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六百九十二章 藩王的本分

乱明者皇太子 第六百九十二章 藩王的本分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

钟化民也终于和肃王朱绅尧谈起了正事了。

虽说平时地方上的政务根本就不用搭理藩王,但是,兰州不同。

兰州的位置紧靠着西域,高原以及草原等地。

藩王虽然也是摆设,但是,对于很多不明大明政治现状的土著和部落之民而言,大明的王还是很有分量的。

所以,朱常洛也就看在了朱绅尧的作用上,以及他这些人身为肃王的作为,于是,也就给了肃王相当的礼遇。

毕竟,朱绅尧在兰州还是很有人望了,他的所作所为也算的是一位贤王了。

有这么一个活招牌放在兰州,不用那就是浪费。

所以,朱常洛也就给予了朱绅尧兰州大营兵马大元帅的虚职,使他成为了大明在兰州名义上的首领。

既然,朱常洛都这么抬举朱绅尧了,那么身为新任的陕甘总督钟化民自然也表示自己对朱绅尧的礼遇。

虽然,两人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地方上的事务朱绅尧也没权利插手,但是,朱绅尧毕竟是肃王,毕竟是兰州大营的兵马大元帅。

所以,在某些方面钟化民还是要用得到朱绅尧。

朱绅尧和钟化民一起把酒言欢,开心的不得了,做了这么多的藩王,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有这么的待遇和地位。

他的父亲和爷爷以及更早的肃王们,一辈子都未离开过兰州,也未见过像钟化民这样的封建大吏。

虽然,从身份和爵位上来讲朱绅尧是仅次于天子一等的藩王,但是,自从建文削藩,成祖靖难之后,王爷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

没有地方上的治权,也没有手中的兵权,而且还失去了人身自由,没有诏令都不能离开封地一步,否则就以谋逆论处。

可以说自成祖之后,大明的藩王做的就像是囚徒一般。

心态好的,能安于现状的藩王就好好的生孩子过日子,心态不好的就像宁王朱宸濠这种的人,就只能成为他人成圣的踏脚石。

钟化民又轻轻了抿了一口杯中酒水后,对着朱绅尧说道:“王爷,臣多谢王爷的盛情款待,这次受圣太子玉旨之命,臣总督陕甘,协助王爷治理兰州,还望王爷能够鼎力支持臣的差事。”

朱绅尧立刻回道:“钟总督言重了。有什么用得上本王的,千万不要客气。本王身为大明藩王,自当也大明守土尽忠,牧养一方之民。”

钟化民说道:“王爷能有此心,臣不胜感激!兰州事繁,臣初来乍到也不清楚其中情况,所以,臣也有一些问题想要直接咨询王爷。”

朱绅尧道:“但说无妨,只要是本王知道的事情,本王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钟化民抱拳感谢,“王爷,臣来兰州之前听说兰州附近羌民繁多,尤其是洮河那边的牧民时常为祸。臣想知道这些洮河牧民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绅尧听完这句话后,他放下酒杯说道:“还能是怎么回事?这些羌民们都太穷了。这些年来天气又越来越冷,所以,他们也就不安分起来了。”

“不过也万幸在万历二十年的时候,魏学增等曾率兵平叛哱拜之乱时,顺便打了洮河的叛逆,再加上这些年来宁夏镇兵威雄壮,所以,兰州也就一直太平了。”

听到朱绅尧这么一说后,钟化民心中了然。

这些信息虽然在来之前钟化民就知道了,但是,毕竟这些信息都是纸面上的信息,大明有些地方的地方官历来又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所以,钟化民自然也要实际的了解一下情况,才能真正安心。

现在,经过肃王这么一说后,钟化民也算是心里有数了。

至少兰州不是什么烂摊子,不需要他再花多少精力去收拾,就可以按照皇太子的计划进行了。

钟化民说道:“这都是圣太子和皇上的天威所致。当年宁夏之乱使得西北烽火连城,皇上当机立断下旨让叶梦熊,魏学增,李如松,麻贵等平叛哱拜之祸。圣太子当时闻听此事后,毅然献出了西山皇庄的数年积累,才使得宁夏之乱得以这么快的平息。”

“现在,西北能有如此安稳的大局,这一切都离开不圣太子当年的支持和对宁夏镇的重视。”

听到钟化民说到宁夏镇时,朱绅尧便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虽然,朱绅尧离不开兰州,但是宁夏镇距离兰州可不算远。

宁夏镇如今的繁华,朱绅尧是早有耳闻的。

宁夏镇现在不仅仅有互市,还有万历皇帝开办的牛头沟小镇以及众多京师豪族大商们开设的矿场。

现在,宁夏镇不仅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也创造出了惊人的财富。

尤其是宁夏镇到京师直达水泥路,更是让朱绅尧朝思暮想。

虽然,他没见过这条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王府中的管事们去过宁夏镇,走过这条路的。

听下人们说宁夏镇的水泥路平整坚固,比石板铺出的道路都要好走时,朱绅尧都想象不出这水泥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路。

朱绅尧看着钟化民道:“钟总督,本王听说圣太子殿下建造一条从京师至宁夏的水泥路,不知此路能否延展到兰州?”

钟化民看着朱绅尧期待的眼神,他回道:“王爷稍安勿躁。扩建兰州是圣太子的旨意,也是朝廷肯定的国策。内阁和军机处都对此无比重视,臣想宁夏的水泥路应该会很快的延展到兰州来的。”

朱绅尧听完此话,心中的惊喜更是难耐,若是,兰州真的被朝廷重视起来了。真的要被营建为西北第一重镇,那么身为世守兰州的藩王——肃王一脉,自然也是可以得到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的。

虽然,朱绅尧为人不贪不恶,但这不代表他不会为子孙后代考虑的。尤其是他的近亲们,如果肃王府没有足够多的财富,他的那些没能承袭爵位的子孙们过了几代后就会潦倒的像普通宗室一样,这会让朱绅尧很心疼的。

所以,朱绅尧不仅要为兰州的百姓们多想,更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想想,如果,兰州真的富裕了,那么在兰州的肃王一脉的宗亲自然也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朱绅尧激动道:“那就好那就好,只要兰州也能直通京师,兰州富裕也是近在眼前。”

看着这么激动的朱绅尧,钟化民有点不理解朱绅尧的心情了。

一个藩王操这么大的心,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万幸当今的圣太子开明大度。

一旦遇到了猜疑之主,一个藩王不好好的在王府过日子,整天的想着施恩百姓,肯定是要出大事的。

钟化民说道:“王爷只需做好本分之事,继续以仁义之心对待百姓,怀柔那些归化到兰州生活的牧民即可。同时,臣也会为王爷做好后盾,把兰州建成一颗大明在西北之上的明珠!使之不弱于江南烟花之地!”

朱绅尧激动了一会儿,然后又不敢相信的问道:“可能吗?”

钟化民斩钉截铁的回道:“一切皆有可能!兰州不富根源在于道路不通!如今朝廷已有重启丝绸之路的构想,兰州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若是,能够在此之前把兰州营建完毕,不管是道路还是周围的百姓都可以凝聚一起,兰州何愁不能兴盛?”

朱绅尧激动道:“一切都拜托钟总督了。”

钟化民道:“一切也都靠王爷了。只要王爷能够继续以慈爱之爱爱民,以慈爱之心对待归化的牧民,臣一定会尽心竭力的帮助王爷,将兰州营造成我大明在西北的江南!”

和朱绅尧吃完了饭,也聊完了分工之后,钟化民便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孙承宗又问道:“中丞大人,肃王可信吗?”

孙承宗对肃王并不看好,在他的观念里大明的藩王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玩意,就是投胎技术技术好而已。

钟化民闭着眼睛养着神,听着孙承宗的话,他慢慢的说道:“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的。肃王和一般的藩王不同。本督曾在宗人府担任过府丞,辅佐过殿下处理宗室之事。”

“那时候本督的工作就是要了解天下藩王们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肃王的情况我还是知晓不少的。他这个好人虽然也爱享乐,但不折腾,有时候看着兰州的百姓们日子过的艰苦,他还会主动的免除兰州百姓对王府的劳役,也会照顾一下孤寡老人,在藩王之中,他的所作所为也算是一个异数了。”

孙承宗听到钟化民这么评价肃王,他有点惊奇了。

孙承宗惊讶道:“肃王竟有如此作为?难道他有不臣之心?”

这是孙承宗对肃王做好事的第一反应。

钟化民看着孙承宗说道:“兰州有什么基础可以造反的?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兰州附近还尽是不服王化的羌民和蒙古牧民,这些人岂会跟着肃王造反?”

“肃王这般作为,不过这是本心之举罢了。他是断没有不臣之心的。且肃王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也犯不着干这种杀头的买卖。”

孙承宗感叹道:“那这肃王还真是一个异类。若是大明的藩王都能像肃王这般,大明的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钟化民道:“这是不可能的。肃王的所作所为只能是个别现象。也只有像在兰州这样的地方这样做才不会起到地方大员的猜忌。”

“一旦换了个地方,一位藩王敢这么施恩百姓,先不说朝廷怎么处置了。就是当地的地方官们都会一份接一份的参奏藩王心怀不轨的。”

“毕竟,这恩并不是谁都可以施的。地方官施恩百姓,那是本着忠心皇上忠心朝廷的作为,也是本分。藩王施恩本心,那是意欲何为呢?”

“难道朝廷的恩还不够?还需要藩王继续施恩才行吗?所以,天下藩王是不能都做到肃王这般的,他们能好好的不惹事不闹事,就是一个合格大明藩王了。”

孙承宗没想到钟化民会这么点评藩王的作为,他冷静的想了一下钟化民的话,也确实如此。

恩只能由朝廷,由皇上,由皇太子来施。

一旦,让藩王们越俎代庖,老百姓们的民心岂不是就乱了吗?

所以,大明的藩王还是安安分分的待在王府之中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即可。

“肃王真是幸运。”

半天之后,孙承宗感叹了这么一句。

钟化民也说道:“肃王是幸运,他幸运在他是兰州的藩王,他也幸运在他遇到了像圣太子这样的开明大度之君。否则的话,肃王这样的作为,真不知是福是祸。”

感叹完了之后,钟化民又问着,“肃王府的宗卫指挥使到任吗?”

孙承宗回道:“已经接到了宗人府的照会,肃王府的宗卫指挥使下月到任,叫金忠明。”

“金忠明?”

钟化民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念叨了一句,这个名字听着有点耳熟,但一时半刻,却怎么都没想起来。

孙承宗看着钟化民疑惑的样子,他说道:“这个金忠明就是在朝鲜战场上归化的女真将军,他的本名叫做努尔哈赤,原来是建州女真的都督。”

听到这个名字后,钟化民有印象了。

当初在慈庆宫的时候,他就听过几次皇太子殿下对此人的评价。

所以,钟化民对努尔哈赤也是有印象的。

后来钟化民被调任到了廉政署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到慈庆宫中。

但是,努尔哈赤这个名字钟化民是记住了。

等到朝战结束后,钟化民再听说这个名字时,努尔哈赤已经被皇太子赐名金忠明了。

钟化民道:“金忠明是女真人,把他调为肃王宗卫的指挥使,可见圣太子殿下也是用心良苦,想用以夷制夷之法,给兰州附近的羌民和蒙古牧民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看到朝廷的友善之心。”

“同时,即便是金忠明残暴,那也是他的本性使然,朝廷也可以顺之则用,逆之则罚。这样不仅可以恩威于兰州附近的蛮夷,也可以顺势的树立起朝廷不会歧视他们,唯才是举的态度。”

——————————————————————

4000字。。

羞愧难当。。。人怎么可以懒成这样?我再也不看世界杯了。我要开空调码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