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将星迟暮!(求订阅)

大汉,达咩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将星迟暮!(求订阅)

作者:冥狄z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3: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咸阳。

黄昏时分。

城中不少氏族都收到了华阜的书信。

望着这被绳子系好的‘检’,每个收信人的态度都不一样,不过最终,他们还是选择拆开了‘封缄’。

看着信件里的内容,众人神色却是截然不同。

有人看了几眼后,直接弃置到了一旁,有人沉思良久, 长长的叹了口气,随之将其置于了一旁,但也有人略作思索,当即提笔重新拟了份奏疏。

各大氏族对此态度尽显。

王府。

夜已深了。

王贲也收到了华阜的传信。

他没有急着拆开,而是将其放在案上,随后端着一碗汤药去到了旁边居室,这间居室内有着数名侍女,正在服侍着榻上老人,王贲朝众人挥了挥手,四周侍女也是连忙退了出去。

王贲步伐轻微的走近。

居室内,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虚弱的昏睡着,不时还扯起了粗重的鼾声,口水也从微微张开的口中,很是不雅的流到了颈脖,见状,王贲不禁泪如泉涌。

他轻声呼喊道:

“阿翁。”

似乎是听到了呼唤,床上昏睡的老人微微张开双目,脸色已是一副木然弥留之相,瘦骨嶙嶙的两腮微微抽搐着, 他紧紧咬着牙关, 挺着浑身难以言说的巨大病痛。

若是不熟悉眼前这位老人,恐怕谁也认不出这是曾叱咤风云的秦国上将军王翦。

王翦气息不稳的喘着。

王贲心头大是酸热, 眼泪忍不住四溢,更咽的不能成声了。

“阿翁......”

王贲把汤药用汤匙盛着,喂到王翦嘴边, 强忍着盈眶的泪水,更咽道:

“阿翁喝药。”

“这是太医令开的药。”

“阿翁喝了药, 身体就好起来了。”

王翦目光艰难的找到榻边的王贲,示意儿子扶起自己坐正,王贲连忙把汤药放在一旁,伸手把骨瘦如柴的王翦扶正起来。

坐正。

王翦浑浊的双眼清亮不少。

他缓声道:

“贲儿。”

“你的至诚至孝,为父知道。”

“只是你为大秦太尉,岂能为我这将死之人,轻易懈怠政事?”

“阿翁......”王贲垂泪。

王翦抬了抬手掌,喘息几声,又道:“我们王氏世代相秦,决不做辜负陛下的事,我的时日不多了,我再叮嘱你一遍,我们王氏只有一条祖训,就是‘忠于大秦、忠于大秦王室’。”

“你记清楚了。”

王贲点头道:“我知道。”

王翦继续道:

“贲儿,你性格坚毅笃实,我不担心你,只是王离、王平这几个小辈, 你莫要为他们失了心神, 我知道, 陛下欲把淑汝许给幼公子胡亥,但你必须告诫这些小辈,不要参与其中。”

“我王氏相的是王。”

“诸公子中,谁为二世皇帝,我王氏相谁。”

“咳咳。”

王贲连忙拉住王翦的手,急声道“阿翁,不要再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王氏不会参与这些的。”

“我明白阿翁的想法。”

“拥君之功,的确可保我王氏富贵,只是一旦出错,对王氏就是灭顶之灾,王氏相王,虽然不会得皇帝欢心,但已足以让这些小辈守住家业了。”

“我明白。”

“我全都明白。”

“阿翁你不要再说了。”

“喝药。”

闻言。

王翦点了点头。

这才张口喝了几口汤药。

喝完,王贲也是小心的把阿翁放平在榻上,重新盖好白布大被,王翦已经再次昏睡过去。

这时。

王贲突然咳嗽起来。

他不敢惊醒阿翁,也是连忙捂住嘴,去到了屋外,连续咳嗽了数声,这才稍微转好,只是刚才捂嘴的手掌,指缝间已溢出了鲜血。

王贲看了眼,并不在意。

随手用汗巾擦掉,返身去到了书房。

望着华阜送来的书信,王贲眼中也是露出一抹异色。

王氏已久不跟其他氏族走动了。

当年华阜等氏族联合逼宫,他们王氏并没参与,因而也是被这些氏族有意疏远,以至后面直接就断了联系,加上他女儿王淑汝被陛下赐婚给了幼公子胡亥。

这更是让两者间关系越发冷淡。

华阜怎会给自己传书?

还如此郑重!

秦时信件是木片,信封也是木片。

机密文书信函用上下两片木牍做成,下牍称函,用以书信,上牍称检,封盖函牍,检上有捆绳的刻沟,以便封绳盖印。

人们写好信之后,会用另一枚同样大小的空白简牍盖住字,如果信比较长,就简牍正反面都写满字,或者再加一枚简牍,最后在背面再盖上一枚空白简牍。

无论最后是两片案牍,还是三片,亦或者更多,最后都会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一起,用绳子系好。

这就是秦朝的信件。

一般的信件用不着‘封缄’。

何为封缄?

就是为防止有人悄悄解开绳子偷窥信件,特意弄得保密措施,即在打绳结的地方糊上一种特制的封泥,再在泥面上盖上印章,这一程序就叫‘封缄’。

这种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后,收信人要用小刀才能把封泥撬开,如果中间有人私自撬开了封泥,封泥就没法还原了,收件人自然也就清楚中途有没有人看过信件了。

王贲用小刀撬开封泥。

取出信件中的‘函’,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完。

王贲也面露凝重。

自语道:

“我就是感到奇怪,为何这事会爆发的如此迅猛,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现今的朝堂,内忧却是大于外患了。”

“有些人私心太过!”

王贲冷哼一声,提笔写起了奏疏。

......

李宅书房。

李斯坐在案旁,目光深邃凝重。

此时的李斯,今日清洗的灰白须发,杂乱无章的散披在肩头,但象征着身份的獬豸冠却戴的无比端正,腰间悬着装有印绶的盤(pan)袋,整个人显得有些怪异。

他身后摆着一个青铜灯架。

在明丽灯光照耀下,却是能看出李斯书房的宽阔,犹如一个巨大的大厅,里面书架图板交错林立,各种规格不一的长竹简挂满整个书架,各个大案上文牍堆积如山。

宛若一座大型图书室。

李斯提笔。

却是久久未曾落笔。

不多时。

一位隶臣在门外道:“家长,刚才有人传来消息,说华阜给关中各大氏族写了封信。”

李斯放下笔。

问道:

“知道华阜写了什么吗?”

隶臣道:

“未曾打听出来。”

“华阜的信件有‘封缄’,除了各家家长,没人知道华阜发出的信件内容。”

李斯眉头微蹙。

“派人去打听一下。”

“是。”

坐在案旁,李斯皱眉沉思道:

“华阜想做什么?”

“以往关中氏族都很低调,但最近华阜却一反常态,不仅越来越活跃,甚至还开始联合起其他氏族了。”

“其中定有我不知的隐情。”

“只是十公子早夭,关中氏族又看不起其他公子,他们不太可能为了反对长公子而反对,他们以往也都选择了随大流,为何这次就突然一反常态?”

“不对。”

“这事有蹊跷!”

李斯的政治嗅觉很敏锐。

他察觉到了不对。

他回想了一下近日朝中发生的事。

最后。

把目光聚集在了田政上。

沉声道:

“陛下昨日未归,今日就突然下令,让百官议田政。”

“关中氏族还蠢蠢欲动。”

“他们除了支持十公子,另外支持的就是陛下。”

“田政之事是长公子提出来的,若是陛下支持,关中氏族不会选择轻举妄动,他们现在不太愿意去得罪长公子,而今华阜异动,还联络了其他氏族,恐怕是得了陛下旨意。”

想到这。

李斯直接脱口道:

“陛下对改田政有意见!”

“田政之事确有蹊跷,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迅疾如电,大秦田政完备,其实不当发生这种事。”

“陛下恐是有所察觉。”

“开始对原六国官吏进行提防了。”

“朝堂变动在即,若是某些官吏真的生有二心,我倒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了,避免被牵连其中,这次的田政之事,若是处理不当,恐会成为第二起逐客事件。”

“明日呈上的议政书当慎之又慎。”

李斯神色凝重。

他稍作沉思,提笔写了起来。

与此同时。

百官也都写起了议政书。

咸阳无事。

但一些对政事有敏锐性的官吏,却是察觉到这次田政的不一般,风平浪静的咸阳下,已是暗流涌动。

......

翌日。

秦落衡照常去上课。

他并没有受到大秦田政的影响。

尽人事,知天命。

他已尽自己所能去帮忙了,若是还不能改变局势,那也只能说是大秦命数如此,非是他能改变的。

秦落衡背着书箧走向学室。

临近学室。

突然有人在背后叫住了自己。

“前面可是秦史子?”

秦落衡一愣。

回过头。

却是不认识眼前这两人。

疑惑道:

“你们两位是?”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露出喜色,上前道:“秦史子,我们两人是少府安排给史子耕地的隶臣。”

“隶臣达(隶臣安)见过家长。”

见两人突然对自己行大礼,秦落衡倒是有点不知所措,连忙伸手把两人扶了起来,惊疑道:“我倒是知道有这回事,只是我的田地还没有下来,隶臣就先安排下来了?”

这算什么事?

秦落衡当即有点无语。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