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终章(下)

乱明者皇太子 终章(下)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朱常洛让戚金在午门守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让这些聚集在午门的江南士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

他们还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皇太子殿下完全都不按套路出牌。

这三天既不见他们,也不让他们走了,就一天一道赐膳的旨意,让他们作为见证一起在午门等待最后的结果。

面对皇太子这样的要求,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毕竟朱常洛对他们还是挺客气的,一日三餐的膳食该赐还会赐的。

虽说这赐膳的味道不如家中的厨娘在小灶之中烹饪的精细美味,但这再怎么说也是御赐之膳。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吃完的。

毕竟一天两天能抗,扛到第三天的时候,哪怕是猪食那也是人间至味了。

所以,在最后的时候,朱常洛的赐膳都是被吃到一点不剩的,这也许也是这里大多数人头一次这么珍惜过粮食吧。

乾清宫中,朱常洛依然淡定的看着奏折,此刻董其昌,刘品如等一众大臣也都聚集到了朱常洛的身边。

他们这几天也是如坐针毡,各自在南京的临时府邸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烂了,很多人都按耐不住惊慌,想要通过各种关系来打听一下“内幕”消息。

这三天不管是刘世延这条疯狗,还是党存仁这个阉货,亦或是已经离开了金陵的孙阎王,他们都在不断的拿人。

这拿人的频率让金陵城的人都人人自危起来,到处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恐自己下一刻就会被他们三个其中的某一个拿下。

不过这还不是最吓人的。

最吓人的是那些去了午门静坐的人居然也没了消息,都三天了还没回来,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大明朝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都不曾发生过的。

所以,金陵城中的惊慌情绪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这种情况,朱常洛还特意下旨让董其昌等大臣不得闭门谢客,但有上门问询者,他们都要好好的解释情况,告诉他们朝廷的想法。

可是朝廷到底是什么想法,董其昌等人也不清楚啊,毕竟,皇太子殿下到现在都没透个底。

所以,在面对金陵城中各种关系托问时,董其昌等也只能将朱常洛赐膳午门静坐士子的旨意重复一遍又一遍的给来打听的人,以此来安抚众人。

可以说这三天对董其昌等人而言,也是度日如年的。

“殿下,已经三天了。”

董其昌等人撑不住了,开始小心的在乾清宫中悄悄问着朱常洛。

朱常洛嗯了一声,淡淡说道:“孙居相回来了吗?”

朱常洛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董其昌等人一众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时候孙暹回道:“回禀主子,孙御史已经在回南京的路上了。按照苏州到南京的行程估算,今天下午就应该到了。”

朱常洛伸了一下手臂,活动了一下关节,说道:“等到孙居相回来后,就通知下去孤会亲自驾临午门。”

听到朱常洛说等到孙居相回来,他就会驾临午门时,在场的大臣无不激动。

董其昌等带头一拜,“殿下圣明!”

朱常洛呵呵一笑,未放在心上,然后对着董其昌问道:“这几天可有徐光启的消息?”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问起徐光启,他立刻回道:“有。”

朱常洛道:“说来听听。”

董其昌调整了一下状态,然后回道:“徐光启向臣提交一份直隶上海府的规划草案,这些天臣和正和刘首辅一起按照殿下的指示进行批阅。”

朱常洛说道:“把这份草案给孤看看。”

朱常洛是很关心直隶上海府的,在处理完了南京的问题之后,直隶上海府将会成了江南的新中心。

这个新中心可是朱常洛用来分化和消化江南传统宗族世家利益的。等南京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江南将会进入到一段时间的底层管理真空期。

在这个真空期期间,直隶上海府就要肩负起虹吸江南释放出来的巨大人口能量,这对以后的直隶上海府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的时代不同于朱常洛穿越前的世界,在朱常洛穿越之前的世界,上海能够成为东方第一大城,除了自身的地理条件优越之外,也离不开西方列强们的商贸往来。

但是现在的泰西虽然商贸业依然发达,但是他们的技术相对于朱常洛穿越前的世家中的列强,还会差了很大一截。

他们没有成熟的工业化,也没有运力庞大的商船,更没有占领印度,垄断美洲。所以,现在想要发展直隶上海府只能靠大明本身的力量。

而大明又是传统的陆权国家,对海权的重视程度几乎可以用零来形容。虽然,朱常洛这些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海洋事业,也建立了天津卫海军学校。

但是,这对于从来不重视海权的大陆人而言,还是杯水车薪,如果不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引发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想要让整个大明的有识之士都看到海洋的巨大利益,还是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所以,现在朱常洛要建设直隶上海府的资源必然是要靠分割南京等江南传统繁华城市的人口和财富才能完成的。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的旨意后,立刻就派人去将徐光启在直隶上海府做的规划草案取了过来。

朱常洛接过这份规划草案大致的看了一遍后,久久不语。

董其昌等见此情形也不敢多问一句。

又过了一会儿,朱常洛说道:“徐光启这份规划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直隶上海府不同于一般的州府,它是和京师同级的直隶府。这样的直隶府建设肯定是不能照办一般州府的行政框架。”

“你传书给徐光启让他研究一下西山皇庄的某些运作方式,然后再结合一下直隶上海府的自身优势,让他好好的再琢磨一下。有些事情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在有些不了解的方面,他是可以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的。”

朱常洛对徐光启这份规划草案谈不上多么的嫌弃,但肯定是不欣赏的。

徐光启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所受到的教育熏陶却限制了他放开手脚的想象,他所做的这份规划草案,完全就是按照朱常洛之前提到过的某些点来拼凑出来。

根本就没他的主动想法,这一点让朱常洛非常不喜欢。虽然,朱常洛也喜欢听话忠心的手下,但是没有能力的手下,即便是再忠心,朱常洛也不会将其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

因为这并不是对他忠心的回报,而是对他的不负责。

所以,这次朱常洛说的话也算是很直接了,如果徐光启还不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还是摸不到地方管理的诀窍。

那么朱常洛就要好好考虑一下徐光启将来的上限了,一个没有治理规划能力的人,是注定做不到高位的。

这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朱常洛是不可能拿着大明朝的未来给人练手的。

董其昌也没想到皇太子殿下竟然会对这份规划草案有如此之大的不满,之前他和刘品如在审议的时候,两人还一致以为徐光启体会到了上意,将皇太子所言的设想都写了进去。

现在看来他俩的看法还是太保守了。

朱常洛抬眼看了董其昌和刘品如一眼,他也清楚这俩人是怎么想的。

不过,朱常洛不会对他们要求这么高的。

他们只需要做好朱常洛的执行便可,有了太多的个人想法,这也不利于朱常洛的权力集中。

所以,在某些地方用了一些庸人也是在所难免的。

朱常洛继续说道:“告诉徐光启让他做好对江南周边百姓的接待,不能让那些决定背井离乡到直隶上海府谋生的人感觉到这座新直隶府的疏远,要想尽办法的让来的百姓融入到直隶上海府中,成为直隶上海府发展的动力。”

“是,臣记下了。”

等到朱常洛说完之后,董其昌赶紧拜道,将朱常洛的话牢记在心中。

接着朱常洛又和董其昌等议了一下恢复元世祖等元朝皇帝入祀中华帝王庙的事情之后,就让他们退下了。

朱常洛对蒙古的草原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为了得到草原之上的法统,朱常洛不惜搬出了当年朱元璋建国时的诏书。

明确的肯定了大明的疆域是继承自前元的。

前元因为天命的缘故失去了神器,退居了草原,但是草原并不是他们的,而是自古以来便属于大明的疆域。

为了准备这一刻,朱常洛不仅命人重修了元史,还增修了辽史,金史等原来北宋,南宋对峙的两个北方草原王朝。

在朱常洛的新史观思想的引导下,辽金虽为异族,但其遵从的也是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所推行的孔孟之道。

而且,推及远古,朱常洛也命人考据草原人的由来,最后在朱常洛的主导之下,草原人的由来也是出自于数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他们是蚩尤之后,是被黄帝打败之后才退居草原,再经历了秦汉隋唐之后,他们才一点点形成了如今的蒙古各族。

所以,从根本而言,中原人和草原人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既然都是兄弟了,那么肯定就是一家人了。

草原人现在的草原自然而然也就是大明的了,大明也自然是有权继承北方广袤无比的草原。

所以,此刻在南京,在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地方,重提将元世祖等元朝皇帝的牌位重新入祀中华帝王庙,这也是对朱元璋祖制一种拥护!

况且现在的大明已经在北方确定了绝对的优势,重现西域的国策也定下了好几年了,九边和北部草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除了一下顽固不化的草原贵族之外,剩下的草原百姓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也开始渐渐觉醒了能歌善舞的民族属性。

面对如此温顺又多才多艺的蒙古各族百姓,朱常洛很难不激起他的保护欲,毕竟这些被草原贵族压迫的草原之民也是他的子民。

既然是他的子民,他要保护这些人,自然也是分内的事情。

所以,这次朱常洛不仅要拨乱反正重新叙述历史,还要将嘉靖道长当年做的坑逼决定以遵守太祖之制的方式给推翻掉。

然后以全新的姿态昭告天下四海一家!

也唯有如此,朱常洛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大明的重新崛起。

毕竟在朱常洛的心中,他不仅是汉人的皇太子,他还将是天下人的皇太子!以及他们未来共同的皇帝陛下!

所以,格局一定要放开的。

朱常洛可想到若干年后大明就剩下手上这所谓两京一十三省的汉地。

这面积实在是拿不出手的,虽然不至于是历代最小的疆域,但是比起成祖极盛之上的疆域,那缩水的幅度都超过百分之九十了!

这谁受得了啊?

更何况在朱常洛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里,被喷成狗屎的满清在割了又割让之后,又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动乱后,还剩下九百六十万呢。

现在若是不算朱常洛重新纳入版图的辽东及甘肃以西的疆域,大明的实际控制疆域也就只有三百五十万左右。

这样的疆域面积若是被传到了后代,朱常洛都会羞愧不已,后悔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

所以,朱常洛要完成的盛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军事和疆域之上的。

朱常洛要重新的定义华夏版图,并将大明一直以来都认可的“两京一十三省”说法给抛弃掉,重新以天下主的姿态描绘现在的大明。

现在的大明应该包括实控的两京一十三省,以及广阔的辽东,还有更加广袤的蒙古草原,西域诸地和青藏高原。

除此之外,大明还要进一步经营东洲,将太平洋成为大明的内海,至于其他更加广阔的地方,朱常洛就不打算全部拿下了。

毕竟,一统的文化是难有进步的,留下一些其他文化作为竞争和比较的对象,是可以继续刺激文明进步的。

这就好像是鲶鱼效应一样。

长久的只有一种模式存在的话,其结果大概率就会是一潭死水,若是加了一两条鲶鱼进去,那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

有了鲶鱼在鱼池里作乱,才能保证整个池子的鱼可以安稳的活到最后。

这就好比后世的漂亮国一样,即便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但是他还要不停的寻找对手,制造假想敌,也唯有如此他才能一直不断的凝聚着国家的力量,刺激着各方面科技的进步。

与此同时,他的刺激也在促进着其他对手的进步。所以,这才有朱常洛穿越之前的科技大爆炸。

不然的话,就靠着不温不火的各种文化各自进化着,很大概率欧洲还是神权社会,东方还是封建儒家社会。

这对文明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的。

所以,朱常洛不会搞什么统一全球的套路,更何况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完全玩不转统一全球的套路。

现在能够稳住大明的基本盘,并开拓出东洲的一大半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

想的再多,不仅显得贪心过甚,还会出现过犹不及的严重后果。

就在朱常洛刚刚用过午膳不久之后,孙暹就来禀告了。

“主子,孙居相到了。”

朱常洛一听孙居相到了,原本还有些平淡的眼神顿时发出了精光。

朱常洛说道:“宣!”

孙暹立刻就去将孙居相宣来了。

孙居相到了乾清宫后直接拜道:“臣孙居相参见圣太子。”

朱常洛看着一脸风霜,还不曾换下官服的孙居相,他起步向起,虚抬一下,“孙卿辛苦了。”

孙居相被朱常洛如此礼遇,感动的眼含热泪,“为殿下尽忠是臣的本分。”

朱常洛说道:“这几天孤一直都在等卿的消息。看到卿能平安归来,孤心甚慰。”

接着朱常洛又对着孙暹说道:“给孙卿搬一个锦墩过来,再让小厨房准备一份粥食端上来,让孙卿休息一下。”

朱常洛的话顿时让孙居相原来就激动的心情更加激动了,热泪忍不住的往下掉,一直感谢着朱常洛的恩典。

朱常洛也尽显仁君风范,拉着孙居相坐了下来,然后关心的问候着孙居相这几天的行程。

孙居相也一一的回答了朱常洛的关心,并汇报了这几天自己在苏州的收获。

朱常洛听完孙居相这几天的收获之后,心情大好,夸道:“孙卿辛苦了,若朝中百官都像孙卿这般用心,大明何愁不能百世万世?”

孙居相对面朱常洛的如此夸赞,他也承受不住,连忙又拜。

接着朱常洛也说这些虚话了,直接命孙暹让他去午门宣旨,半个时辰后他会亲自驾临午门。

孙暹得了旨意之后,立刻就一路小跑的到了午门前。

孙暹看着午门上东倒西歪,三五成群,不成体统的江南士子们,也在心里轻蔑的鄙视了他们一番。

这才几天的光景,这些人就熬不住了,刚来的时候不都是气势汹汹,激情满满吗?

现在怎么就这样了?个个都是像是懒汉一样,没有规矩的坐着或躺着地上,丝毫不把皇家体统放在眼中。

不过,孙暹也没有狐假虎威的斥责他们,毕竟,他此次来的目的只是宣旨,并没有带任何训斥的命令。

站在午门之前,孙暹示意一下身旁的传令兵,然后说道:“有旨!”

传令兵立刻将孙暹的声音传递到了午门前的广场之上,顿时间原来还在午门前瘫坐着的江南士子们也都稀稀拉拉的起身,然后拜道:“学生叩听旨意。”

孙暹道:“皇太子口谕,半个时辰后驾临午门。”

这道旨意一出,已经在午门被困了三天的江南士子们顿时喜极而泣,纷纷叩拜:“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等到孙暹走了以后,这些江南士子们也一扫颓废,都激动了起来,重新抖擞了起来,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了。

毕竟都已经三天不修边幅了,这三天的时间对他们而言简直就像是噩梦一样,他们从来都没想到自己会被困在午门三天,现在眼看着皇太子要驾临午门了,那么他们的噩梦自然也就要结束了。

所以,现在他们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等到皇太子殿下到来,然后纷纷跪拜一通,接着就各回各家好好洗漱洗漱,再让家里的俏厨娘好好的捯饬一席佳肴补补。

毕竟都在午门遭了三天的罪了,这辈子他们都不想再吃皇太子的赐膳了。

那赐膳简直就是猪食!

在这半个时辰里朱常洛也没闲着,朱常洛让孙暹整理了一下刘世延,党存仁以及孙居相这几天收集的证据,同时也下了旨意,让刘世延和党存仁也到午门候旨。

等到朱常洛准备的差不多了,孙居相也用过了朱常洛的赐膳后,朱常洛就下旨起驾到了午门。

朱常洛的仪仗刚刚出现在午门的时候,午门前站着的所有江南士子们都激动的眼含泪花,皇太子殿下终于来了。

“学生参见圣太子殿下!”

在午门前的所有江南士子们都恭敬的拜见朱常洛。

朱常洛站在午门之上的城楼上俯瞰着午门之下的所有人,淡淡的说道:“平身。”

站在午门的最高处说话时,对在午门对面的回声墙上声音回荡的音波,使得午门上下的人都能听到朱常洛的声音。

当朱常洛的声音响彻午门广场之时,在场的人都齐声回道:“谢殿下。”

同时也恭谨的站在了起来,静静的等待朱常洛接下来的训示。

朱常洛的目光扫过众人,说道:“卿等在午门陪着孤等了三天,孤心甚慰。大明的读书人若都像卿等这般忠君爱国,孤无忧矣!”

听到朱常洛这么夸奖他们,他们顿时也感觉自己这三天的经历是光荣了的。

接着朱常洛又说道:“孤陪着陛下到金陵祭祖,本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之事。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孤看到了有些逆臣贼子不思君恩,不仅丑化太祖之御像,还诽谤成祖。孤作为太祖,成祖血胤,肩负着陛下交托的社稷重任,对此等无君无父,危害社稷的行为是不能不管的。”

“卿等忠心的聚集于午门之前,想要的其实是和孤一样的,都是求一个真相。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卿等这三天等待,孤也终于有了一个结果。所以,今天孤特意驾临午门,与卿等一起见证真相,审判宵小!”

接着朱常洛的目光又扫过众人,冷冷的说道:“孤知道你们之中有坏人也丑化太祖和诽谤成祖,他们混迹在你们其中,误导你们的想法,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但是孤恩怨分明,无事者孤不罪不罚,并褒奖其忠。涉案者孤会依律处置,布告天下!”

朱常洛的声音回荡在午门的广场上空,使得下面的人俱都鸦雀无声的等待着。

他们万万没想到等待了这三天之后,等来的竟然不是皇太子殿下的关怀问候,而是对太祖,成祖案的总结。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惊惧起来,其中有些人都已经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了。

而这些摔倒于地上的人,他们为何如此惊慌,其实心里都有数的,这些人就曾参与或制造或收藏过丑化太祖画像。

所以,在这一刻他们是真的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朱常洛不管这些人的惊慌,继续说道:“为了公正期间,孤会在午门与卿等一起见证诚意伯刘世延所查之罪证。”

说完这句之后,朱常洛的声音陡然一变,“宣诚意伯!”

这道声音就像是炸雷一般,顿时在午门之上滚滚而来,犹如九天之雷。

早就等候在午门之下的刘世延等到朱常洛的宣召后,立刻出列跪拜:“臣诚意伯刘世延参见殿下。”

朱常洛道:“诚意伯将你这段时间所查之物证,罪证都搬上来吧,然后仔细宣读,让大家一起评判一下你的能力。”

刘世延大喜,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出风头的机会,刘世延再拜谢恩,然后起来就命令手下将自己这段时间收集到的一箱又一箱的罪证搬了出来,摆在了午门之前。

在午门之前的人看着这一口又一口贴着封条的箱子,都吓坏了,这箱子里面可都是要人命的东西!

现在他们只能祈祷这里面没有涉及到自己的罪证,否则丑化太祖,诽谤成祖的罪名就足以让他们抄家灭族了。

刘世延意气风发的扫过众人,然后张开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总结文件读道:“臣诚意伯刘世延奉皇命钦查丑化太祖御像,诽谤成祖血胤一案。”

“调查如下,臣查实涉案丑化收藏太祖御像者一千三百六十九人,归案九百六十人,尚有四百零九人未归案。”

“涉诽谤成祖皇帝血胤案者二百七十八人,其中案犯之首沈若霖,李清,钱谦益等人已经归案收押于南京镇抚司诏狱,据三人供状,臣已缉拿涉案案犯二百零七人,尚有七十一人未归案。”

“两案未归案者,据臣所查皆混迹于午门聚众之士子之中,臣请殿下御准就地逮捕余下涉案人等。”

朱常洛听完刘世延的话后,回道:“准!”

在朱常洛一声“准”之后,一队锦衣卫便从午门之后鱼贯而出,按照各自手中的画像名单立刻就找到了那些混迹在午门聚集的江南士子之中的涉案要犯。

这一举动顿时就把这些读书人给吓傻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转眼间就成了阶下之囚。

那些没有被缉拿的人此刻也都惊魂未定,不知该如何是好。

被抓的人在场上有的惊若筛糠,有的则大呼大叫着冤枉。

一时间午门糟杂的就像是菜市场一样。

等了好久才平息下来。

等到声音渐渐平息之后,还未等朱常洛继续发话,孙居相也站出来。

孙居相对着朱常洛拜道:“殿下,臣有本启奏!”

朱常洛看了孙居相一眼,道:“卿有何事?”

孙居相道:“臣启奏南京武勋兼并田地,欺压百姓,纵容家奴横行霸道殴打良民!”

孙居相的话刚一出来,那些本就被惊吓到的剩余士子们就好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连声在后呼道:“学生支持孙御史严惩武勋!”

还没等这些人喊完,孙居相又说道:“臣又查江南大户徐家,顾家,陆家,程家,范家等皆有兼并之恶。纵容家仆横行乡里欺压良善,勾结官府官员压低地价粮价,扰乱良民生计,制造隐户等罪行。”

朱常洛严肃看着孙居相,“呈上。”

孙居相立刻将手中的奏折呈上,朱常洛快速浏览一遍,然后愤怒道:“这些人是反了吗?如此欺压良善,是当我大明律不存在?还是当我大明朝廷为无物?唐太宗有云:君为舟民为水,谁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人这么欺压百姓,难道是想把大明给凿沉了吗?此恶甚于虎,孤不能不容忍。”

“来人即刻按照孙卿所查之证,将所有涉案人员,不论勋贵,世家等一概拿下,但凡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孙居相立刻领旨,接着一转身就吩咐道:“来人将刘世延拿下!”

正沉浸在查办太祖,成祖案功劳之中的刘世延万万没想到,孙居相竟然敢这么干,自己刚刚立了大功,他居然敢无视皇太子的威仪拿了自己,这不是在打皇太子殿下的脸吗?

刘世延顿时大呼道:“孙居相你疯了吗?本伯是有功之臣,你敢动我?”

接着刘世延就对着朱常洛一拜,“殿下,臣是无辜的!”

朱常洛看着这场如同闹剧一样的场景,淡淡说道:“真金不怕火炼,既然今天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孤也不好乾纲独断,失了天下人心。现在还能留在午门上的士子们,也都是大明的忠贞栋梁之才。”

“孙卿你把你查到的罪证也都公布出来,给让这些士子们也都看一看,评论一下。孤要听听他们的心声。”

朱常洛用了一手杀人不见血的阳谋之术,直接将孙居相要查的案子交给了在场的士子们来评判。

虽然看似有些不合规矩,但是,这是必要的。

毕竟,刚刚刘世延已经代表他把江南士子们给得罪死了,现在也该给这些人一个宣泄的口子,不然的话等他们回去之后,就会对朝廷怀恨在心,认为朝廷是在欺压他们。

现在机会来了,朱常洛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泄心中的恐惧,并且以他们自身之口说出兼并之害。

接着朱常洛就可以作为最终裁判,裁定兼并之害乃国朝大害,谁再犯此害之时,就要掂量一下今天的结果。

毕竟,朱常洛要处置的不仅仅有江南世家,还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武勋贵族。所以,谁也不能说朱常洛的偏帮了谁。

而这场阳谋也就注定是可以一扫江南的兼并奢靡之风,为将来的江南发展推开一张新图,使其真正成为大明未来腾飞的绝大助力!

毕竟,北方苦寒又远海洋,在未来的发展之后落后于南方这也是非人力能够改变的。

若是自己能够提前布局将江南的问题摘除,那么等到北方的潜力发掘到差不多时,南方就又可以成为大明腾飞的引擎,继续推动着大明的盛世往前开拓。

余下的江南士子们激动的聚在一起看着分发到他们手中的罪证,这时候他们都无从分辨这些罪证对他们到底是好是坏,但为了能够扳回一城,让自己重新赢得在皇太子心目之中的加分,他们一致的肯定了这些罪证的真实性,并且一致的请求朱常洛按照最严厉的大明律法惩治兼并土地,欺压百姓的勋贵和世家。

朱常洛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回应,在得到了他们一致的回应之后,朱常洛也站起身来从善如流的纳了这些士子们的谏言。

“自古江南多义士,孤今日算是见到了。卿等的忠心孤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你们都真心为大明好的士子,将来你们一定要投身于科举正途,为朝廷继续出力。今日你们的建议,孤也会从善如流,命史官记录这一天。让千秋万代之人都能记住你们今时今日为民请命的高尚节操!”

朱常洛最后还不吝啬的夸奖了他们一番,这让在场人也不禁感觉自己是真的干了一件利于国家,利于百姓的大好事。

“学生惶恐!”

士子们还知道谦虚,看来他们现在是真的懂事了。

接着朱常洛也说道:“自古历朝历代兼并之害甚深,从无真正破解之道。其源在于权力的特殊。故今日孤以身作则自即日起凡皇室之皇庄皇田所产之粮亦按照朝廷税赋之需缴纳田赋。诸藩等悉从此命!”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从古至今多少年还未听过皇家要交税的,现在他们居然听到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比刚刚拿下的那些罪人的冲击还要刺激的!

“殿下圣明!”

所有人不论是侍卫,官员或是其他所有的人都心悦诚服对着朱常洛真诚一拜。

这时候董其昌,刘品如,孙居相等在场的官员又激动进言道:“臣叩请殿下允准从此以后官绅一体纳粮,以忠社稷!以报皇恩!”

朱常洛面带笑意看着董其昌等人,“准!”

“殿下圣明!”

又是一阵颂德之声,这阵声音传到紫禁城中,正和申时行说话聊天的万历皇帝不由一笑,对着申时行道,“怎么样?朕就是太子厉害吧。转眼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江南士族拿捏的死死的。”

申时行也由衷感叹,“太子殿下无双!”

接着万历皇帝也对着伺候在身旁的陈炬说道:“传旨,三日后朕和太子一起孝陵祭祖,并明诏天下朕于太祖灵前传位于皇太子,次年改元泰昌!皇太子常洛是为泰昌皇帝!”

万历皇帝彻底下了决心,泰昌这两个字在万历皇帝的心中已经憋了好久了,自从他有意传位朱常洛时,就在为朱常洛的年号操心了。

最后不知是福至心灵还是其他原因,泰昌二字就在万历皇帝的心中生根发芽了,他觉得朱常洛配得上泰昌二字,而泰昌二字也担得起未来的大明盛世!

结束了午门事件后,朱常洛就准备回去了。

就在朱常洛准备起驾回銮之时,陈炬到了。

陈炬到了朱常洛面前先拜一下,然后郑重道:“有旨意。”

朱常洛愣了下神,他没想在这个时候万历皇帝会颁一份旨意出来。

朱常洛立刻拜道:“儿臣问圣躬安。”

在场的所有人也跟着拜问:“臣等问圣躬安!”

陈炬走到午门最前的位置,宣布万历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嗣位御极以来,已三十有五年矣。然朕虽身体欠安,但天佑于朕,生皇太子常洛于膝下。皇太子受命监国以来,大明中兴之象已现,盛世接踵而至。今天下大治,朕与皇太子临幸南京,欲祭祖于太祖孝陵之前,禀大明盛世。”

“今朕又几近天命之年,自知天命之高远非人力而控之。皇太子常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宜承嗣大统。朕决意于三日之后携皇太子及南京众臣至孝陵祭拜。届时,朕于太祖灵前传位于皇太子常洛,次年改元为泰昌元年。皇太子常洛为泰昌皇帝。钦此!”

陈炬的圣旨又像是一颗深水炸弹直接炸进了午门之前的深塘之中。

朱常洛也被万历皇帝这道旨意给搞懵掉了。

他万万没想到万历皇帝都不带和他商量一声的,直接就在南京午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宣布了禅位的消息。

而且,更让朱常洛没想到的是,万历皇帝为他选定的年号竟然是泰昌!

这两字的震撼力,简直把朱常洛震撼的稀碎!

此刻朱常洛都忘了要起身接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卧槽!我该不会登基不到一个月,皇帝体验卡就过期了吧?”

——————————————————————————————

完本啦。。

虽然有很多的不完美,但我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一个结局了。

感谢一直以来追读的书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人生经历一场大起大落,使我丧失了对某些感情的信任。

可能最早追读的书友还记得那场变故。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是那道伤痕依然还在我心中,也正是因为这道伤痕的存在,使我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和思想都是一地鸡毛,一度还差点太监了这本书!

万幸,现在都过去了,这本书也完结了。

接下来我会好好调整心态,准备下一本书!

下一本书可能是殷商时代,也可能是汉新时代。

喜欢殷商的扣1!

喜欢汉新的扣2!

让我看看大家到底喜欢哪个时代多一点?

让我也好有个准备!

期待在下一本书,我们能够更好的相遇,我会尽全力的再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下一本书中角色们的酸甜苦辣吧!

加油!

2023年4月1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