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害相关,不敢轻绝决!(求订阅)

“你说的这些是真的?”甘罗惊疑道。

他其实内心已经信了,但依旧不得不多问一句,因为这事牵扯的实在太多,他不得不多一分心。

华阜淡淡道:

“自然是真的。”

“我何曾在这种事情上撒过谎?”

众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他们沉默着,不时看了下华阜,不时又低头沉思着,他们此时大致猜到了华阜叫他们前来的原因,只是对于华阜的想法,他们多少还是有些顾忌。

当年他们就是因此被谪出去的。

沉默良久。

白逸道:“华阜兄,就算秦落衡是十公子,但他现在依旧只是一名博士,并没有被陛下宣布身份,也即是说,若是我们这时跟秦落衡表示亲近,很容易引起陛下起疑。”

“而这非是好事!”

华阜道:

“这我自然知道。”

“我这次把诸位请过来,非是让诸位站队,其实仅仅是将此事告知给诸位,秦落衡的身份的确还没有被表明,但依我之见,也用不了多久了。”

“卫肆此人心思如狐,眼下众人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但卫肆这次是真的去找过秦落衡,却秦落衡却是没有被官府问询,眼下的确没人注意到这事,但等众人反应过来,一定会对此起疑的。”

“再则。”

“卫肆在街上时,曾说过一些话,这些话我都能打听的到,又何况其他朝臣?加上朝中还有不少官吏在严查卫肆的事,他们难道注意不到?”

“原本知道秦落衡为十公子的人很少。”

“但现在......”

“恐已渐渐多了起来。”

“等到朝中大多半的官员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陛下难道还能继续选择置之不理?甚至是直接倘若未视?”

众人沉默不语。

甘罗等人低垂着头。

心中却在暗暗的盘算着。

华阜虽没明言拉拢,但话里话外却充满拉拢之意,眼下只是碍于秦落衡身份没有表明,相对有些收敛罢了。

但他们可以理解。

因为秦落衡跟华府是有亲戚关系的。

秦落衡若是上位,华府肯定会因此受益颇多,只不过,他们以前远在山东六地,虽有所耳闻秦落衡的所作所为,但事隔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有些事早已传的面目全非。

他们也不敢轻信。

甘罗迟疑片刻,继续深问起来。

问道:

“华阜兄的心思我可以理解,只是秦落衡远离朝堂太久,而今朝堂之上,大多倾心长公子,虽长公子前段时间因政见,让陛下不喜,但长公子的地位依旧稳固。”

“华阜兄,你何以认为,秦落衡能成功?”

“我需要听听其中缘由。”

华阜道:

“理由?”

“我华府是出自宗室,知道王族择选的法度:唯才是继!”

“正因这条未成文,但已实际执行数百年的法度,大秦才能连出数代明主,一统了天下,长公子的确宅心仁厚,但他的性格太软弱,而且过于追求宽仁了。”

“我等都很清楚。”

“朝堂上政见之争是大忌!”

“而长公子却是跟陛下的政见相悖。”

“陛下志存高远,一开始便着眼于天下整饬,因而新政频出,但长公子对此却有不同看法,这等意见相左之事,放在寻常人家,其实再正常不过,但扶苏公子是大秦长公子,这就不一样了。”

“政不出多门!”

“这是陛下革新的要点之一。”

“若是长公子上位,必然会对陛下的政令,做出一番更改,这种情况,我们尚且看得出来,又何况陛下?”

“陛下迟迟未立储君,恐就是担心此事。”

“然十公子不一样。”

“有何不同?”其他人问道。

华阜道:

“你们以往远在地方,对朝中之事不明。”

“你们或许会认为,秦落衡未曾接手过政事,也从来没有参与过政事议论,因而对他的行政能力大为质疑。”

“但事实并非如此。”

“外界或许不知,但我却是知一二。”

“秦落衡没少参与政事讨论,只不过非是如我等一般,站在威严的宫殿中,面对着其他朝臣,他面对的只有陛下一人,秦落衡自出现在世人面前之后,陛下就频繁的去看他。”

“期间没少跟秦落衡聊政事。”

“你们认为秦落衡对朝政是一无所知,殊不知,秦落衡很多观点其实比我们理解的还深刻,就比如‘使黔首自实田’,诸位或许都听闻,我曾在朝上据理力争,然我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因秦落衡。”

“他曾在上朝前找过我。”

“陈‘使黔首自实田’之利害,不然我华阜久居咸阳,又岂能看得其中黑幕?又岂能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这其实非是我华阜之功。”

“而是秦落衡之功。”

“最终的结果你们也清楚了,朝廷选择了在三郡做新政试点,并没有直接选择推广到全境,这已足以说明了陛下态度,至少对于这个新田政,陛下是有不满的。”

“而且......”

“在议事之前,陛下曾问询过秦落衡,因而新田政最终走向,或许就有不少秦落衡的影响。”

“这些姑且太远。”

“诸位都听说过士人盛会。”

“很多人只知道士人盛会是秦落衡操持的,但并不清楚,之所以能举行这次士人盛会,也全是因为秦落衡,其在博士学宫,直言百家当改变,也提出了很多切实想法。”

“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博士不满,被其他人告到了陛下那,从而有了那次的广开言路,而在士人盛会上,秦落衡言出不逊,因而他虽在盛会上大出风头,但也是遭到了陛下冷遇。”

“平心而论。”

“他受到的惩罚太轻了!”

“所以未必不能看出是陛下的偏爱。”

“秦落衡暂时的确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但人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的,长公子当年也是跟着王绾老丞相学了一段时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政事。”

“我却是相信,给秦落衡机会,他同样能做到!”

“诚然。”

“秦落衡犯过不少错。”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秦落衡跟长公子最大的区别就在此处。”

“长公子错了之后,会认错,但很少去改,秦落衡是知错就改,而且为人谦逊有礼,处事大方,既有老秦人的朴实敦厚,也有为公子的机敏果敢。”

“我始终相信一点。”

“当年秦落衡为储君的不二人选。”

“现在依旧是!!!”

“而且比当年更加令人信服。”

四下静谧。

没有人主动开口。

就连前面问话积极的甘罗也沉默了。

他们如何听不出华阜心思?

只是华府没得选。

但他们却是有选择的余地,秦落衡对他们而言,太过陌生了,十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他们早就没了以往的锐气,而今做事也愈发追求谨慎小心了。

他们不想轻易去站队。

见状。

杨端和主动开口道:“事情还没到这种地步,眼下秦落衡还未恢复身份,谈这些为时过早,华阜也是一片好心,不过,这件事就到此为主吧。”

“我们说再多都无济于事。”

“而且我们也无权干涉陛下的抉择。”

“眼下卫肆入狱,他跟秦落衡究竟说了什么,以及他究竟有什么企图,我们尚且不明,此时不当为其他事分神,而且陛下既然没有选择将秦落衡身份公开,自然是有陛下的打算。”

“我们如此大肆讨论,已经是犯了忌讳。”

“慎言慎言!”

说完。

杨端和话题一转,说起了另外的事。

他开口道:

“天气渐寒,南疆却是并不太平,越人时不时藏匿丛林,绕过边境,袭杀大秦民众,而今已是血迹斑斑,而眼下蒙恬率领的大军,也进入到了修整阶段。”

“依我之见。”

“百越该彻底平定了!”

闻言。

众人心中一惊。

白逸凝声道:“杨御史,认为要出兵了?”

白逸为白仲之子,白起之孙,原本归朝的当是白仲,只是白仲年岁已高,因而始皇也是特许征召了白逸入朝。

他出身将门,自然对打仗感兴趣。

杨端和沉声道:

“陛下一直对百越扰边不满,而数月前,灵渠已竣工一部分,以后粮草供应的问题将彻底解决,百越这插在南疆的刺,的确到了该被拔除的时候了。”

“那杨御史,认为何时会出兵?”白逸继续问道。

杨端和沉吟片刻。

缓缓道:

“应在开春不久。”

“百越是一处艰苦之地,环境十分恶劣,若非百越一直越过边境袭杀秦人,朝廷其实都不想大动干戈,只是百越毫无自知之明,一次次的挑衅,他们注定要再次承受大秦怒火!”

“北疆现有蒙恬镇守,匈奴只能惊惶北逃。”

“而南疆也该彻底安定下来了!”

其他人目光微动。

关中氏族大多是行伍出身,相比于朝堂纷争,他们更喜欢去聊一些军事,因而杨端和的话一出,瞬间就引起了在场众议。

唯有甘罗,目光微凝。

他看了眼杨端和,又看了眼华阜,眼中闪过一抹异色,却是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过。

他已经暗暗记下了秦落衡!

------题外话------

历史上甘罗就比秦始皇小三岁,即跟刘邦同一年的。

所谓的十二岁拜相,就是十五岁的嬴政,给十二岁的甘罗任命为了上卿,想想那个画面,还挺有趣的。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