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赶我去封地,成了最强藩王 > 第24章 震动朝廷

赶我去封地,成了最强藩王 第24章 震动朝廷

作者:一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1: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居然会有一座黄金城,这位安王,还真有几分本事,不愧是当今的财神。”

郑坤叹了口气。

一旁的姜司文脸色阴沉,默然无语。

“这件事情,你办得很好,我会替你上报朝廷。”

郑坤拍了一下王瀚曰的胳膊,然后对他说了一句。

王瀚曰笑道:“谢公子!”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被发配到岭南,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份好工作。

第二天,承运堂。

“就是这么回事,殿下,光是夏税,就相当于五个一等府邸,当真是我大乾国库中的一块肥肉。”

郑坤躬身,向乾帝行礼。

他方才将夏国税收的事情说了一遍,并把岭南税收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了乾皇听。

“岭西怎么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个安王莫非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光是这岭南,就占据了整个州十分之一的税收,这在恒古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岭南州的一郡之地,不就成了真正的富豪了吗?”

百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在惊叹着夏国在南方的赋税。

“父亲,岭南虽是繁华之地,但毕竟是边陲之地,又无一处由朝堂任命的郡守制约,实在不方便朝政,还望陛下赐命岭南郡守。”

李岩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将一位县令送到岭南,这并不是问题。

毕竟每一郡都有一个官员坐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之前岭南郡郡守并没有什么官职,那是由于官家的势力还不够大。

然而,这一次,岭南郡守的请求,其中的缘由,就有些蹊跷了。

这话等于是在警告安王,防止他叛变。

端端正正端端正正端端正正的乾帝,原本因为岭南缴纳了夏朝赋税而欣喜,此刻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

一个与世无争,却财大气粗的地方,以前是脱离皇权控制的地方,现在应该知道安王,却不知道皇权。

要不是李肃实在是太优秀了,又或者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朝堂上也不会担心岭南的人会对李肃死心塌地。

要说谁让李肃一下子出类拔萃,在一些地方,他的表现竟然超过了朝廷,这就由不得别人不警惕了。

这个时候,朝中所有人都有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李肃还是以前的那个花花公子,该有多好。”

一直以来,不管是大乾皇帝,还是其他几位长老,都对此事讳莫如深,但现在,却被大皇子一语道破。

以前,他故意不提这件事情,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起疑心。

他纵使身为帝王,却也渴望着一份血脉的眷恋。

至于满朝文武,更是不愿意拿这件事情来挑拨皇室之间的关系。现在,太子已经说出了真相,那就这么定了吧。

否则早晚都会闹起来,而且闹得更大。

“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商量一下。”

乾帝想了想,说了一句。

虽然他不认为李肃有谋逆之心,但身为一国之君,还是要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将危机彻底消灭在萌芽之中,以绝后患。

不管怎么说,岭南郡守的位置,都是名正言顺的,从明面上来说,这件事情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大皇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说明,陛下已经对岭南产生了警惕!”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殿中百官也都听出乾帝话里的弦外之音,那便是默认了。

“看来,岭南之地,皇帝也是忧心忡忡。”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现在岭南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多。

安王那边绝对应付不了,还可以让一个县令替他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

潘凤上前一步,说道。

潘凤身为皇亲国戚,自然是对岭南府忠心,对皇亲国戚,也是想让皇亲国戚对皇亲国戚。

可是,身为李肃的老丈人,他内心深处,却是不想让这位县令大人插手岭之事。

南府一役。

现在,乾帝默认了这件事情,李天命就放心了。

最起码,他不需要站在什么位置上。

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是不能违背的,所以,他必须要将自己的立场扭转过来,而不是让自己的县令,成为岭南之地的官员。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对于岭南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乾帝给了潘凤一个赞赏的眼神,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而且,他也不希望朝廷将矛头指向岭南,以免引起李肃的误解。

“不知道各位爱卿认为,岭南之地,应该由哪一人担任?“

乾帝忽然问了一句。

“我推荐的是六部尚书陈道民,他为人正直,行事公平,在朝堂上颇有威望。”

皇子率先站了出来。

听到了皇子的推荐,殿中百人都闭嘴了。

只要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向他推荐,他要是开口,那就是将他彻底激怒了。

这样的事情,还真不需要。

在这大乾王朝中,并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要太子开口,那就是一锤定音。

“好。”

乾帝想了想,问了一句。

他对陈道民很熟悉,名声很好,又是御史大夫,正是岭南的好选择。

潘凤离开了朝堂,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立刻写信到了岭南,让李肃小心一点。

……太子府。

而此刻,太子妃钟敏瑶独自一人站在一座小楼前,静静地望着水面上的一条金色的小鱼儿。

那张完美的容颜,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宁静与悲伤。

“王妃,我听闻昨天的税收超过了五十万两银子,抵得上很多上品的税收。

赵王手下的五个苏州城加起来也不及这一座城池,这位安王真是了不得。”

钟敏瑶身边,一个丫鬟模样的丫鬟,上前一步,对着她身边的钟敏瑶问道。

钟敏瑶闻言,一直平静的面容上,却是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钟敏瑶抚摸着自己高高鼓起来的小腹,想起了当初在桃花寺中的那一幕。

她虽是王后,却像是一只被困在笼中的小鸟,毫无自由可言。

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到伤害,所以云若颜每天都要在后花园里养一条小鱼。

秀荣时常出去问外面的趣闻轶闻,好逗她玩。

尤其是关于安王在京城里引起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

每次看到这一幕,钟敏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一道潇洒的背影,还有那一座可笑的桃花庙。

“虽说我们都是互相遗忘,假装什么都没有做,可是我们又如何能够真正遗忘?太没良心了!”

一想起腹中的婴儿,钟敏瑶就不禁有些伤感。

“我要去看看他。”

此时,岭南,李肃等人正在那里讨论着关于修建铁路线的事情。

蒸汽机、蒸汽车的制造,虽然还不是很快,但事不宜迟。

李肃可没想过要等到蒸汽机制造好了,才去铺上这条铁路。

罗兰打算把轨道和车站都铺好,再把它围起来。那样的话,等蒸汽机制造完成后,就能立刻投入运行,节省了大量的工夫。他们目前最缺少的,就是资金,就是人手。

李肃为吸收新股民而拟的《京岭铁路策划入股书》

他的意思是,五千万两白银,岭南集团,还有五成的技术股份。再让他们以三成的股份,包括铁矿,人力,土地。

另外两成,他以五两的价格,以五十万两的价格收购,一共是一十万股。

他准备把这条铁轨估价为二千五百万。

李肃决定,将刘杰送到京城,让他去劝劝那些权贵。

柳邻跟着他这么多年,做生意的本事也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肃有信心,以刘吉的能言善辩,一定能让那些贪官污吏老老实实地交出来。

就算朝堂上的那些人真的瞎了眼,李肃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

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与沿途的朝廷、诸侯达成协议,应该有人会给我们一些补偿。

但李肃认为,能不用就不要用,如果一位诸侯暗中联络了自己的臣子,那就太让人怀疑了,万一闹出什么幺蛾子,那就麻烦了。

这个时候,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官职,已经被朝廷任命为一名县令,正往这里赶来。

京城之中,潘府之中,王耀的父母正在那里等着。

潘凤正坐在大厅的主位上。

他的左手边,是刚从岭南回来的刘曦,右手边,是他的长子潘作启,也就是潘婉怡的弟弟。

“老爷,这是我们王爷的想法,他要将我们的势力牵扯进来。”

柳邻对着潘凤拱了拱手。

柳邻临行岭南之前,奉李肃之命,去寻他老丈人,以他为官职,为他介绍了一位皇帝陛下。

“这条铁轨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要知道,这可是一笔巨款,万一做不成,甚至做不成,那可就亏大了。”

潘凤听到刘曦的解释后,有些担忧,这条铁轨到底有没有投资说明书上说的那样好。

“臣信任王爷,王爷这三年多来,不知道有多少神迹,现在的这片山岭,就是王爷的见证。”

刘曦昂首挺胸,一脸自豪。

“好,我这就为你推荐,能否成功,就要靠你自己了。“

潘凤想了想,回了一句。

“那就多谢主子了,我们王妃说过,等这次事情结束,我们潘家就能得到那一小部分的份额,就当是王妃亲自赠送的礼物了。”

柳邻又加了一句。

“好,我就拿着,明天你就跟我去皇宫见皇上吧。”

潘凤应了一声,也不推辞。

以刘熙说的二百五十万两的价格,那就是二十五万两。

这个数目,在潘家人看来,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潘凤虽说贵为户部侍郎,可家里的银子却并不多,这是人家的儿媳妇给他送来的,他自然不会去计较。

她已经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他了,那就是一家人了。

刘熙为什么在潘凤同意介绍之后,又把潘凤要的1%的股权告知了他,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潘家人到底会不会向李肃伸出援手。

岭南现在风生水起,每天都有不少银子入账,自然有人眼红眼红。

而且,李肃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并不大,想要在岭南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潘凤是李肃的老丈人,他当然是最先被人联想到的。

所幸,潘凤也不负李肃的期望。

第二天,潘凤将刘吉介绍到了大乾皇帝的面前。

柳邻在延和殿,跟乾帝说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具体说了些什么,谁也不清楚,反正那天晚上,乾帝就是带着小曲,往柳妃那边走的。

大朝堂上。

“傅柳邻,宣岭南府安王王,请进殿!”

在王全的歌声中,刘熙大踏步走进了大堂。

百臣面面相觑,都在想,这位来自岭南的官员,到底想要干什么?

“恭迎皇上,臣安亲王,傅柳邻!”

柳邻恭敬行礼。

“起来吧,柳爱卿,你大老远跑到京来,到底有什么事情?”

乾帝虽然知道答案,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臣奉安王的旨意,前来京城筹措经费!”

柳邻的声音响起。

“筹集资金?”

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柳邻何是何用意。

“你以为岭南会差这点银子?这一年的夏税相当于苏州的五倍,还需要集资吗?“

有大臣低语。

“是吗?大家都知道,你们岭南乃是我大乾的摇钱树,何必向朝廷筹集资金?”

“我知道了。”

“这是《京岭铁路策划入股书》,我给您送了过来,您和各位大臣们看看,就知道了。”

刘熙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事先写好的一份《京岭铁路策划入股书》,挨个向大家发放。

所有人都将信将疑地接过这张“投资协议”,开始阅读。

股权协议上把京岭铁路的用途和功用都写得很清楚,甚至连造价都写得很清楚。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卷宗,心中充满了好奇。

书中没有任何玄妙之处,没有任何生硬的字眼,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更没有任何的夸张和虚幻。

只有清晰清晰的数字,合理的分析,合理的预测。

尽管有些术语他们还不太懂,但也能大概猜到什么是铁路,什么是蒸汽机。

李肃还将铁路、火车、车站等事物以草图的形式画了下来,就是让那些从未看过铁路的人也能在脑海里有一个具体的画面。

“这条铁轨,有这么厉害吗?“

“应该是这样,岭南那边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也不知道有多少。”

“一条铁轨就价值二百五十万,难道那条铁轨是黄金打造的?“

“投资合同上说的是去打铁的那条路上,我觉得应该能值这么多钱,反正一千两百里的路程。”

“这可是我们两年的税收啊!这玩意要卖到猴年马月去!”

大家都把股份协议读了一遍,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两年之内,我岭南郡城准备修建一条新的铁轨。

到时候,京岭铁路线一年能赚八百多万两银子,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最多三年就能赚回来。”

柳邻的声音响起。

“我的老天爷,一年盈利八百多万,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那这条铁轨,不就相当于我大乾国库一年的税收么?”

“只是一条铁轨,就有这么大的利润?你这么一说,我们还能信吗?”

一名文武百官问道。

“请问阁下,如果阁下是一名商贾,有一次从岭南到京城的运输,需要一万多公斤的物资,阁下会用我们的铁轨运输,或者用我们的铁轨运输吗?”

刘吉说道。

“如果你的铁路费用合理,我当然愿意。“

这位大臣说道。

“我们假定每吨一百两银子的运输费用是十万两银子,不知道你会不会愿意?”

“这个价钱很贵,不过还算合理。”

这名文武大臣想了想,开口道。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价钱很合理,就算是用马车,也没有这么便宜。

再说了,这条路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而这条路却是三天就能到,换做是任何人,都会选择这条路。

“我们的列车一次最大的运力是三十万磅,而我们只是运送货物,一次就能赚三十万磅。

如果是一个小时四十公里的话,三日就能到齐。

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六十万两。

这还仅仅是我们火车收入的一小块,更多的收入来自于我们在每一个车站所建立起来的生意。

这可是我们大部分的利润啊。”

刘熙慢条斯理地说着,将车站周围的商业区规划说了一遍。

所有人都被刘熙所说的商场上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想法给吓了一跳。

百货公司,豪华酒店,小吃街,娱乐场所,一大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东西,让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商圈。

这简直就是一个烧钱的地方。

“到时候,我岭南府城的投资,就是两成,刨去所有的费用,一年之内,我可以确保,你能拿到最少一千万两。

而且,从下一年起,我们可以得到一笔不少于一百五十万两的利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