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六十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二更)

闻言。

儒家众生脸色浮现一抹愠色。

叔孙通辩白道:

“此言差矣。”

“正如秦博士你所言,你想象的德治、礼治亦是你凭空臆想的,何以能这么武断定言?就因为天下未曾施行过德治、礼治,便能这么凭空污蔑?天下若是施行礼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民众,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秦落衡扫了子襄一眼。

淡淡道:

“晏子曾说过一句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节是在吃穿富足的情况下追求的,现在天下清贫,何来礼治的生存的土壤?”

“而且何为仁?何以礼?”

“可有明文解释?”

“高冠博带是为礼,跽而请曰是为礼,那忘履相迎算不算是礼?剑履上殿又算不算是礼?世间所有的礼,都源于士人的唯心而论,士人称为礼,那便是礼,士人称为无礼,那就真是无礼了?”

“没有依循的准则,何以能服众,又何以能安民?”

叔孙通脸色微沉。

冷哼道:

“礼有这么不切实际吗?”

“若是真不切实际,周公为何要推出礼?”

“再则。”

“你说礼唯心,但法又有何不同?”

“法难道不是法家之人规定的?那跟我儒生设定礼有何不同?”

秦落衡淡淡道:

“世人只道秦法严苛。”

“殊不知,秦法包含了天下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且是明文规定,告诉民众,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是逾界,便是违了法,那便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就算是朝廷,想要定一个人的罪,也必须依循法条,有法可依,不然便不能对此人进行定罪,大秦推行法制上百年,何曾真的出现过莫须有,有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情况?”

“诚然。”

“律法并不是绝对平等。”

“但律法本就是为保证底线而设的。”

“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能守住做人的基本底线,已经属实难得了,至少以当今天下的情况而言,短时是不能要求民众更多的,连温饱尚不能满足,谈更高的精神追求,无异于是在痴人说梦。”

“但礼却不同。”

“没有过于明确的明文条例。”

“一切论心。”

“自古以来,都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

“底层民众不知礼,何以能去守礼?”

“礼,这东西过于虚无缥缈,虽然有一些细则,但大多是为贵族制定。”

“民间根本就没有所谓成文的‘礼’,自然而然,民间就是无礼之地,若是真推行了礼治,民众不知礼,自然容易违礼,而礼的定义,在你们手中,这也意味着,民众的生杀大权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你们手中。”

“没有成文礼制,生杀随心,这岂不荒谬?”

叔孙通脸色一滞。

他很想说,这有什么不好?

天下在之前,本就是跟士大夫公治天下,礼治便是再让天下重归大道。

不过。

冀阙外还有不少民众。

这么直白的话,他却是不敢说。

唯恐惹了众怒。

最后只能拂袖怒道:“懒得与你多说!”

秦落衡目光很平静,淡淡道:“诸位可还有异议?”

四周无人吭声。

萧何、陈平等人微微摇头。

儒家的心思,他们又如何看不出,儒家之所以如此激动,盖因为秦制,将他们自持的尊贵给扯了下来,让他们沦为了普通人,所以他们心中有不满,想恢复三道王制,以期继续用礼来维持自己的优越。

从而让自己继续高高在上。

百家出世上百年,当时各国都在锐意求变,但儒家自孔子以来,孔门九代,那一代被各国君王拜为君爵?

没有!

儒家一直都被冷落萧疏。

因为儒家的理念根本就不切实际。

大争之世,天下诸侯立治图强,也一直在有意集权,而儒家的理念,却是把权力下放给士大夫,让士大夫去治理地方,这怎么可能如愿?

而儒家却不死心。

孜孜不倦的去游学去劝学。

眼下大秦已一统天下,儒家还想教唆推行分封,实在是活在梦中。

见四周无人开口,秦落衡再次问道:“诸位可还有争议?若是没有,这次盛会便正式开始了,而后一段时间,都将只论治理,不议其他。”

话音未落。

鲍白令之便站了起来。

他冷声道:

“前面秦博士说秦廷有意革新。”

“我却是没有看到,我只看到秦政无视天道。”

秦落衡淡淡道:“愿闻教诲。”

鲍白令之木然的望着高台,冰冷而缓慢的说道:“你说大秦有意推行天下大治,但我只看到大秦的皇帝,暴殄天物,浪费民力,滥造宫室。”

“我虽目盲,但也看得见秦中八百里,楼台阁殿连天而去。”

“如此豪阔何朝有之,何代有之?”

“若将这些楼台殿阁,变成布帛菽粟,当有千万庶民得以温饱,我没有看到秦廷有改变的想法,只看到连天阁殿越来越多。”

“六国毕,四海一。”

“六国宫女集于一身,丽糜烂漫,骄奢淫逸,钟鼓之乐,流漫无穷,民有鳏夫旷男,宫有怨女悲魂,此等违背天理人伦之事,历代圣王所不齿,若是将这些宫女放归民间,自可造福万千家庭,何以成就一人专美?”

“再有。”

“秦廷杀人无算,白骨如山,暴政苛刑,赭衣塞路!塞天下之口,绝文学之路,阻《书》、《诗》典籍传播,毁百家道统,修瑰丽大墓绝我华夏龙脉,筑驰道毁我民居良田,此等丧尽天良之举,人神共愤之!”

“如此残暴之国,何以敢论大治?”

“又如何让人信服?”

秦落衡静如一池秋水,他就这么看着鲍白令之,等鲍白令之停口后,才淡淡的问道:“还有吗?”

“还不够吗?”鲍白令之怫然怒道。

秦落衡笑着道:

“不够。”

“我愿闻大秦治理的窠臼。”

鲍白令之怒道:“人德尚且不立,谈何大治?”

秦落衡莞尔道:“正是因为秦有各种积弊,所以才有这次的盛会,再则,人的德行跟天下治理有何关联?”

“这岂非是由果倒因?”

鲍白令之脸色一滞,拂袖道:“老夫只是不愿再言败德之政,皇帝德行不修,就算有再好的治理之策,最后也推行不了,因为只会填一己私欲,根本就不会专心于治理。”

秦落衡摇头道:

“你们这些儒生,真是让人无语。”

“评判一个国家,一个君王,不看大政得失,专攻一己私德,这又算是什么事?你所说之言,在我看来,就如村妇之舌,如市井之议,却偏偏喜欢装扮成一幅圣人姿态,还说的煞有其事,振振有词,诚可笑也!”

秦落衡起身。

他目光凌厉的扫过台下众人。

冷声道:

“尔等一直抨击秦政。”

“何以不见大秦一统天下,结束数百年战乱,而使天下兵戈止息?”

“何以不见大秦犁庭扫穴,出兵平患,使华夏族类得以长存?”

“何以不见郡县制替代诸侯制,使华夏族群裂土之再,内争大战从此止息?”

“何以不见天下奴隶得以实田,万民安居乐业?”

“大秦修驰道、掘川防、拓疆域、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此等足以彪炳史册的功业,尔等却全然看不见?”

“是也!”

“大秦拆迁了六国宫殿,是集中了六国宫女。”

“然则,连绵宫殿,纵使始皇是万金之躯,又住的了多少?万千宫女又消受得了多少?至于为何要拆迁六国宫殿、六国宫女派甚用场,我却是不知,但也不会如你们这般,臆想着皇帝种地是用金锄头还是银锄头。”

“再则。”

“始皇操劳了大半辈子,难道就不能享受享受?”

“而这些何伤于秦之大政大道?又何伤于大秦文明功业?”

“当年商君变法之时,秦国积贫积弱,几被六国瓜分,然而秦孝先公与商君同心变法,深彻盘整秦国二十余年,使得秦国如同再造,也直接由一个备受欺侮的穷弱之邦,一举崛起为虎狼大国。”

“而今大秦,受命于天,一统华夏。”

“便是想如秦孝先公般,再造秦国,改制华夏文明,盘整华夏河山,让华夏文明亘古屹立,文明昌盛,华夏再无折腾。”

“今日咸阳盛会,汇聚天下之士。”

“为的便是凝聚华夏万千士子之心,共议一条富足殷实的康庄大道。”

“让大秦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一个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乐土。”

“此等造福华夏亿万生灵之伟业,如今已然落到了吾等的肩上。”

“长达数百年残破山河的旧时代刚刚结束,一个崭新辉煌富足的新时代正在缓缓起步,眼下的确举步维艰,但有志者,事竟成,凝聚万千华夏之力,我却是不信,吾等不能会子孙后代创建一个殷实富饶的国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年秦国能由弱到强,盖因施行了新政,而今大秦百废待兴,跟当年秦国时的处境何曾相似?为了大秦,也为了华夏的文明昌盛,这次大治之议,就依仗诸位执言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