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明1662 > 第十三章 摊丁入亩

南明1662 第十三章 摊丁入亩

作者:名夫上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清晨,李安返回城中府邸,他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原元江知府钱宗民的府邸。

回到府邸后,李安立刻让人去传唤江国泰和徐城,自己则先一步来到书房坐定。片刻后江国泰和徐城在下人的带领下进入书房,二人刚进来李安便开口道:“不用行礼了,快坐,本王有要事与你二人相商。”

二人随即坐在李安书案左侧,李安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本王想在改税制。”

云南地区粮食生产分一季稻区,两季稻区,再生稻区。一季稻区包括迪庆、怒江、大理、丽江、昭通、楚雄、昆明、曲靖,以及昆明周边的主要稻米产区(宜良、呈贡、嵩明、富民、晋宁)等地方。播种时间多为2-4月份,收获时间多为9-10月份。

双季稻区适合在云南省内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河谷地带发展,主要包括红河、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文山等州市的温暖湿热地区。

早稻的播种时间一般为12月份,晚稻的播种时间一般7月份。早稻的收获时间一般为6-7月份,晚稻的收获时间一般为11月份。

再生稻区主要包括光照条件和热度条件无法满足两季稻的种植需求(但种植一季稻又有余地)的地区,包括西双版纳(景洪、勐海)、普洱(景谷、镇沅)、临沧、德宏、文山、红河、开远、建水等县市。

播种时间多为1月份,头季稻的收获时间为8-9月份,再生稻的收获时间为11月份。

云南地区粮食产量是很高的,尤其是李安治下的三府一司大多是双季稻地区。但产量高,李安能征收的却很少。一是因为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士绅手里,士绅却不用缴纳赋税,李安只能征收少数自耕农的赋税。二是因为明朝混乱的税制。

有明一朝国家收入和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主要都来自于田赋。然而,明朝的财政系统从开国至灭亡长达二百多年时间中,一直都显得非常混乱。

开国皇帝朱元璋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精心计算,将田赋的征收、支出等项目完全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并定为祖制,可事实证明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朝后来的皇帝既没勇气,也没足够的毅力去打破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因此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变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效果便很好,但可惜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废止。最后,明朝的田赋收入呈现了形式上统一,实际上却复杂多样的特点。

明朝田赋的基础是两税制,每年农历八月征收夏季税,秋收之后的第二个月再征收秋粮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全国其他地方农民的税负并不算重,大部分税率是预估总收成的5%至10%。

江南地区之所以成为例外是因为朱元璋当年在争夺天下的时候,与盘踞江南的割据势力张士诚打得你死我活。后来张士诚被灭,朱元璋认为张士诚之所以能负隅顽抗,皆因得到江南百姓支持,因此便下令在江南地区征收高达20%的惩罚性率。

明朝税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状况了,必须做出改革,李安打算把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清廷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提前实行,摊丁入亩是当下最适合的改革,比摊丁入亩更先进的改革现在的生产力也适应不了。

随后李安把摊丁入亩给江国泰和徐城讲了起来,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 可以给无数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同时也铲除了无数官员的摇钱树。

具体就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朝廷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各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说白了,这就是所谓的杀富济贫,朝廷有钱了,也就不会从穷人口袋里掏钱了,可以说变相地使得穷人减轻了负担。不管你生多少口,只要你养得起,家里又没田产,就不用交丁税。

有的人会说李安为什么只搞摊丁入亩,为什么不搞雍正其余两项新政,即火耗归公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李安觉得火耗归公此项新政,虽然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是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还有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过去封建统治者,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们的心,规定只要考上了功名就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交税纳粮。

这项新政,就是让统治集团也要交税纳税,可见阻力是相当的大,假使李安现在敢实行士绅一体当成一体纳粮,那么不用清廷来攻,士绅们便能撕了李安。

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朝,驱逐鞑虏,还不到对士绅地主大动手的时候,起码要等到长江以南统一后再行动手。

江国泰和徐城听完李安的摊丁入亩后,对这项改革赞不绝口。江国泰开口道:“这摊丁入亩能顺利实行的话,那今后大王钱粮无忧矣!”

徐城也开口道:“这摊丁入亩好是好,只是不易施行啊!必定阻碍重重。”

李安听后点头道:“是不易施行,但纵是再难施行,这摊丁入亩也必须得做。只是无人可用啊,不知谁可挑起这个担子。”话落,他便直直的盯着江国泰和徐城。

二个被看的头皮发麻,江国泰先顶不住了开口道:“愿为大王分忧。”

徐城也紧跟着开口道:“愿为大王分忧。”

李安笑道:“好,好,你二人在摊丁入亩中遇到困难都给本王说,本王给你们撑腰。”

二人拱手称是,这时已到中午,李安便留二人在府中用饭,现在府中厨师便是当初在孟掯土司的厨师,当时自己在孟掯用饭时夸赞了厨师的手艺,吴三省便把大厨安排在自己身边做饭。

三人来至大厅各自落座,侍从们很快便端上来菜肴,五菜一汤,一人一碗香米。菜上齐后李安示意二人动筷,江国泰尝了一口,顿时赞不绝口,直言这厨师手艺高超,徐城也连连称赞。

二人用完饭后,便匆匆离开去准备摊丁入亩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