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一十八章 若是不给,那便抢!(第二更)

秦落衡眉头一挑。

他其实猜到朝廷已经定下了修长城的计划,至少他没有想到,修长城其实也算是一种路线依赖。

但其实可以理解。

关中四塞的确拱卫了关中很多年。

嬴政继续道:

“若是这座长城能修建完成,大秦将能对流窜如草原烈火的种种边患,做到常备不懈,长久为患华夏的匈奴诸胡,只能望墙兴叹,是战是和,决定权在大秦手中。”

“长此以往。”

“匈奴诸胡只能选择跟大秦互通商旅,而不能任意随性兴兵,随着时间推移,大秦只会越发鼎盛,匈奴只会越发羸弱,假以时日,长城不断北上,大秦匈奴未必不能融为一体。”

“长城为屏,直道为援。”

“若是北疆突发战事,大秦亦可直接挥师北上,长城的效用,远远大于在北疆屯集重兵。”

“长城不仅是护卫大秦的屏障,也是大军进宫的桥头堡。”

“长城隔绝了内外消息,大军突然北上,也能打匈奴一个触不及防,只有这样,你提到的不时扫荡匈奴才能奏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压制匈奴,直至彻底吞并草原。”

闻言。

秦落衡哑然。

他是彻底听明白了,大秦修的长城就不是用来防御的,而是用来进攻的,防御甚至只能算是附带的作用,大秦的根本想法,其实是吞并匈奴,实现开疆拓土。

大秦骨子里有着一股野性,有着对开疆拓土的执着!

这种执着已深入到骨子里。

这跟秦国的起家、发家有脱不开的关系,而且大秦推行的是军功爵制,这更让大秦对战争有着一股莫名渴望。

秦落衡迟疑了一下。

开口道:

“修长城固然是一个好办法。”

“但修建一座万里的长城,耗费的国力民力会不会太大了?大秦立国不过数年,经得起这么大的消耗吗?”

秦落衡有些担忧。

嬴政漠然道:

“长城事关大秦安危,岂能纠结这些得失?”

“长城一定要修!”

“至于损耗,大秦承受得起。”

“长城的确绵延万里,但修的其实并没那么夸张,秦、赵、燕三地过往都修有不短的长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这些长城连通起来,此举的确会消耗不少国力、民力,但相比年复一年的屯兵,修长城无疑更加合适。”

“再则。”

“你低估了秦、赵、燕三国长城的长度。”

“战国之世,秦、赵、燕三国主力都集中于华夏大争,但同时也一直与北方的胡族进行长期的抗衡,在一百六七十余年间,总体形势有进有退。”

“在这一百多年间,燕国大将秦开平定东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对北胡进行了几次大反击,大破长期盘踞河套以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为了巩固地盘,更是特意修筑了长城。”

“正是有了这几次大出击,燕赵才能投入到华夏大争之中,但他们两国对胡患的清理不彻底,东胡、北胡、林胡、楼烦诸胡,最后都融入到了匈奴族群,自此匈奴开始做大。”

“而到战国中期,赵国开始集中对抗秦国,对北方的诸胡就一直开始处于守势,因而赵国其实一直在不断修建长城,燕国亦然,随着匈奴崛起,他们一边迫于我秦国的压力,一边迫于匈奴的压力,最后燕赵两国不约而同选择了对抗大秦,并修筑长城以退匈奴。”

“大秦亦然。”

“直到天下一统之前,大秦对匈奴都主要奉行的是防御,跟六国对峙那些年,秦也一直在修筑长城,这次北伐之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这些长城连起来。”

“耗费的国力民力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再则。”

“若是不把云中、雁门、代郡、乐浪郡等郡护住,匈奴就算被打退,早晚也会卷土重来,河套之地很是肥美,匈奴若是继续据有,用不了多久便能恢复元气。”

“这是大秦绝不容许的!”

“大秦修长城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要把这些肥美的土地,全部圈到大秦的境内,彻底的据为己有,没有合适的牧马地,匈奴就算想强势,也只能有心无力。”

“你现在明白了?”

秦落衡长长的行了一礼。

他全明白了。

大秦这一系列动作,并非是想跟匈奴做睦邻,而是想软硬并施的把匈奴给彻底铲除。

大秦太熟悉匈奴了。

匈奴就像是大秦的一面镜子。

大秦靠东征西讨发家,匈奴靠四下劫掠壮大,大秦善于养马,匈奴善于骑射,两者本质上没太大区别,不若秦国也不会跟楚国一样,被天下诸侯称为蛮夷了。

在春秋时,秦国更是直接被诸侯国称为狄秦,而老秦人也被称为夷狄。

大秦一统华夏。

匈奴则是一统了草原。

两者唯一的区别,便是秦国出身华夏,而匈奴因游牧特性选择了一直游走于草原。

正是因为对匈奴太熟悉,所以大秦很清楚该怎么对付匈奴,从一开始便做好了应对之策,只是以往碍于轻重缓急,没办法腾出手,现在匈奴既然选择主动出击,大秦自然不会放过这等良机。

不过。

秦落衡觉得不够。

长城隔绝了内外,有助于大秦出征,但草原太广袤了。

若是匈奴执意西逃,大秦其实是鞭长莫及,等到匈奴恢复一定元气,大秦会很难受。

世上没有永远鼎盛的朝代。

大秦亦然。

大秦之所以能强势的去镇压匈奴,主要是大秦尚处于鼎盛时期,若是大秦开始衰败,无法压制匈奴,游牧民族必定会卷土重来。

秦长吏所言,是长久之策。

只是日拱一卒的推进,固然可行,但世事难料,谁也不知大秦以后会走向如何,若是真能如始皇所言,大秦能千秋万世,那日拱一卒的推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秦朝不能长久的保持强盛,这种办法,一旦等到秦朝衰弱或许灭亡,这段空档期,必定会让草原再次崛起,那历史上的悲剧恐会再次重演。

而且。

秦历史上就二世而亡!

秦落衡沉声道:

“小子认为此策有些不妥。”

“这一项策略着眼长远,却是以百年、千年计,世事无常,未来的事谁也不敢肯定,若是一朝秦衰败,草原则必定会卷土重来,我认为大秦对游牧的策略当变通一下。”

“不仅要目光长远,更要着眼当下!”

“大秦当有计划性的削弱游牧,让游牧一步步的丧失战力,只有这样,等大秦有所衰弱时,才不用担心被草原反噬,也才能更加从容的处理内部政事,给大秦更多的回旋空间。”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异色,说道:“说说你的想法。”

秦落衡道:

“正如长吏所言,大秦跟匈奴是要互通商旅的。”

“大秦肉食不足,草原适合放牧,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他们都是放牧的好手,大秦可以用货物跟匈奴换牛羊等物,当然铁铜之物是要严禁外泄的,但盐、香料等物,确是可以卖给匈奴。”

“大秦不当想着腐蚀匈奴。”

“大秦应该把匈奴视为自己的仆从国,让匈奴每年定期上贡,其中必须的贡品除了大量骏马,更应该包括不少数量的母马,甚至于母马才是关键。”

“草原厉害就厉害在马上。”

“他们来去如风,想完全消灭很难,但一旦他们离了马,在大秦军威之下,只能任人宰割,大秦要做的便是让这些游牧民族,渐渐的从马背上下来。”

“下了马的游牧人,对大秦毫无威胁。”

“以往秦、赵、燕就算胜了诸胡,大多都只要求献良马,以便扩充自己的战力,但此举对匈奴的打压不够,而大秦要做的,不仅是限制匈奴人口,更要限制马匹数量。”

“让原本两三匹马一人的游牧民族,渐渐变成一人一马,以及到后面几人一马,没有马,游牧民族,直接就成了待宰羔羊,大秦能随意宰割,等到游牧只能载歌载舞时,自然而然就融入大秦了。”

嬴政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沉声道:

“你这想法的确有独到之处,但你能想到这个后果,匈奴人又岂会想不到,他们岂会轻易的让自己陷入绝境?”

秦落衡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不屑道:

“他们若是不给。”

“那就抢!”

“历来都是游牧民族南下抢华夏东西,而今大秦强盛,自然当反过来,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岂容他们不愿?”

“谁敢阻拦,大秦就杀谁!”

“若是匈奴誓死不从,那便杀的匈奴人头滔滔。”

“只要大秦比匈奴强,那匈奴就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服从,要么死,没有第三选择,大秦也不会给他们第三个选择。”

“国家之间,强者通吃!”

“因为大秦比匈奴强,大秦就当主宰匈奴的一切,这是他们在草原上践行的草原法则,这也当是大秦对游牧的态度!”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听到秦落衡的话,嬴政满意的点点头。

秦落衡提到控制母马已算是见解独到了,随后提出的强者主宰一切,这更是让嬴政眼前一亮。

“说的在理。”嬴政难得的夸了一句。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