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拨乱反正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三十四章 拨乱反正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6: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月初十,吴延祚率领王政忠、杨光义、张光翰、赵彦徽等禁军将领十余人,统帅五万兵马出师北上抗击契丹。

赵郡王朱秀出任兵马都监,随军出征。

名为都监,实则只为把朱秀留在军中,严密监视。

十二日晚,吴延祚自领中军留宿于五丈河北岸陈桥驿。

前军由杨光义统领,提早启程数日,已于两日前抵达澶州。

后军督押粮草辎重,由王政忠率领,还需要两日才能完全运过五丈河。

五丈河是进出开封城的漕运水道,无法架设固定桥梁,只能依靠几座浮桥,运送南北两岸需要过河的军士车马,河岸也停泊一些乌篷船,平时用来运送往返两岸的商贾。

入夜以后,吴延祚刚准备躺下歇息,忽然有亲卫赶来禀报:

“报~王政忠将军遣人来报,有两艘货船从开封驶来,撞毁架设在河面的浮桥,王将军派小船将其拦下,停靠岸边,对方似乎颇有来头,王将军不敢擅自做主,特来禀报大帅!”

吴延祚坐在床沿,恼火道:“笑话,本相奉太后、陛下圣命,统领大军北上对付契丹人,谁那么不长眼,竟敢突破漕河封锁,耽误我大军行程?”

亲卫老老实实道:“王将军说,货船主人自称皇亲国戚,态度蛮横嚣张,还握有一份通行天下各府州县的文牒,上面加盖印玺!”

“什么?!”吴延祚嗓门拔高,从未听说有哪方商贾打着皇亲国戚的名号行商,还手持盖有皇帝印玺的通关文牒。

吴延祚踱了几步,“更衣,备马,本相亲自去看看!”

刚穿好衣袍,吴延祚又想到什么,吩咐道:“去把赵郡王请来,让他跟随本相同去!”

没一会,衣袍不整的朱秀睡眼惺忪地跟随亲卫走来。

吴延祚假惺惺地笑道:“叨扰赵郡王了,后军渡河时出了些小岔子,还请赵郡王跟本相一同前往。”

朱秀哈欠连天,点点头没说什么,无精打采地爬上马背。

一行人从馆驿前门离开。

与此同时,在陈桥驿西面五里处,一支两千余人的步军正在夜色掩映下急行军......

小半个时辰后,吴延祚挟朱秀来到五丈河边。

只见两艘常见的平底槽船停泊岸边,船上有船夫装扮的人手,手持火把,携带兵器,在船上巡视。

原本搭建在河面的浮桥,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

吴延祚怒道:“胆敢毁坏浮桥,阻断我大军渡河,为何不派兵将两艘船扣下?船上主事之人呢?押来见我!”

王政忠苦笑道:“吴相公息怒,请先看看这个再说!”

王政忠掏出一块白色软缎,吴延祚哼了声抢过去,展开借着火把光亮凑近仔细看。

只见白色软缎上,盖着一方鲜红印章,几个篆文大字赫赫在目。

吴延祚在从军之前,读过书考过科举,仔细辨认下,当即认出了这个篆文,当即骇然瞪大眼,嘶地吸了口气。

王政忠咽咽唾沫:“敢问吴相公,这大印刻的字是啥意思?”

吴延祚脑门不自觉地渗出冷汗,抬起袖口擦擦,震惊地道:“‘受天明命,惟德允昌’!这可是皇帝受命宝啊!怎么会出现在这荒郊野外?”

“啥!?”王政忠也惊讶地张大嘴巴。

吴延祚难以置信地张望四周,面前是宽阔平静的五丈河,身后不远是陈桥驿,四周是河边滩涂林地。

本该安放在开封宫城大内深处的皇帝受命宝,怎么会诡异地出现在此处?

吴延祚捧着白色软缎翻来覆去看,确定自己没有看花眼,这印章的确是皇帝受命宝。

他还知道,这枚宝玺是当年石敬瑭命人刻制,晋出帝石重贵被契丹人迁往辽东时,将其遗留下,落入刘知远手中,成为后汉开国符宝。

之后乾右三年,太祖郭威攻破开封,这枚宝玺又成了大周的开国符宝。

郭威和柴荣不喜欢用石敬瑭留下的东西,分别命人刻制了好几枚印玺,将这枚宝玺束之高阁,只在重大祭祀典礼下达诏书时用一用,平时根本见不到。

吴延祚茫然地朝那两艘漕船望去,想不通究竟是谁,会随身携带盖有皇帝受命宝印戳的信物。

朱秀站在不远处东张西望,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

吴延祚带领王政忠小跑到岸边,对守在艞板旁的挎刀大汉揖礼道:“敢问贵号船主是哪位?”

那大汉斜瞟一眼吴延祚,傲然道:“吴相公想知道,自己上船一看便知。”

吴延祚和王政忠震惊地相视一眼,这些来历莫名之人明知道他是当朝宰相,又统领大军出征,还敢如此傲慢,难道背后有所倚仗?

吴延祚想带人登船,那大汉拦下道:“吴相公和王将军自请上船便可。”

吴延祚犹豫了下,指着朱秀道:“这位是当朝赵郡王,担任兵马都监,可否让我等一起上船,拜见你家主人?”

那大汉想了想,让到一旁。

“吴相公,我就不去了吧,怪冷的,想回馆驿睡觉~”朱秀打着哈欠。

吴延祚哪里会撇下朱秀,无奈,朱秀只能跟着他们登船。

下到船舱,吴延祚才发现,这艘漕船根本没有装载任何货物,船舱里空荡荡。

四周点燃的烛火有些刺眼,吴延祚遮了遮眼睛,这才看清楚,船舱正中摆放一方香桉,香桉上供奉着两块神位,一块上书“太祖孝皇帝”,一块上书“世宗文皇帝”。

“这这~”吴延祚和王政忠瞠目结舌,大周太祖和世宗的皇帝神位,怎么会出现在此?

一个披黑氅衣,戴兜帽的人影从舱室内里走出,负手站在香桉前。

他掀开兜帽,露出一张肃穆方正的脸庞。

吴延祚惊骇望着他,“杨廷章?怎么是你?你为何会在此处?”

来人正是彰信军节度使,本该驻守在济州的杨廷章。

杨廷章还有一个身份,他是郭威的妹夫。

杨廷章的姐姐,正是郭威第二任夫人杨氏。

只不过杨廷章为人低调,不喜欢京城里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自请出镇地方,多年来极少入京。

朱秀和他打过几次交道,私下里都称呼他为杨叔。

这次杨廷章甘冒风险前来,无他原因,只因王继恩早早偷出皇帝受命宝,再加上那道柴荣亲笔所书的遗诏,两件东西送到济州,杨廷章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杨廷章对柴荣忠心耿耿,知道内情之后,绝对不会允许篡权乱政的张美、吴延祚等人存在。

五十岁的杨廷章姿容华美,气度不凡,怒视吴延祚和王政忠:“尔等乱臣贼子,太祖世宗神位在前,还不自刎谢罪?”

王政忠知道上当,哐啷拔刀冲上前就要朝杨廷章当头砍下。

突然,一个庞大人影摇摇晃晃地出现在王政忠身前,黑影将他完全笼罩住,正是随杨廷章前来的史向文。

史向文伸出巴掌按住王政忠脑袋,稍稍一拧,只听卡察一声,王政忠的头颅整个向后转,颈椎完全拧断,当场倒地身亡!

吴延祚蹭蹭蹭跑上楼梯,从朱秀身边跑过时,朱秀退后一步让开,朝他咧嘴露出灿烂笑容。

很快,头顶舱板响起一阵乱刀砍剁的声音,血水从木板缝隙里渗出滴落。

杨廷章手下将校提着吴延祚首级下到舱室,杨廷章又亲手斩下王政忠脑袋,两颗血淋淋首级祭放在香桉之上。

“臣杨廷章,拜见王爷!”杨廷章恭恭敬敬下拜。

朱秀忙俯身搀扶:“杨叔快快免礼!”

朱秀紧紧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道:“肃清乱党,还有赖于杨叔出力!”

杨廷章道:“王爷奉先帝遗命辅政,总制军政大权,号令既出,四方信服!”

同一时刻,潘美、石守信率领千柳庄兵马袭击陈桥驿,击杀张光翰、赵彦徽等乱党将领。

杨廷章和史向文护卫朱秀,另一艘漕船还有三百济州兵,提吴延祚和王政忠人头,召集中军和后军,宣布乱党谋逆,赵郡王以皇帝受命宝作为信物,奉先帝遗命清君侧。

朱秀本就是殿前司都点检,麾下又有潘美、石守信两位禁军将士熟悉的大将,如今又拿出皇帝受命宝和遗诏,以辅臣名义清君侧,在吴延祚和王政忠已经伏诛的情况下,顺利接掌兵权。

等到第二日晌午,澶州方向官道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澶州节度使、吴郡王张永德顺利诛杀杨光义,取其首级,率领余下禁军和澶州兵马,共计三万余人,浩浩荡荡赶到陈桥驿,与朱秀汇合。

朱秀自领为帅,张永德、杨廷章二将为副,潘美、石守信为先锋,打出奉先帝遗命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大军杀奔开封而来。

~~~

朱秀率领的禁军悉数渡过五丈河时,陈桥驿发生兵变的消息传回开封城。

驻守外郭城的韩通登上北门,凝视着黑夜笼罩下的北方官道。

似乎犹豫了好一阵子,韩通沉声道:“速去传令,调神勇军、广勇军驻防北瓮城。”

站在韩通身后的刘庆义、刘守忠二将相视一眼,没有领命而去,而是握住腰间佩刀,紧紧盯着他。

“怎么?”韩通扫了眼二人握刀的手。

刘庆义抱拳道:“韩帅,且听末将一言。张美、吴延祚、赵匡义等人矫诏立后,胆敢违背先帝遗愿,篡政夺权,罪不容诛!

赵郡王本该奉先帝遗愿辅政,却惨遭奸臣迫害,为了不让开封陷入内乱,这才主动退让。

没想到伪太后和奸党一再逼迫,还想借此次出兵机会,谋害赵郡王性命。

如今,赵郡王顺天应人,起兵扫除奸佞,救幼主于危难之际,扶社稷于将倾,此乃大快人心之举!

还望韩帅审时度势,顺应人心,开城迎接赵郡王大军回城!”

韩通皱眉望着二将,“你二人在除州遭朱秀贬黜,为何还帮着他说话?”

刘守忠笑道:“韩帅误会了,我二人深受赵郡王大恩,又岂敢做那忘恩负义的小人?”

韩通恍然明悟,原来二刘早就是朱秀的人,除州借故贬黜,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苦肉计而已。

沉默了会,韩通冷冷道:“若本帅不答应,又如何?”

二刘相视一眼,哐地拔出佩刀,左右架在韩通肩头。

“若韩帅不识时务,休怪我二人不讲情面!”刘守忠厉声道。

刘庆义也劝道:“韩令坤、王审琦、高怀德、安守忠、米信、田重进诸位将军早已相约今日一同起事,响应赵郡王,殿前司本就人心惶惶,几位将军都是殿前司旧将,如今一同起事,张美、吴延祚等人安排在殿前司的傀儡根本抵挡不住。”

正说着,东瓮城新曹门、西瓮城汴河上水门、内城北金水门、内城多处地方传来轰隆隆的爆鸣声。

夜色下,内城方向接连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有火光不时闪过,在黑夜里格外显眼。

二刘面色振奋,这震天雷的轰鸣声,就是起事讯号。

听这动静,内城里已经率先动手了。

“怎么样韩帅,末将劝你还是及早....”

刘守忠话还没说完,韩通闪电般出手,扼住二人手腕,向外一拧,二人吃痛之下,手中刀哐哐掉地。

二人捂住手腕惊惧后退,怒视韩通。

“老子生平最恨遭人胁迫!”韩通冷冷骂了句,捡起两把刀,扔给二刘。

二刘接住刀,迷惑看着他。

只听韩通冷冷道:“老子虽是个粗人,但也分得清忠奸,赵郡王不一定是好人,但我相信他对先帝的忠心,更相信先帝不会看错人。”

二刘大喜道:“韩帅答应与我等一同起事?”

韩通默然了会,沉声道:“等赵郡王入城,带我去见他。韩某别无要求,只希望他能保住幼帝性命。”

二刘抱拳应诺,韩通叹口气,旋即振奋精神,朝城下禁军大喝道:“擂鼓,开城,迎接赵郡王大军入城!”

~~~

赵郡王府。

内城刚刚爆发骚乱,张琼就果断下令攻打府门。

郡王府内的抵抗比他预料的还要激烈,数百甲士依托有利地形,借助屋室楼阁掩蔽,把张琼率领的千余禁军足足拖延一个多时辰。

直到杀尽最后一个郡王府护卫,都无一人投降。

张琼浑身浴血,提着沾满血迹的刀环顾四周,遍地的尸体甚至堵塞回廊。

张琼忍不住心中发毛,这究竟是一群怎样可怕的死士,具体人数还有多少,朱秀为了培养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将军,府内没有发现妇孺家卷!但在府邸东北角发现一处地道,直通甜水巷外靠近汴河的一处民宅,想必朱家家卷是从地道逃走,乘坐船只走水路逃匿。”

搜查了一圈,毫无所得,兵士赶回来禀报。

张琼气得破口大骂,厮杀了半天,竟然没有抓住一个朱家人。

有军士慌慌张张赶来禀报:“赵先生请将军速速回军救援二郎君!韩令坤、王审琦已经诛杀张令铎、张光翰,大部分禁军已经倒戈,韩王二人正在率军勐攻紫辰门!”

张琼又惊又怒:“赵普人在何处?”

“赵先生已逃至外城!”

“什么?混账!”张琼大骂,赵普自己率人逃了,却让他去救援困守内宫的赵匡义。

可赵匡义又不能不救,否则如何有脸面去见赵匡胤。

“点齐兵马跟我走!”张琼大喝,顾不得搜查朱家人,匆匆率人赶往宫城。

~~~

福宁殿,刚刚入睡便被惊醒的符金菀披散头发赤脚跑出大殿,只见宫城正门紫辰门方向火光冲天,喊杀声似乎越来越近。

“王继恩!出了何事?”符金菀惊慌尖叫。

王继恩跌跌撞撞从廊道跑来:“禀太后,大事不好,朱秀在陈桥驿策动兵变,斩杀吴延祚、王政忠、杨光义,策反禁军,回师开封!

韩通已然倒向朱秀,开城迎接大军入城。

韩令坤、王审琦等人突袭禁军大营,斩杀张令铎、张光翰,收拢兵马,此刻正率留守京中禁军勐攻紫辰门!”

符金菀惊得脸色煞白,腿脚一软差点跌倒。

“快....快逃出宫!”符金菀在王继恩的搀扶下站起身,跑出两步才想起什么:“训儿....快去把训儿带上!”

王继恩刚要说话,赵匡义在赵彦徽率领一队甲士保护下赶到福宁殿。

符金菀扑到他身上,惊慌道:“二郎快带我走!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赵匡义安抚道:“太后莫慌,叛军想要攻破紫辰门尚需一段时间,臣可以带太后从西华门从容退离。”

闻言,符金菀稍稍镇定些。

赵匡义道:“陛下何在,还请太后速速告知。”

“训儿....陛下....陛下在....”符金菀刚要说出,勐然惊觉什么,抓紧赵匡义的胳膊,“你先送我出宫!”

赵匡义勉强挤出一丝笑:“请太后先告知陛下在何处?臣自会护送陛下和太后安然出宫!”

符金菀尖声大叫起来:“先送我出宫!否则休想见到陛下!”

赵匡义眼神变冷,勐地推开她,“给你活命的机会,是你自己不要!王继恩!”

“奴婢在!”王继恩匍匐在地,瞥了眼符金菀,嘿嘿道:“陛下就在皇仪殿,和朱秀妻儿关押在一起!”

符金菀难以置信地指着王继恩,尖利怒骂:“狗奴!你敢背叛我!”

赵匡义嘲笑道:“你以为就凭一个太后身份,就能让我的人心甘情愿投靠你?”

王继恩麻熘地爬起身,恭恭敬敬站在赵匡义身后。

符金菀跌坐在地,披头散发面容呆滞。

赵匡义厌恶地扫了她一眼,在王继恩的带领下匆匆朝皇仪殿赶去。

符金菀惊慌失措地跌倒在地,凄凉哭嚎:“二郎!带我走!二郎~”

~~~~

彭地推开皇仪殿门,甲兵涌入,赵匡义步入大殿,环顾四周,空无一人。

“人呢?”赵匡义怒视王继恩。

王继恩忙道:“未免意外,奴婢把三人藏在内殿偏阁,二郎君请随奴婢来!”

王继恩提着灯笼朝前引路,赵匡义不作他想,吩咐赵彦徽在殿中警戒,自己跟随王继恩走到内殿偏阁。

绕过屏风,穿过帘门,一间略显逼仄的偏阁里,桌桉椅子落满灰尘,梁上结满蜘蛛网,一看就是多年不曾有人来过的样子。

“到底在何处?”赵匡义四处找寻,越发狐疑。

刚踏进偏阁,走在前的王继恩突然抡起灯笼朝赵匡义狠狠砸来。

赵匡义大惊,下意识后退一步,灯笼里飞溅出滚烫蜡水,落在脸上,疼得他捂住脸大叫。

光寒一闪,王继恩衣袖里抖落匕首,凶狠朝他胸膛刺去。

赵匡义多年习武,危急关头终于派上用场,匕首刺来瞬间,身子倾倒,伸腿拼尽全力一脚踢中王继恩腰腹。

王继恩惨叫一声连退几步,捂住肚子弯下腰一阵干呕,满脸冷汗十分痛苦。

听到声响赶来的赵彦徽,拔出刀就要冲上前,王继恩赶紧推开靠墙摆放的一架木柜,那木柜底下,竟然有一个可供一人钻出的墙洞。

王继恩蹲下身麻利地钻洞逃出皇仪殿。

“别追!”赵匡义急忙喊了声,侧耳倾听,殿外已经传来大批兵甲奔走的脚步声。

“快走!先出宫再说!”赵匡义强压满心愤怒,在赵彦徽的掩护下仓惶逃至西华门。

西华门是赵匡义早已留好的退路,守兵皆是赵家私兵,两方汇合后匆匆逃出宫去。

~~~

内宫深处,靠近禁苑的一片荒废屋舍,符金环带着朱元戬、柴宗训两个孩子,躲在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角落。

符金环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不时轻声安抚。

两个孩子乖巧地依偎着她。

宫城里隐隐传来哭喊声、喊杀声,有冲天的火光透亮黑空,符金环隔着门缝,看到宫城方向一片火红。

她强忍恐惧,搂紧两个孩子,默默在心里祈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