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杂谈:商君书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杂谈:商君书

作者:不忘阑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4: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控民之术是客观存在的。

在先秦时期,有一本三观极其扭曲的经典,在这本经典中,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控民。

在常人眼中,帝王与人民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帝王体恤人民,人民拥护帝王。

但在这本书中却认为帝王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统治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人民。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经典竟然被多个朝代纳入帝王之学,甚至一度被列为是禁术,防止百姓翻阅查看。

而且这本经典中的理论还被实际应用过,还造就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帝国。

渐渐的,他竟然成为了乱世之中的制胜法宝。

这本经典就是商君书。

商鞅战国时期思想家,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了解了他的思想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人不是聪明,而是阴险,极其的阴险。

商鞅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从小就特别喜欢研究治国处世的道理,而且从小就透露着一股阴险的味道。

长大之后,商鞅追随了魏国国相公公叔座,在公叔座手下任中庶子,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谋士。

公叔座是这么评价商鞅的,他和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但魏惠王没当回事儿,既没杀他,也没用他。

商鞅感觉在魏国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去了秦国。

公元前359年,秦国还是战国七雄中的弱国,为了改变现状,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而替他,执行变法的人就是商鞅。

商鞅确实有一套,通过两次变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把原本弱小的秦国变成了数一数二的强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商鞅有了一个叫做商君的名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变法的后遗症。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登基。

因为商鞅的变法得罪了太多的贵族势力,所以秦惠王登基之后,秦国贵族在商鞅身上落编织了一系列罪名,最后他得了一个车裂的下场。

而商君书就是商鞅及其后世,根据商鞅变法得出来的经典。

看到这里课本上的商鞅,我们就了解完了。

听起来虽然称不上是英雄,但起码不是一个坏人,是吧?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商鞅真的帮助了平民吗?

如果商鞅没有帮助平民,那么为什么秦国还能发展的如此迅速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商君书徕了解一个真实的帝王之书。

整本商君书讲的就是治国之道,这一点毫无争议。

他治国的方法是什么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强国弱民,在他其中记载的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强,淫则弱,弱则鬼,寅则越智,弱则有用,弱智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强弱强。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人民。

怎么控制呢?

让人民成为弱民。

商鞅书中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相互对立的。国家强人民就弱,人民强,国家就弱。所以,国家想要强大,就要让人民变得弱小。

商鞅当初之所以消除贵族的特权,并不是因为人民,而是因为强国弱民的道理。

他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让人们顺从于法律,才能更好的管控。

这样的话,人们才不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

君主的地位牢靠了,国家就好管控了,国家好管控了,也就战无不胜了。

在这里面最可怕的就是弱民和愚民的道理。

想要让百姓安顺,让他们变弱,大多数人的想法就制定一些法度来愚弄他们,让他们看不清一些真相。

但是,商鞅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人性本恶,靠糊弄是糊弄不了的。

如果真的是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的话,国家未必能强盛,人性是贪婪的,等到君主满足不了百姓的**时,这股贪婪就会爆发出来。

如此一来,国家将要面临的就是一场无法阻止的灾难。

所以要以恶治善,而不是以善治恶,要强军法用武力。

如果统治者变得善良,那么百姓就会变得邪恶。

如果统治者就变得邪恶了,那么百姓就会变得善良。

那怎么达到这个效果呢?

具体的做法就是重刑轻赏。

治理国家不像是治理公司一样,虽然都是与人相关的,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性质不同。

奖赏变少了,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当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为数不多的奖赏上时,统治阶层自然就高高在上了。

封建主义邪恶的根源是在哪里?

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你随便翻翻商君书或许就能明白了。

在书中记载,国以善民之间,民者必乱之孝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至至强。这句话挺好理解的。

如果国家用善良的人治理奸诈的人,那么这就自取灭亡。

如果国家是用奸诈的人来治理善良的人,那么就会越来越强。

可能我们现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古代王朝之中,向来都是奸臣多,忠臣少,奸臣的权力大,忠臣的权力小,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法。

再看下句,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百姓越弱,国家越强,百姓越强,国家就越弱。

所以,治理国家真正的手段就只有一条,弱民。

要想办法让百姓越来越弱。

很多人不知道弱民到底是什么,所以接下来还有乳则贵,举弱则尊,官,贫则重上。

什么是百姓呢?

你越侮辱他,他就越看重权力,你越让他弱小,他就越尊重官员,你越让他贫困,他就越看重奖赏。

所以商鞅认为,真正强大的组织架构应该是这样的,统治者不讲情面专用法律,然后让奸诈的人掌管着大权,奸诈的人会徇私枉法。

所以,人民会受到压迫,人民受到压迫就会越来越弱小。

但是在这其中要注意两点,这样一个恶化的社会现状,一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

所以第一点就是让人民越来越弱小,怎么让他越来越弱小呢?无非就是剥夺他们应有的东西,或者是让他们得到的越来越少。

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没有办法生长了,而国家反而会越来越强盛。

第二点就是不能没有希望要有奖赏,要让他们可以逆袭,奖赏要少让他们争得头破血流。

所以你认为商鞅的结局是不是应得的?

但是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套三观极其扭曲的理论,竟然还真的就帮助秦国变成了秦朝。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有点不明白商君书的思想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秦国当时的现状。

在秦国的这场变法之中,可以说是除了皇帝,所有人都是输家。

我们挨个来看。

对于贵族来说,取消了世袭制,他们原有的土地不被承认,开始以军功论决。

军功论决的意思就是说,谁在战场上立功多,那么谁就越容易大富大贵。

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挺合理的,这不挺公平的吗?

是的,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公平的,那么你就已经沦为变法的奴隶了。

以军功论决的目的不是为了公平,而是给百姓一条可以逆袭的道路,以免你太过于绝望,失去了奋斗的意义。

如果你不信,我们再来看看百姓。

商鞅变法对百姓来说,虽然可以取得田地,但是你种了田你就不能走了,必须一直种下去给皇帝来交税,甚至是实行连坐制度,实行父子分家,分散民众所有的亲族关系。

行众赏清各种严重的刑罚制度,让民众苦不堪言。在当时的百姓几乎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在和平年代就拼命的种田,为国家提供粮食提供多了,还没说你要提供少了,就要接受酷刑。

这也就导致秦朝的百姓开始渴望战争,因为在秦朝获取爵位的唯一渠道就是军功,而战争也是商鞅留给当时民众仅有的上升空间。

所以秦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军功论决并没有被后世的国家所汲取,因为这是一条祸根。

在和平年代的时候,百姓没有上升空间。

所以秦国的百姓非常渴望战争,甚至到了后期,每次社会矛盾激烈的时候,都要通过战争去解决。

他们渴望去打一场仗。

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在商君书中认为秦国的强大一共走了五步。

第一步叫做渔民,首先统一他们的思想。

然后是弱民想办法夺取他们应得的,或者是让他们得到的越来越少。

第三步叫平民,让他们不停的折腾。

比如说想办法把富的给搞穷了,然后再把几个穷的给搞富了,让他们的眼里只有穷富,当然也不一定是在金钱上,归根结底就是不停的折腾他们。

第四步叫鲁民想办法让他们失去自尊,终日活在恐惧之中。

最后一步叫做平民,这也是点睛之笔。

除去他们生活必需的钱财之外,要剥夺他们手里的余钱,让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想法,只能接受天命。

所以人穷则志短。这就是封建主义的精髓之所在。

商君书是古代第一**,没有之一,这本书也绝对不能在封建主义时代穿越,因为每次穿越肯定会引起战争。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商鞅三见秦王(秦孝公),提出三种君王之道,即帝道、王道、霸道。

秦孝公对于霸道颇为赞赏,随即采纳霸道之帝王术,随后几代一代比一代霸道,到始皇嬴政,更是冠绝古今!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国六代君王的砥砺治国,终始九州归位,天下一统!

秦一统,除了几位励精图治的君王,还有一大批才情绝世的能臣,如白起、蒙括、王翦父子、李斯、吕不韦、甘罗、商鞅等等。

而商鞅的变法是强秦的根基,是秦国从弱秦走向强秦的基石。

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复姓公孙,名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商君书》,但《商君书》之作者,历来多有不同之言,这里就以商鞅著之。

在《商君书》弱民篇中,有“驭民五术”

总结起来就是。

法家商鞅《商君书》主要给君主,提供了5大**社会核心秘诀。

第一,弱民:以弱杀强,以奸驭良,杀豪俊、强民。

第二,愚民:统一思想,只给一种思想。

第三,贫民:剥夺民财民产,使之依附国家。

第四,辱民:实行对人民不利的政策,让人民缺乏安全感。

最后是战杀强民,通过灾难、**、战争借敌杀强。

1.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

把强民与良民消灭了,国家就强大了。

包括杀豪俊,用奸做领导、村长等等。

2.实行一教,统一思想,进行思想控制。

愚民不是不教育

而是只给一种思想教育,其他都是邪恶异端。

只要洗脑洗的好,没有稳定不了的政权。

3.剥夺个人资产,造成一个无资产、无恒心的社会。

让人失去安全感,必须依附国家。

比如限制各种人的资本,演说的、思想的、勇敢的、全部剥夺禁止。

4.辱民、贫民、弱民,利于统治。侮辱人民,使人民贫穷,使他弱。辱则贵之,弱则尊官。贫则重赏,重刑轻赏。

国家要实行老百姓讨厌的政策,要制订老百姓不喜欢的政策。

对民不利,民就弱,国家就强。

要是强民还是消灭不了,怎么办?

5.杀,发动战争、**、灾难,外杀强敌,内杀强民。

通过对外战争,杀别国,通过人造灾难,杀强民。

**、灾难、战争能杀人,更能自杀强民。

秦制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极大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从长期看无异于慢性毒药,2000多年的王朝兴衰和治乱循环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因此后世的君主往往杂糅孔孟之道和黄老之术,以抵消商君书的负面影响,但始终没有改变法家为主的本质。按照商君书构建的国家,即便战胜所有的敌人,人民也绝不会幸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