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三百九十九章 革命不好干啊

乱明者皇太子 第三百九十九章 革命不好干啊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到房守士进来,等到房守士行礼完毕后。

朱常洛说道:“房府尹坐吧。”

然后,朱常洛又对着魏忠贤说道:“给府尹准备一副新的碗快。”

房守士受宠若惊,连忙道:“臣不敢。”

朱常洛说道:“无妨,今天突然让房府尹从京师赶来天津卫,孤已经有点过意不去了。现在眼看也是饭点,如果再不给房府尹准备一餐晚食,估计外面都该传孤苛待臣下了。”

房守士道:“殿下恩典如天,不会有人这么说殿下的。”

朱常洛笑道:“说不说,孤也不在乎。孤今天叫你来其实也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商议一下。”

房守士道:“殿下请讲。”

此时,魏忠贤也已经准备好新的碗快过来。

朱常洛道:“先坐下,边吃边聊。”

房守士此刻也不在忸怩,他先行了一礼谢恩之后,就坐到朱常洛台阶之下右边的一条小几上。

可见,朱常洛与臣下们用膳,用的正是分餐制。

但其实在明代分餐制已经不怎么流行了。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饮食文化的改变。

在宋之前,汉人王朝统治时期,分餐制是文化主流。

但是,经历了辽金元等外族们的入侵之后,再加上南北宋以来一直都积贫积弱,所以,渐渐的汉人们的分餐制文化就被这些少数民族们的合餐制给同化了。

而之所以能被同化的这么彻底,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元朝入主中原百年,这百年时光里,元朝人带来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

而餐制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其实,更变态的是,因为元朝任官优选本族族裔,这也导致了在元代百年时光里,有志于做官发财的人就把自己家的姓给改成了蒙古人姓,从而达到鱼目混珠,被元廷任命为朝廷重臣的目的。

这也导致了元廷几次三番的下令禁止汉人改姓,可想而知当初的社会是多么的魔幻。

所以,餐制被改,除了元人地位上的强势之外,还有汉人们的顺从基因在作祟。

而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一个非常令人耻辱的原因。

不过,经历几百年的合餐制适行,这其中的原因也说不上是外族汉族之间的区别了,毕竟如今天下已经是大明天下,大明身为天下之主,那么天下的一切自然也都是大明的了。

所以,已经被养成习惯的合餐制,自然也就是大明的饮食文化之一了。跟什么元人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但是在皇家的宫廷宴会之中,分餐制依旧还是主流。

之所以皇家会坚持分餐制,这并不是因为皇家要坚持汉人用餐习俗,而是为了安全考虑。

毕竟,分餐制可以极大的保证皇室成员们的饮食安全。

所以,分餐制自然而然的就被继续拿来使用了。

朱常洛细嚼慢咽的吃着眼前的餐食,他问道:“房府尹这一路上过来可见到什么了?”

房守士不明朱常洛为什么会如此发问,但是,本着老实回话不做聪明的原则。

房守士老老实实的回答了朱常洛的问题。

“臣一路赶来并无见到不妥之处。”

朱常洛道:“上次孤让你查证的顺天府户数情况,你报给孤说,顺天府有户近百万。总人口应在三百五十万人到四百万人之间对吧?”

房守士道:“回殿下,是的。”

朱常洛道:“就按照三百五十万人吧。这三百五十万除去三分之一老的,再除去三分之一小的。剩下的应该还有一百一十七万人。这一百一十七万人再减去三分之一的城中商户工人。种地的人应该有七十八万人吧。这七十八万人如果老老实实的务农种地,一个人应该也能种十亩地。十亩地就意味着顺天府应该有七百八十万亩的土地在种。这七百八十万亩的土地,按照一亩地八十斤的产量估算,一年顺天府应得粮食为六万万两千四百万斤。朝廷赋税为百分之十,这就意味着顺天府应该缴纳给朝廷六千两百四十万斤的赋税,折合石数,应为五十二万石的粮食。但是,顺天府每年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呢?”

房守士做梦都没想到朱常洛会跟他算这个账。

顺天府实际开垦出来的土地也绝对不止七百八十万亩,实际数字要比这个还要大的。

但是,这些土地大多都集中在皇亲国戚和世家勋贵的手里,他们都是不交税的。

所有,顺天府除了在京师里面靠着收两市的商税和入城费外,几乎就没其他收入了。

而且,京城人口百万,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京城之外的地区接济。

就拿粮食来说,京中百姓吃粮,有六成以上都是靠着运河从南边运来的。

所以,想问房守士粮食去哪了,房守士也回答不上来啊。

更何况,眼前的皇太子他就是京师最大的地主。

他的西山皇庄几乎囊括了京师以西的两县之地,这么大一片地上人口数量也早就有五十万众,但是,西山皇庄也不交一粒粮食的。

所以,当朱常洛问房守士粮食在哪呢。

房守士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个问题答不上啊。

但是,既然是皇太子发问了,房守士肯定是不能不答的。

于是,房守士说道:“殿下,顺天府收不上来田赋的。”

听闻此话,朱常洛眉毛一挑,他看着房守士的样子,说道:“为何收不上来?”

房守士道:“京师土地,大多被勋贵世家和皇亲国戚所占,还有部分是宫内的为皇庄土地。京师百姓们自己种地回报不大,所以他们要么不再种地,在京中以百业为生,要么,就投献自身,为大户耕种。为大户耕种粮食,他们除了付出一定了佃租之外,别的都不用出。”

朱常洛听着房守士的话,他也沉默了一下。因为,房守士说的都是事实。

朱常洛说道:“为什么说自己种地回报不大呢?孤看到朝廷收取的田赋也不过一年收成的十分之一。但给大户重点,光是一年的佃租就在五成左右。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自己种地呢?”

房守士见朱常洛问到这个问题,房守士犹豫一下,然后说道:“因为课税,杂税。”

课税杂税,这个朱常洛知道的,这是地方上的自行设置的税种,朝廷对此的约束力并不是太强,毕竟,地方官员虽然名义上听从中央指令的。

但是,是实际操作中,尤其是不重视经济的封建王朝时代里,这些地方官员们的权力其实是大的吓死人的。

所以,当他们巧立名目征收杂税时,朝廷几乎都是不闻不问的。

而且,朝廷的六部为了自身部门的利益,他们也会利用权力在全国收取课税,而且,这些课税还是绕过户部,自行收取的。

可见,明代税目之杂,实属罕见。

朱常洛说道:“孤知道了。”

但是过了一会儿,朱常洛继续说道:“现在你顺天府的品级已经等同朝廷六部,所以,孤也要给你一个旨意。从今以后,但凡不是户部所收的赋税,顺天府一律驳回,而顺天府自己要收什么税,立什么目,都要请示直隶总督衙门。这个你能做到吗?”

他震撼住了,因为,这道旨意可是跟京中六部作对啊。

但是当他看到朱常洛眼中坚定的目光时,房守士也鼓起了巨大的勇气,“臣做得到。”

朱常洛说道:“很好,只要你能做得到,孤也不会亏待你。”

房守士拜道:“臣谢殿下恩典。”

朱常洛道:“等孤回去以后,孤会让内阁给你发一份明旨,由你牵头从新测量顺天府的土地详情,哪些是宫里的,哪些是世家勋贵们,哪些是老百姓,都要跟孤好好的登记造册。孤要摸一下顺天府的底。不然,这堂堂天子脚下,天下首善之地,竟然也是一团乱麻,这说了出去,是会让人笑话的。”

房守士听着朱常洛的话,他暗暗心惊,因为皇太子刚刚跟他说的话,竟然有几分十几年前大明权奸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的味道。

不过,这不同的是,太子殿下仅仅只是让测量土地而已,别的也都没说。

但是,不说不代表不会做。

毕竟,大家都不是笨人,有些事情的连贯性就是连成一块的。并不会因为不说,就不会做了。

所以,房守士有点心惊胆战了。

这是要出大事啊。

不过,转念一想,太子殿下也快监国一年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愿,太子殿下不要操之过急,弄成张居正时的乱政吧。

房守士道:“臣一定按照旨意,完成殿下的差事。”

朱常洛道:“好,你下去吧。一路上也劳累不少,好好休息一下,明日随孤一起检阅直隶水师。”

房守士回道:“臣遵旨。”

然后,房守士就离开了朱常洛的行在,去了天津卫的驿馆之中。

等到房守士走了之后,朱常洛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改革这事实在是太难了,远不如推倒重来简单。

但是,现在自己的位置是不允许自己可以推倒重来。

所以,朱常洛能做的也只能是先进行局部的操作了。

等把京师彻底的控制了以后,才有机会进而推至全国,从而改变大明腐朽的现状。

不然,就算他成为了大明权力最大的皇太子,甚至皇帝。

他也照样推不开要革旧利益者命的大门。

毕竟,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他们是依附在皇权下诞生出来的怪胎。

想要打掉这个怪胎,除非朱常洛不要自己的命了。

所以,这时候还是得忍着,等忍到了自己的实力足够大时,那时候,再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革了这些旧利益者们的命,就轻松多了。

------题外话------

第二章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