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废博士,任‘民爵’!(求订阅)

咸阳宫。

秦落衡拿着奏疏去到皇宫,一番等待后,终于得到召见的命令。

就在秦落衡跟宦官朝殿内走去时,眼角却是瞥见了几个方士,这些方士满头灰白须发,古铜色脸庞始终洋溢着一丝似笑非笑的纹路,教人莫测深浅。

许胜、韩钟等方士也察觉到秦落衡的目光,微微额首示意,脸上抱以亲近的笑容,但眼中却夹杂着一抹淡淡的不屑和高傲。

秦落衡微微蹙眉。

他对方士并无多少好感。

方士虽对外说是占候占气占星堪舆之士,但实则言必怪力乱神,一旦询问其具体缘由因果,便故作高深姿态,说什么天机不可预泄,或者直接望天不语。

儒家尚在之时,博士学宫尚算文明之地。

而等到儒家逃亡之后,方士占据了学宫主体,以至于学宫渐渐充斥着怪力乱神,这也是农家、墨家等学派不愿留在博士学宫的原因之一。

大秦对方士并无好感,但也没有重用之意。

只是为何始皇会召见方士?

而且这些方士还眉开眼笑,一副受用的模样,显然是得了始皇的夸奖或者赏赐。

秦落衡微微额首,他却是想不明白。

不过。

他也没再想。

因为他已到了殿门口。

在宦官的示意下,秦落衡面色肃然的踏进到殿内,一进到殿内,便长拜及地道:“臣秦落衡参见陛下。”

嬴政没有抬头,自顾自的看着奏疏,漠然道:“起来吧,你这次又为何事而来?”

秦落衡起身。

作揖道:

“回禀陛下。”

“臣是为博士学宫而来。”

“臣前面去了一趟博士学宫,跟学宫中剩下的学派交流了一番,这些博士、学士已经有了离意,他们委托臣向陛下请辞。”

“这是他们的辞呈。”

说完。

秦落衡长躬身子,将一份奏疏高举过头顶。

当即便有宦官上前,将这份奏疏接过,而后亦步亦趋的呈到了嬴政身前的案上。

嬴政余光扫了一眼,并没有查看的想法。

淡淡道:

“朕知道了。”

“他们既不愿仕秦,朕也不强求了。”

“准!”

秦落衡再次稽首道:

“启禀陛下。”

“臣并不认为学宫中的博士和学士不想仕秦,只是博士的官职对他们而言的确已无太大作用。”

“百家经过上次的事端,大多跟朝廷彻底决裂,仅剩农家、墨家等几个小学派,他们若是没有仕秦之意,又岂会一直待在咸阳?”

“臣认为当革新现有的任用之制!”

“让有才之人尽施其能。”

话音落下。

大殿瞬间陷入一阵静谧。

嬴政抬起头,目光冷峻的看着秦落衡,冷声道:“你认为大秦对天下士人的任用制度有问题?!”

秦落衡抬起头,目光十分的坚定。

作揖道:

“臣不敢隐瞒。”

“臣的确认为大秦任用制度有问题。”

“博士学宫的设立,原本旨在让天下士人为秦所用。”

“当初的择选标准,是以四海归一,以兴盛太平文明为主旨,尽可能少的以政见取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不以治国理念为标准,允许将不同治国理念的学派收纳的决定,明显错了。”

“大秦的确当纳才。”

“但应当纳的是拥戴帝国新政之才,而非是跟朝廷政见不合、观念不合、理念不合之才。”

“当初朝廷决意以对待儒家为楷模,向天下彰显帝国新政的纳才之道,而今看来,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但这非是陛下之错,也非是朝廷之错,而是时势使然。”

“如今儒家逃亡,百家大多远离关中,这已足以证明,当初朝堂的选择并不适用,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大秦始终是开放包容的。”

“大秦也一直愿意唯才是举、唯能是用,只是当初的任用制度或许并不正确,百家除了儒墨道法,并没有再广议治国理念的学派了,博士当初授予的职权,仅适合儒墨道法,并不适用其他学派。”

“眼下农家、墨家、名家等学派依旧还在咸阳,他们未尝没有仕秦之心,只是大秦现有的任用制度并不适合他们,以至让他们有些郁郁不得志,进而萌生了离意。”

“天下或有些起伏。”

“但终究还是会归属大秦。”

“朝廷眼下的确可放任士人自流,但等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这些士人注定会成为秦人,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到那时,士人只有两条路,要么归隐,要么仕秦。”

“臣认为当以长远着想。”

“博士学宫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但大秦纳才之心不可废,当不断革新纳才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壮大自身,削弱反秦势力,请陛下明鉴。”

嬴政微微额首。

淡然道:

“你说的没错。”

“博士学宫的设想的确失败了。”

“然博士之职已是朝廷能给士人的最大限度,大秦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名士,为了一些所谓的爱才之名,就给士人极大权势,这岂非是本末倒置,寒了天下万千秦吏之心?”

“你若是为博士、学士索要权利,那大可不必再言了。”

“朕不会准许!”

秦落衡面色肃然,拱手道:“陛下多虑了,臣此次非是为博士、学士索要权势,而是旨在革新士人的使用之法,博士学宫的设想已经失败,继续开着,只会浪费钱粮。”

“臣认为当取缔博士学宫!”

“于此同时。”

“臣认为当给拥戴大秦的士人,赐予一定的殊荣,如同当初赐予民爵一般,大秦的爵位除了军功爵,其实还有民爵。”

“民爵之特异,在于国家不承担俸禄,只彰其声誉荣耀与尊严,此举对天下士人同样受用。”

“天下熙攘皆为名利。”

“商贾爱才,士人则是贪名。”

“而今天下的士人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并无太多真才实学,但鱼龙混杂之下,大才之人往往不得志伸,朝廷短时是无法将有才之人择选出来。”

“也无须择选。”

“博士制度废除之后,天下士人想仕秦,只能走入仕一条路,若是他们真有才有能,自能够从万千秦吏中脱颖而出,臣此次上疏,非是为这些士人张目。”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疑惑。

秦落衡继续道:

“臣此行是为不愿‘仕秦’的人。”

“此不愿‘仕秦’,非是字面意义上的不‘仕秦’,而是那些不适合官场,但有真才实学,同时也想施展抱负的士人。”

“这些人若是入仕,却是大材小用了。”

“但放在其他方面,却是能够大放异彩,臣此行是为这些人,诚然,天下有才之人不乏李冰、郑国这般大才之人,他们能尽施其才的同时,也能在朝中如鱼得水,但这般人才终究是少数。”

“大多谙于实事之人,其实都不善言辞,也不善为官,强行让他们为官,实是大材小用,但这些人却是须得为秦所用,大秦也需要这些人才,因而臣认为当重视这些人才。”

嬴政双目微阖。

开口道:“你想如赏赐民爵一般,赏赐这些士人高爵。”

秦落衡点了点头。

认真道:

“臣却有此意。”

“臣私下问询过郭狱正佐民爵之事。”

“在大秦,民爵无论大小,皆以王命特书正式拜之,其声势礼仪往往比官员晋爵来得隆重,而这岂非正合士人逐名之意?或许有些士人并不喜声张,但此举已足以彰显朝廷的大气和重视。”

“大秦对士人当有两种任选标准。”

“一种是严格按照为吏之道进行提拔任用,另一种则是只彰其声誉荣耀与尊严,给与一定的俸禄,但并不授予实际官职,让他们能够没有负担的施展其能,这主要用于农家、秦墨等学派。”

“这就是臣的全部想法。”

“请陛下明鉴。”

嬴政神色微动,问道:“博士官职,实则也是虚封,你提出的建议与博士官职又有何不同?”

秦落衡道:

“回陛下。”

“博士乃朝廷官职,虽没有实权,但的确是朝廷官员,而臣提出的建议,并不会授予他们正式的官职,或许在朝廷指派时,会授予暂时的官职,但都不会长久。”

“大秦官吏是要恪守为吏之道的。”

“大秦律法对官吏的要求比民众更为严厉,这其实并无问题,但对一些无心仕途的人而言,其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挥,而今臣是想为其打破束缚,让他们能尽施其能。”

“人各有志。”

“每个人的所求都不同。”

“有的人本就不志在为官,但大秦又不愿荒废其才,自然要找到另外的方式,对他们加以利用,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

“不过,此做法一经推出,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内,引得天下士人叱骂,但大秦若是仅因为一次尝试的失败,便直接终止其他尝试,岂非是因噎废食?”

“臣斗胆向陛下力荐此举。”

说完。

秦落衡再次呈上一份奏疏。

一旁宦官见状,也是连忙踱步取过,放到了嬴政案上。

嬴政目光在秦落衡身上来回扫过,最终选择翻开了这份奏疏,只是在翻看时,脸上却是陡然浮现一抹潮红。

但很快就消散了。

观毕。

嬴政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点头道:“这次的建议不错,朕准了,不过这些士人的筛选须经由丞相府核实,而且这些士人的所作所为,每年必须进行详加辑录,务必要详实准确。”

闻言。

秦落衡面上一喜。

连忙道:

“多谢陛下恩准。”

“臣感恩。”

------题外话------

明天开始恢复两更。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