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杂谈:秉正邪两赋所生的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

二人一进京城,除了花天酒地,其余时间,徐经就拉着唐伯虎到名人、大官和监考老师家拜访,徐经财大气粗,坐的宝马,送的厚礼,排场很大。会试结束,整个京城盛传“江阴富豪徐经花钱买了考题”,乃至整个顺天府无人不知。

朝廷下令严查,唐寅跟着徐经进了大牢。查来查去,最后,由大学士李东阳进行复审,证据不足,人从牢里放出来。因为唐寅、徐经乡试中了举人,这一次贬为小吏,当官就别想了,二人终身禁考!

徐经回家闭门读书,明孝宗死后,徐经盼望新天子大赦天下,希望再次参加科举。他说最近读《史记》,发现司马迁太伟大了,也要学司马迁到全国各地去走访,然后回家著书立说。就北上顺天府,其实是想打探自己还能不能参加科举。结果又恨又病,死在京城,三十五岁。他的后代徐霞客真是超级驴友,足迹遍及如今的21个省、市、自治区,《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让唐寅当小吏,他深以为耻坚决不干,也回苏州老家,老婆爆发了,唐伯虎一看,不让我上床,还想先下手为强,在被甩之前,他先甩了老婆,休妻。两省一市第一名被终身禁考,老婆也跑了,唐寅受不了邻居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就到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旅游了一大圈。

两年后托着病体回家,他弟弟唐申请来大夫,为他治疗了半年多,病情才有所好转,他又去吃喝玩乐。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弟弟,身体好点了,自己不知道爱惜,万一再病倒了,弟弟不管不问也难免外人笑话,于是,兄弟分了家,各过各的。

唐寅也放下了可怜的自尊,在苏州卖字画,有了钱就纵情于酒色。他发现正常的画画,来钱太慢,阳春白雪没有那么多高雅人士欣赏。刘备刘皇叔到可以考虑,但识字的人不多,写黄书的不少。想来想去,不如画小黄画,男女**一画出来,识字不识字都能看懂。用现在的话说,这叫深入分析目标客户,精准进行市场定位。这一时期,唐伯虎的春宫图迅速占领色情市场,表现抢眼,如果上市的话最少一周涨停。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薛蟠说:“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看也白看,不几个识字!)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说:“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

薛蟠大字不识几个,但很欣赏唐伯虎的春宫图,薛蟠这样的就应该被纳入大客户管理。都说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神韵逼真,尤其是画女人。要知道人家唐伯虎客户多、市场大,画的多!**画,添上衣服就是仕女图,什么线条流畅、身形婀娜,真是熟能生巧练出来的。

唐伯虎笔下穿着衣服的女人大多是孤零零的,比较出名的上海博物馆《秋风纨扇图》,太湖石边,有一女子,手持一扇,容貌姣好,但有凄婉之情。当年,班婕妤是汉成帝最宠幸的美女,宫里来了赵飞燕,班婕妤遭到冷落,犹如秋天不再使用的扇子被皇帝遗忘在角落里。

唐寅知道自己的客户大多是看小黄图看惯了的,高雅一点,薛蟠那样的就看不懂了,他在画的左上角题了一首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后来还被纳兰性德化用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伯虎,借秋风和扇子的关系,来感叹世态炎凉。而秋风过后被搁置不用的扇子也正是自己的命运,一个被科举体制抛弃的人,一个画小黄图为生的人,本来就被主流文人所唾弃。而自己的那帮客户,除了呆霸王薛蟠那样的大傻子什么都敢说,大多数还是悄悄的购买,毕竟上不了台面,喜欢唐伯虎春宫图这点爱好,一旦公开承认就沦为下流去了。郭德纲老师说他有时候也用批判的眼光看床上功夫片,逗大家一乐而已。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美图》也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身穿道袍、妆容精致的四位美女,四个人在一起乍一看不孤单了,但是唐寅没用任何草木、山石、楼台、家具做点缀,还在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说的是前蜀后主王衍妃嫔众多,每天到哪过夜靠翻牌子决定,而且他认为女人梳妆打扮的再美也还是俗人,要穿上华丽的道袍,这样看起来犹如修道的天仙,妩媚动人,用现在的话说,王衍就是个“制服控”,国家被灭的时候,他还在抱着美女道士喝酒。

《四美图》里的四个女人,沐浴梳妆,头戴莲花冠,身穿仙道衣,等待君王翻到自己的牌子,君王已经跟别的美人在紫薇宫里玩乐呢,她们还不知道,每天傍晚,照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争芳斗艳。

唐伯虎认为自己这把秋风过后孤独的扇子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夏天还会再来,他也在等待,可夏天来的太慢,“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他为自己这种傻傻的等待感到可悲又可笑。他在苏州郊外建桃花庵,一边等待,一边自我安慰,那首《桃花庵歌》是唐伯虎淡泊名利有渴望成功的独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皇帝换了两三个,正经的机会没有,唐伯虎等来了人生的第三场突变。他被皇帝的叔叔宁王看中,聘请为幕僚,这次有贵人相助,一定要抓住翻身的机会。四十四岁的唐伯虎一下子年轻了很多,跟邻居朋友嘚瑟了一番,家里用不着的东西送人,风风光光的到南昌宁王府报道去了。宁王这次招聘的人可真不少,唐伯虎跟几位买过他小黄画的客户一打听,原来宁王要起兵造反。

唐伯虎不傻,必死无疑的事他不干,找宁王请病假,宁王说他没病,不准他离开南昌半步。唐伯虎也明白,自己知道的事太多,宁王不杀他都是万幸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怎么会放他出去乱说呢?他就疯了,胡言乱语,自己打自己,吃屎喝尿,在王府里裸奔,光着身子到大街上追赶妇女,宁王一看唐伯虎真有病,才放他离开。

保住了命,卖小黄画攒的那点钱也没了,而且名声更臭,灰溜溜的回到桃花庵。唐伯虎想了想,老了,得挽回点文人的尊严,玩高雅的。他皈依佛门,自号“六如居士”,在祝枝山帮助下重修桃花坞,并表示饿死也不画春宫图了,还写了《贫士吟》鼓励自己,“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高雅的卖不出去,没钱,穷得三天都没升火做饭,他在这首诗里却微笑着说:“宝宝不饿!”

咬牙坚持了一年,在祝枝山等人的推荐下,唐伯虎竟被家乡的父母官看中了,还跟着前后两任知县混日子,直到病死,这期间画了很多山水画,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

《春山伴侣图》是唐伯虎这一时期的佳作之一,大石块上,两个小人盘腿而坐,一人面朝正面,另一人背对观众。土坡山石,枯木残枝围在小人外圈,人物身边有老树新芽,饱含春暖之意。中部曲栏掩映,山路迂回,最右侧有小瀑布,汇入溪流。远景则为层叠的大山遮住了一块小山峰,前面山势巍峨,后面山势陡峭,再远处还有隐约山峦。笔法干净利落,景观宏大,人物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有太多经过风浪的人,成功失败之后都要窝在小小的角落里回忆。

19、祝枝山

是唐伯虎的同乡,叫祝允明,长像奇特,自己都嘲笑自己丑,右手有六根手指,故自号枝山,是明代著名书法家。

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陈百祥先生给观众的印象很深,他扮演的祝枝山还画了“小鸡吃米图”。而真实的祝枝山的确没有画作流传下来,但祝枝山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多有建树。电影为了突出唐伯虎的风流才子形象,祝枝山成了“最佳损友”。

实际生活当中,“吴中四才子”,祝枝山是老大哥,他比唐伯虎、文徵明都大九岁,比徐祯卿大十九岁。四人中,徐祯卿最小,早年考中进士,迁居顺天府,去世的也早,关系一般。剩下三人,文徵明老实,唐伯虎和祝枝山俩人豁达任性,他俩最好。

唐伯虎12岁,在家乡已有名气,祝枝山主动拜访,以诗相赠,开始建立友谊。他陪伴了唐伯虎一生,种种变故中,他都始终不渝地体谅和推崇唐伯虎,如今苏州唐寅纪念馆内有“海内知音祝允明”一句。

祝允明也是命运不济之人,十九岁就中了秀才,参加五次乡试,考了十五年才中举人,六次参加会试都没考上。他看儿子祝续都考中进士了,于是第七次参加会试,还没考上。他才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的身份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年),当了广东兴宁县知县,第二年,唐伯虎从南昌宁王府回老家,他还出资帮唐伯虎修房子,又给唐伯虎介绍工作。嘉靖元年(1522年),祝枝山升任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枝山科举不顺,纵情放浪,唐伯虎也陪伴左右。曾有记载,二人在雨中扮成乞丐唱戏,得了赏钱便青楼买醉。还有记载,某年夏天,唐伯虎拜访祝枝山,看见祝枝山喝的大醉,赤身**挥毫泼墨在写大字,也许是在模仿咱们前几集讲过的刘伶,天地是他家,房屋就是内裤,唐伯虎到他内裤里来了。

祝枝山一生给别人写了无数墓志铭,为死党唐伯虎写得最用心,是学者们研究唐伯虎生平的重要依据。明嘉靖四年(1525年),祝枝山65岁,退休两年多,看病吃药,生活拮据。他天生傲气不愿接受施舍,文徵明的儿子只好在书房设置了上等纸墨,邀请祝枝山留下书法。祝枝山酒足饭饱,乘兴写下行草《古诗十九首》,精彩绝伦,文徵明的儿子顺利的给他数额客观的“润笔费”。

秉正邪两赋所生的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

【文本: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chuò、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这个“易地则同之人”,就是指正气、邪气相互搏击的情况下,所生的一类人,这类人身上既有正气,又有邪气,虽然他们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机遇不同,但这些人的秉性是相同的,就是秉正邪两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