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望阙台 > 第一卷 第五章 定远侯府,项斯远?

望阙台 第一卷 第五章 定远侯府,项斯远?

作者:冬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卫瑜觉得自己好似抓住了关窍。

凭借着先知的优势,她或许可将这个作为突破口,顺着切入,满满抽丝剥茧一窥怀王的阴谋。

她一个尚未出宫建府的公主,又要掩盖重生事实,更不方便打探朝中的事,也正急需要一双眼睛帮她盯着朝中事态,分辨底下的暗流。

无论如何,这是官职万万不可落到姜家之手!

说服父皇撸了姜沛的官倒是不难,本朝对贪墨之事向来深恶痛绝,若是换了寻常官员早被查抄下狱了,姜沛不过停职已经格外优容。

只是不给姜沛,给谁好呢?

卫瑜十分为难,要找一个能办成事,能保守秘密,前世未曾背叛大殷,又能为她所用的人,实在是难上加难。

“殿下……殿下!”

卫瑜从思绪中回过神,茫然地看着拂晓,“方才说了什么?”

拂晓十分无奈,“奴婢方才是说,太后娘娘命奴婢告知公主,明日的百花宴请公主一定赴宴,赴宴的衣饰已经准备好了,公主去试试吧?”

“什么?!”卫瑜大惊。

这种宴会宫中常有,宫中有正值婚龄的公主皇子时尤其多,一般都是收罗各种名目,广邀京中未婚的官员子弟参加,名为赏花,实为相看。

卫瑜过完这个生辰便满十五了,依照本朝的惯例,是到了定亲待嫁的年纪,前世她对这种宫宴烦不胜烦,勉强忍了半年,实在忍无可忍,便借口为祖父守陵,逃到卫氏祖籍建章去了。

两世为人,她都从未想过成亲的事。

前世顾嘉清在别院中办过一场不像样的婚礼,但她从未承认。

如今她满心只有阻止怀王叛乱,哪里有心思去想这些。

“我不去!你就说我病了,去不了。”她坚决地道。

拂晓摇摇头,叹了口气,“太后娘娘一早料到殿下会这样说,特意嘱咐奴婢要殿下一定赴宴。殿下就别推脱了,您可是宫宴的正角,怎么能不去呢?”

她耐心地劝解:“这次不去,还有下次,逃不过的。”

卫瑜想到前世皇祖母那花样百出的手段,哀嚎一声。

……

春日的百花宴是宫中旧例,每逢二月末春寒消退,百花齐放之时,宫中都会广邀京中勋贵命妇带着儿女进宫赏花观戏,以彰天恩。

平常这种宴会多由宫中协理宫务的几位嫔妃操办,但今年太后为了给卫瑜择婿,是自己亲自敲定的赴宴人选和先后座次,可见决心。

宴会是巳时开宴,卫瑜辰时便被拂晓从被窝中挖出来梳妆打扮,她一贯贪睡,二月春寒还未退净,一早起身实在磨人。

“公主快清醒清醒,今日宴会可是集齐了京中才俊,连士子登科的琼林宴都没这么齐全呢。公主仔细瞧瞧,指不定就有合眼的呢。”

拂晓一边说一边手上忙活个不停,手指如穿花蝴蝶般,不一会就将一个繁复的发髻挽成型。

百花宴与节假的大宴不同,因为所邀都是女眷和小辈,并不十分拘束,也无需穿朝服。

内务府送来的是一套石榴红的对襟宫装,裙上遍布金丝云纹,上头绣着五翟,冠尾之处皆镶嵌珍珠、玛瑙,流光溢彩。

拂晓说这是太后的意思,又给卫瑜配了一套赤金嵌珠鸾凤纹头面,脖颈上别着八宝璎珞,腰上系上各式玉制压步香囊,整个人珠光宝气。

但因她生得极好,倒也能压得住。

先皇后当年艳冠京华,是因出了名的美貌而名扬大殷,跟成帝可谓一对璧人,卫瑜继承了母亲的样貌,杏眼琼鼻,乌发如瀑,再加上通身泼天富贵娇养出来的雍容精贵,可谓瓌姿艳逸,耀如春华。

平常的装扮已然叫人移不开眼,今日一打扮更是看呆了含章殿的一众宫人。

卫瑜到宴时人已经差不多到齐,满园的衣香鬓影,宾客座次几乎要摆到御花园外头去了。

许是为方便相看,她的座次就在太后边上。

卫瑜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迎着太后满意的眼神,如坐针毡。

粗粗一看,大殷开国世袭至今留下来的十三公二十四候,各处封王宗亲,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内眷,京中权贵几乎能来的都来了,前头坐的是各家长辈,一次往后排辈分。

至于年轻人们……她打眼一扫,有好些后来在怀王新朝大放异彩,顾嘉清摄政后又投靠了顾嘉清。

一朝天子一朝臣,为身家性命也无可厚非。

卫瑜还在其中瞧见了几位许久不见的老相识。

其中与她最为亲厚的莫过于永宁君主的女儿孟滢滢,长她一岁,算是表姐,也是她少年时最要好的狐朋狗友。

席间那粉衣少女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她的视线,隔着重重人群,古灵精怪地朝她使着眼色。

实在是久违了,卫瑜被她逗得差点眼眶一红。

正主既然已经到场,自然是要开宴了。

这种宫宴流程没有什么新意,祝酒致辞说些吉祥话,席间再看看戏,赏赏歌舞,偶尔做些节目游戏助助兴。

卫瑜悄悄松了一口气,只等着熬过半个时辰就找个借口遁走。

酒过三巡,歌舞方才唱罢了一场。

忽然有位嫔妃道:“这歌舞瞧多了都是一个样,也没什么趣儿。既然今日是百花宴,不如就请席间的年轻人以春日为题,每人作一首诗助助兴,岂不有意思得多?”

来了!

卫瑜头皮一紧,偷偷瞧了一眼太后满意的神色,不用想也知道这定是太后的意思。

宫宴作诗是个老节目了,一来是宴席难免无聊,让宾客都动一动显得不那么闷,而来若是宫中有意拉亲,也可趁机考校考校这些年轻人的学识。

这些勋贵夫人们深宅大院里头活了一辈子了,哪个不是人精?自然是闻弦歌知雅意,纷纷高声附和。

太后自然满意,淡淡笑道:“既然都说好,那也不能让他们白忙活,哀家就给个彩头。”

她从头上拔下一支赤金八宝鸾凤簪子,放在漆盘中,又限定了一炷香时间成诗。

“谁拿了这只簪子,哀家就许他一个要求。”

这彩头不可谓不大了,此话一出,就连原本那些无意出风头的人都正经了脸色。

很快就有宫人拿来纸笔,分发给席间众人。

卫瑜自然无须参与,跟着太后坐在上首往下瞧着。

苦思冥想、笔头都要捏碎者有之,游刃有余、胸有成竹者有之,面色凝重、十分重视者亦有之。

才学秉性如何,一瞧便知。

卫瑜百无聊赖,眼神在人群中梭巡了好几个来回,只见人群中以冯国公家的小公爷、宣平候家的三公子以及杜相爷家的嫡幼女最为从容。

前两个都是前世最后投靠了顾嘉清的人,是元和新朝中的后起之秀。

这杜相爷家的嫡幼女卫瑜前世还与她有些交集。

她前世嫁给了武安侯世子,两夫妇都是聪明人,婚后琴瑟和鸣,是一对璧人。

顾嘉清毒杀成帝之前,她和丈夫嗅到了京中风雨欲来的气息,提前辞了官回祖籍暂避锋芒,期间还走了卫瑜的门路,求她帮了个小忙。

是个很聪慧的女子。

一炷香时间很快就到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今天这场宴会是太后在为昭阳公主相看夫婿。

虽然彩头十分诱人,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心动。有心之人自然用心,无意攀高枝的也有自己的打算,众人脸色倒都很轻松,没写完的也没有失态。

宫人将那一大叠诗作呈上来交由太后评点,太后瞧了瞧,见有几个写得不错,抬手递给了卫瑜。

卫瑜跟着接过翻了翻,大体上都是些什么《咏早春》《春恨》等寻常,辞藻华丽但空洞,华而不实,没什么特别的。

写得出彩一点的不出意外便是那几位,冯小公爷、宣平候公子、杜相幼女赫然在列,还有几个虽然不错,但也难与这三人一较高下。

看来魁首是要在这三人中选了。

卫瑜仔细品评了一番那三人的诗作,暗自比较,又随手翻了翻,不期然翻到了最底下的一张。

她一顿,马上抽出来一看,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

这诗语言清新明快,写得平实动人,咋一看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细品却是意蕴深沉,在那一众堆砌成风的陈词滥调里可谓鹤立鸡群,叫人眼前一亮。

确是一首好诗。

她又瞧了一眼署名,“定远侯府,项斯远”。

原来是这家人,难怪被放在最底下。

卫瑜也不管那许多,抬手递给了皇祖母,小声道:“皇祖母瞧瞧这个,我觉着写得很不错,平实有力,比旁的好许多。”

太后瞧了几眼,起初也颇为欣赏,但瞧着瞧着,视线定在某一处,却收了笑意。

她把那纸张往桌上一放,淡淡地说道:“虽然写得不错,但未免颓丧,春色满园,还是喜庆些为好。”

她拿过冯小公爷那几张放到卫瑜面前,笑道:“你瞧这几首,辞章华丽,文采不凡,也切合题目,真真是好诗,魁首就在这几人中定了。”

太后既已经拍板,自然是没有商量了。

卫瑜只得收起那张纸,心里颇为此人感到可惜。

她抬头在众多桌次中搜寻着定远侯府的位置。

定远侯府是她的舅家,先皇后的母家,正经的外戚宗亲,但不知为何,宫中这些年来对定远侯府颇不感冒,定远侯在朝中不见什么声音,也很少见太后诏侯夫人入宫谈话。

这次定远侯府一共来了八人,因为与皇室关系生疏,又已有没落的态势,位次并不靠前。

打头的侯夫人自不必说,后头的小辈里三男二女,有四人年纪与卫瑜相仿,年纪最大的那个瞧着已有弱冠,一袭月白竹纹圆领直裰,头戴一个成色一般的和田白玉冠,坐姿端直,身量高挑,恍如一杆修竹般清幽挺拔。

但瞧身上的衣饰,比起其他的王公子弟却是有些落魄了。

卫瑜觉着他有些眼熟,仔细地在回忆中搜寻这个人的身影。

项斯远……

项斯远……项伯均?!

卫瑜一怔,原来还是个旧相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