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五百七十三章 闲论宗室问题

乱明者皇太子 第五百七十三章 闲论宗室问题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宗室问题,其实并不是明代才有的问题。

早前进入封建制的商周时代,宗室问题就已经成为困扰中央王朝始终的一个棘手问题。

西周时,周天子为了能够成为天下共主,在牧野之战打败了殷商末代君主帝辛之后,就开始大封天下诸侯七十一国!

其中五十三国,为自家的宗亲叔伯子弟们,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也起到了屏障京畿,拱卫天子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亲疏关系的渐行渐远,曾经血肉骨亲般的诸侯国就开始成为周王室最大的威胁。

周厉王和他的宠妃褒姒烽火戏诸侯后,西周灭亡。

自此,强势起来的天下诸侯们更是不把孱弱的周天子放在眼中。

足见,这些曾经的血亲宗室们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他们变得是多么不靠谱。

后来,秦一统天下。

始皇帝约束宗室,废分封,立郡县。却导致了秦无宗亲强援,以至于二世而亡!

到了汉高临世之时。

刘邦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训,他实行了郡县与分封并行的政策,并刑白马而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但是,这样做还是不够完美。

到了汉景帝之时,传承了仅仅几十年的诸侯国就已经不服中央,想要与朝廷分庭抗礼。并且爆发了声势浩大,险些颠覆社稷的七王之乱!

虽然,后来这场动乱被平息,但是,在中央的执政者们却对这些诸侯王们警惕不已,一心的想要将那些可以威胁中央的诸侯国给取消掉。

后来,在汉武帝时,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

这道诏令,极大的分化了诸侯国的实力,保证了中央朝廷的绝对权威!

可是,也正是因此,也导致了汉家天下在汉宣之后,强势的帝系母族,又出现在了羸弱不堪的西汉末年,给王莽这位倒行逆施的道德家钻了空子,使得汉家天下易主他人。

虽然,后来又有光武中兴。

但是,代价确实极大的。

光武帝的帝位能够坐稳,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

所以,自此以后门阀世家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得原本就混乱的政治体系,更加混乱了。

到了三国魏时,不知道曹操的好大儿曹丕到底操了一个什么心,防自己的家人跟防贼一样,虽然也封了国封了王,但是对宗亲的监控就像是对待坐牢的犯人一样,但对士人阶层却好的没边,居然实行了可以让士族世卿世禄的九品中正制!

这又导致了魏国权臣做大,宗亲孱弱,最后搞的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可惜,还是无法逆转曹魏的衰落。

最后,司马氏代魏称晋,一统天下!

结果司马氏吸取曹魏宗室孱弱的教训,有点过头了。

于是,又导致了着名的八王之乱,还把华夏文明拖进险些亡国灭种的危机边缘!

经历四百年的纷争战乱,南北朝各个朝代国家,在宗亲问题上来回横跳,导致一会儿是宗亲造反一会是权臣篡位,最后也是一地鸡毛。

到了隋唐,隋唐这种大一统的王朝好像是吸取了一点前朝的教训,开始约束宗室,并且实行群相制的中央集权。

看起来好像挺好的,但是,最后还是出了问题。

而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宗室,也不是出在权臣。

而是出在皇帝的老婆身上。

一代女主武则天横空出世,直接把李唐宗室给杀疯了。

这下子本来好好的李唐政局全乱套了。

虽然后来也经历的数次波折,武氏将天下还给了李氏。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

这次是出现在了干儿子身上,安禄山史思明两人居然一下子把李唐盛世掀翻在地,导致了后来大唐天子九迁,藩镇割据,天下再次陷入无边战乱。

而这些的主要原因又是因为宗室在关键时刻给不上力了,所以,才导致了藩镇做大,祸乱天下。

又到了宋时,宋时是吸取前朝的所有教训。

不仅约束了宗室在京,实行了中央群相制度,还将边镇大将们的兵权给收了。

但是,也正是集权过甚,却把武功给废了。

导致了有宋一代一直都是被动挨打,虽然有些人也说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如何如何,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最后还不是输的一塌湖涂!

但是,不可否认,宋时宗亲制度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至少宋时的宗亲没有泛滥,也没有造反,而且,也没有权臣诞生。

可以说宋时的宗亲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先进参考性的。

但是,宋时军政制度却是一言难尽,有点防范过甚了。

至于元朝的宗室,那就一个乱字了得。

元时的宗亲虽然也不实封,但是,由于他们是草原部落出身,导致了他们的宗亲权力过重,整天的就在大都里面为了皇帝宝座你争我夺的,短短不到百年国祚的元朝居然换了11位皇帝。

可见,宗亲问题不仅是汉人王朝的软肋,也是草原王朝的软肋。

到了大明之后,也许是朱元章真心疼儿子们,也许是他真心吸取了前元的教训。

于是,老朱同志就开了历史的导致,分封诸子为封王,尤其是北边的塞王,个个都是兵强马壮的实权藩王。

老朱在世的时候,父慈子孝。

老朱走了之后,好大孙登基为帝就开始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焦虑了。

于是,在方孝儒黄子澄这对卧龙凤雏的建议下开始削藩、复古。

准备文治天下,创造一个只在书本中存在过的三代之治。

结果,因为自己脸皮薄和眼高手低的缘故,竟然翻车了。

让朱常洛的好祖宗永乐大帝干进了南京城,接收了他侄子,哦不,是他好爸爸的未竟事业。

永乐大帝也吸取了建文小可爱的教训,他虽然也要集权,但是他不削藩。

他将他的兄弟和侄子们都迁至境内,拿掉兵权,把他们当猪一样养着。

本来才经历一两代皇帝,宗室藩王又被好大侄弄死了几个,所以,一开始朝廷是养得起的。

但是,越到后面,生的越多。

渐渐的朝廷就撑不住了。

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举全国之力都快养不住这些好吃懒做,又满是特权的宗亲们了。

对此,对于知道历史发展轨迹的朱常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他肯定是要将宗室问题做一个有效改革的,不然,长此以往下去,就算其他方面,朱常洛做的再好,最后还是于事无补。

庞大的宗亲群体,还是挂在大明的车尾上,大明想要继续前进,就得想法子将这些宗室问题给消化掉。

——————————————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最近双倍月票,看起来美滋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