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赶我去封地,成了最强藩王 > 第19章 你以为你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就算李肃要叛变,戚勇等人也会义无反顾地站在李肃身边。

戚勇的话,让卢道几如被一柄大锤狠狠砸在了心中。

听戚勇这么一说,曹有德的权利恐怕已经超过了县令!与之一比,自己的知州之位,简直就是个笑话。

就在刚刚,他还在教导孙慎奚做人的道理,讲求的是一个好的舞台,而不是一个好的等级。

却不想,竟然如此之早,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可即便这样,你怎么可能跑到邢州,讴骗你岭南郡的子民?”

卢道几连忙岔开了这个问题。

陆小凤道:“只要何来讴一句谎话,我们岭南就一定会兑现承诺,我们可以在这里写下一份契约。“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曹有德道。

“好吧,我就来问问,就像你刚才说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万多公斤的粮食储备。

你要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粮价越来越低,会影响到农民,你该怎么做?”

卢道几到底是知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我岭南州的粮价,的确是起伏不定,甚至还略低于别州,可都是有底价保障的。

等他们的产品卖出去了,我们就能多卖一些,赚更多的钱!”

曹有德平静地说了一句。

“好吧,那我就再来一次,你岭南贫瘠,资源贫瘠,难道要我们邢州的人在这里只会耕田不成?“

卢道几这么一想,顿时信心大增,一拂袖子,开口说道。

“对,我们家祖上都是农民,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儿子能进学堂,和他们的父亲们一起,为我们的家族争光。”

“就是,我们一般都是到镇上去,但好歹还有个能卖到田里的地方,到了岭南,连个田地都卖不到。”

有人说道。

“难道卢先生也是个闭门造车的官员?没看到那些商队都是从我岭南府运送货物吗?

我们从南方出产的各种商品,都被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京城的道路。

琉璃,香皂,镜子,还有烈酒,都是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们争相抢夺的东西。”

曹有德嘿嘿一声,嘲讽了起来。

“嗯?”安格尔一愣。

卢道几转过身来,不解地望着孙慎奚。

孙慎奚点了点头,说道:“这段时间,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商人,都是多了许多,看来他们都是要到岭南去的。“

“如今我岭南城出产的东西,已经是紧缺,来自其他地方的东西,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你当我岭南城人是吃素的吗?”

曹有德回头,一把将一直在一旁看热闹的齐勇拽了过来。

“你看看这些盔甲和兵器,都是我岭南府出产,以你们邢州的锻造水平,怎么可能锻造出这么好的盔甲和兵器?

我岭南城的人,就算是不务农,光是在工坊里干活,一个月也有三两银子。

“而且,我们王爷已经在府城建立了小学和中学,以后也会建立更多的学校。

岭南之人,无论男女,无论年龄,都可以在书院中接受教育,而且是免费的。

尔等如到我南岭来,不说家里的孩子,就连尔等自己,都可以进书院上学。

如果你的高中毕业了,城里的店铺、工坊都会争先恐后地招收你,说不定还会给你当个官员,你还担心你的孩子没有前途吗?”

曹有德向周围的人说道,脸上充满着自豪。

安王在岭南呆了三年,让岭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一片荒芜变成了一片光明,都是他的功劳。

戚勇更是下意识的把自己的胸脯都给挺了起来。

唯有他们这样的老家伙,才会明白岭南在过去的三年里到底有多大的改变。

这个男子,在岭南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目不转睛地看着曹有德的描述。

他们情不自禁地想象着自己在岭南的日子,拥有一片自己的良田,让自己的子女在这里上学,让他们在外面打工,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乾之人,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眼前的景象,却是他们无法理解的。

“还有,安王还说了,一个月后,邢州所有举家搬迁到岭南的人,每家都能领到二十两的抚恤金,只到月底为止。”

曹有德再一次扔出了一颗惊天大雷。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邢州一户平民一年的花销,二十两,这岭南城也太有钱了吧!

“属下愿意追随您,前往岭南!”

“还有我!”

“还有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一开始李肃开出来的条件是每家二十两,当时曹有德他们都认为太多了。

可李肃却说,一家五人,平均下来也不过四两,一万两,就能让二万五的居民安顿下来,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天上掉馅饼。

再说了,这些人最终还是要去岭南城买东西,其实也没损失多少。

这样一想,曹有德和柳邻都不认为自己吃亏,因为国库里的钱看起来实在是多的吓人,不用白不用。

财大气粗!

“结束了!”

闻言,卢道几意识到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掌控,任何一个平民都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

这岭南府还真是财大气粗啊!

卢道几脚下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好在孙慎奚及时将他拉了回来。

“你实在是太过分了,我要向县令讨个公道!”

卢道几话音刚落,就在孙慎奚的帮助下,狼狈而去。

曹有德等人则是忙碌着,为所有人做好登记,根本无暇顾及卢道几。

区区一个知州而已,曹有德身为一郡之主,自然不会将这件事情当回事。

类似的一幕,在邢州各地都有上演。

大乾之人,大多都是以姓氏为单位,迁移到一个村庄。

一支拖着全家老小在岭南军士的簇拥下,沿着通往岭南,一望无际的大道而行。

“...”

岭南,一座府城的郊区,一座巨大的城市之中。

一座座混凝土房屋,整整齐齐的矗立在那里。

外面看起来有些破旧,就连附近都是一些废弃的房屋,但对于刘老实一家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藏身之所。

一个多月之前,他们一家人被岭南府军押解着从邢州赶来,移岭南府军赏赐了他们一家二十两银子。

刘老实吃了三十多年的亏,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庞大的一笔巨款。

一群人来到了岭南,在官方的带领下,排队进入了各自的住处。

屋子黑乎乎的,好像是用的石料,他发现那是一种叫“混凝土”的材料,整座城市都是用这种材料修成的,是殿下亲手研制出来的。

一提起安王,刘老实就知道,在岭南百姓眼中,安王就是天之骄子,言语间充满了敬畏。

刘老实就是这样想的。

安王就是岭南的保护者,曾经庇护过岭南的子民,如今也是岭南的人。

家里一共有四个人。

大的都十八了,还没有结婚。

根据县衙的规定,一家三口被分配到了中等户型,两室一厅,一家人都能挤得下。

那个小书记说,如果他们不到别的地方去建,这个地方就可以一直居住下去,而且不用花钱。

原本刘老实还想着,这样的好地方,自己能在这里生活上,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这次带着一家子在府城转了一圈,刘老实就打定了主意,要在那里买套房子,带着一家子一起住。

镇上的房屋很不错,两楼一厅,还有一个小小的庭院。

等以后两个孩子结婚了,他们一家就可以一起生活了。

现在的刘老实,虽说还没办法在市里买房,不过他觉得,用不了太长时间,自己还是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的。

安王对平民很好,有岭南府籍的人,可以用很少的利率贷款,也可以用很少的钱买房子。

刚来岭南的三日,刘老实一家就在府城四处走走,途中还碰到一些人在找活,每个月都有三两银子。

就算是自己的妻子,一个月也能拿到两两银子。

女人还能出去赚钱?一家人都被吓了一跳。

下等人可不会在意一个女人不能出现在人前。

一想到他们三人每个月都能挣到八两钱的收入,刘老实就有些犯愁了。

他终于下定决心,要逆天而行,不再务农,而是去城市里打工。

这岭南郡,粮价还不如邢州呢,满大街都是小摊小贩。

让他在田里干活,辛苦一年,也未必能挣到多少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老实要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一家人都在城里干活,带着他的小儿子。

阅读,真是一个美妙的字眼。

据说,镇上刚从小学校出来的孩子,都是各家大工坊争相要的对象,每月十两的收入。

自家孩子肯定要念书,以后也得领十两钱。

没过多久,刘老实就在一家陶瓷工厂里,找了一个搬运货物的工作,他的长子跟着他。

一人一餐,一人一餐,就算是陶瓷作坊的老板,也不会为难他。

听说安王还成立了一个督军,凡是对劳役不敬者,一律严加管教。

今日是发饷之日,父子二人各得六两,媳妇也得二两。

都是品质极佳,银子也是足量。

刘老实将手中的银子都兑换了,一共八个硬币。

看到将近一万多的钞票,刘老实一家三口兴奋的一夜都没有合眼。

一家子的人都站在病床前,一次一次地清点着。

媳妇刘张氏,要去买布料,准备给家里的四个人,缝制一套新的衣裳。

镇上的那些布匹,听说是从京城几千里外的地方送来的,那种丝质柔嫩的质地,让刘张氏羡慕了很长时间。

老大要去购买一枝银簪子,看中的是邻村张家的女儿,如今就在他家附近的一栋水泥楼中。

然而,刘老实却是拒绝了。

刘老实想着家里三口人都可以挣些外快,就是以后考中秀才,每个月也要领十两的俸禄。

老张一家,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田地,却不知道,这岭南城,除了田地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用处。

这样的眼光,和自己的家族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还想着,让自己的大儿子找个同事赵老三的闺女,这样的条件,也算是般配。

可听说这岭南府是要照顾孩子和孩子的,不识文断字的话,是娶不到好儿媳的。

等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他就让自己的大儿子在闲暇之余,偶尔也会去学校里听讲。这条狗子年纪还小,总不能一直让它做苦工吧?

刘老实一想到自己一个多月之前,还在为生活而苦恼的事情,就更加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成亲了。

现在看到这么多金币,他有种做梦的感觉。

短短一月,自家府上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安王来的那一日,他远远看到了前来检查迁移的安王,那一众大臣围绕着安王,宛若天神下凡。

第二天一大早,刘老实便带着一块肉和一块酒,来到了院子里。

二公斤的肉,只需要二十两银子,比起邢州来,要少了一大半。

刘老实想着,他们一家人也能天天有肉食了,这就像是一个土豪的家庭一样。

岭南地区,因为出产丰富,所以粮价便宜,所以人们愿意用粮草来喂牲畜。

牲口。

而且有了李肃给的去肥方法,猪肉的生长速度更快,价格也就更低了。

他还为小儿子购置了文房四宝,打算这两天就让他上学堂。

经过一家布庄的时候,他也是一咬牙齿,从里面钻了出来,却是将一块布料别在了腰际。

用一句话来描述刘老实,那就是:漂亮!

这次来岭南,他们一家三口都是抱着要受罪的心理,都有心理建设,可谁能想得到,意外的收获竟然这么大。

一想到自己之前的生活,他就有一种虚度光阴的感觉。

他恨不得自己早到岭南,这位安王果然是个天之骄子。

一处院落中,一名男子正拿着一份密报,将邢州流民的情况,迅速的记录下来,送到京城去。

这名男子,赫然就是宗庆安排在岭南城的那位隐士,也就是他口中的“杨三多”。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初的他,因为陛下对他的看重,他从铁牌护卫,提升到了白银护卫。

他的属下,已经有了数十人,这些人,都是他在岭南府城打探消息的。

一份密函正在一匹快马的催促下,往京城而去。

岭南府城的人口迁移工作正处于**阶段。

邢州的首次迁入以后,陆续有数次迁入岭南。

李肃决定先从第一波难民中招聘几个人,然后再去建造新的难民聚集地。

李肃在首次来到岭南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让他惊喜的消息,那就是他的收获。

一张《曲辕犁》的设计图,是李肃在控制了十五万人之后,得到的战功。

李肃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或许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事情,系统会有所回应。

他将这张地图传给了各州,让各州自己去做。

有了这玩意,就能省下不少劳力了。

做完这件事情,李肃还派人把一张草图,以最短的时间内,发到了京城,并且标注了具体的用途。

对于王冲来说,这玩意对于王冲来说,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无论是玉米、地瓜、马铃薯的种子,还是曲辕的犁头,李肃都没有隐瞒的意思。

一是因为这种药材很好找,二是因为,只要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提升了,岭南出产的药材就能卖出去。

京城,大礼堂。

大乾的朝会上。

乾帝正端端正正的,听着大臣们的禀告。

“我有一份状子,状子上疏,上书安国王李肃,以强凌弱,以强凌弱,蔑视我大乾皇权。”

一位五级的文武百官上前一步,沉声道。

他的名字叫做韩业勤,在一年前就已经被调到了中书省。

“咦!你拿什么来证明?”

乾帝抬头看了一眼韩业勤道。

乾帝对于李肃,自那一次李肃返回京后,就有了很大改变。

在他心中,早就将李肃视为将来能助他一臂之力,助他一臂之力了。

现在见到有人要把自己告上法庭,他当然要问个明白。

“你连自己的孩子都能诬陷,如果你没有确凿的事实,你就应该被发配到别的地方,做一个知府。”

乾帝若有所思。

“本官手中有一份来自广扬州县令楚齐修的状子与罪状。”

韩业勤喊了一声。

“是吗?广阳府的人,为什么要告安王一状?“乾帝问道。

“楚奇秀等人,在三州七县,一共四十三位大乾七阶以上的高官血书,状告安王有三条罪名。”

韩业勤揭开盖子读了起来。

“第一,奸淫掳掠邢州百姓,造成邢州百姓数以万计,有县更是十户九无。”

“第二,扰乱了开春,邢州马上就要开春了,安王派人用武力逼迫,绑架了许多农民,让他们不做任何事情,全家都迁到了岭南,导致了开垦的土地荒废。“

“第三,你对下属的管理不力,目无王法,岭南七品县主,竟然跑到邢州来羞辱邢州知州,这是对上级的亵渎。”

说到这里,韩业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