他能有效利用此事,来介入到江南诸省了。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用所谓刺杀的手段,去解决一批对大明并无太多忠诚可言的群体,此事做的多少有些太小家子气。

身为大明皇帝就算想要杀人,那也要杀的堂堂正正,杀的叫人胆寒,不过当前大明所处国情,和原有时间线上的大明不同。

正大光明的杀。

偷偷摸摸的杀。

其实都是依着崇祯皇帝的需求来的,让钱谦益他们怎样死,这是关键。

他们的死,能给崇祯皇帝带来什么主动优势,这是关键。

崇祯皇帝要用这场他知晓真相,却装作不知情的刺杀事件,来搅动江南诸省的局势,继而达到他想要的战略部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