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儿郎 > 569:坑货的威力

大宋好儿郎 569:坑货的威力

作者:史小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说这如今这世上谁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他,第一个就是王臻,刘姝应当也会。

秦为得了夸赞,就得意的道:“臣在河间府多留了两日,结果辽人果然派人来刺杀,事后饶东来说是辽人顶尖的密谍……”

赵祯一听就急了,说道:“可危险?朕就说要多带人在身边,怎么就不听呢?”

“臣早有准备。”

秦为觉得赵祯这是低估了自己的智商,“臣多留几日,只是想引出些人。结果就来了几个密谍。最后只逃脱了一人。”

“竟然逃脱了一人?”

吕夷简有些失望,宰辅的世界里,一点缺憾都是不完美的。

不过赵祯却顾不得这个,只是点头道:“人没事就好,一个密碟而已,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秦为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陛下,臣是故意放跑那人的。”

众人不禁一怔,秦为说道:“当时那些刺客都被埋在了废墟下,臣胜券在握,就和饶东来说……先前剿杀辽军是辽国的国舅爷的人送的消息,此次刺客来袭,也幸亏国舅爷的人及时通告……”

耶律隆绪的小舅子不少,但能掌握辽军机密的,也就元妃萧褥斤的哥哥萧孝穆能做到了。

他是辽国北府宰相,身兼北院枢密使,只有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将辽军的消息传出来。

君臣面面相觑,只觉得一股子寒凉在脊背那里升起。

这人竟然给萧孝穆挖了个大坑……

若是耶律隆绪因此心生猜忌,等他的死后……那萧孝穆的‘顾命大臣’身份可能会有变化,就连太子耶律宗真也会因此警惕。

毕竟这位舅舅的权利太大了,能仰仗是一回事,但同时萧孝穆对他的威胁也是巨大的。

这就是为何少年登基后的耶律宗真,竟被生母夺了权柄,甚至险些学了武唐……这其中定不乏萧孝穆的原因。

吕夷简急促的说道:“萧孝穆是辽国的宰辅,若是耶律隆绪因此对他生疑,那对大宋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儿……”

只是能干这种事儿来,吕夷简真不知该夸还是该骂……

萧孝穆算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竟然遇到了秦为这个坑货!

“哈哈哈哈!”

赵祯突然就笑了起来。

王尧臣也笑了,渐渐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干得好!干得好!”

赵祯笑的不住的咳嗽,然后说道:“朕在想萧孝穆得了消息定然会喊冤,可耶律隆绪父子俩肯定不会大动干戈,但这根刺却是埋下了……一旦耶律隆绪咯嘣了,萧孝穆的位置就会变得敏感……”

若没有这件事儿,等耶律隆绪死后,萧孝穆就是妥妥的顾命大臣,这根本就不用考虑……

可若是这事儿发生了呢?

帝王是个极其敏感且容易猜忌的物种,就好比当年的曹操梦中杀人是一个道理,能可错杀不能放过!

“狗咬狗!”

王臻揉揉笑痛的肚子,很是形象的比喻了一下。

“对,狗咬狗!”

赵祯笑道:“听说那个耶律宗真的弟弟耶律重元也深受他的喜爱,若是他逼急了萧孝穆,你们猜萧孝穆会不会因此选择换人站队?”

赵祯越说越激动,不免冲动道:“此事若是能成,秦为,朕许你大功!”

秦为躬身谢恩,心想他们肯定会斗起来,到时候你可别赖账。

……

“那个年轻人很不错。”

赵祯这几日用膳都会在延福宫,也不知他是想让刘娥感受一下最后的亲情时光,还是担心这个权倾一时的老娘会在临死之际给他出幺蛾子。

天气热起来了,可赵祯中午依旧要吃羊肉,年轻人火力旺,什么样的食物都能消化的掉。

羊肉很嫩,而且还是红烧的,看着格外的有食欲。

刘娥也想吃,不过也知道,若是她吃了这份羊肉,那无疑就是催命的晚餐。

刘娥也有一份,但她只是吃了两片,然后就停住了。

宫女给她喂了些清粥,她用手绢抹去了嘴角的汁液,问道:“他又做了什么?不是说去了辽境么?回来了?”

大宋之事瞒不过刘娥,可她的这句话却让赵祯心中舒坦了不少。

朕才是这大宋之主,一切事情都要朕先知道,这才附和礼法……

赵祯吃了一片羊肉,舒坦的道:“他不但剿杀了那股挑衅的辽军,南京道的那些辽官要倒霉了。”

这个是预料中事。

赵祯忍不住用炊饼蘸着红烧羊肉的汤汁吃了一口,甜咸的口感让他满足的不行。

“他还设法让辽人相信那位国舅和大宋勾结……这可是天大的机会,一旦成功,宋辽五年内不会有战事。”

刘娥闻言顿时忘记了那道让人流口水红烧羊肉,苍白的脸上露出几分喜色道:“如此辽人就要内乱了!”

“目前不清楚……”

赵祯舒坦的道:“不过萧孝穆是重臣不会任由,他是不会任由耶律父子猜忌的,若是对方做得太过,他还真有可能出手。”

这是好事,也是喜事。

刘姝显得脸色红润了不少。

“三月家里办喜事儿,大朗进宫跟哀家聊了许久,口中称赞秦为,刘家能与秦家交好,也算是好事儿……”

她说话时看这赵祯,仿佛是在等他的反应。

赵祯笑道:“自然是好事儿,刘标这些年也算安稳,能与秦家结亲,至少今后刘家能在汴梁好过些……”

别管刘娥在不在世上,刘家压根就不可能得到重用,至少在刘娥死之前不会。

所以他不担心这个。

刘娥这么说,也无非是想为刘家族人的将来某个前程,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若赵祯连这个都要计较,那就未免显得太狭隘了。

但算计依旧是他的本能。

……

“见过官人。”

远行归来,妻子的迎接是最好的解乏剂。

秦为一进门,就迎上了小跑而来的刘姝,她虽表现的淡然,但脸上奔跑所致的潮红却出卖了她的稳重。

“辛苦你了。”

“不辛苦。”

夫妻俩才成亲就分开了,骤然相聚,生疏感一时还消除不了。

刘姝的脸上渐渐多了笑意。

她不时看一眼秦为,心中的生疏在消散,换做的都是浓浓爱意……曾几何时,她也曾幻想过能够嫁与他为妻,就算贫苦一生也甘愿。

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她不仅如愿嫁给了他,更是与之恩爱不疑,人生还有什么比现在更值得庆祝的吗。

夫妻俩的再见重逢,相顾无言唯有爱在眉眼中流转。

随后秦为就去了汝南郡王府。

赵允让看着白了不少,秦为也不客气,一进门就坐在了大堂上,仆人也笑盈盈的给他侦查。

“你弄得那个复合肥已经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什么事去看看?”

赵允让来时手里还拿着两个苹果,随手扔给秦为一个,二人一边啃一边先聊着秦为离京后的各种事情。

“明日吧,今日歇歇……”

秦为是个急性子,很少肯把今日的事情推到明日去做。

可他如今成婚了……

赵允让一副我很懂的笑容,贱贱的挑眉道:“某懂,小别胜新婚嘛……不过秦兄可要急着节制,哈哈!”

……

秦为走了两个多月,汴梁风平浪静。

有了上次陈新的例子,那些权贵们都老实了不少,无人再敢出头找晦气,毕竟他们的对手可不是善茬,那可是敢杀人的主儿。

赵祯听闻秦为去了汝南郡王,第一反应就是笑,然后淡淡道:“不愧于心,自敢光明正大,若他遮遮掩掩的,倒是心里有鬼了……”

帝王的思维就是这样,往往在识人断物上,他会与寻常人反着来。

秦为不知道这是本能还是本事,但终究是一件好事,至少赵祯对他的信任依旧。

第二天,秦为并未睡懒觉,而是起床去弄早餐。

“在河间府吃的牛羊肉多,可吃多了那些肉,却想着家里的酱料……哪里都不如家里好啊!”

秦为做了红油拌面。

麻辣的酱料把面条变成了深色,刘姝试着吃了一口,然后就秀眉以扬,赞道:“好吃,这样的吃法杭州和汴梁都没有……”

段玉端着碗和孙好民几个人在门外连廊下吃饭,闻言也抬头道:“娘子,咱家郎君做饭那可是有口皆碑的,要不咱家的秦记也不会那么红火。”

来自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夸赞,让秦为心满意足了。

吃了拌面,赵允让就来了。

“秦兄,今日要称重。”

秦为想歇息一日,可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只得出门。

“我出门一趟,午饭估摸着就不回来了。”

“知道了。”

刘姝很自然的应了,就像是老夫老妻般的,但她依旧在抱怨……

“也不知道黛玉如何了。”

秦为一路到了城外的庄子上,管事带着几个老农等候多时了。

“见过郎君。”

秦为在河间府剿匪的成功让庄上的人也颇为自豪,老农们在说着复合肥的好处,赵允让在边上发现他们的记忆力很好。

那么那天所谓的神器就是故意拿来忽悠人的说法。

晾晒场上,那些庄户在装袋。

秤已经准备好了,几个健壮的庄户在边上准备抬麦子。

“会有多少?”

赵允让有些期待的问道,他希望能真的多一斗,那样的话,复合肥的推广就方便多了,对朝廷对秦家都是好事儿。

庄户人家农闲时节没事干,收集些东西堆肥不是难事,只要有效果,天下人都会效仿。

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无量!

“见过郎君。”

众人叉手行礼。

秦为笑眯眯的道:“免了免了,开始吧。”

于是几人配合开始称重。

“上次他们说能多一斗,秦兄,若朕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万家生佛啊!”

万家生佛?

你还真敢说……

不过这事儿放到现在,说是造福万世也不为过。

秦为矜持的道:“只是为大宋做些事罢了,哪里值当青史留名。”

留名吧!

天生九年,秦为制肥,亩产增一成,海内欢呼,遂仁宗敕封国公爵位世袭子孙!

先称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麦子,这个速度很快,连续三亩地称下来,有人说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秦家庄的地还算是不错,一石一的产量也算可观。

“好!”

秦为点头赞道:“你们都是勤奋的。”

将军的本职是保家卫国,文官的本职是治理国家,工匠的本职是打造器具,商人的职责是赚取利益……

农户作为大宋的根基,他们的本职就是种地,被人夸赞本职工作干得好,庄户们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开始称那三亩地的麦子了。

一袋袋的麦子被称重,然后记录。

“三亩地分开称。”

秦为很轻松,赵允让很纠结。

他不在乎复合肥的功效,他担心的是秦为……万一这事儿没戏了,传了出去那秦为恐怕会丢脸。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会儿过去看看称重,一会儿回来长吁短叹。

他也进入角色了。

历史上的三十年后,他的儿子赵宗实登基为帝,不过他已经先一步去世了,而他的功劳却不能抹杀。

在大宋历代帝王中,能教出神宗那样骨头还算硬的子孙,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眼前就是答案。

“他们说大宋稳的很,辽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顾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会被欺凌。今日这里造反,明日那边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后呢?”

赵允让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员越来越多,军士越来越多,耗费越来越大……钱粮从何处来?还得从百姓的身上来。可百姓本就生活艰难,怎能肆意盘剥?”

“冷静。”

秦为很满意他的态度。

这是一个愤青赵允让,而大宋的未来就需要像他这样千千万万的愤青,才能转变之前孱弱不堪的状态。

等到他的子孙登场,被一个如此激进的祖辈教导长大,他们绝不会安心等死,他们会革新,甚至会革命!

一个民族想要兴盛,这两样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秦为很庆幸,他没有看错赵允让。

也庆幸他遇见的这个大宋此刻还没那么糟。

一切都还有机会!

一切都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