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零一章 制度永远比人性靠得住!(第一更)

秦落衡道:

“难道关在咸阳就能避免?”

“历史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宗室子弟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从而有了叫板朝堂的能力,继而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这种情况并非不能杜绝。”

“只不过需在制度上做文章!”

“纵观华夏历史,其实对宗室子弟的限制都十分有限,除了商君提出的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外,历史上基本历朝历代对宗室子弟都没有太多明文限制,而商君有关的律条,在大秦也是半废了。”

“历朝历代,开国时,朝廷其实都需要宗室力量支撑,但如果行分封,周朝后面发生的事,无疑会再度发生,而且三代之后,宗室间的亲情寡淡,地方跟朝廷离心离德的情况更会频繁发生。”

“是以。”

“始皇做出了另一个选择。”

“既然分封出去不行,那便将这些人限制在咸阳,以大秦的雄厚国力,供养宗室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这其实治标不治本!”

“朝廷本就极度缺人,而今又把大量宗室子弟限制在咸阳,无疑加剧了地方缺人的情况,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地方离咸阳太远,朝廷的威慑力辐射不到。”

“而这也是历朝历代分封的原因。”

“宗室子弟再不济,也终究是出自宗室,早期跟朝廷休戚与共,一损俱损,因而宗室子弟是有益稳定地方的。”

“但始皇显然考虑的更长远。”

“始皇是知道周朝是如何覆灭的,也知道分封的不靠谱,所以才力推郡县制,就是想避免这种情况。”

“只是有些不切实际。”

“天下广袤,大秦本就官吏不足,此举无异在为自身增加负担,其中利弊朝臣又岂会不知?只是不敢言语罢了。”

“毕竟关系帝王家事。”

“在我看来,始皇并非一定要改变,只需做一定的变通即可,商君的方法,其实最好不过,立功才能获得宗室籍,没有功劳,自动从宗室除名,这也有益于为大秦减负。”

“我知道长吏的担心。”

“长吏是亲历过成蟜之乱的,所以担心会重蹈覆辙,但之所以会重蹈覆辙,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是以往没有人想过,也不敢往这方面想,因为帝宫深不可测,外人不能插手!”

“大秦自有法度!”

“但涉及宗室子弟的法度却是荒废了。”

“甚至于就没有了。”

“而这显然是不对的,宗室子弟中不乏能才,以往大秦宗室,为大秦的建立,可谓是立下过赫赫功劳,嬴华、嬴疾等出可为将,入可为相,眼下大秦宗室子弟众多,难道就不能再出王佐之才?”

秦落衡摇了摇头道:

“非也!”

“防范之心不可少。”

“也不能少。”

“帝王权柄,绝不能旁落!”

“但堵不如疏。”

“始皇是第一个提出将宗室子弟限制在咸阳的,短时看,的确没有任何问题,但长久来看,这种方式定然会出问题,因为宗室子弟的生活太过于富裕了。”

“眼下始皇诸公子,只有寥寥几人能觊觎储君之位,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耽于逸乐,以后呢?眼下是始皇的威望足够高,让他们不敢相争,但后面呢?”

“皇帝子嗣终其一生,目标只有争储一个。”

“以后内耗会更加严重。”

“甚至于,会让善权者上位,但只会玩弄权术,对治理天下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又岂能治得好大秦?”

“而且。”

“宗室子弟随着时间推移,数量会越来越多。”

“眼下大秦的确供养的起,但以后呢?大秦百年、千年后呢?那时宗室子弟的数量,已是一个惊人数量,他们早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突然削减开支,又岂会甘愿?”

“而这同样会激化后面的储君之争!”

“到时。”

“宗室间的内耗会更加严重!”

“大秦是靠着宗室团结,才从弱到强的,如今却是舍本逐末了,甚至是因小失大,因一次错误,便放弃了原本的所有优势,这岂非很是可惜?”

“大秦变法以来就不养无用之人。”

“何况宗室?”

“这本就是逾了法!”

“宗室公子今后只有争储一条路,他们跟后继者定然会爆发激烈的冲突对抗,因为只能呆在咸阳,诸公子间的内耗会迅速加剧,甚至会势如水火,一旦有一方得势,事后,新仇旧怨堆积,很难不对其余公子痛下杀手。”

“一旦开了此先河,今后恐会愈演愈烈!”

“始皇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而这其实也是必然,因为以往天下从没有限制过宗室,纵观历史长河,都找不到任何可借鉴的方式,因而始皇采取了一刀斩的方式。”

“但实际作用甚微。”

“只顾得了当下,却顾不了长久。”

嬴政脸色很难看。

他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数落。

虽然心中无比气恼,但嬴政并没丧失理智,因为秦落衡的话,的确击中了他,也说的十分有道理,甚至于,若是真的继续下去,秦落衡说的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

因为**!

嬴政阴沉着脸,沉声道:“所以你认为当行分封?给宗室子弟封一些虚职,打发到地方,让他们在地方去作威作福?”

秦落衡笑了笑。

说道:

“这自然不可能。”

“在我看来,大秦刚沿用旧制。”

“无功不入籍!”

“宗室子弟本就条件优越,但想要获得宗室籍,就必须要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不然,就只能享一时富贵,大秦不缺宗室,也不缺宗室子弟。”

“大秦缺的是制度!”

“一个管理宗室子弟进出的制度。”

“大秦一直都对外声称,一切自有章程法度,宗室子弟也当有相关法度。”

“长吏担心的问题,都可用制度来约束。”

说完。

秦落衡顿了一下。

嬴政目光微凝,神色也有些严肃。

他说道:“细说。”

秦落衡深吸口气,恭敬的作了一揖,开口道:“小子等会所言,或许会有些惊人耳目,还请长吏恕罪。”

嬴政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

冷哼道:

“我若是真有意见,就你前面说的那些话,就足以让你受番牢狱之苦了,我没有那么小的气量,你若是不能说的有理有据,那也休要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秦落衡尴尬的笑了笑。

说道:

“长吏说的是。”

“而在小子看来,大秦制度缺失严重。”

“不仅是宗室子弟,也包括朝堂,大秦的体制很乱,不成体系,更不成系统,眼下......甚至依旧是草台班子,根本就没有建立一套正规化合理化的体制!”

嬴政蹙眉。

但并没选择开口。

只是冷冽的看着秦落衡。

秦落衡显然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他再度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道:“小子这段时日,也是听闻了朝堂大动,潜心研究了一番,却是发现了一个道理,大秦并没有明确的晋升体系,这次朝堂之所以大动,其实并不主观。”

“甚至是被动而为。”

“朝堂上面的官员,除非是老死、病死,或者实在干不动了,基本不会主动退隐,若是大秦真的稳定了天下,官吏本就衣食无忧,又没有了生死之危,寿命无疑会增加。”

“这些官员甚至会长期把持朝堂。”

“朝堂需要新生面孔,也需要有人提出新的主张,更需要年富力强的官员,但普天下,官吏的晋升体制,从没有系统建立过,以往都是有空缺了再提拔,或者被废免了,再选人任用。”

“这其实是不健康的!”

“大秦的升退制度,当提上日程了。”

“大秦自有章程。”

“有升,自然当有退!”

“不仅是地方官吏,朝廷官员亦然。”

“三公九卿,这些朝堂重臣,也不应该有例外。”

“到一定时限就该退下,或者岁数到了,也该自动退下,只有位置腾出来了,朝堂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进发潜力,也才能有效避免官员的庸政懒政。”

“如此。”

“官职有了流通,官吏有了肉眼可见的晋升空间,这同样有益于提高官吏的积极性,继而让大秦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避免了朝廷权力被他人谋夺。”

嬴政眉头一挑。

秦落衡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官员进退。

若是真的能做到,结合大秦的体制,的确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权臣出现,也能很大程度保持集权于上,避免皇权旁落,更重要的是,官吏的任选在皇帝手中,只要皇帝注意,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其他家族做大,进而威胁到朝堂。

嬴政目光微阖。

他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也是深刻的意识到,秦落衡跟以往不一样了。

他的想法更狠辣了!

嬴政淡淡道:“这就是你对宗室子弟的解决之法?”

秦落衡点了点头。

说道:

“只是以此类推罢了。”

“从小到大,从末到本,一切都可由制度解决,大秦是靠着制度取得的天下,也该从制度下手治理天下。”

“制度永远比人性更靠得住!!!”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