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六十八章 汝之志,吾不及也!

大汉,达咩 第两百六十八章 汝之志,吾不及也!

作者:冥狄z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3: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冀阙。

越来越多士人出声,在场的饱学之士,始而人人惊愕,继而唏嘘感奋,而后也开始主动发声,冀阙内呈现出一片蓬勃奋发气象,人人孜孜探求,各抒己见,又彼此诘难,相互争鸣,求治问道之热烈,可谓空前。

这场大议足足持续了数个时辰。

秦落衡坐于高台,从田陵始发声,便一直奋笔于案上,不敢有任何的迟疑松懈,而今他身前案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张纸张,上面皆为台下诸多名士提出的治理之策。

事无巨细,包罗万象。

从田陵的‘稍宽稍缓,轻徭薄赋’,到萧何的‘整饬吏治,任贤使能’,再到陈平的‘宽以大政,严以行法’,再到蒯通的‘防范勾连,遏制豪强。’,还有其他士人的治世之言,皆是针砭天下时弊之良策。

他对此也肃然起敬。

若大秦真能践行这些治世良策,何愁不能实现天下大治?何愁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又何愁不能让华夏文明亘古长存?

场上。

随着程邈道出‘法不溯及既往’和‘有利追溯’后,冀阙内盘坐的士人便再没起身发言之人了,四周的热议声渐渐消退。

冀阙悄然恢复了安静。

众士人盘坐在席,目光深邃飘移,显然还沉浸在思忖之中。

前面数个时辰,虽不是人人都有起身发言,但发言士人大多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在听完其他人的见解后,也是若有所思,心中生出不少感念,对天下治理之难,有了更深彻的体会。

记下程邈所说之策后,秦落衡也终于停了笔。

这时。

扶苏起身问道:“秦博士,眼下在座的诸位名士皆已陈抒己见,你为这次大治之议盛会的操持者,不知你对天下治理又有何见解?”

扶苏话语豁达亲切,并无倨傲浮华之气,仪态谦恭厚重,不显半分伪善。

秦落衡拱手回礼,缓缓道:“我虽见过人间疾苦,但年纪在这里,阅历也属实有限,若真提出什么治理之策,恐怕也是顾头不顾腚,说出来也就博人一笑,登不得此等大雅之堂。”

“听了诸位的慷慨陈言,我亦是心潮澎湃。”

“若天下真能实行大治,又将是何等的兴盛治世,然随即我却是想到了一个问题,若天下真的实现大治,将会是何等场景?”

众人一愣。

他们倒是没细想过。

唐历沉思片刻。

缓缓道:

“天下大治,古人倒有一定描述。”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如此。”

“可称为大同社会。”

“道、墨、法虽政见不同,但大多也认可这个观点。”

“若天下大治,当为大同!”

“秦博士,莫非对此有不同看法?”

秦落衡点头,又摇了摇头,轻笑道:“我才疏学浅,岂敢妄议此等,只因我为大秦博士,得以能借阅天下书籍,数月来,为了这次士人盛会,也是看了不少诸子的书籍,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多少也了解了一些。”

“在诸位眼中,天下大治后,当为大同社会。”

“而我认为是,但并不全是。”

“儒家崇‘礼乐’、‘仁义’,故儒家构造的理想社会,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以此来取得民信,因而儒门士子的治理之策,大多以仁义为念。”

“道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无为而治’,因而有人提出要‘稍宽稍缓,宽以大政’。”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主张,因而有士人提出要‘任贤使能,反对任人唯亲’。”

“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因而有人提出‘整饬吏治,严以行法’。”

“诸位所言皆言之有理。”

“亦为天下之念。”

“若是真如诸子主张,天下施行大治之后,华夏达到大同社会,我虽向往进入大同社会,却莫名的,感觉这个大同社会似乎缺了点什么。”

唐历疑惑道:“秦博士认为缺了什么?”

其他士人也满眼惊疑。

秦落衡沉吟片刻。

淡淡道:

“缺少了变化!”

“我等身处的天下是一成不变的吗?”

“大同社会,乃诸子先贤追求的理想社会,然诸子先贤大多已离世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在这上百年数百年间,天下已换了人间,诸子先贤孜孜以求的天下治世,也是我等要达到的最终社会?”

“天下从数百年战乱下走出,进行了一场彻头彻底的大治,只为了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吗?”

“这难道不是太平年间民众的基本要求?”

“何以能成为大治目标?”

众士人一愣。

初始他们脸色倒还正常,但随即略一深思,脸色却不由一白,等到后面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脸色直接变成了煞白。

他们惊慌的四下张望,眼中难掩恐惧和骇然。

他们已察觉到了问题所在!

一直以来,他们潜意识里,都把诸子先贤之言视为了至真真理,所以听到天下大治时,第一反应便是天下大同,因而他们提出的所有治理之策,都是为实现天下大同。

而今有人告诉他们。

诸子错了!

他们视之为生命的诸子之学错了!

这造成的打击实在太大!

在这一刻。

不少士子只感觉天塌了。

看着下方士人的凄惨模样,秦落衡也目光微沉。

他知道自己说的这番话,让在场士人很难受,甚至是接受不了,他们一生所学皆为诸子文章,在这数百年里,诸子的影响力其实是有增无减,而诸子先贤之言,也早已被士人奉为了圭臬。

甚至视之为了生命!

但......

诸子也是人,人都会犯错。

何况只是言语?

而且诸子之言不该被神化!

冀阙内的士人皆为天下名士,但他们受到诸子学说的影响太深了,甚至是早已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以至缺少了自己的独立认知,天下若是想实行大治,思想上一定会寻求突破。

至少。

百家思想不能成为大秦前进的桎梏!

而今的百家思想越发趋于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对天下民众的荼毒,继而生成一种无形的思想枷锁,随着时间,这枷锁只会越来越紧,以至于勒的世人喘不过气。

大秦要的是进步之士、拓新之士,而不是只会照本宣科、思想保守的士人。

秦落衡就这么望着众人。

静等着他们从心神震荡中清醒过来。

下方。

蒯通目光清明。

他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他为名家之士,名家信奉唯物主义。

蒯通扫了眼四周,又看了看秦落衡,眼中露出一抹疑色。

不知为何。

他感觉这是秦落衡故意为之。

秦落衡似乎有意想把诸子从神坛上拉下来。

只是他不明白这是为何?

他不受影响,但其他士人可不一样。

很多士人早已将诸子捧上了神龛神椟,他们把诸子的一言一行,皆视为天下至理名言,容不得任何人置辩,稍有争执,便会群起而攻之,百家这些年里之所以互相间如此敌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此。

而今不少百家学子已陷魔怔。

即便是他,自认辩才无双,也不愿轻易招惹。

现在秦落衡将百家士子亲自捧上神坛的神龛神椟打碎,现在不少士人还处于震惊迷茫,等他们清醒过来,只怕不仅不会感激,反倒会对秦落衡恨之入骨。

毁其信念,无异于杀人父母。

秦落衡因何这么做?

他想不明白。

他不认为秦落衡在无的放矢。

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蒯通双眼紧紧的盯着秦落衡,脑海中却在回想秦落衡说的话,在忆起前面一些言语时,他不禁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双眼充满了复杂之色。

他知道原因了!

蒯通叹道:

“汝之志,吾不及也!”

“大争之世,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天下亟需一条由乱到治的治国理念,因而百家孕育而生,随着天下从分裂走向一统,百家思想却越发与世事不合,而且越发趋于保守,而今更是成了制约天下之桎梏。”

“天下大治!”

“百家思想已不合时宜。”

“他是故意打碎士人心中的神龛神椟。”

“他就是要让士子自我否定!”

“唯有如此。”

“天下士人才能从诸子的思想中挣脱出来,进而重新审视这个天下,从而开启自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上的顶级碰撞,继而真正奠定出天下大治的盛世之基。”

“他所求的天下大治。”

“非是治国。”

“而是旨在重塑华夏文明!”

“这场士子盛会,名为‘文明立治’,其实是实至名归,只是我等士人未明晰其本质罢了。”

“他所说的人,并不是我等理解的那具简单躯壳,更重要的是这。”蒯通用手指用力点了点自己的脑袋,随即才目光幽然的看了秦落衡一眼,长叹道:“汝之志,吾不及也!”

“能躬逢此会,吾何其幸也!”

------题外话------

明天三更,今天早点休息,昨晚熬太久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