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儿郎 > 卷一:好少年名扬汴梁 二百一十七章:试试吧

还是那句话,这些事情应该有人做,可他却不希望是秦为。

前方多么艰险,一个不好就是万劫不复啊!

秦为却笃定的摇摇头。

谁敢借钱不还!

你当这是民间借贷吗?

然后他接着解释道:

“他们不敢……在那些百姓的眼里,朝廷就是庞然大物,碾死他们比碾死蚂蚁更简单,而且……他们有了本钱种出了粮食,可土地却是拿不走的,若不还钱,他们的土地就会被收走,这个账百姓们还是算的清的。”

说句难听话。

历来都是民怕官,还没有哪个朝代是官怕民的。

不还钱,他们也得敢啊!

秦为看着小皇帝和宰辅们,叹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少小离家老大回,落叶归根……陛下,若非不得已,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谁愿意去暴动?”

大殿内安静了下来,人人都在思索着秦为的话。

大宋的财政情况毫无疑问是紧张的,而根源就是出自于那庞大的军费。

三冗三冗,最多的就是军费。

那不是军队,而是吸血鬼。

把大宋的血液抽干的吸血鬼。

也许这些问题赵祯心里也是清楚的。

可这些对目前的他来说根本就是无暇顾及的事情。

赵祯现在最关心的是皇权,是怎样才能从老娘手夺过属于皇帝的权利。

直到多年后,他大权在握之时也曾想过要改变这些现状。

然后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革新,也曾壮志勃勃的想要大宋掀开那些压在身上的沉重枷锁。

可结果就是,顺风顺水惯了的赵祯,从来没有体验过什么叫挫折。

所以现实给了他一个无情的小嘴巴。

然后这个可怜孩子就被抽蒙了——咋办?那些人太凶悍了,干不过啊!

那算了,朕认怂了,咱不干了还不行么。

然后作为皇帝的赵祯率先折戟沉沙,紧跟着范仲淹等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老赵,你不仗义啊!

大家失败不打紧,问题是你干倒半路跑了,我咋办?

得罪了那些人,你能认个怂继续坐你的皇帝,可惜了那些一心为国想要大展宏图的范仲淹等人,却被现实无情的抹杀。

此刻还好,一切都还不算晚。

赵祯还没有成为那个优柔寡断的仁宗,也不会被一点恐吓就惊得后退。

至少现在他背后还有一个权倾朝野且手段狠辣的太后坐镇。

刘娥!

这个女人才是大宋的定海神针,至少现在,她的位置无法取代。

“不妥。”

张之白摇头道:“此事就怕万一,若是真定府发生了混乱,这京城周边也不安生。祖宗的考量自然是对的,我等……”

“张相!”

秦为诚恳的向他做了一揖。

不为别的,只为当初他与张士逊开战之时,张之白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出手帮他解决了不少朝中争论。

尽管秦为心中清楚,这一切都是刘娥的授意。

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对张之白的感激之情。

然后他拱手道:“养不活那么多军队怎么办?”

这个……

是啊!养不活怎么办?他们是会乖乖的等死,还是继续造反……你以为编为厢军就没事了?

军队若是没了钱粮,他们造反可比百姓要凶恶多了!

秦为很想一巴掌把这些人都抽醒。

别再故步自封的讲什么祖宗之法了,祖宗要是知道你们把大宋嚯嚯成这样,估摸着得气的从皇陵里爬出来。

“他们会不会因得不到钱粮而暴动?”

秦为的问题让人没法回答。

按照目前的趋势下去,养不活军队是妥妥的。

然后那些被从百姓变成了厢军的灾民,他们会再次选择造反。

而且这回他们手里拿着的可不再是锄头木棍了,而是朝廷发放给他们的盔甲刀剑!

秦为无奈的摇摇头,叹道:“就算他们不造反,可总会有入不敷出的一天,老的百姓成了厢兵,新的百姓又被逼得造反,咋办?”

赵祯被这话给触动了。

是啊!

军队不但是个吞金怪兽,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一旦军队不稳,大宋能安稳?

他摇摇头。

这事儿是要仔细斟酌考量了。

以工赈贷真的可行吗……

可满朝君臣都没看出大宋目前的状况,他又是怎么一言道出的?

回想起当初在大相国寺那日,秦为曾与他说过了很多话,多到他甚至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会发生。

赵祯有些感慨。

你进了朝堂,身后还有王臻这样的肱骨之臣做靠山,可你却并没有忙着结党,而是选择一条最难走的路。

赵祯想起了当初创建司事局时初衷。

说句脸红的话,他当初之所以决定要创建司事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想夺权而已。

可秦为却不止是为了这些,又或者说他本就志不在此!

他是个有心的,而且真的是想为大宋好!

若群臣都是这般勤勉,朕还担忧什么呢?

赵祯觉得很满意,于是就点点头,说道:“要不试试吧,地方官吏要盯紧了,周边的……要盯紧了,稍后让枢密院派人去那边也盯着……”

张之白还是有些犹豫,出班道:“官家,祖宗之法……若是有人造反……悔之晚矣!”

祖宗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下来没见灾民造反,这就是成效啊!

换句难听话。

这个……咱能不折腾吗?

就算以后有人造反了,但只要不是在咱们这些人的掌权时期,那就和咱们没关系。

只要不背锅,就是好现象!

“是啊!陛下,还是招为厢军吧!”

宰辅们大多支持按照老规矩来处理,就连向来主张革新的吕夷简,这次也站在了祖宗之法这边。

赵祯在犹豫着,他的目光转动,看到了群臣脸上的忧虑。

再转过去,他看到了眉头紧皱的秦为,对比强烈。

他亲手选择的臣子在为了大宋而忧心忡忡。

而这些百官尊崇的宰辅们,却想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哎!

这对比瞬间就明显了。

这一刻赵祯庆幸自己选择了秦为,他鼓足了勇气说道:“试试吧,真定府那边多派些驻军过去,可以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