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三百七十二章 灵魂拷问

乱明者皇太子 第三百七十二章 灵魂拷问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东镇曹化淳府上。

曹化淳作为朝廷派遣到辽东的随军太监,虽然,他的权力比不上往常那些被称为“监军”“镇守”的太监。

但是,谁也不会因为这一字之差就小看了曹化淳。

毕竟,曹化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是朱常洛的代表了。

所以,在辽东,李如梅对曹化淳也是相当客气的,只要是有军事行动时,李如梅都会照会曹化淳知晓。

而曹化淳也非常的守规矩,他除了在一旁静听之外,什么话都不插一句。

末了的时候,李如梅会问:“曹公公以为如何?”

但每次曹化淳的回答都是:“李总兵做主。”

就这样,李如梅和曹化淳相处的也倍加融洽,为此,李如梅也听从大哥的吩咐,每月都会给曹化淳奉上极为丰厚的礼物。

《控卫在此》

而这些礼物曹化淳也没有拒接,他都一一笑纳了。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这也并不是曹化淳心性贪婪,而是这些都是朱常洛的特别交代。

朱常洛说:“不管是在辽东,还在地方上,军政大臣们或多或少都会对朝廷的钦差行贿。如果受贿人不纳贿的话,可能就会被当地的军政大臣拒之门外,无法在地方上起到作用,所以,有些贿赂你们该拿就拿。不过,你们拿的每一分贿赂,也都必须登记造册,因为你们收到的贿赂,并不是地方军政大臣们自己掏腰包给你们的好处,这些贿赂都是民脂民膏!如果,让孤知道你们私吞贿赂,孤定会以家法行事。”

有了朱常洛的允许以后,曹化淳收起这些银子来,他是没有半点心里负担的。

虽然,都说太监本性贪婪,那也是要看人的。

有的太监之所以本性贪婪,那是因为他们无依无靠的入宫之后,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空虚了,而在宫中唯一能激起他们生活下去的**就是银子,所以,他们就会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对银子的渴望之中。

尤其是有些富贵乍起的太监,他们的贪心更是无以复加!

但是,如果,这个太监还有家人,并且他的家人也不是那种索求无度的贪婪之人,他们的心就会平静很多,就会想着法子的多多帮衬着家人。

而这个时候,帮衬家人的方法就不只是送银子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往往这种对银子**不是特别强的太监,他们都是一帮有理想的太监,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贵人的赏识,然后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童贯和郑和。

童贯虽然在北宋之后被称为六贼之一,但是,这也不能因此就抹杀了童贯的功劳。

毕竟,童贯也曾手握兵权二十年,为北宋收复四州之地,而后又平定方腊之乱,还被封为异姓王爷,这在太监之中的成就,也是一座伟大丰碑啊。

当然他的下场也很惨,先不说他是不是真的嚣张跋扈,鬻卖官爵,首先他一个太监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世界里建立了这么大的功勋,他让这些自诩正义化身的士大夫们怎么办?

所以,在北宋被金国灭亡之后,士大夫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他们立刻就把北宋灭亡的原因推到到以童贯等为首的“奸臣”身上,然后,利用民意将之杀之而后快,将其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好以此证明士大夫们是多么的正义凌然,刚正不阿。而后,他们就心安理得的跟着流亡的北宋皇族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偏安小政权。

在这个小政权里面,嗷嗷着恢复河山,北伐胡虏的声音从来不会缺少。但是凡有谁真去北伐的人物出现,他们就会竭力的阻止打压。

例如,岳飞,辛弃疾等。

辛弃疾被闲置了一辈子,创作了大量的心有不甘,满腹遗恨的诗词,成为了他本不想成为的大文豪大词人。他的梦想是和岳飞一样的,他想在沙场建功立业,恢复汉人天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惜,已经没了骨头的偏南小政权不会给他的机会的。

而岳飞都直捣黄龙了,眼看就要恢复旧都了。

但是在临安的皇帝和大臣们,他们却恐惧了,他们担心岳飞在北方节节胜利,声望越来越高,会影响到他们现在的地位。

于是,十二道金牌之下,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岳飞给杀了。事后,还把所有的罪过全推给秦桧了,难道在当时的小朝廷之中就真的只有秦桧一个在阻止北伐吗?

如果,真的只是秦桧一个人,怎么会有十二道金牌的事情呢?难道皇帝对秦桧言听计从?倘若真的如此,秦桧岂不是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他做个曹操不好吗?

显然,这其中的烂事,是不足与外人道也的。而秦桧也必须承受卸磨杀驴的下场和遗臭万年的结局!

所到底,这都是士大夫的劣根性在作祟。他们做起恶来,会被恶人恐怖一千倍一万倍。

因为,他们做完恶后,还会通过写史的方式将自己美化,将“恶人”恶化。

这其中最惨的也就莫过于曹化淳了。

当然,并不是现在的曹化淳,而是原本历史时空里的曹化淳。

原本历史时空里的曹化淳是真的惨。

他一心效忠大明皇室,因其知兵事,他被授予了总提督京营戎政之职,为大明训练了最后一支直属朝廷的强军勇卫营。

这支军队在明末崇祯九年的时候,清军入塞寇边,曹化淳的勇卫营在战事之中脱颖而出,首战建功。

崇祯十年时,大明内部的起义军进入河南,声势浩大。勇卫营请战出征,连战连捷,成为“剿寇”战场上战绩最佳的军队。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入塞。勇卫营北上抗清,在各部明军纷纷避战之时,一支独秀,与清军大战于吴桥。

清军入寇,起义军复起。崇祯十二年,张献忠重新起义,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连秦良玉的白杆兵也全军覆没。但勇卫营却在丰邑坪大破罗汝才,成就了荆湖战场上的第一功。

但是,越是如此,曹化淳所受到的攻击就越多。

最后,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曹化淳连上三疏,说自己病了,被迫告老还乡。

但是,曹化淳的故事也并没有因为他告老还乡而结束。

就在清军定鼎北京之后,曹化淳感念先帝之恩,他就对清帝上疏请求照料崇祯帝后陵寝。

本来这事,清帝已经允准。

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曹化淳原来交好的文人和东林党人们对他发起了进攻。

已经投降做了“清官”的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可是,曹化淳此时已经离开京师六年了啊。他怎么可能来开北京的城门迎接闯贼入京呢?所以,显然,这就是文人们的无耻诬告!

而实际上开北京城门迎接闯贼的,却是当时崇祯皇帝的兵部尚书张缙彦。

在李自成大军兵迫北京城下之日,张缙彦自忖大明朝已不可保,为了改换门庭,投靠新主子,命人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部入城。

这完全就是士大夫们自己干的好事,但是,他们却把这锅甩到了一个已经离京六年的老太监身上,其无耻程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这也已至于曹化淳在临死前写下了一片着名的感怀诗。

诗云:

“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最大悲剧就是他低估了人性的无耻,高估了读书人的底线。于是,就在他生命的之后尽头,他也终于发出了自己的灵魂拷问——写在纸上的历史是真的吗?

------题外话------

吼吼吼,,第一章到!!

今天必然多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