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举贤不避亲

乱明者皇太子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举贤不避亲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品如和董其昌悄悄对视一眼,两人很识相的没有张口。

这时候就剩下李成梁一个懂军事的人,他最后不得不回答皇太子的问题。

李成梁道:“回禀殿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处理,昌平镇的问题比之之前蓟镇的问题有过之而不及。若是只派遣一位新总兵去,恐怕只会治标不治本。”

朱常洛听着李成梁的话,他满意极了,现在的李成梁是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会朝着朱常洛喜欢的方向说话了。

朱常洛嗯了一声,“李卿所言有理。昌平镇比邻京师,可以说须臾而至的距离,这里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重镇。应该谨慎点的。”

听到朱常洛也赞同李成梁的话后,董其昌等就立刻懂皇太子的意思了。

他们也开始顺着李成梁的话开始提意见。

董其昌道:“殿下,臣有一个建议。”

朱常洛看着董其昌也要提意见,他惊讶的看了董其昌一眼,说道:“董先生有何建议?”

董其昌道:“臣记得昌平镇原来是属于蓟镇管辖的,如今,昌平镇出了问题了,臣建议暂时由蓟县新军接管昌平镇防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掉了昌平镇群龙无首的问题,还能顺势将昌平镇内的**顽疾一并切除。”

董其昌这话说的没错,昌平镇本来是就是蓟镇管辖的防区。早在景泰元年时,因为大明战神朱祁镇出国留学的原故,景泰帝为了防备皇陵被扰,于是就天寿山以南筑永安城,到了景泰三年的时候,昌平县的治所就迁至到了永安城。

后来因为陵卫增多,又在城南筑一城相连。渐渐的就在永安城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昌平镇。

到了弘治年间,朝廷看着昌平镇已经初具规模,可以与蓟镇等九边重镇相比,于是正式的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设立的军事重镇——昌平镇!

昌平镇的防区从东北起于慕田峪关东界,西至紫荆关,全长230公里,其间防守着原蓟镇划出的渤海所、黄花镇、居庸关、白羊口、长峪城、横岭口、及镇边城诸城堡长城线等。

在靠近京师的北线防御体系中,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当昌平镇出问题时,不管是朱常洛出于要整合权力的私心,还是出于要加强京师防御的公心。

他都必须第一时间将昌平镇的问题给妥善解决掉。

董其昌的话一下子就打开沈思孝和刘品如的思路。

他们两个能进军机处,原因都很简单。

沈思孝是因为忠心,而刘品如则是因为他现在掌握着户部。

虽然,现在户部还给不出军费来,但是经过了朱常洛上一次针对盐税制度的改革,户部现在已经开始渐渐的有所盈余。

对于,这样一个将来要掌控整个大明财富预算的大部门,朱常洛还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他就乘着现在就将户部收在了手中,等着将来户部能够成为他发动改革和战争的财力支援动力。

毕竟,西山皇庄还是太小了。虽然,现在看着西山皇庄貌似很有钱。

但是,等到户部的威力凸显出来,全国的赋税都能握在手中时,那么户部掌控的财力绝对是空前膨胀的!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潜力无穷的财政部门,除非朱常洛是个智障,否则他一定会将户部也牢牢握在手中的。

沈思孝道:“殿下,大宗伯说的极是。昌平镇的问题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严重问题。虽然,余继登胆大妄为的拿下了昌平总兵。但是,昌平镇的问题,绝不是换一个总兵就能改变的。所以,臣认可大宗伯的建议。”

刘品如也在后面跟了一句:“臣附议。”

朱常洛看着董其昌李成梁等四人。

朱常洛道:“这个问题,孤会考虑。”

“不过,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还是昌平镇最当务之急的问题,那就是昌平镇该派谁去镇守。”

朱常洛的问题也很现实。虽然,都清楚昌平镇是要也做出像蓟县一样的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是嘴上说说,得有人执行才行。

不然的话,光靠着空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还是需要具体的执行人才能完成这些事情。

现在,朱常洛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执行人。

所以,朱常洛的这个问题又等于是问到了沈思孝,董其昌,刘品如的知识盲区。

这一块的问题还是需要李成梁来回答。

李成梁犹豫了几下,纠结了一会儿他对着朱常洛拜道:“臣推荐广西延绥总兵李如樟。”

这里的广西并不是后世的广西,这里的广西指的今陕西榆林地区。

听到李成梁这个答案后,在场的所有人,目光都不由自主的聚焦在了李成梁身上。

这个李如樟可不是别人,而是李成梁的第四子。

沈思孝等第一反应就是要斥责李成梁狼子野心!

但是,朱常洛却抢在前面哈哈大笑起来。

“李卿当真是举贤不避亲。如樟,孤有耳闻,他曾随你大子李如松一起征宁夏,他的一个部卒好像叫何世恩,还在大火中取了哱拜首级,并活捉了哱拜次子。后来又随着麻贵一起纵马贺兰山,获首级百二十余。也算骁勇善战,不亏将门虎子。”

“让他回来镇守昌平镇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延绥镇也是北边重镇,李如樟也不能轻动。不过说到延绥,孤倒是想起了一个人——现延绥副总兵杜松。”

“杜松这个人也不错,在宁夏之役的时候也立下不小的功勋,人送外号‘杜黑子’,一手金刀舞的惊天动地,砍杀胡人如砍瓜切菜。人虽然有点莽,但是胜在正直。调他来昌平镇暂代总兵,也算说过去。”

听完朱常洛的话后,李成梁心里一声叹息,他知道这个举荐是有些贪心了。

他现在已经是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他的大儿子李如松还成了大兴安岭伯镇守着大兴安岭城,五子李如梅现在是辽东总兵镇守着辽东镇。

他这一家现在被称为是大明第一将门也不为过。若是,再让李如樟回到京师镇守昌平镇,这岂不是要上天?

————————————————————

推荐一本历史幼苗《战国大魏王》!战国之时,魏为七国最强,但在大胃王的“英明领导”下,魏国先后打败了马陵,桂陵之战,从此以后魏国江河日下,沦为二流国家。现在,大胃王重活一世,可否能逆天改命,称雄七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