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望阙台 >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击鼓鸣冤

望阙台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击鼓鸣冤

作者:冬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拂晓走近前来,正想向卫瑜汇报情况,瞧见这状况,便识趣地收了声。

项斯远思索了半晌,抬手拿出脖颈间的一枚玉牌,一咬牙递了出去,低声道:“公主千金之躯,寻常东西恐污了眼睛。这块玉佩是晚生祖母的遗物,虽然粗陋,但能聊表晚生的诚意,还请公主笑纳。”

卫瑜接过来一瞧,那玉佩触手生温,质地莹润,确是上好的羊脂白玉所制,上头刻着巧夺天工的双鱼纹样,反过来一瞧,背面上还写着一个项字,上头还刻着定远侯府的家印。

有此物在手,往后项斯远若有异心,卫瑜想拿这个做些什么,他便是有口也难辩清了。

他如今身无长物,连这东西都掏了出来,也算事交了家底。

卫瑜自然笑纳了,“既是表哥诚意,本宫便收下了。其实表哥何须如此言重?本宫可从来没有说过要表哥辞官。”

项斯远猛地直起身子,目光直直望向卫瑜,脸色由白转红,“那刚刚这……”

卫瑜微笑着,理直气壮地说道:“不过试探一番表哥的决心罢了。”

她站起身来,往前走了两步道:“本宫有一件大事要做。”卫瑜有意透漏了些许末节,“想找能够互相助力的盟友,而不是遇事只会退缩的懦夫。若是表哥方才说要辞官,那你此次出宫之后,本宫便不会再见你。”

项斯远这才醒悟这原来事一场考验。

这位小公主从一开始便没打算劝他辞官,方才但凡他有片刻迟疑,只怕都会被这位殿下舍弃。

但这不是他此刻最关注的,他的心跳悄无声息加快,敏锐地抓住了她话中重点。

大事?什么大事?这位小公主究竟想干什么?

卫瑜却并不打算解答他的疑惑,指指一旁等候的拂晓,道:“有个好消息,表哥不妨听一听?”

拂晓知道自己该开口了,低声道:“殿下,和康群主传了消息,说一切都已准备妥当,那周氏已去了大理寺,现如今怕是已经上了公堂了!”

和康君主便是孟滢滢。

-------------------------------------

京城,大理寺衙门前。

门前的威武狰狞的石狮子之后,仗高的黑漆大门气势非凡,此刻这平时叫人望而生畏的衙门前却有两名女子,一站一跪。

站着的妇人一身麻布白衣,头上戴着素条,正高举着鼓槌敲着那足有两人高,已经积满陈灰的登闻鼓。

跪着的女子一身丫鬟装扮,两手撑开一张一臂长的状纸,上头写满蝇头小字,边举边大声喊着什么。

府衙前的人来人往,那丫鬟身材虽然瘦弱,声量却不小,许是喊的时间长了,她的声音已然沙哑,甚至透出几分凄厉,“光禄寺署正林远之妻林周氏,状告兵部尚书姜嵩三子姜沛,强抢官眷、夺人家财、谋害官员,请官府明察!”

登闻鼓声在衙门前响彻回荡,仿佛能传到人的心里,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

县衙前乌泱泱已围了许多百姓,全都议论纷纷。

“哎,这是怎么了?”有刚来的百姓不明所以,好奇地问周围的街坊。

被提问的中年大汉“害”了一声, “状纸上不都写着吗?说姜府的三公子姜沛觊觎伙同家丁打死了光禄寺的署正林远,将人家正妻掳回去做了外室,还抢占了人家产,现在那林夫人逃了出来,正在跟大理寺要公道呢。”

那百姓道:“姜三公子?才被撸了官职的那个?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也干得出来,不会是诬告吧?”

中年大汉指着敲鼓的妇人,语气有些同情,“敲登闻鼓可是要先挨三十大板才能进衙门的,若不是真有冤情,一个弱女子专门来吃这个苦,是嫌命太长了么?”

问话的百姓被说服了,“你说得有礼,这么说这姜三公子还真这么无法无天?署正好歹也是七品京官呢,就这么被打死了也没人管?”

这时旁边一瘦弱的男子凑上前来,忙不迭地说道:“这我知道!我娘子家的表哥是光禄寺的人,听说这林署正是寒门子弟出身,家住黄州,在京城里没有靠山,那姜府可是宫里淑妃娘娘的娘家,正经的国舅爷,谁顾得上他的死活?”

此话一出,周围的百姓纷纷摇头,露出了同情的神色。

那问话的人探头瞧了一番,皱眉道:“这都敲多久了,这么还没人出来呢?”

壮汉摆摆手道:“一刻钟,快了快了,瞧着吧。”

皇城根底下,自然也不乏有晓事的人,有人唏嘘道:“那个姜三少爷不是好东西,干得缺德事可海了去了,也没见谁把他告倒。我看这两弱女子啊,悬!不如回家去,免得白受一顿皮肉之苦。”

周围人见他似乎知道几分内情,纷纷围过来向他询问。

有不明白情况的,听人说两句也都懂了,都是平头百姓,对高官欺压平民之事十分感同身受,尤其敲鼓的还是两个弱女子,喊得又那样凄厉,更是激起了众人恻隐之心。

此时正值午后百姓不上工,瞧见有热闹纷纷聚集过来,大理寺府衙又正处旺市街角,随着时间流逝,四周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那丈高的、漆得黑洞洞威严十足的衙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门里走出来一个二十上下的黑衣小吏。

小吏一手按着腰间四尺来长的官刀,一手指着门口那两个女子,呼呼喝喝地道:“闹什么闹什么?!官衙重地,岂容你们撒泼?!再胡闹直接去蹲大牢!”

门前,周氏放下手中的鼓槌,转过身来。

众人这才瞧得清她的样貌,长眼细鼻,眉飞入鬓,肤色白净如的檐上春雪,果真是个少见的美人,围观的百姓们发出惊叹。

她蹲身利落地行了一礼,嗓音也如冰雪般天生带着些许凉:“臣妇光禄寺署正林远之妻林周氏,状告姜府三子姜沛,请法司诸大人明鉴!”

黑衣衙役取下腰间的长刀,刀柄朝着那妇人挥舞,黑着脸驱赶道:“去去去,你一个妇道人家不好好在家里相夫教子,跑来胡沁些什么?!还状告姜三公子?你知道姜三公子是什么人么?”

却是只字不提状告的事。

周氏抬起脸,一横斜飞的利落长眉,心中对这番状况早有预料。

她脸色丝毫未变,掷地有声地道:“本朝律例,登闻鼓冤案不可不受,烦请官爷通请诸位大人,臣妇要状告兵部姜尚书姜嵩三子姜沛!请诸位大人升堂!”

那衙役见她如此冥顽不灵,果然着了恼,瞪着眼睛道:“那你知不知道敲登闻鼓的,想进官衙先打三十大板!就你这一介女流,见过板子长什么样吗?快回家歇着去吧!别自讨苦吃。”

大理寺执掌天下刑狱,怎么会不知道登闻鼓冤案不能不受?若真想按律例受案,哪犯得着让她敲足足一刻钟?

这不是这案子不好接吗?

看看她这状告的人是谁?姜沛!当朝兵部尚书的儿子,宫里淑妃娘娘的亲兄弟!

周氏安静站在原处,麻布白衣随风而动,衬得她身资飘然,她大声道:“我知道,三十大板我挨,请大理寺升堂!”

大理寺清流衙门,平时办案也算是秉公而为,但也要分情况,姜家势大,即便这姜三私底下真的干了丧尽天良的事,大理寺也不能怎么样,还能真把他拿进大牢不成?根本白费力气。

衙役心里暗暗叫苦,偏偏就是他这么个倒霉蛋今儿个上值,又正正好被上峰点中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偏偏底下的百姓不晓得内情,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有人仗着人多势众在喊:“是啊!登闻鼓都敲了还推脱什么?难道大理寺也惧怕姜府要罔顾律法吗?”

他们瞧了半晌,哪会看不出官府的推脱之意?

这话正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时大家伙都指责起了衙役,他们人多,一骂起来的架势山呼海啸,十分吓人。

那衙役急得满头大汗,举起长刀指着众人大吼道:“闹什么?!再闹通通关起来!”

法不责众,百姓们在京中多年,对官府的技俩门儿清,哪里肯听?

眼瞧着局面就要控制不住。

忽然,那黑漆漆的大门又吱呀一声打开,三名衣冠博带的官员从里头缓步走出,中间那个绯袍饰金,腰间挂着银鱼袋,赫然已是五品官员。

人群中有人眼尖,认出了那人是谁。

“是张寺正!”人群中有人激动道,大理寺寺正张庸为官公道,官声颇佳,有他在,一定能帮周氏主持公道!

“张寺正来了,请寺正主持公道!”

人群更加沸腾起来,张庸抬起手稍稍往下压了压,倒真镇住了百姓们的熊熊怒火。

张庸回头瞧那一脸冷色的美貌妇人,肃了脸色,威严地问道:“周氏,你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登闻鼓鸣冤,一经上报大理寺肯定要遭申斥,得罪官府便暂且不说了,她告的人还是姜三,凭姜府的势力,这一告莫说成了不成,她自己便都已经没了退路。

周氏躬身行了一礼,垂下头淡淡地道:“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在做什么。”

日影照在堂中金匾上的“正大光明”四字之上,张庸点点头,正色道:“既如此,本官如你所愿,来人……”

话音刚落,跟着张庸出来的两名主簿骤然变了脸色。

两人纷纷扯起笑脸圆场道:“使不得使不得!夫人这一介女流,怎么能受板子?张大人说笑了。”

“林夫人,林署正我认识,我俩是同期,从前常一起喝酒的。夫人敲这半天鼓累了吧?不如到官衙中喝盏茶慢慢说,咱们坐下来谈,坐下来谈。”

一旁周氏带来的那名丫鬟瞧见这形势,默默拉了拉周氏的衣袖,小声劝道:“夫人,要不咱们进去坐坐?”

周氏岿然不动,她抬起眼睛直视张庸睿智严正的眼睛,冷声道:“板子我挨!请大人升堂,还亡夫一个公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