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唯一受伤的人

乱明者皇太子 第六百七十一章 唯一受伤的人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陪着小朱由校吃完早膳,又和他交代了几句后,就安排了去西山皇庄幼稚园的马车送他去上学了。

为了让小朱由校更有上学的仪式感,朱常洛还特地让内宫的针工局给他做了一个小书包背着。

而这个小书包里面放东西几乎都是上官氏给他准备的各种糕点零食,至于书本之类的,也就一本类似后世连环画的小人书。

送走了儿子去上学后,朱常洛也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今天朱常洛要主持的会议之一就是关于泰西经典的翻译工作。

内阁和军机处早早的就到了慈庆宫前候着了,就等着朱常洛下旨召见了。

朱常洛来到慈庆宫大殿,先是简单的翻看了一下今日的工作的简报,然后吩咐道:“宣内阁和军机处觐见吧。”

孙暹领旨,“是。”

接着孙暹就走到了殿外宣旨道:“宣内阁,军机处进殿。”

在慈庆宫前的值房中等候的内阁和军机处大臣,赶紧的就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态。然后,按照顺序离开了这间小小的值房。

本来,慈庆宫前是没有这样的值房的。

后来,因为慈庆宫的权柄越来越重,渐渐的在慈庆宫前也就腾出了这间值房。

每日这间值房之中都会留守一位内阁成员和一位军机处的成员以及数位中书舍人,在此候命处理突发的政务。

所以,渐渐的慈庆宫值房也就成了另外一个权力执行机构。尤其是里面的那些不起眼的中书舍人,他们更是凸显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价值。

他们不仅是这些内阁成员和军机大臣的文字秘书,更是朱常洛旨意的贯彻执行者。

有时候,他们直接就承担了朱常洛和内阁军机大臣之间的沟通工作。

可以说,现在的中书舍人已经有了那么一点储相的意味。

很多原来看不上中书舍人差事的人,现在也都在削尖脑袋想要混上个中书舍人的差事,好在中枢大佬及皇太子面前刷一刷脸,给自己换了一个好前程。

王锡爵,王家屏,沈鲤,沈一贯等内阁成员和沈思孝,邢玠,董其昌,刘品如等军机大臣分作两队,并行至慈庆宫大殿。

“臣等参见圣太子。”

八人一起行礼参拜。

朱常洛伸手虚抬道:“卿等平身。”

“谢殿下。”

八人谢恩起立,依然泾渭分明的站作两边。

朱常洛道:“远洋侯已经把泰西的经典都带回大明了。孤有意趁此盛事,补修《永乐大典》其后二百年来国朝与方外之地的文化盛典。”

“这二百多年间,国朝国泰民安,也谱写了无数经典文化著作。以话本而言,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不失为一代经典;以诗文而言,杨慎,归有光,唐寅等,也不失为一代宗师。”

“还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更是照耀古今,成一代之圣贤!书画等其他方面的造诣,更是各有奇葩,各有千秋,并不逊于前朝大家。”

“如此盛世二百年,岂能无集大成之文集,辉煌后世,照耀古今?孤闻自古圣朝者,皆以文治武功,并雄于世。”

“今恰逢大明中兴之世,又得泰西经典来我中国,岂能不襄盛举,整理文学,宣圣于世?”

朱常洛话音刚落,王锡爵,沈思孝等大臣顿时就激动起来了。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一旦此书修成,参与修书者,有谁不能名传千古?

永乐朝的大才子解缙能够以文称雄,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主编了《永乐大典》。

但要真说起解缙的才华,在座的可能有服气的,也可能有不服气的。

毕竟,自古以来都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文人相轻心态。

所以,对于那些名传千古的大文豪,很多人都是不服气的,他们只会认为那些大文豪正好是恰逢其时,所以,才有了那些惊人成就。

现在,朱常洛把这样的一个机会放在了众人眼前,又有谁能不激动呢?

这可是彪炳千秋的文化盛事!

能参与其中,肯定是能够千古留名的。

王锡爵等和沈思孝等,立刻拜道:“殿下圣明。如此盛世,当有集大成之文集。臣等愿为大典补修出力。”

朱常洛嘴角微笑,文人们在乎的也就这些东西了。

朱常洛说道:“此大典,既然修于万历年间,故而孤暂定其名为《大明万历百科全书》,望卿等能为孤推荐一个德高望重,品学兼优之人,作为本书的总裁官,总领本书的修撰工作。”

王锡爵等和沈思孝等,立刻又拜道:“臣等遵旨。”

既然已经定下了修《全书》的盛事,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对泰西经典的翻译工作。

朱常洛对着董其昌道:“远洋侯远渡重洋十万里,带回泰西经典一千五百万。这些书籍都还是以泰西文书写,并不能使我大明文人直观其真容。”

“董师傅身为礼部尚书,主持的就是大明的文教盛事,孤决意命董师傅为泰西经典翻译总裁官。总领泰西经典翻译工作。四夷馆及番语院的译字生,番语学士等,董师傅皆可调用。务必以最快最精准的方式翻译泰西经典。”

董其昌激动拜道:“臣领旨。”

董其昌真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胜了一局。

这让董其昌很难不激动的。

所有人都羡慕的看了董其昌一眼,感叹董其昌的命好。

这时候,朱常洛又说道:“董师傅,既然你要做这个泰西经典的翻译总裁官,泰西语这一关你要费心费力的下一番苦工了。”

“不然,翻译总裁官不会泰西语,就坐上了总裁官之职,会难服众的。所以,接下来你要努力了。”

董其昌道:“臣一定不负圣恩,做好这个翻译总裁官!”

朱常洛嗯了一声,肯定了董其昌的决心。

然后朱常洛道:“泰西经典不同我中国之经典,所以,在翻译其文时,不必太拘泥于我中国之文言,可尝试以更加平实无华的白话直译为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泰西经典的原味,使得研究泰西文化的人,能够更好更快的吸收他人之长,融于自身。”

“对此,孤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孤希望董师傅可以群策群力,发明出一种用于断句的标点符号体系,用来更加清晰准确的翻译泰西经典,使之成为无障碍阅读经典。”

“若是此法可行,孤会再组织一批大贤之士,对古之经典进行断句补序,使之成为万世不移之经典。”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的这个建议后,他激动回道:“臣领旨,臣已经竭心尽力翻译好泰西经典,并为万世子孙计,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点符号体系。”

朱常洛看着董其昌的表态,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关于标点符号的事情,在很久很久之前,董其昌做朱常洛的授业先生时,两人就以此问题探讨过了。

一开始的时候,董其昌认为圣人之语,不能轻断,故而要保持原味,不加一点标点,不加一点断句,全靠以往的学习技巧去分辨句式。

但朱常洛不这么认为,他每次都会把董其昌要讲的内容,按照自己所知的标点符号,进行断句识别。

久而久之,董其昌也喜欢上这种简单易懂,能够快速无障碍阅读经典的方式。

只不过,这是皇太子的独家秘籍,董其昌也不好剽窃,更不敢乱言。

所以,也就只能看着朱常洛一个人以这种方式去明断经典文学。

现在,皇太子殿下主动的提起的此事,董其昌自然明了这其中的意义。

虽然,皇太子并不把此功揽在自身,但,董其昌知道这功劳就是皇太子的。

所以,董其昌对朱常洛的钦佩之情,不由更甚!

其实,说到标点符号的发展史,并不是近现代才出来的。

在古代很多文献之中也是有用来断句的标点符号的。

只不过,那些符号相对简单,只有逗号和句号两种形式。

而且,古人自负,也都不屑用这种形式来断句阅读。

所以,标点符号的发展也就无比迟缓了。

后来,近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有识之士们认为不能再为文化学习制造障碍了。

所以,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了为汉字文学发明了一整套的标点符号,用来降低阅读难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更加轻便的阅读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样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若是在没有这些外因的情况下,贸然的推行标点符号的标准化和使用。

那结果注定就会是失败的。

因为,垄断知识的士大夫地主阶级们,是不愿意这样分享他们的优越性的。

所以,他们就会拼命的维持无标点,仅靠句式断句的古老阅读形式。

现在,机会来了。

从泰西搬运来了这多么的泰西经典和文学作品。

若是,没有一个切实好用的翻译和断句形式,大明的文人们也是很难消化这些方外而来的“他山之石”。

所以,朱常洛就趁机放出了标点符号的使用。

先把这些标点符号放进泰西经典和文学作品中试验效果,等到,这种阅读习惯成为了一种本能之后。

朱常洛再动手对本来文化之中添加可以降低普通人阅读障碍的标点符号,就会轻松很多。

所以,不管要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拍脑袋的就决定,一定要像钓鱼一样,要来回的迂回,才能达到目的。

毕竟,改革大明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朱常洛一个人战斗。

若是他不懂迂回,不懂妥协,一味依靠手中的权力去强力推进改革,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会适得其反的。

毕竟,守旧的顽固派势力,不论古今,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强悍力量!

若不能和他们形成迂回,拉扯就像一股脑的进行革新,那绝对跟找死没区别。

因为,这些守旧派们掌握的力量才是最磅礴的力量。

想要撼动这股力量,只能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渐渐引导,渐渐的让那些迷茫的人看清楚未来的方向,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改革力量,才有希望和守旧派一较高低!

所以,急不得。

都要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才能出其不意的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陈振龙拉回来的这些泰西经典和文学著作就是朱常洛推行标点符号的栈道!

当所有人都被这条栈道迷惑的时候,都习惯了有标点的无障碍阅读方式后,朱常洛就会一击必中,拿下给古之经典添加用来断句的标点符号!

从而拿下“陈仓”!使得能够降低阅读难度的标点符号成为天下共识,让天下人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至有教无类的大同世界!

聊完了此事之后,王锡爵和王家屏等内阁四位大臣,悄悄的对视一眼。

然后,王锡爵主动站了出来。

王锡爵道:“殿下,臣有本要奏。”

朱常洛听着王锡爵的声音,说道:“先生有什么谏言,尽管直言。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常洛的态度很好,一副虚心纳谏的圣君样子。

王锡爵道:“臣请补内阁阁臣。”

朱常洛惊讶的看了王锡爵等人一眼,“先生是要请辞吗?孤哪里做的不好,先生尽管指出即可,切不能弃国事于不顾啊。”

朱常洛一句话差点让王锡爵一口老血喷出,都干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被百官所弃,干嘛要辞职呢?

王锡爵赶紧跪道:“臣绝无此意!”

朱常洛大舒口气道:“先生有言直讲便是。有先生领导内阁,孤很放心的。”

王锡爵感动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殿下,臣请补内阁阁臣,也是为了朝廷。现今内阁四辅,皆无兼六部之职,这也使得内阁政令不能通畅而顺行。”

“故而,臣请殿下补六部符合条件的尚书侍郎补为内阁阁臣,使内阁能够更加有效便捷的执行殿下的旨意,处理好朝政要务。”

王锡爵话音刚落,沈思孝等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老小子要釜底抽薪!

这怎么使得?

沈思孝立刻出列道:“殿下,万万不可!内阁本就凌于六部之上,若再让兼有六部之权的尚书侍郎进内阁之中,臣恐内阁权重,不利社稷安定。”

沈思孝此言一出,慈庆宫中顿时宁静一片。

朱常洛轻轻的敲动着手指,故作思考装。

群臣看着朱常洛的样子,都不由的畏惧的收会了目光,静静的等着朱常洛的宣判。

毕竟,沈思孝这句话杀伤力实在是再大的。

虽然,没明说内阁如何如何,但是一句“内阁权重,不利社稷”,就足以秒杀内阁众人了。

面对这样的指责,内阁也不敢轻易反驳。

毕竟,内阁之中确实出了几位强势无比,藐视君上的首辅。

比如隆庆朝的高拱和万历朝的张居正。

这俩猛人仗着权势,不把百官放在眼中,肆意妄为的按照自己想法治理国政,使得君权旁落。

这样的罪过,是谁都担不起的。

尤其是张居正的下场,至今都在昭示着众人,要让他们谨守着作人臣的本分。

过了好一会儿后,朱常洛说道:“内阁虽无宰相之名,但亦有宰相之实。本朝自太祖洪武年间胡案后,太祖皇帝便看透的权臣悖逆之本质,立下国朝不设宰相的祖制。”

“孤常思太祖皇帝之雄思,感叹本朝之初的权臣之乱。孤深以为然,以为为臣者,当守本分,以忠于君上,忠于社稷为本心。”

“故而,孤以为内阁之权不宜扩大,不宜直兼六部之权位。但,时移世易,亦有权变之时。内阁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所以,孤决意调礼部尚书董其昌入内阁任次辅,调户部尚书刘品如入内阁任辅臣。内阁次辅王家屏调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调沈鲤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

听到朱常洛的调命旨意后,殿内的八人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操作?

董其昌调内阁,还有据可依,毕竟董其昌是二甲进士,出身翰林,他成为内阁之臣,无可厚非。

但是,刘品如算什么东西?

他一个三甲同进士的出身,翰林院门朝哪边开,他都不一定知道,把他调到内阁,这不有点破坏内阁非翰林而入的规矩了吗?

但是,这样的规矩又不是明文的规矩,只是这一百多年多来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而已。、

现在,朱常洛有意打破这个潜规则,就看殿内的八人识不识抬举了。

其实,内阁四人是很抗拒的。

但是,这时候的王锡爵已经不在乎了。

因为,经过这么一调整内阁就有了礼部和户部两个大衙门,这对于王锡爵而言,绝对是超出预期的大胜利。

他自然不会反对。

还有就是沈思孝也不会反对,董其昌虽然名次被后来居上的邢玠挤到了第三,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董其昌早晚都要直接跳级取而代之的。

有这么一个人在身后,沈思孝心里很慌的。

虽然,这一下子会损失一个户部,但沈思孝真不在乎,因为工部也有银子,并不差户部的那仨瓜俩枣。

这些年掌握着水泥配额的工部,要多滋润多滋润,说句不客气的话,工部的存银,绝对要比刚有点起色的空壳子户部多。

所以,沈思孝一点都不反对这个调命。

王锡爵和沈思孝罕见的交流的一眼眼神,同时拜道:“殿下圣明!”

听到内阁首辅和军机首席都这么开口了,剩下的人也不由的跟着拜道:“殿下圣明!”

而唯一受伤的王家屏,已经没人理会了。

毕竟,这个结果大家都接受了,只有王家屏一个倒霉蛋。

若是举手表决,那也是七比一。

所以,王家屏也只能含泪把这个苦果吞下去了。

————————————————————————————————

5000字到!!

月票!!

打赏!!

订阅!!

不要停!!!

献祭一本游戏降临现实《不是吧,我只是屑魔女而已》,无女主,无系统,女作者出品,感兴趣的可以康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