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8章 陈恪自有赤子心,发誓不做侍读郎

此时此刻的盛京书院,却上演了一出好戏。

书院的牌匾上,书写的“学达性天”四个字丰瘦神骨。

当陈恪身着绣蓝色官袍重新回到这里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

书院门口站着一群高冠博带的读书人,人人气度不凡,为首一人,正是当时将他骂的最凶,训斥的最为厉害的家伙,相传对方是帝京望族,三代为官。

可是现在,他们见到自己,却只能躬身行礼,喊一声“君子”。

陈恪愣在了门口,头一回享受到来自权贵的地位。

他跟着当今大炎从三品国子监祭酒,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位老者,却是掌管大炎所有书院,乃至每年科举的主考官,身份清贵,决定了书院推录的取士资格,哪怕是大儒也惹不起。

他说一句此人品性不端,无疑是断送了这位学子的读书生涯。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位迂腐老前辈,却对陈恪客客气气,笑脸相迎,身边观察的那些年轻进士,赴考学子皆是震惊。

就是眼前这位半年前还一无所有的穷酸儒生,连一件新的儒衫都舍不得换。

如今却掌握了盛京书院推录,取士资格的话语权?

国子监祭酒笑容亲切的朝陈恪说道:“陈侍读以正五品的翰林侍读官的身份,重新回到这里,算是一场缘分,毕竟陈侍读在这里待过,应该是对盛京书院年轻一辈最了解的吧?”

闻言,众人沉默了。

他现在却间接主宰了盛京书院的为官资格?

只要他说此人事功,此人歹毒,大言不惭,恶言相向,那可谓是在官途走到了终点。

为何他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有这么大的权力?

只因陈恪的一个身份。

文圣弟子。

国子监祭酒一边笑着,一边视线微微低敛,仔细观察陈恪的神情,本以为对方会开心的笑起来,最不济也会客气一下。

但是,却都没有。

陈恪只是一脸平淡看着眼前的一切,然后微微一笑:“祭酒大人不是要考察书院弟子吗,您先请就是了,晚辈毕竟是从官,负责记录,您才是主官,下官说的话不算数。”

国子监祭酒勉强一笑,此言确实有理,只身向前走去。

走入盛京书院,诸多学子像是乖孩子,有个别几人,则是不敢看陈恪,端坐在一旁。

祭酒扫视一圈,拿起书院推举为官的名册,盯在了当初辱骂陈恪最为凶悍之人的名字,问道:“陈侍读,这人你可认识?”

那名锦服玉带的学子,顿时噤若寒蝉,额头蒙上一层冷汗,眼神满是绝望。

感觉自己这辈子算是完蛋了。

他嘲笑陈恪不配与古人媲美,不过井底之蛙。

然而,陈恪回忆了一下道:“此人善辩,善用典故,可知五史,倒可为史官。”

锦服玉带的学子面色闪过诧异,片刻功夫,脸上闪过羞愧之色。

祭酒点头,再次指向另一个名字。

这次是一位高大士子,他魁梧的身形却无法掩饰脸上的惧意。

当天雨夜,他曾受人委托,将陈恪丢入门外。

陈恪开口道:“此人勤俭修学,耕地助民,乐于助人,擅长屯田知兵。”

闻言,高大士子的面庞上,复杂,内疚、自责、感动皆有。

祭酒的笑容颇为僵硬,还是点头。

后面的每一人,凡是得罪过陈恪的人。

陈恪不仅没有说他们的坏话,而且还帮他们说好话。

所有人都是沉默了。

“陈侍读确实很了解盛京书院啊。”

这时,书院之中有一位翩翩公子走出来,手持折扇笑道:

“就是不知道是真善,还是伪善。”

对于此人,众人皆很是了解,镇国公家的世公子,秦满贵。

此人在书院的地位很高,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而且家底殷实,看的书极多,如今也是儒道七境,跟陈恪同境。

对此,陈恪淡淡回复:“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在下只不过是说实话而已。”

这些人本身才学足够,只不过看不惯自己托关系进书院的自己而已,所以才排挤自己,于情于理,自己有什么好怨恨他们的。

“你敢骂我是小人?”

秦满贵脸色难看,心底里莫名其妙有一股火气窜出来。

刚刚看到陈恪的时候也是,老是看他很不爽,那副淡然神气让人火大,几乎伪善这句话立马就骂了出来。

国子监祭酒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差不多得了,切勿胡闹。”

另一边,又嘴唇微张。

“若是真要吵,就去书院的问圣台上辩论。”

所谓问圣台,乃是读书人之间辩论的地方,相对于武人的比武台,要文雅一些。

不过也要惨一点,比武台即便是输,也就是伤的重。

而读书人之间辩论输了,严重是真的会跌境的。

秦满贵冷哼道:“我倒是敢,不知陈侍读可否应战?”

陈恪看出了秦满贵身上有些不对劲,想了想道:“来吧。”

“请祭酒大人出题。”

国子监祭酒见真的两人上了问圣台,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最终还是出了个题目。

“敢问两位,何为国运。”

秦满贵面露自信,出声回答:“王朝之气运,是为国运。”

“国运昌盛,则一朝欣欣向荣,若国运衰败,则事倍功半,天灾**迭起。”

国子监祭酒继续问道:“如何增强国运。”

此话一出,在场学子无不好奇,低头沉思。

“国运之提升,在于根基,行兵打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一朝根基,应在百姓,百姓兴,则国兴,民富国盛,故可提升国运。”

“此等国运,乃千千万万世。”

秦满贵出声回答,让国子监祭酒连连点头,不少学子也是觉得极为有理。

“世子的学说跟亚圣很像,‘民为贵,君为轻’,想必是读了不少圣人之言。”

“那是自然!”秦满贵展开折扇,翩翩一笑道。

正当众人夸赞之际,陈恪却是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质问道:

“敢问世子一句,您可知京城一斤米需要多少文钱吗?”

声音响起,一时之间,书院所有人不由将目光看向陈恪。

尤其是国子监祭酒。

“不知。”

秦公子看了一眼陈恪,他本想不回答,但看了看祭酒大人,还是淡淡回了一句。

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道。

“那你知一个肉包多少文吗?”

陈恪继续问道。

“不知。”

秦满贵皱了皱眉,很想沉默不语,但还是给予回答。

“那一匹麻布多少文,您总该知道吧?”

陈恪笑问。

这一次,秦满贵没有回答。

陈恪轻轻一笑,微微摇头:“张口百姓,闭口百姓,却连百姓基本的食盐,穿衣,粗米都不知晓。”

“又有什么脸皮将百姓挂在口中?”

“世子不觉得可笑吗?”

陈恪此言一出。

这一番话说出,令整个书院彻底安静。

尤其是国子监祭酒,浊目里更是露出惊讶意外之色。

陈恪转过头,不再看他们,而是自顾自的说道:

“圣人有言:‘凡利其事,必先知其事’,若张口闭口都是百姓,可连百姓基本的吃穿都不知情,这不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

“亚圣有说‘民为贵,君为轻’,但也说过,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心腹,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真正的国运,乃是人,而非单纯的百姓。”

“不管是君,是臣,是民,皆是国运的一部分,君民之心是理,君臣之心,就不是理了吗?”

书院内。

众人目光皆讶然,满座寂静。

没有想到陈恪会提出一种“人为本”的假说,倒是从来都没有听过。

他们好像明白,为何文圣会收此人为徒了。

“陈侍读实乃人中之龙!”

诸多学子发自内心感慨。

秦满贵听完之后,心头一热。

心头上,“怒发冲冠”四个儒家真言,才算彻底消失。

然而,在盛京书院一行结束之后。

陈恪向吏部以及内阁递交了奏折,请求辞去翰林院侍读一职,希望重新回到文渊阁,担任校书郎一职。

对此,王和甫则表示十分遗憾。

他刚刚胜任次辅,正是用人之际。

不过也尊重他的决定。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