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 第九十七章 又收下一名循吏

朱元璋看到终于有读书人不肯同流合污了,来了兴致,坐在官帽椅上不走了。

高恂知道他所要抨击的那人是谁,也知道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依旧是义无反顾:“高某说的难道不对吗!”

“你们这些浙东文官,把持着官场也就算了,还把持着科举考试。”

“整天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瞧瞧你们究竟在干些什么,嘴上骂着娘手里还摸着姑娘。”

“说的好!”朱元璋早就看这帮江南读书人不顺眼了,也预感到了一定的危机。

自从洪武初年的科举考试开始,考中科举的江南读书人日渐增多。

从洪武初年的六成,到如今已经到八成了。

再这么发展下去,以后大明官场上只会有江南读书人了,再也不会有北方读书人和西南读书人的一席位子。

朱元璋现在需要浙东文官来对抗淮西勋贵,腾不出手来收拾浙东读书人。

没想到这么一个寒门读书人,居然是说出了很多六部官员都不敢说的话。

一个衣着寒酸的寒门读书人倒是比六部官员有骨气多了,不像那些官员心里虽然不满,却一直是忍气吞声的当个小媳妇儿。

方孝孺本来只是想毁了高恂的仕途,免得以后随便冒出来一个读书人就敢顶撞他。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已经不是对方孝孺污蔑那么简单了,这是在污蔑整个江南的官僚缙绅。

“住口,你一个小小的举人有什么资格说这些话。”

“可笑,我等江南读书人凭本事考上的科举,怎么就成了把持科场。”

“是你们这些北方读书人没有用,没有才学,以至于考不上科举。”

浙东试馆、江西试馆等江南读书人们,开始呵斥高恂。

面对这么多有权有势读书人同时对自己的抨击,高恂没有像一般读书人那样,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高恂的腰杆子更加笔挺,没有丝毫的畏惧:“才学?你们也有脸说才学这两个字,要不是你们这些江南的官僚缙绅把持着各种经史子集,不肯把圣人的学说传出去。”

“自私自利的把在手里,我等北方读书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考得中科举。”

朱元璋很早就看到了高恂所说的这一点,圣人讲究一个教化,江南的官员就是为了把持科场把自私自利这四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作为皇帝依然是无可奈何,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江南官僚缙绅都杀光,拿走他们视作命根子的经史子集。

除了把江南的官僚缙绅们全部杀光以外,绝没有第二个办法拿走所有的经史子集。

方孝孺因为高恂的这一番话,不免对他有些高看了:“看来你还是有一些见识。”

“难道这能怪我等江南读书人,是这是因为祖宗的荫蔽,一代代的传承到了今天才拥有这么多的经史子集。”

高恂说到这里不想再多说一句了,和这些擅长卖弄口舌的江南读书人说话,只是在浪费时间徒增烦恼罢了。

高恂理也没理一副温润如玉君子模样的方孝孺,起身离开了教坊司这个小名利场。

连夜收拾了行李,准备去泾县寻找胡汉山。

只有遭到浙东读书人各种辱骂抨击的胡汉山,能与高恂志同道合了。

朱元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实情况,还有个另一种更大的收获,看清了方孝孺的真正嘴脸。

朱元璋在回皇宫的路上,对着旁边的唯一那人说道:“咱要是一个只会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还真的是被这帮浙东官员们给蒙蔽了。”

“自从方孝孺正式拜了宋濂为恩师以后,也算是正儿八经踏入了官场,对于他的鼓吹整天不断,差点都把他说成是诸葛孔明那般的经天纬地之才了。”

“咱本来还想着把这个人才留给太子,现在看来他在治国方面只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了。”

朱元璋最擅长的就是物尽其用,方孝孺在治国方面不行,难以委派重任。

不过倒是可以把他推到台前来,等到合适的时机为下一代皇帝打造出第二个胡惟庸。

高恂来到泾县,很快就在通政司检校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亲自监督麸糠发放的胡汉山。

这一位受到金陵官宦小姐们念念不忘的风流才子,满脸的疲惫,嘴唇都有些干裂了。

高恂作为一名寒门读书人,很清楚胡汉山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肯定是因为亲自劳心劳力的参与赈灾。

胡汉山这两天累的是浑浑噩噩,睁眼是灾民,闭眼做梦也是灾民。

已经很多天没有睡一个好觉了,刚准备合上眼休息一会儿,听说有一个叫高恂的来找他。

胡汉山强忍着睡意,让通政司检校把高恂叫了过来:“你就是高恂。”

高恂没有多说半句话,直接从胡汉山的手里接过来用来分发麸糠的水瓢,替他给灾民分发麸糠。

胡汉山从检校那里知道了高恂的详细情况,又看到他完全没有浙东读书人只会无病呻吟的做派,确定这个高恂就是像张友闻那样载入史册的一名循吏了。

高恂的到来,对于胡汉山来说真是一个意外之喜,睡了一个安心觉。

等到胡汉山再次想过来,天色已经黑了,高恂满脸疲惫的坐着地上等着他醒来。

胡汉山招呼了高恂一声,一起蹲在库房门口,吃着用来发给灾民的麸糠:“你这个人挺不错。”

“本县马也不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有话跟你明说了吧,看上你这个人了。”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给本县马做一个师爷。”

高恂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放下手里的碗筷,站起身来郑重下拜:“学生,拜见东主。”

胡汉山怎么也没想到,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高恂做了他的师爷。

前一段时间为了折服张友闻,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胡汉山不免有些好奇的问了一句:“高先生怎么会答应的这么痛快。”

“本县马知道高先生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难道就不怕别人说你为了谄媚小丞相,想要借此升官发财过来烧冷灶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