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儿郎 > 499:那么我来如何?

大宋好儿郎 499:那么我来如何?

作者:史小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宋的三冗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

以前也有人提过这个问题,只是那些人只敢私下里谈论,却无人敢真的站出来抨击这些问题。

现在,一个名叫秦为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他言辞铿锵的指出了大宋的诸多问题,并且扬言要付诸于行动。

若秦为此刻名满天下,而且位高权重,那也就算了,权贵们就算要反击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施压和排挤。

可如今秦为就是个权不高、位不重的蠢货,而且年轻的让人发指。

他没啥权利,只是个愣头青。

所以大家就更不能坐视不管了!

否则以后谁都能喊一嗓子,到时候成了气候就尾大不掉了。

那些人喊三冗是个大问题,每年都喊,但更像是口号,表明自己忧国忧民之心,过后就消散了。

可秦为不同,这小子会下黑手。灾民编为厢军就是被他给搅合没了。

所以要高度警惕啊!

秦为走向了边上的小摊,早上刘姝睡懒觉,起来晚了些。秦为担心她生病,就拖延了一阵子,早饭也没吃。

他准备买几个羊肉汤包垫垫肚子,所以脚步走的不快,但腰杆很直。

经常早锻炼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走路腰杆挺直,脚下就像是安装了弹簧似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出了一个脚印。

那个小贩在笑着,觉得秦为能吃自己做的汤包,那就是天大的体面。

他本是在微笑,突然就有些愕然,有些局促的看着秦为身后。

秦为顿时生警惕,就听不远处一个苍老的声音喊道:“小心!”

他不再犹豫迅速转身,看都没看就摆拳挥了出去,这是遇到危险后的本能反应。

呯!

摆拳是借助腰腹力量和转身的惯性力量,所以威力很大,秦为只觉得拳头击中了人体,然后就看到一人轰然倒下。

周围一阵惊呼,接着众人都看向了王尧臣。

王尧臣刚才就在后面,所以才能看清有人准备撞向秦为。

“打死人了!”

尖叫声撕破了凌晨的黑暗,无数人在看着这边,他们张开嘴,白气从嘴里吐出来,看着就像是……

一群种马!

而且是一群不安的种马!

倒地的是一位官员,他正躺在地上不住的抽搐着,这一拳把他打懵了,幸好没击中要害,否则真会出人命。

秦为看了眼周围的‘看客’,下意识甩了甩手腕儿,然后无奈的耸耸肩道:“他偷袭,某这是下意识反应……”

有人愤怒的道:“他只是去拍你的肩膀!”

众人看着那人倒地不起,不禁同时吸了口冷气……

秦为这人下手够狠啊!

倒在地上的官员依旧起不来,并且不住地哀嚎着。

渐渐的,那些怒火在郁积。

因为秦为犯了众怒……

这个愣头青啥也不管,就站出来傻乎乎的叫嚷,想要驱除那些冗官、冗费。

可他却没有想过,这冗官是怎么来的?

第一是蒙阴,每年皇帝都会恩赐许多权贵官员的子孙,他们的体量何其庞大,大到让人目瞪口呆。

恩赏起源于真宗,这个疯子从澶渊之盟后就开始了各种作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各种礼仪。

每一次礼仪都是一次机会,权贵官员们可以趁机上奏,为自家儿孙,甚至可以为自家的门客求官……

更离谱的是,真宗竟他娘的也会答应!

国家公器成为了帝王笼络臣子的玩具,可笑又可悲。

每年靠恩赐为官的人数在五百人左右,甚至远远超过了正规科举入仕的人数!真宗在位几十年,恩赐了多少官员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大宋的官员队伍终于越发的庞大了。

可官位就那么多,怎么办?

没关系,小问题,咱们创造些官职不就是了……比如说看门官、看家官……于是官职越发的多了,职责越发的模糊了。

本来一个部门就能干的事儿,被几番折腾下分解的支离破碎。

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被这个衙门干一点,那个衙门干一点,结果越干越多,越干时间越长。

就好比一天、一人就能干完的事儿,现在得五六天、七八个人才能完事。

若这些好好干也就算了,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是混吃等死的,各部门官员之间相互扯皮,或是不管事。

这就是人浮于事。

但这样依旧无法安排那么多官员,怎么办?

然后官职成了挂名……这就是所谓的恩蒙!什么职位都没有,但却有各种名称、各种说辞的官位。

大家甚至连上班打卡都不必了,就顶个名称就能公然吃皇粮、拿皇饷!

反正大宋有的是钱粮,养着他们就是了。

这些人就像是米虫,隐藏在巨大的粮仓里,悄悄地蚕食着内部的精华,他们无法分离,一旦拉扯就是满地鸡毛。

当年赵祯和范仲淹曾经尝试着把它们拉扯下来,结果那痛苦无法承受。

现在秦为来了,他不仅要重走历史上那段艰难的革新之路,更是提前了二十年!

没有任何征兆和缓冲,他就这么赤果果的暴露在了无数敌人面前,企图用一人之躯,挡住这些凶残的蛆虫。

那些目光渐渐变得冷漠起来。

“他打死人了!”

“这是当众殴人……罪不可赦!”

“谏官何在?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当如何?”

“快去请了郎中来!”

“他竟然在笑!你们看呐,秦为竟然在笑!”

秦为是在笑,笑的很是轻蔑。

王尧臣走了出来,他转身面对着这些权贵官员,说道:“这不能怪他!老夫分明看到是那人想要撞过来……”

那些冷漠的目光转到了他的身上。

鬓发斑白,眼神苍苍。

王尧臣的腰微微弯曲,仿佛是不堪这些目光的重压,他继续说道:“大宋的冗官已不容忽视,大家去问问三司,去问问政事堂的王臻,再问问枢密院的庞籍……大宋的钱都到哪去了?”

王臻走了出来,站在了王尧臣的身边。

两个身形偻捋的老汉遮住了秦为。

“都去养兵,养官了,可还不够。每到下半年,三司就会绞尽脑汁去寻摸钱……否则就发不出俸禄。那么多军队和官员的俸禄发不出来是什么后果?乱,大宋就会乱……”

这是一个死循环,一旦开启就很难终止。

“官员会越来越多,可钱财却就那么多,奈何?”

王尧臣苦笑道:“若再不能制止改革,这个大宋总有一天会被拖死,到那个时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王臻更是向前一步,挡住那些凌冽的目光,大声说道:“一个年轻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秉承着一腔热忱的指出来,他有何错?”

那些目光依旧冰冷。

这个世界终究是丛林法则,吃饱饭才是最关键的,谁能吃饱是谁的本事,至于其它……关我逑事!

什么大宋,和我有半文钱的关系吗?

就算换了个王朝,那我们依旧是我们,该吃吃、该喝喝!

若说大宋是一个巨人,此刻已经被这些虫子啃噬的体无完肤,可他们却觉得无所谓,大不了换个人来继续啃噬就是了。

这是本能,贪婪的本能。

“不能了呀!”

王尧臣的白发在风中拂动,他怒吼道:“他们都在害怕,害怕一旦撕开口子却承受不住压力,可老夫不怕!要动手吗?那便冲着老夫来吧!”

终于出来了!

改革从来都是血腥的,不弄死几个人,不冲垮一些势力,这事儿成不了……这个老汉发疯了!

他要公开支持改革了吗?

王尧臣的目光渐渐锐利,怒不可遏:“你们除去污蔑还会干什么?这个年轻人才二十岁便一心为了大宋建功立业,可你们呢?你们又做了什么?你们只会在背后诋毁,只会排除异己……你们做了什么正事?!”

王臻的腰渐渐笔直,他来到王尧臣身边,目光坚定:“今日老夫在此,你们若谁觉得贪腐不该查,冗官不该费的,站出来!”

秦为的目光复杂,微微摇头。

革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是某几个人就能做到的,他需要无数个志同道合的人欣然仅从。

本以为孤军奋战,却不曾想身后有千军万马!

这一刻秦为从未觉得如此的坚定。

什么狗屁讲道理,这个天下需要的是革新,而不是靠感化或是讲道理,这些人若是道理能讲通,还用得着革新吗?

打嘴仗,那是蠢货才干的事。

手腕要灵活,能引导就引导,该强硬就强硬,大宋说是帝王的,不如说是这群权贵官员的。

而在他们的下面,无数豪绅文人在引颈期盼着,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官员。

这个局面不打破,革个屁的新!

秦为在冷笑着,他知道赵祯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小皇帝了,掌权之后的赵祯正在飞速的积蓄力量。

他不是不想革新,而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开战。

秦为也在积蓄力量,国子监就是最好的基地,无数学生从这里出去,最后成为革新的力量。

最关键的还是军队。

他现在不肯把那些黑火药拿出来,就是因为时机不到,一旦贸然出手,弄不好就会成为一场灾难。

武器和战争永远都是在为政治服务,这一刻秦为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他抬头微笑,就看到了庞籍。庞籍没有犹豫,脚步坚定的走了过来。他站在了王臻的另一边。

三个人像一堵高大的围墙,悍然挡在了秦为身前。

秦为却笑着走了上去,站在了王臻的右边,与他们并排而立。

你们不怕风险支持我,我又怎会躲避?

吕夷简咬牙看着这一幕,他也想走过去,但他知道不能。他是首相,一旦站队就会引发党争。

何其震撼!

他觉得身边有人走过,下意识偏头看去,却是范仲淹。

范仲淹自嘲道;“蝇营狗苟小半生,没曾想却被个少年醍醐灌顶了一番,老夫自认大宋需要改革,可却始终没有满处这一步,总以为是时机不够成熟……现在看来,不是时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怕,怕力不从心,又怕失败的代价承担不起。”

“可现在……”

范仲淹脸色异常坚定,冷声道:“少年毅敢仗剑,我等若再龟缩,哪还有脸再苟活下去,大不过一死而已……老夫何惧之!”

他缓缓走了出去,周围有人在惊呼。

“范仲淹……”

“他竟然也站出来了!”

这是站队!

范仲淹微笑着走了过去,说道:“老夫也觉得这官多了些,本想好好规划几年再向陛下谏言,可现在……老夫却等不及了!”

他站在了庞籍的边上。

而后是晏殊,一言不发的站在了范仲淹身旁。

他是开封府尹,本不用来上朝,可今日他却来了,本想看看那个高呼改革的年轻会是怎样下场,要不要在他危难之际绑上一把。

可现在,他庆幸自己来了。

然后,一个官员默默的走了过来,一个接一个……这堵由人组成的墙越发的厚实和宽阔了。

秦为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会支持自己。

他吸吸鼻子,觉得眼睛有些发酸。

身边的王臻说道:“你别以为大家都是软骨头,只是时机没到罢了……现在你既然掀开了这层盖子,那我等便与你拼上一把又何妨!”

今日他带头呐喊,于是这些人就站了出来。

这个大宋从不乏仁人志士,从不乏勇气,但这些勇气需要组织起来,妥善引导……若说革新手段是术,那么整合这些力量就是道。他们只顾着术,而忘记了道这个根本。

今日秦为无意间的一次举动却引爆了这个根本。

他今日本来只想亮个相,告诉这些人自己是最坚定的革新派,为将来做打算。

因为他的筹码从来都不止压在了赵祯身上,他还有更远大的筹码,赵允让的儿孙,还有国子监里源源不断的年轻学子。

历史的车轮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当初的范仲淹、王安石都在大宋的革新中折戟沉沙。

以至于繁华锦绣的北宋王朝,连两百年都没坚持住就草草收场。

那么!我来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