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望阙台 > 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战事

望阙台 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战事

作者:冬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哦?殿下有何吩咐?”项斯远放下手中的棋子,正经了神色。

他与卫瑜虽然名为同盟,但是打结盟至今颇多波折,他都帮不上什么忙,如今听说卫瑜终于对他有所要求,他不禁为之一振,他想起上次卫瑜同他说的大事,他回去之后绞尽了脑汁,都想不出能是何等大事能够惊动她如此费心。

难不成她有意那个皇位么?

这个念头才刚刚冒出,他便摇头暗笑自己的荒唐,虽说如今陛下膝下无子,但皇太女?这么可能呢?大殷建朝二百余年了,从未有过如此先例。

卫瑜倒并不知他的思维如此发散,但她要说的却确实是一件顶顶要事,若非素心一事引起她的噩梦,她差点都忘了。

嘉元十二年的三月底,西部大乱。

草原十六部联结同盟攻打大殷,与以往小打小闹的扰边不同,这一次的开战来势汹汹,行兵章法一改之前的横冲直撞,一看便知蓄谋已久。

这是嘉元朝中发生的最大的战事,这场战事中死伤的将士多达十万之数,虽然最后是大殷胜了,收回失地还让胡人北退六十里,但也只能算是残胜。

据说镇北将军顾征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落下旧伤,最后在怀王谋反大军开拔前夕死在了镇北将军府。

卫瑜曾听跟随顾嘉清由西北到京中的将士议论,说前世怀王蓄谋发兵之时顾征已经病得不省人事。卫瑜儿时,顾征尚在京中时曾与他相处过,是信得过顾征的人品的。

他是武帝一朝便开始驻守西北的大将,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任何不轨的举动,卫瑜也曾经想过,若是他前世没有死,结局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在这场嘉元十二年的这场战事当中,得益最高的人却是怀王。

他在当时率兵立下大功,是除了顾征之外最大的功臣,战后他不仅获封西北观察使,独揽雍州一带军政大全,还兼任雍军督军,这是他打入雍军内部的基础。

只是当时这场战事虽惊动了整个大殷,但前世卫瑜却并未过多关注,那时她神智混沌,一心准备着躲避祖母催婚,对其中的细节一概不知。

如今想来,却有许多蹊跷,以怀王体弱是出了名的,为何会掺和道行军打仗这样的要事里?

不用想也知道其中一定少不了姜家的运作。

她既然知道怀王的狼子野心,便不能放任他再像前世那般手握大权。

如今她虽使了点手段给姜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对姜嵩却是毫无威力,只要兵部仍然在他手中,能动的手脚就太多了。

只是此事还未发生,她不能未卜先知与旁人提起,否则离魂之症估计又要爆发。

只得斟酌道:“本宫近来读些杂史,见书上春季多异族扰边之事?”

项斯远闻言,颇为讶异地看着她,昭阳公主不学无术的名声众所周知,如今她虽与传言中不同,但听闻她竟然开始读书,项斯远还是很是惊讶。

卫瑜迎战他怀疑的目光,一时有些恼羞成怒,“怎么?本宫就不能干些正经事吗?”

项斯远连忙摇头,违心地道:“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公主知书达理人尽皆知,读书再平常不过了。”

卫瑜一时有些被噎住,从这话里品出几分阴阳怪气,但一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回嘴。

项斯远瞧她的样子,心中有些好笑,摇摇头道:“异族扰边确实多发于春季,草原民族以游牧为生,冬日草场枯败,牛羊容易饿死冻死,只能宰杀风干过冬。胡人熬过一个冬天过后人饥马瘦,难以为继之时便会南下劫掠边境城池。”

“那开战呢?本宫听闻今冬西北雪灾严重,是否有可能狗急跳墙?”

项斯远却摇摇头,“这个不太可能,开战需要大量银钱无子,多选在秋季牛羊肥硕之时,否则钱粮不继,根本打不起来。”

卫瑜知道项斯远所说确实才是常理,因此她才愈发不解。

“原来如此……”卫瑜皱眉沉吟,“我近来接到消息,说西北异族虎视眈眈,恐怕要生事。”

“这……”项斯远犹豫道,“开战选在春季确实少见,公主的消息可靠么?是否有可能出错?”

卫瑜摇头道:“来源绝对可靠。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若此事真的属实,我们能提前警醒朝廷避免更多死伤,也是功德一件。”

但前世十六部联盟发兵之事影响深远,浪潮甚至在战事结束的几年之后仍有余波,她绝不可能记错的。

项斯远心中虽然还有几分疑虑,但被她说服了,也跟着皱眉道:“那公主打算让微臣做些什么?”

“你既然已经入朝,想必对朝中局势一定有所了解,你寻个合适的人,想想办法提醒他多多留意西北的动向。”

卫瑜也想过的此事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还是提醒称帝,但如今她在成帝的眼中只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儿,单单她一家之言,成帝一定只当小孩子胡言乱语,听过就忘了,她一个人的力量不够。

“本宫也会提醒父皇重视扰边事宜,里外一同作用,应当能够引起父皇和朝廷的重视。”

若是草原十六部当真蓄谋发病,如今应当已经有了动静,只要朝廷留意查探,必然能够查出异常。

项斯远思索了一番,也觉得如今只能如此,于是应道:“是。”

卫瑜点点头,长出一口气。

此次西北大捷一事,还有一点是叫她深感忌惮的,那就是战事结束之后,顾嘉清就要随军复命述职,届时她已经出宫开府,京城就那么一点大,宫宴、朝见……许多事情,他们肯定难免碰面。

卫瑜如今还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面对他的准备,不知道见到他的时候,她能够克制住杀他的**。

当然同时返京的,还有怀王的嫡长子。

怀王行事奸猾,前世为打消成帝对他藩王身份的忌惮,确保自己能顺利取得督军一职,竟然毫不犹豫地把夫人和唯一的嫡子送在京中为质,要知道他身体孱弱,膝下子嗣不丰,也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此番作为却是下了血本,这才取信了成帝与太后。

那怀王妇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前世返京之后时常四处走动,不多时便融入了京中命妇圈子,颇会邀买人心。

“殿下,若无要事,那微臣便先行告退了?”

项斯远见她已把事情交代完,便起身抱拳,企图告退。

卫瑜道:“急什么?左右你现在清闲得很,先把这局棋下完再说。”

项斯远被她说得有些汗颜,环顾四周,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凉景象,他们如今的见面,还可以用一个不大光彩的词语来概括,私会。

若是被人撞见,恐怕他与公主暗通款曲的传闻是又要死灰复燃了。

他对这位公主的心大十分感叹,只能重新坐下继续折磨自己。

卫瑜棋路诡谲莫测,不按常理出牌,每一步都走在意料之外,跟她下棋总是既惊险又刺激,倒也有趣。

……

项斯远的那封陈情书到底起了作用,督察院义愤填膺,纷纷写折子上表,一时弹劾姜家的折子又堆满了成帝的案桌,是不是这回他们的口风却有微妙的变化,口诛笔伐的主要目标从姜沛换成了姜嵩。

言辞更为犀利,语气也更为激烈,大有一种成帝不彻查就要触梁血谏的架势。

含章殿中,成帝才刚批阅完一批要紧的奏章,才刚搁下朱砂笔抬头一看,便见李德海领着两个小太监,又搬来足有半人告的两大叠折子。

他十分头疼地问道:“何处来的?”

李德海躬身道:“回陛下,这都是御史台才呈上来的折子,陛下看么?”

成帝摇头,下巴一抬指了指一旁放置请安折子的案桌,“搁着吧。”

李德海会意,带着两名太监放下折子,紫檀木案上放着缂丝织锦蟠龙桌布,上头金黄折子堆积如山,搭眼一瞧,性质格式,几乎一模一样,李德海才刚放上去的那两叠一落在桌子上便立马融入其中。

这些,都是近来弹劾姜家的折子。

成帝起初还挨个查看批复,怀着好奇的心想瞧瞧御史台还能骂出什么新意来,后来见他们来来回回就是那些话,也就没了看热闹的兴致。

如今御史台声浪惊人,再这样发展下去,怕是就要有的愣头青到乾元殿前跪谏了。

成帝与姜嵩那老狐狸斗了多年,哪里会不了解他的秉性?

他这人素来最关心利益,对此局势至今还能隐忍不发,想是笃定他不敢任事态发展,一味把皮球往他这里踢。

他冷哼一声,暗想看谁能熬得过谁。

忽地,李德海道:“陛下,孟指挥使求见。”

成帝道:“见。”

孟澈今日是来汇报公务的,适逢光禄寺贪腐案告结,简直京中还有几名官员暗中与地方驻军有所联系,这些都属于锦衣卫寻常宫务,不过例行上报。

成帝安静听罢,没听到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大事,抬手饮了口茶,问道:“账本的事如何?”

毕竟是早有意料之事,成帝那日怒过之后也就过了,时隔几日,再说起此事他的心情已然平静许多。

孟澈垂首回答道:“已有一些眉目,微臣已经查出了姜嵩去冬三个月私账,正待继续细查。”

成帝平静道:“贪了多少?”

“回陛下……”孟澈稍一迟疑,说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成帝想起方才批阅的那封报告黄州税负的走着,里头汇报的六个县里,三个富县的田税折合起来的数,恰好与孟澈说得相差无几。

孟澈补充道:“这还只是去年冬日三个月的帐,其余有多少臣还不得而知。”

他实在想不明白,须知人力有尽,钱多到一个地步也是个麻烦,以姜嵩如今的地位,能得到的东西远比钱财多得更多,如此贪墨属实多此一举,实在叫人费解。

成帝的眼神发冷,缓缓地道,“继续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