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儿郎 > 二百九十一章:砸出一个大宋第一高校

大宋好儿郎 二百九十一章:砸出一个大宋第一高校

作者:史小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为循声看去。

见一个学生在队列之外冷笑,就说道:“从现在起,秦某的任何课程都与你无关,以后这教室里,但凡秦某在,你就不可几近一步,否则老子打断你第三条腿!”

国子监本就是这些官宦子弟混日子的存在。

这个身材高大的学生都特么二十多岁了还在厮混,可见是没啥前途。

我不是你爹,所以你想怎么着都行,只是别后悔。

甄良一看是国子监里功课前几名的梁生,心中就松了一口气。

秦为想着折腾就让他折腾吧。

这个两声好歹留下给儒学做个面门。

……

“国子监的学生又去上课了?”

赵祯觉得这事儿有趣。

之前还统统生病不来,这才几天怎么就上赶着要求学习了。

叶双愁束手站在那儿,恭敬说道:“秦为教授了几日的地理知识,把这天下九州都的地域风貌全都囊括其中,甚至连海外千万里的地方都有涉猎,上到远古下到当今,那些学生都趋之若鹜,为此还被罚跳,好几个都受了伤,只是为了能去学他教授的地质杂科。”

这般厉害?

国子监是教授儒学的地盘。

诸子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几代王朝传承千年的学术,没人能够取代。

就算其他学科再优秀,也无人能够撼动儒学的地位。

他让秦为去那里就是镀金的,这一点连皇帝都承认。

可这少年竟然真的打出了一片天地……

宰辅们也陆陆续续的得了消息。

大家都有些愕然。

秦为有才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他若是个庸人,司事局早就被朝臣各部给撕碎了。

可有才并不能代表什么,许多事情不是你有才华就能解决得。

就比如这国子监的镀金之旅。

你秦为想要文武全才,想要凌驾于诸位朝臣之上,说白了就是你想做圣人!

可你这却打脸了无数人。

就算是陛下想树立一个权臣的典型,可你也要经过无数的斗争才行。

宰辅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他们用了几十年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你秦为何德何能?入朝才不到四年,你凭什么就要文武全才了?就凭你会巴结小皇帝?

人家不踩你踩谁!

至于什么‘学生哭着喊着要上课’,宰辅们下意识就把这认为是秦为刷了手段。

毕竟他会巴结的同时,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权臣,这点手段他还是有的。

随后宰辅们就懒得管了。

你要做圣人自去就是了,反正以后摔下来的不是我们。

……

“这是一次机会!”

秦为已经改变了初衷,他觉得国子监和太学将会是一次机会。

以前他觉得大宋想要改变积弱的现状,首要任务就是强军。

现在看来,强军是不必可少的,但在这之前,首要就是先改变人的思想。

这些学子都是大宋未来的支柱,只有先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才能进而改变大宋的观念。

赵允让的眼睛一亮,说道:“你莫不是想在国子监和太学教授这些学识,然后他们就成了你的班底?”

“龌龊!”

秦为大声辩驳,掩饰住心虚,说道:“照你的说法,以前国子监的教授们岂不是都有班底?在哪呢?”

赵允让摇头道:“可你这个不同,这些日子以来你教授的这些学问,连某都痴迷于其中,觉得深不可测,深不可测啊!”

秦为已经在畅想着未来的日子了。

范仲淹改革靠的是什么?

班底!

可他的班底却不牢靠,而且人太少了……这才导致了最后功败垂成。

可若是我重振国子监和太学呢?

假以时日后,这些学子入了朝堂,他们学了我的知识,认同了我的观念,那将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甚至都不用刻意引导,他们就能将大宋身上的这些弊端看清楚,从而自发的开始改革。

大宋做官可是容易多了,几年就是一次升迁!

只要他们能通过科举,到时候只要稍微运作一下,这批人升官上来。

他们或许不能接触到权利的中枢,却是底层最有执行力的一批人。

哪怕你是宰辅,发下来的政令也是要靠这些人来执行的。

到了那个时候……我靠!

谁能挡我!

一出手就是千百来号人上阵,上面的政令到了地方,谁还管你初衷是什么,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什么清流党、守和党,都滚蛋吧!

想到就要做到,秦为一溜烟进了宫。

“什么?你要重振国子监和太学?”

赵祯觉得秦为就是一时的热情,不过国子监和太学没落了也不是好事。

现如今大宋的最高学府,俨然成了那些权贵官宦家的镀金通道。

那些没什么本事的官宦子弟,混个国子监的名额,就能直接参加科举省试。

这让那些从地方上,真正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子,怎么活?

他们没有国子监学子的身份,就只能从最低级的乡试开始,再到洲考、然后才能到省试,再到殿试……

不过那些真正有才学的官宦子弟是不屑于走这种捷径,毕竟脚踏实地根基才稳。

赵祯也想改变这一现状。

给大宋朝堂输送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当然,大宋不缺文人,所以这对赵祯来说可有可无。

他摆摆手道:“你若是能说动甄良,那就随你。”

国子监和太学本就管理松散,想要彻底整改绝非易事。

所以赵祯觉得秦为只是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事儿,新鲜几天罢了。

给他去,好歹他有钱,多少能为国子监和太学做些好事。

可消息不断传来,赵祯也有些坐不住了。

“陛下,秦为又要砸钱了!”

许茂则带着最新消息小跑进来,喘着气道:“他以国子监的名义发了檄文,说是聘请天下有才之士来国子监任教,而且要是大儒之士,就是那种曾经教授过许多进士学子的真正的大儒!”

这……

赵祯有些蒙圈,他喃喃道:“那些人可都是风骨之人,他们去能屈尊来国子监这种官家子弟镀金的地方?”

“他们是不想来……”

许茂则苦笑一声,摇头道:“可加不住秦为舍得砸钱啊!一个大儒一年薪俸两千贯!……陛下,两千啊!就是当朝宰辅也不过如此了吧?”

“竟如此豪……”

赵祯想说他怎们能如此豪横?

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他老爹在世时曾写过的一首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一首劝学诗,真真切切写尽了天下学子寒窗苦读的真正初衷。

说什么忠君、忠国、忠社稷!

说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只有这样,这些所谓的志向和报复才能有机会施展。

若天下钱财不再动人心。

谁还愿意寒窗十年求功名?

赵祯摇摇头,他不知该说什么了。

用钱买学问,这事儿看着荒唐。

可却是钱买年来历代先贤用各种案例留下来的金道理……

他只能在心叹道:想你秦为此时舍得砸钱,到时候万一赔了,别来找朕哭就是了。

……

秦为又要搞大事了!

国子监聘请大儒的消息一传出来,整个汴梁都沸腾了。

当今天下以仕途为尊,做官是每个大宋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梦寐以求有的毕生心愿吧。

为了这条仕途之路,他们情愿付出一生。

只是用银钱来衡量一个大儒的价值,这样真的好吗?

那些自诩清流的学子朝臣顿时骂声一片,说秦为这是有辱斯文。

可他们却不能因为此事弹劾……

人家花钱了,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这事儿就算论到天边儿去,也没人能挑出毛病来。

而他们只能去抨击那些为了银钱而屈身于国子监的那些大儒们。

可问题是,那些大儒还真就不在乎这些。

这么说不对,应该说秦为给的代价太诱人了,别说是这些大儒心动了,就连许多朝臣都恨不得辞官来应聘了。

大部分人做官是为了什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除了为钱为名,他们还能为了什么……

一年两千贯的薪俸啊!

刚开始还有大儒顾及名声不愿出面,可随着有人带头,这些大儒也不在乎什么名声了,纷纷倾巢出动。

用赵允让的话来说就是。

我活了快二十年了,头一次见汴梁城里冒出这么多的大儒来。

这些人大多是有真本事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官。

若放在以前,那定然就是文人墨客的风骨,他们情愿做一个教书育人的传道者,也不愿染上官场里的那些污浊。

可现在他们只有一个理由,为了钱!

而且钱到了一定数量,其实更能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儒?

以前大家的评论观点多有不同。

现在统一只有一个标准——你值两千贯吗?

年薪两千贯以上的不一定是大儒,但不值两千贯的,那就一定不是大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