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六百八十六章 挖坑

乱明者皇太子 第六百八十六章 挖坑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完了董其昌的套话大饼之后,李廷机也开始诉说难处了。

李廷机道:“阁老,不是卑职不愿意。实在是因为草原之民太过野性难驯,所以,卑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听完李廷机的话后,董其昌有点不满了,办个差还要挑肥拣瘦,什么事情都这么容易的话,哪里能论得到他呢?

董其昌道:“本阁让你去教化归附百姓,又不是让你带兵出战塞外跟草原部落血拼。这些既然愿意归附的草原百姓,他们自然也是对安定生活充满了渴望的。让你去负责这些人的教化,也是对伱的肯定。”

董其昌的话说的虽然慢慢悠悠的,但是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口气。

这让李廷机很是为难。

李廷机呐呐回道:“卑职遵命就是。”

看着李廷机服了软,董其昌也顺着说了句软话。

董其昌说道:“尔张,你也不必如此忧虑。对待这些归附的草原百姓,并不是一味的怀柔教化,遇到一次不听话的刺头儿时,也是要重拳打击的。正所谓恩威并施,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九边的并不只是你们这些负责教化的礼部官员,还有很多兵部官员以及九边诸镇的官兵。这些人都是大明可以依赖的心腹之民。有了他们做你们的坚强后盾,哪里还怕什么宵小作乱?只需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董其昌的话也算是宽慰了李廷机的心。

但是,九边复杂,李廷机向来也是不愿意和军头**有任何交际的士大夫,在他的内心里,他还是无比鄙夷着这些戍边为国的九边军士的。

所以,李廷机是很抵触董其昌给他分的差事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官大一级压死人。董其昌的官不止比他大一级,不仅是他的顶头上司,还是内阁次辅。

两这个身份摆在李廷机面前,都是李廷机无法仰视的高山。

李廷机道:“卑职记下了。”

董其昌也知道李廷机心中鄙夷军士,所以,董其昌也不由得多嘱咐了一句,“如今的九边之军,已经不是原来的九边之军。大多数中下层军官都是在蓟县军校培训过的军官,这些人和以往的卫所兵是有一些本质区别的。”

“本阁希望你在处理归附草原百姓教化的事情时,千万不要和九边军士起任何冲突,若是占了理还好说,若不是不占理,可别怪本阁没提醒过你。”

李廷机口中称是,但心里怎么想,董其昌就不知道了。

而董其昌之所以这个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杀一杀李廷机的桀骜之气。

李廷机比可董其昌有能耐的多,他在万历十一年的科举大考之中可是高中一甲榜眼,是仅次于状元的大牛。据说,当年他是有能力问鼎状元的,就因为当时的首辅申时行觉得另外一名考生的名字好,就把那人提成了推荐状元,最后,放榜的时候,李廷机还就真的没有顶过那人,只得屈居第二。

对于此事的传说,也是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再结合这些年李廷机的性格,董其昌感觉这事好像就是真的。因为那一年的一甲状元名字起的是真好!

叫朱国祚!

听听这名起的,任谁看的不得说声好?

大明国姓就是姓朱,而这人也姓朱,且名字还是“国祚”二字。

古往今来,哪个王朝不希望做自己的王朝可以国祚绵长,长治久安的。

所以,朱国祚自然而然的就沾了名字的光,成为了万历十一年的状元。

后来,朱国祚也被选派为朱常洛的授业先生,只不过他没董其昌这么灵活,所以,朱常洛对待他也就那么上心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国祚不行的。

现在的朱国祚已经是南京礼部尚书了,也稳稳的压了李廷机一头。

所以,李廷机有心气那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董其昌可不惯着他。

这次董其昌就准备给他挖个坑,看看他怎么办?

乖乖听话了,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果把事给办砸了,那就不好意思了。本阁要公事公办,挥泪斩马谡了。

所以,现在就看李廷机自己能不能悟透这个玄机。

能悟透了,他依然还是前途无量的礼部侍郎,悟不透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

朝廷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嗷嗷待哺等着上一个实权肥缺呢。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原来历史时空的大明。

现在的大明可并不是六部缺人,地方缺位的。

现在的大明每一个位置都无比紧俏的。

所以,想要做位置坐稳,那就得老老实实的听话办差。

再想着过原来那种闲云野鹤,喝茶聊天的日子,那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朝廷可不是不养闲人的。

尤其是六部九卿这样的实权衙门,更不养的!

跟两位下属交代完了差事之后,董其昌就悠哉悠哉的下班了。

现在的董其昌出行那也是相当的排场!

毕竟,现在的董其昌那可是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的顶级大员。

所以,有点排场那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董其昌看着手中的请柬名帖,对着车外驾车的车夫说道:“去邢府。”

就在董其昌和礼部侍郎们开小会的时候,邢玠派人给董其昌送来的请柬。

董其昌开完小会看到这张请柬之后,他就知道邢玠肯定是把皇太子交代给他的差事做好了计划,现在要找他一起沟通一下接下来的推进问题。

所以,董其昌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下了这份请柬,大摇大摆的去了邢玠的侯府。

到了邢玠这里,邢玠在接到门房传来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登门的消息后,立刻就迎了出门。

“多谢玄宰兄赏光,莅临寒舍,真是让在下受宠若惊!”

董其昌看着邢玠,他也作揖回道:“邢侯客气了。愚弟也是接到了邢侯的邀请之后,倍感荣耀,于是立刻就推掉了所有事情来到了邢侯府上拜见。”

两人在门前寒暄了几句后,便同行进了侯府的内院。

到了内院之后,邢玠便立刻安排下人奉茶。

就在这个空档之中,邢玠把已经最好的九边计划给了董其昌。

董其昌接过邢玠递过来的计划书,乘着室内明亮的灯光,仔细的阅看了一遍。

董其昌说道:“邢侯的计划无比翔实,在下钦佩之至。今天傍晚之前,殿下也召见了在下,说起了此事。刚刚我还在礼部安排此事。我已经安排了礼部的左侍郎李廷机全权此事。到时,邢侯有什么安排直接对接给他就是。”

邢玠没想到董其昌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这让邢玠有点意外了。

不过联想到董其昌刚刚说的召见,邢玠也就不意外了。

在京的官员谁不知道董其昌圣眷正隆,他能这么快的得到皇太子殿下的反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邢玠羡慕道:“玄宰老弟果然是深得殿下的圣眷。”

董其昌道:“邢侯捧杀在下了。和邢侯一比,在下这点成就也是微不足道的。邢侯在朝鲜战场叱咤风云数载,不仅击败了倭寇,还迫使倭国签署了汉城条约,赔付了大明合计四万万的白银,以及整个鸟根县。”

“有这份功劳在前,邢侯的圣眷永远都要比任何人更多!”

听着董其昌说起自己的朝鲜功劳,邢玠也满是得意。

他也从未想象过自己会因为朝战之功获得如此之赏。

当年他被推荐为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总理朝战事宜时,邢玠的心里还在惴惴不安,想着朝廷可能后继乏力,无法供给足有的兵力和粮草。

结果,真到了自己上任的事实,他被皇太子单独叫去奏对了一番后。

邢玠的底气就足了。

皇太子并不想和倭寇在朝鲜战场上速战速决,皇太子只想在朝鲜把倭国拖垮,顺带着把辽东风头正盛的建州女真也拉进战局慢慢消耗,同时再弱化朝鲜之国,使之成为彻底依附于大明的附庸之国。

当时,邢玠在看到皇太子的这份雄心时,他也被震撼到了。

但是,又考虑到当然内阁的情况和户部兵部都无银无粮的供给时,邢玠一度以为皇太子殿下的这份雄心壮志是要付诸东流的。

结果最后承担起朝战军需供给的竟然是皇太子殿下的西山皇庄!

这让邢玠惊喜不已。

当年的哱拜之乱,邢玠也是略有耳闻的。

那时候朝廷平定哱拜之乱的粮草也是西山皇庄供应的,所以,在了解过了宁夏平叛的过程之后,邢玠是信心大增,于是,他也就开始一丝不苟的执行着皇太子的持久战战略。

也正是因此,邢玠在这数年之后的朝战终结之时获得了这天大的战功!

不然,就单单的一个平乱抗倭之功,邢玠想混个侯爵,简直就是做梦!

李成梁在辽东几十年才混了一个宁远伯的爵位,戚继光南征北战打了东南的倭寇,又镇守蓟镇那么多年最后也不过混了个少保头衔,还没爵位。

由此可见,大明的爵位授予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而邢玠凭着朝战之功就被封侯,可以说这份荣耀是自于少保打赢京师保卫战之后,最大的荣耀了。

可惜,就是于少保这样的人杰,朝廷也照样没给其爵位封赏。

最后,还在英宗复辟之后,身首异处。

想起这些风流人物,邢玠心中就不胜唏嘘,以为自己得遇名主,比这些人都好太多了。

邢玠谦虚道:“邢某也不过是恰逢其时,认真的执行了皇太子殿下的旨意,所以才侥幸封侯的。真要实际论起,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比起已故的李成梁的宁远伯及其已故的儿子李如松的大兴安岭伯,我这是侥幸的。”

董其昌笑道:“邢侯真是谦虚了。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打了一辈子也没见过他们打一次赚钱的仗。而且,他们的每一战功名之后,都是朝廷用真金白银堆出来。但邢侯不同,邢侯打完了朝鲜之后,不仅使得倭国割地,更使其赔偿了大明四万万两白银。就以这份功勋而言,绝对是千古无人的!”

邢玠听到董其昌这样的话,心里也是开心。

确实如此!

古往今来,除了春秋战国之间相互征伐会割地让城之外,剩下的朝代即便是开拓出了更大疆域,最后也不见得能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收益。

而邢玠这次不仅有了拓土之功,还把银子给挣了。就凭这一点,邢玠绝对可以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话都聊到这里了,两人的话题自然也就越来越随意了。

董其昌问道:“听说殿下发明一种新的蹴鞠玩法叫做足球。现在,殿下已经指名让蓟县军校和天津卫海军学校去西山皇庄和西山三院及宗学比试。不知道这场比试完后,殿下会不会把此戏推广至九边各镇?”

听到董其昌这个问题后,邢玠回道:“确有此事,本来殿下是要推行蹴鞠在军中作为军士闲时的业余对抗和战略战术训练的。”

“结果因为蹴鞠在太祖皇帝时,被太祖皇帝明令禁止蹴鞠不得在军中嬉戏。所以,皇太子殿下才做了新的调整,发明出了一种对抗性更强的玩法,取名叫做足球。”

“现在,殿下给我们军机处的安排就是,如果此次两所军校和西山三院及宗学的足球比赛能够起到相互对抗,增进战术战略的实际演练水平。殿下就会特旨安排把足球放进九边,将其作为九边军镇的一场常驻比赛项目。”

董其昌听到邢玠这么一说,心中了然。

蹴鞠被太祖皇帝禁止的祖制已经有几百年了。

现在大明虽然还有玩蹴鞠游戏的人,但是这种游戏几乎都只是妇人之间的游戏了。

而且,这种玩法也早就失去了对抗性,仅留下了一些花里胡哨的颠球玩法。

现在皇太子重新定义了蹴鞠,并且也制定了新的玩法和规矩,这让董其昌有点不明所以。

毕竟,在董其昌看到就算这个名叫足球的活动玩的太好,那也只是一种娱乐而已,怎么可以直接推行九边呢?

所以,这次董其昌也就带着疑惑问出了这个问题。

因为,内阁正准备因此上疏殿下,请求殿下不要破坏太祖之制的。

不过,听完了邢玠的这番说辞之后,董其昌不由的又深思了一层。

他觉得以皇太子之圣明,绝对不会做这种有害无益的事情。

既然,皇太子认为蹴鞠,哦不,足球可以增加军士们的战术对抗训练。

那么,肯定也是有这方面的道理的。

所以,董其昌准备回去之后好好的想一想此事,如果,此事真的是势在必行,他绝不能随着内阁大流去唱皇太子的反调。

甚至他还要想法子说服一下王锡爵等几位内阁阁老,让他们不要这么着急的妄下定论,上疏言皇太子违反祖制之事。

董其昌好奇的问道:“邢侯看过足球的比试没?”

邢玠回道:“暂时还未看到。不过,最近几日西山三院及宗学和蓟县天津卫两军校的比试就要开始了。到时,我们可以去看上一看。”

董其昌道:“好,我正有此意。”

和邢玠闲聊了半天之后,也沟通完了正事,董其昌也就起身告辞了。

在回去的路上董其昌也不由的想起了蹴鞠的前世今生。

传说蹴鞠起源于黄帝时期。

黄帝在打败了蚩尤之后,用蚩尤的胃做成了第一只蹴鞠球用来比赛。

后来经过了历代的演变,蹴鞠也就在唐宋兴盛了起来。

在宋朝时,不论是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还是市井小民,皆以此戏为乐。

宋人几乎是把对蹴鞠的热爱融入到了骨子里,不论是宋人的画作,还是宋人的瓷器,都记录了宋人玩球时场景。

可以说蹴鞠在宋时,那简直就是家喻户晓的国民游戏。

只不过,这场娱乐游戏随着宋朝的破灭也跟着没落了。

元人虽不禁止此戏,但亦不热衷此戏。

所以,原本是受到各个阶级都喜闻乐见的游戏,最后也只剩下了民间还在继续。

再到后来,太祖皇帝肇造大明,因为张士诚所部喜欢玩蹴鞠,而太祖皇帝不喜欢。

所以,就下旨严厉禁止军中之人学张士诚部玩蹴鞠。

而太祖皇帝不让玩蹴鞠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在太祖皇帝看来,张士诚所部之所以会如此之快的败亡,皆是因为沉迷蹴鞠游戏所致。

所以,为了保证大明军队的不被蹴鞠诱惑而堕落,太祖皇帝也就果断的下旨,禁止了蹴鞠在军中的流行。

如果谁敢顶风作案,被抓住的话,那直接流放!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太祖皇帝的如此严令,才使得原来已经流行在民间市井和军中的蹴鞠游戏就此消亡了。

现在,内阁秉持着守护祖制的态度,听闻有一种脱胎于蹴鞠的游戏要再度出现在军中之时,内阁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守护祖制,防止此诱人堕落之戏为祸军中。

但是,今天在邢玠府上听完了邢玠的话后,董其昌认为这事要缓一缓,不能着急了。

否则这次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所以,董其昌也不由得期待起西山皇庄的比赛了。

他要去亲眼见证一番后,再下定论。

——————————————————————————————————

5000字到!!

今天改了又改,写了又写,才将将写完一万字。。。

希望我明天可以补上昨天的缺吧。。

月底了月票投起来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