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三十一章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求订阅)

诸博士已离去。

室内就余孔鲋跟子襄二人。

子襄原本沉稳的脸色,瞬间阴翳下来。

冷声道:

“我们全都小看了秦落衡。”

“本以为他是个志大才疏的莽夫,经过这事,我才知道,我们都被以往秦落衡的所作所为骗了,这哪里是个莽夫?分明是个阴险狡诈的无耻之徒!”

“他这还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份。”

“若是知晓自己的本来身份,恐怕行事会更加过分。”

“他已然成为了我儒家眼下的大患!”

“我们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孔鲋面色同样不好看,但他也开口道:“襄弟,你前面不是提了三条计策吗?只要我们按计划行事,秦落衡也休想翻天。”

子襄摇了摇头。

说道:

“我这些计策只能对付普通博士。”

“对付秦落衡不够!”

“远远不够!”

“他是大秦十公子,就算一时分身乏术,等到身份公布,定然会有百家学派主动去投,其他百家虽声势不如我儒家,但那只是单个不如,若是集百家之力,我儒家远不及也。”

“他若争取到了百家,长公子恐也要落于下风。”

“我儒家已陷生死存亡之际了!”

孔鲋脸色微变:“如之奈何?”

子襄目光阴晴不定,咬牙道:“若是长公子能成势归来,我等要力荐始皇定下储君之位,若是不然,便只能再议分封了。”

“我们必须试探出始皇对儒家的心思。”

“若是始皇对秦落衡提出的文明立治感兴趣,又不愿分封,或是不愿立长公子为储,我儒家恐只能另谋出路了。”

孔鲋脸色彻底变了。

他低声道:

“襄弟,此话慎言。”

“学宫非是善地,岂能口无遮掩?”

子襄说道:“我刚才观察过四周,其他的儒士儒生都走了,学宫内就我兄弟二人,儒家已到了生死关头,有些话必须要提前说清,不然恐真会一步慢,步步慢,以至悔之晚矣。”

“兄长,认为秦廷如何?”

孔鲋没敢回答。

他去看了看门外,确定四周无人,这才把子襄拉到室内深处,凝声道:“秦政眼下难以服众,但始皇的威名在这,天下短时也乱不起来,我觉得你考虑太轻率了!”

子襄摇头道:

“非也。”

“大秦要分形与势来看。”

“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我就拿这‘弈’举例,想了解围棋棋盘上的局势,只需看棋子多少,强弱优劣便能做出大概判断,这就是势,若预料到对方落子,计算出对面一步步施为,且准确无玄虚,这便是形。”

“若能吃掉对方一条大龙,形势也就当即反转了。”

子襄略作停顿,接着道:

“眼下大秦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烈火烹油,大秦这些年,看似在一点点稳固,其实不然,地方官吏跟朝廷互相不信任,楚系官吏跟关中官吏又不对付,一直在暗地较量,这种情况还在日益加剧。”

“始皇心气高傲,为追求个人功业,毫无怜悯之心。”

“只不过一统六国的威望实在太高,所以才能压下这些暗流,但秦政如此激切,若是始皇一朝驾崩,天下形势将瞬间逆转,秦廷生变的可能性极大。”

“秦政轻儒。”

“现在十公子已开始整治儒家。”

“继续追随秦政,只能成为法家依附,而我儒家乃圣人学派,岂能行尸走肉般屈尊于法家之下?但我儒家若是融入六国复辟势力,则伸展极大,天下广袤,大有可为。”

“六国贵族欲成事,必然离不开儒家!”

“正如秦落衡所言,天下治政之学,随着墨家分裂,天下仅剩下法、儒、道三家,六国贵族是想推翻秦政,自然不会选法,也不敢去选法,那便只能选儒道。”

“道家民间却是蔚然成风,但一直不被六国贵族所喜,而且清静无为的主张,也不受六国贵族欢迎,他们能选的,只能是我儒家,这也是为何六国贵族一直拉拢我儒家的原因。”

“兄长且细想。”

“六国贵族欲复辟,以何为自己张目?”

孔鲋沉思了一下。

沉声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必以恢复诸侯王道为主张。”

子襄点了点头道:

“他们若是不以恢复诸侯王道为主张,便没有号召天下之大旗,而在复辟、复礼、复古、仁政等方面,天下何家能有我儒家深彻?”

“六国贵族之所以相助儒家,便是看准了这一根本。”

“是故。”

“他等要复辟,必以儒家为同道之盟。”

“我儒家有上百儒生,每名儒生的门人弟子,少则数十,多则上百,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六国贵族何以敢不敬我、用我?”

孔鲋点头。

子襄继续道:“秦落衡摒弃儒家,秦廷小觑儒家,始皇也不把儒家放在眼中,但这不等于天理摒弃了儒家,我儒家继承孔孟圣学,本就代表了天理,岂会因他们而枉顾大道?”

“我儒家与六国贵族联手,正是儒家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坚守和气节。”

孔鲋迟疑道:“长公子待我儒家不薄,我们若是跟秦廷对立,这至长公子于何地?岂不是会让天下人寒心?”

子襄沉声道:

“我儒家只是未雨绸缪。”

“长公子的确对我儒家不错,但事关我儒家生死,我们岂敢踽踽不前?因小失大?”

“再则。”

“我们并未叛离长公子。”

“若是长公子能上位为储君,我们亦有回旋余地,若是长公子不能乘势而定,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自保,长公子性情温文尔雅,做事却是少了几分果敢狠辣。”

“秦落衡不然。”

“他下手异常的凌厉毒辣。”

“他若一朝得势,我儒家还能落了好?”

“我儒家亲近长公子,只能保住儒家不消亡,但想要兴盛,恐是不能,脱离秦政,恐才是唯一的正路。”

孔鲋轻叹一声,神色有些纠结。

子襄道:

“兄长莫要担忧。”

“秦廷未生变之前,我儒家不会轻举妄动,只有天下生变,或者秦廷主动对儒家下手,我儒家才会去做割舍,在此之前,我儒家都会尽力为长公子先驱。”

孔鲋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子襄继续道:

“既然我们已决定跟六国贵族加深关系,那便要主动一点,现在事情还没有发酵,百家学派还有些举棋不定,我们应当主动把这件事告诉给六国贵族,给他们提前提个醒,让他们当断则断,不要被牵扯太多,若是被一窝蜂告官,那损失就太大了。”

“另外。”

“要提醒六国贵族尽快逃离咸阳。”

“眼下咸阳官吏尚处于调换中,很多官吏刚至,还没熟悉环境,他们可趁此良机,及早脱身出去。”

“现在仅靠百家扰局已不够了,必须要让六国贵族亲自去地方搅动风云,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秦廷大军正在北伐,南方似乎传出百越也不时扰边,若是他们能抓住这个机会,让地方始终处于动荡,借此让秦廷无暇集中精力去应付一件事,未必不能等到天下生变。”

“若六国贵族继续深居咸阳,等到朝廷平定了北方胡患,必定会对他们下手的。”

“始皇容不下他们的。”

孔鲋点了点头,道:“我等会就让人去通知。”

子襄轻叹道:“唯有天下乱,我儒家才能浑水摸鱼,才能借此不断壮大自身,也才能不断给底层灌输王道仁政的理念,若是天下彻底安定下来,我儒家也就没有了生长的空间。”

“时不我待啊!”

孔鲋面色肃然,问道:“那祭酒之事?”

子襄道:

“一并传出。”

“天下欲乱,只有两种情况,一为士人,二为六国贵族。”

“这两种情况,我儒家都得鼓动,祭酒之事,挑动的就是天下士人,士人大多为高傲之人,我们把秦落衡吹捧的越厉害,越会激起天下士人的反抗之心。”

“等天下士人跟六国贵族齐齐作乱,关中暂且不论,山东六地定然会动荡不休,再加上我儒家在六地的推波助澜,未必不能真的让天下大乱,但这对大秦而言,并不能一击毙命。”

“大秦真正的命门其实是始皇。”

“始皇若是死了,以长公子和十公子的才能,不一定能压下各地的叛乱势力。”

“到时......”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孔鲋深深的看了一眼子襄,仿佛是第一次认识,他以往从来没有想过,子襄竟敢生出这么惊世骇俗的想法,这若是传出去,儒家恐怕会瞬间被大秦夷灭。

但......

孔鲋在心中思忖。

始皇帝若死,天下将如何?

思忖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子襄目光之深远。

始皇帝若是死了,以眼下大秦的局势,必定会崩盘,因为其他公子压不住各地叛逆,到那时,天下定然会重现诸侯制。

而这正是儒家精通之处。

儒家一向交好六国贵族,无论天下最后是分还是合,他儒家都能拥有一席之地,若是六国贵族能实现天下一统,他儒家甚至能登堂入室,成为天下真正的显学。

政出儒门!!!

孔鲋兴奋的不住点头。

他在为自己从未有过的洞察高兴。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