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 第五十七章 侯爷可真多

正月立春。

金陵城外的依旧春寒料峭,但寒冷的冬天已经结束,天气回暖。

时节进入了春季,田里一望无际的青苗,开始加快生长。

胡汉山在这天没有前去通济门点卯,跟着父亲胡惟庸前往了金陵城郊的江宁县。

糊春牛,打春牛。

以示劝耕。

江宁县衙早就聘请了一位纸扎匠,用竹篾绑成春牛的骨架,用春木做成牛腿。

糊上红黄纸,当年就五谷丰登,糊上黑色纸,当年的粮食收成就不好。

胡惟庸等绸缎蝠纹官轿达到江宁县,一只糊了很多红黄纸的春牛,已经涂好了颜料。

江宁知县和三班六房掌案已经在戏台边的宽阔地等着,摆好了香案。

胡惟庸下了绸缎蝠纹官轿,走到春牛的近处。

江宁县的大小官吏百姓立即下拜:“拜见左丞相。”

胡惟庸的严肃老脸没有任何变化,做了一个虚扶的动作,示意江宁县的官吏百姓起身。

随后拿起一支大毫毛笔,给春牛点睛。

春牛点了眼睛,糊春牛彻底完成了。

胡惟庸带着所有官员百姓对着香案朝拜,祈求一年的五谷丰登。

糊春牛结束以后,胡惟庸带着官员们前往了县城外官田边的春棚。

春棚里有一只桑木为骨,塑成的泥塑春牛。

胡惟庸拿起鞭子,在全县老百姓热闹的气氛里,‘啪’‘啪’打碎了春牛。

“五谷丰登呦!”

“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呦。”

“听说亲自打春牛的那位可是左丞相,今年肯定丰收。”

胡汉山附近围了一层又一层,看不见尽头的老百姓,丰收气氛十分浓烈。

老百姓一片欢庆热闹,到处充斥着立春的祥和春意。

胡汉山心里却没有多少祥和的春意,麻木的跟着父亲胡惟庸参与立春的各种风俗。

立春以后就是洪武十一年了,距离明年九月的‘胡惟庸案’只剩下一年九个月的时间了。

另外,这次前来江宁县,胡党的侯爷们全来了。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汝南侯梅思祖、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河南侯陆聚......

难怪明年要掀起‘胡惟庸案’了,换了任何一位皇帝见到这么多手握重兵的侯爷结成了党羽,都会头皮发麻。

胡汉山比皇帝还要头皮发麻,穿着厚实的绸缎袄子,手脚一片冰凉。

唯一的安慰就是,旧部最多的两位侯爷之一傅友德没有跟来。

胡汉山用《六世三藏》进行摆烂,效果显著,让傅友德和胡惟庸产生了嫌隙。

虽然没有明说与胡党断绝关系,但已经从联姻的亲密朋党,降低到不怎么来往了。

劝耕不是庆贺宴,这么多侯爷聚集在一起是为了国事,还是对于大明最为重要的春耕。

百姓里有着不少锦衣卫番子,只是负责监察。

胡汉山麻木的跟着父亲胡惟庸进行完了立春劝耕,坐着绸缎蝠纹官轿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只有一个念头。

躺平。

摆烂。

赶回左丞相官邸,除了胡惟庸胡汉山父子二人,还有江宁县的户房掌案张友闻。

胡惟庸作为正一品的左丞相,却从县衙带来了一名连九品都不是的胥吏掌案,一定有着什么深意。

胡惟庸只是说了一句:“为父已经与陛下说过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去修缮管沟。”

说完,胡惟庸就准备赶往皇宫。

在临走以前,胡惟庸多说了一句:“做好这件事,为父就能让你凭借政绩调离五城兵马司,去金吾卫做个佥事,熬个一段时间的资历便能坐上金吾卫指挥使的位置。”

金吾卫指挥使?!

胡汉山还没从胡党有那么多侯爷的惨然里缓过劲来,听到老爹胡惟庸又要安排他去金吾卫做指挥使。

彻底麻了。

这是在逼洪武皇帝赶紧杀人。

估摸着刚从五城兵马司调入金吾卫,就要掀起‘胡惟庸案’了,不用等到明年九月了。

但是修缮管沟这件事,是洪武皇帝钦点的,又不能不去。

胡汉山只能选择摆烂了。

等到左丞相胡惟庸离开了官邸,张友闻一个小小的胥吏,竟是一点也不怯场。

张友闻不卑不亢的拱手道:“胡小旗,咱们还是前往大中桥巡视管沟的情况,再来商议怎么进行修缮。”

作为一个县衙里的小小胥吏,应该卑躬屈膝的谄媚才对。

张友闻没有半点谄媚的意思不说,也没有一通吹嘘的保证,在左丞相长子面前体现他的能力。

抓住唯一鲤鱼跃龙门的机会,永久成为左丞相长子门下的师爷。

张友闻的不卑不亢和务实引起了胡汉山的欣赏,难怪左丞相胡惟庸会把一个不入流的户房掌案带过来。

暂时成为胡汉山身边筹谋划策的师爷,处理修缮管沟这件事,而不是从众多胡党官员里挑选。

胡汉山带着张友闻前往了大中桥,这一次修缮管沟主要就是以大中桥为主。

张友闻从牛车走下来,望着金陵大道两侧青砖黑瓦的屋舍。

仔细观察了很久,张友闻摇了摇头:“大明府县里的屋舍前,按照规定都修建了官沟,也就是常说的管沟。”

“用来排水,保证府县的整洁。”

张友闻指着附近房屋的,用心介绍道:“请看这里,这些向外延伸的屋檐叫做虚檐和披檐,要以官沟为线,不能逾越官沟。

不然的话,就会把官沟堵死。

到了雨季以后,官沟不能进行排水,水道不通,就会出现骤涨漫街。

最终造成府县的内涝。”

胡汉山明白父亲胡惟庸让他修缮管沟的用意了,确实是一件惠及官员的良政。

但街道两旁的屋舍大多都是老百姓的住所,官员们居住的二三进大院在后面。

只要拆了这些屋舍确实可以让官员们有益,市井百姓就要遭殃了,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民。

胡汉山忍不住说了一句:“金陵早在东吴年间就建成了,历经唐宋元这么多朝代。”

“侵占管沟又不是大明老百姓干的,现在却要他们来承受,实在是不讲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