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明1662 > 第二章 记忆融合

南明1662 第二章 记忆融合

作者:名夫上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咳咳……水……水。”帐外侍立的李嗣兴听到声音,连忙进入帐中走到案边。伸手从案上拿过茶壶倒了一杯水,端至李定国床边。

这时李定国也就是李安,缓缓睁开了眼睛。李安在白色空间中说完话之后,便失去了意识。

醒来之时,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快炸开了。无数的记忆涌入了他的脑海,李安强忍着没有出声。直到疼痛慢慢散去,他才开口说话。

李嗣兴把水拿至床边,看到李定国睁开眼睛。便道:“父亲,孩儿扶您起来喝。”

一句父亲,李安感觉自己头有点大。自己前世婚都没有结,现在却有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一时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个晋王的次子,李安无奈只好先把这声父亲应了下来。

李嗣兴把水放到桌上,双手托住李安的背,把他扶了起来。

李安坐起来后,李嗣兴把水递至他的嘴边。李安就着李嗣兴的手,咕嘟咕嘟喝完了整碗水。喝完水后,李安感觉整个人活过来了。

李嗣兴把空碗放到一边,说道:“父亲可还有吩咐?”

李安摇了摇头道:“无事,你且先出去。”李嗣兴闻言,转身退出帐外。

李安这时才有功夫,查看脑海里多出的记忆,一幅幅画面,瞬间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嘶㖀㖀”战马嘶鸣声传来,一队穿着破烂的骑兵,带领着一群面黄肌瘦的难民从远处奔来。为首一身长面黄之人,停在十岁的李定国身边。俯下身,摸了摸李定国的头道:“小娃子,你可愿跟额走?跟额走,能娶婆姨,能吃得饱饭。”十岁的李定国,别的没有听懂,吃饱饭听懂了。李定国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额要吃饱饭,额跟你走。”

画面一转。襄阳城下李定国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成功攻占襄阳。

画面再一转。李定国骑马在前败退,尼堪在后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时,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持点钢枪,转身一声大喝,一枪将尼堪挑至马下,当场刺死。

一幕幕画面接连闪过。最后定格在李定国捧着永历帝遇难的文书,放声大哭,两眼流出血泪。

随着李安沉浸在李定国的记忆中,李定国的记忆与情感逐渐压倒了李安的记忆与情感。

李安已经分不清,自己是有李安记忆的李定国,还是有李定国记忆的李安。

李安开始逐渐退出李定国的记忆片段,他的记忆与情感慢慢开始挽回劣势。两者的记忆与情感不断碰撞,不断交融,最后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记忆情感融合后,李定国的战阵本领以及军事才能也与李安融合在一起。

李安抬手揉了揉头,旋即起身下地舒展手脚,正舒展间他瞧见旁边架上有一杆点钢枪,枪身通体乌黑。

李安走过去抬手拿起了点钢枪,瞬间一股血肉相连之感传来,李安双眼流出泪水,这是跟随晋王征战二十余年的枪。现在自己继承了这杆枪,也继承了这份使命,纵身死也要完成晋王的遗愿。

放下点钢枪之后,李安又活动活动手脚,感觉通体舒泰。本身李定国正值壮年,没有什么大的疾病。

只是一直以来的心病才导致郁郁而终,如今换了一个灵魂,心病自然随之消失。如今,李安除了感到身体有点虚弱之外,并无其他不适。

舒展完手脚后,李安抬步住帐外走去。

李安从李定国记忆中已经得知现在是公元1662年6月28日。

想到这一年5月郑成功逝世,11月鲁王朱以海逝世,抗清势力大受打击,抗清越发的艰难。

沉思间李安已走至帐外。李嗣兴见到李安走出帐外,惊喜道:“父亲身体可是好转?”

李安闻言道:“今日感觉身体好多了,你去召集诸将来帐内议事。”

李嗣兴听罢,便急忙去召集诸将。

李安吩咐完毕,便转身回至帐内。走至主案前,把案上放的文书都大致的翻看了一遍。有暹罗国写给李定国的书信,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的文书,还有一封永历帝写给吴三桂的信。

李安把那份永历帝写给吴三桂的信,抽出来看了起来。

“将军本朝之勋臣,新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逆肆志,突我京师,逼死我先帝,掠杀我人民。

将军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尽泯也。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复仇之虚名,阴行问鼎之实计。红颜幸得故主,顿忘逆贼授首之后,而江北一带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

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颠覆,以为江南半壁,未始不可全图。讵鸾舆未暖,戎马卒至。闵皇帝(指弘光)即位未几,而车驾又蒙尘矣。闽镇兴师,复振位号,不能全宗社于东土,或可偏处于一隅。

然雄心未厌,并取隆武皇帝而灭之。当是时,朕远窜粤东,痛心疾首,几不复生,何暇复思宗社计乎?诸臣犹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强之再四,始膺大统。朕自登极以来,一战而楚失,再战而西粤亡。朕披星戴月,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朕于贵州,奉朕于(宁)、安(隆),自谓与人无患,与国无争矣。

乃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勋,督师入滇,犯我天阙,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处焉。将军之功大矣!将军之心忍乎?不忍乎?朕用是遗弃中国,旋渡沙河,聊借缅国以固吾圉。出险入深,既失世守之江山,复延先泽于外服,亦自幸矣。

迩来将军不避艰险,亲至沙漠,提数十万之众,追茕茕羁旅之君,何视天下太隘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竟不能容朕一人哉!岂封王锡爵之后,犹必以歼朕邀功哉!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朕不能身受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耶?

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禄之裔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

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不知适成其愚。

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朕今日兵单力微,卧榻边虽暂容鼾睡,父子之命悬于将军之手也明矣。若必欲得朕之首领,血溅月日,封函报命,固不敢辞。

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惟冀裁择焉。”

李安看完这封信,血压瞬间感觉升高了,他猛地把书信掷到地上。

这封永历帝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份书信中,内容毫无壮烈之气,只有乞生之念,连最后一点尊严也放弃了。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南明志士寄希望于这样的皇帝实现中兴大业,真可说是缘木求鱼了。

南明这几个遗脉中,除了隆武皇帝之外,其他实在是不成大器。

李安现在想着要不自己干脆单干算了,这也不是不行,李定国现在的威望远比永历帝的高。但是转念一想,大明有300年的政治基础,现在虽然几近灭亡,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民心是向着大明的,暂时抗清还是需要大明的名分。

李安脑海中盘算了半天,把名分问题先放一边,现在当务之急是两件事,一是跟车里宣慰司借兵,二是军中瘟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