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奶妈、奶母、奶娘、乳母、奶嬷嬷地位如何?

凡雇佣奶母的人家当然是富足之家,奶妈、奶母、奶娘、乳母都是一个意思,贾府里叫奶嬷嬷,我们在这里介绍了,以后就不再讨论。

我国古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医疗技术不发达,婴儿死亡率特别高,因此民间提倡早婚早孕,夫妻在适合生育的年纪多生几个孩子,用增加婴儿数量的方式去弥补婴儿的死亡的损失。

很多朝代,女孩生育第一胎的年龄都在14岁到19岁之间,很多新手上路的年轻妈妈,她们自己身体还没发育成熟,虽然能够怀孕生子,但往往会面对奶水不足的难题。大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妈妈,她们还要操持家务甚至下地干农活,自身营养不良,婴儿也吃不饱的现象更严重。

在没有奶粉的古代,有的同学会提议用鲜牛奶喂养婴儿。其实,我国古人一直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一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蛮夷才会喝牲畜的奶。二是因为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以农耕为根本,为了保护农业,牛主要作为农耕工具来用,牛皮、牛角又是制造兵器盔甲的战略物资,官府对于牛的食用有很多限制。三是因为牛奶的来源限,我国土生土长的牛,大多是黄牛和水牛两类,无论哪一种产奶量都无法与奶牛相比。从欧洲引进奶牛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就是清朝晚期,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大量涌入的外国人为了喝到鲜牛奶,特地从欧洲运来奶牛与我国的黄牛配种,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了奶牛。

母乳不足,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好的选择,要么就喂婴儿吃没有太大营养价值的米汤,如果家里养的有羊,恰好又在哺乳期,也能挤出羊奶来给孩子喝,当然这是为了生存不得已的做法,毕竟人畜不是同类。如果关系好的亲戚、邻居正好有哺乳期奶水充足的妇女,就可以让婴儿认个干娘,当然,干娘必定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也要喂养,因此有些婴儿为了吃奶能认好几个干娘。

但对于大户人家就不一样了,有物质条件可以请奶妈,而且能够保证奶妈比其他人吃的好。那些富商贵族,为了保证传宗接代使家业有人继承,常常妻妾众多,就有妻妾同时怀孕的情况出现,这样以来,一个富家就能养好几个奶妈,妻子嫡出和小妾庶出的子女都由各自的奶妈喂养,这就直接隔断了孩子和亲生母亲的感情,我国古代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家庭中,夫妻同时肩负教育子女的责任,并由明媒正娶的妻来行使母权,不管是不是自己生的,妻都是这些孩子的母亲,小孩不断成长,又跟自己的亲生母亲没有太深的感情,就间接的巩固了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白了一点,大家就好理解《红楼梦》里贾探春跟赵姨娘之间的母女关系了。

奶妈代替母亲喂养婴儿极大的解放了母亲,让她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从怀孕期很快恢复到正常,这对于妻妾众多的大户人家来说太重要了,妻妾就能用尽快恢复的身体和精神,全力以赴争宠搏斗。

另外,哺乳期的妇女一般不来例假,哺乳抑制排卵,为了尽快怀上下一胎,就算只娶得起一个老婆的人家,只要还有钱,也会请别人喂养自己的孩子,这也成了促进奶妈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

照顾新生儿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可能一年都不能睡一宿完整的觉,那些太太、姨太太们又怎么能吃得了这种苦呢?哺乳是下人干的活就成了富家的共识,贫穷的妇女,特别是有私生子女的,有时要暂时或永远放弃自己的亲生子女,而用自己的乳汁去哺育别人家的婴儿,在监督指导下完成哺乳的工作,因此,古代奶妈往往出身低微,文化程度不如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但,她们一般都思想单纯、心地善良,有些家风好的大家族,因为奶妈跟孩子很有感情,也为了报答奶妈的辛苦哺育之恩,当孩子断奶后,仍会留奶妈在家中从事其他工作,一般待遇比较优厚,地位相对较高,甚至当奶妈年老后,允许其退休养老,《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地位就很高啊。

到了权力斗争激烈的宫廷中情况又有所不同。特别是清朝,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为了防止后宫祸乱、外戚干政,就要疏远皇子和生母的关系,明确规定,生母不可以抚养自己的孩子。皇子、公主一生出来就由奶妈全权照看,他们的母亲只有一个,就是当朝皇后。而且奶妈不属于各位妃子,是归内务府管,完全听皇帝的。各位尊贵的皇妃,见自己的孩子,一年就几次。在这种情况下,奶妈的地位和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哪位奶妈喂养的小皇子万一当了皇帝,这位奶妈也就跟着“鸡犬升天”了。

一僧一道【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针对癞头和尚的这句话有一大段批语,【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批书人说的八个字说是指“有命无运,累及爹娘”,重点是“有命无运”,至于“累及爹娘”也许是癞头和尚吓唬甄士隐的。

命运简单的说就是宿命和运气,从命理学角度上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命,命是父母给的,是先天的,命一旦给定无法改变,有必然性。二是运,运是人所处的环境给的,是后天的,人生各阶段环境会有不同的变化,有偶然性。有命无运就是说,先天条件是很不错的,可惜没有运气,没有遇到合适的时间或空间来运作原本不错的命!

三岁的小女孩甄英莲都用上了“有命无运”这四个字,古代男权社会,男子有命无运的更多了。历史上也确实有太多的帝王将相、英雄好汉、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可惜有命无运!因此批书人说《红楼梦》可不是简单的只写儿女情长,还举了两个例子,“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

“武侯”是诸葛亮的封号,刘备临死前,在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为国君,就请诸葛亮继续辅佐,如果刘禅昏庸无能,就请诸葛亮取而代之。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后人称为“诸葛武侯”或者“武侯”。诸葛亮鞠躬尽瘁,前后六次北伐,最终累死在五丈原。有人说:“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武侯之恨就是当年刘备集团弱小他提出先三分天下,再谋求一统,可惜岁月不饶人,再有能力也没时间去完成统一大业。这就是“运”受到时间限制的结果。

“武穆”是岳飞的谥号,北宋末年,宋徽宗当朝。他老爹宋神宗死的早,宋徽宗小时候没有被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就是声色犬马,吃喝玩乐的浪荡皇子,接班的是他哥哥宋哲宗。宋哲宗死的更早,死的时候连儿子也没有,宋徽宗本来是个艺术家,突然就当了皇帝。金兵大军压接,他还沉醉于书画之间不理国政,干脆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城,徽宗、钦宗皇帝爷俩一起被抓到草原上去了。

下一年,赵构(高宗)在河南商丘称帝,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出了位抗金名将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善战,20岁投军,有用勇有谋,他想北伐收复失地,报仇雪耻,迎回徽、钦二帝。但是,南宋高宗赵构可不这么想啊,打赢了仗,把我爹和我哥都接回来,我这个皇帝算老几啊,岳飞这样有能力的主战派坚决不能用,还是状元出身的主和派秦桧好。再说了,养肥一只鹰有被啄瞎眼的危险,养肥一只鸽子随时可以烤着吃,赵构就用鸽派打压鹰派。

民间传说,岳飞、岳云等人是被秦桧夫妇杀害于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杭州大理寺风波亭。杭州街上,一家卖早点的商贩得知消息气愤无比,就搓捏了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争相购买。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简化制作工序,直接把两条面缠绕起来油炸,成为如今油条。秦桧的“桧”字有两个读音,“hui”或者“gui”,现在,还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条称为油炸桧或油炸鬼。

岳飞没能完成迎回二帝、报仇雪耻的理想,最终死在自己人手里,这就是“运”受到空间环境限制的结果。

因此,批书人才说“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每个人的职务、地位、责任、使命、理想不一样,但命理、命运、命数的差别不大,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就算因为有不能完成的目标而悔恨,也能自我宽慰原谅,最多感叹几声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时也,运也!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四句话是谶语,谶语指事情发生后能应验的话,也可以理解成是对未来的预告。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甄士隐年过半百只独生一女,肯定对甄英莲娇生惯养,癞头和尚笑他痴,是因为甄士隐不知道女儿未来的命运,天下父母都想儿女们活的好,如果甄士隐知道甄英莲将来做妾,又被夏金桂整死,肯定痛不欲生,越是对儿女疼的很,越是伤的深,我也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花,莲花大家见的多,莲花、荷花开后结莲子,水里长莲藕,菱花大家见的少,菱花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开的花,水中结的果实叫菱角,菱花跟莲花一样是夏天开花,也像《爱莲说》里写的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菱花空对雪澌澌”,夏天开花的菱遇上冬天才有的雪,是空谈,瞎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菱花是会被冻死的!

作者通过这一句又暗写,甄英莲本来是更高贵一些的莲花,被人贩子拐卖后改名叫香菱,变成了菱花,身份从乡宦人家的小姐,变成了没有户口的贱民。香菱遇到了想全心全意待她好的冯渊,结果那小子叫冯渊真就逢到了冤枉事儿,老婆没娶成被打死了。神奇的事情接着发生,菱花真遇到了雪,还是大雪,“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香菱被呆霸王薛蟠买进薛家,菱做了雪的妾,命运好不了哪去,早晚被冷死、冻死。这还不算完,夏金桂的出现加速了香菱的灭亡。菱花是夏天开,到秋天的时候,菱花几乎就坚持不住了,菱花败、桂花开,刚好秋天盛开的金桂盖过菱花。金桂是常绿阔叶的乔木,根系发达,高可达15米,比水草类的菱生命旺盛多了,而且她还姓夏,薛蟠娶了夏金桂,再大的雪不敢也不能与夏抗衡,夏金桂“河东狮吼”泼辣凶悍,香菱“小鸟依人”温柔和顺,薛家一夫一妻一妾,妻壮无比,夫不能治,妾弱不堪,夫不能救,弱妾被壮妻虐待致死,命乎、运乎、痛乎!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一句跟上一句一样,表面上是写甄英莲在元宵节丢失,之后甄家遭遇火灾,家业败落的事情。作者却在暗地里影射贾宝玉家,为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庆元宵后贾家迅速衰败埋下伏笔。批语不太好理解,有资料说曹雪芹家被抄的实际时间是雍正六年元宵节前夕,元宵节是曹家人痛苦难忘的记忆,佳节元宵前的事儿,写成佳节元宵后,是作者害怕亲人们读了伤心难过,也是“甄士隐贾雨村”的写作手法。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表面上写甄士隐家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暗写贾府败落,被皇帝抄家,一切荣华富贵华为灰烬。这种明写暗喻的写法,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破足道人:“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世界的“世”字在汉语里可以用来表示时间,一世也可以用来特指三十年,前几集我们讨论女娲用补天石36500块,刚好对应一百年。一代人是三十年,算一世,贾宝玉出生的时候,贾府兴盛了三代人多一点,三世:水字辈、代字辈、文字辈,到玉字辈的贾珠出生已经大约九十年了。贾宝玉比贾珠小很多,宝玉出生时大约是贾府一百年。

批书人说“凡三十年为一世”,可以这么说。但是,批书人说的“世”就是佛家的“劫”,我不认同。佛家说的“劫”是梵语的音译,叫“劫簸”,简称“劫”,佛教里“劫”又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个小劫都有上千万年,跟一世三十年相差太大。所以我认为,文本里写“三劫后”,应该还表示三个灾难发生以后。

作者再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写甄士隐的三劫,暗写贾宝玉的三劫。甄士隐家,英莲丢失是一劫,房屋被烧是二劫,又遇天灾盗贼不得不投靠势利眼岳父是三劫,甄士隐三劫后出家。

因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文本丢失,贾宝玉的三劫在前八十回只出现一劫,就是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马道婆的可恨、可鄙、可耻,在于她身为宝玉的寄名干娘,刚骗了贾母的“一天五斤”的香油钱,立即帮赵姨娘用巫蛊害宝玉,这是贾宝玉的第一劫。

女娲补天石变成的通灵宝玉,正面刻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还有字:一除邪恶,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贾宝玉第一劫发生后,中了邪,一僧一道就用通灵宝玉来救他,这就是除邪恶。因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来推测贾宝玉的二劫、三劫。

通灵宝玉的第二个作用叫“疗冤疾”,那么,我认为,这里冤疾应是指冤家孽债引发的疾病,冤家孽债就是情债。正如贾母说宝玉和黛玉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看到,紫鹃因为一句玩笑话说黛玉要回扬州,宝玉就呆了,可知宝玉越来越离不开黛玉,黛玉流干了眼泪是要先宝玉而死的,显然,宝玉的第二劫就是指黛玉死后得病。

通灵宝玉的第三个作用叫“知祸福”,宝玉的第三劫,应该就是贾府被抄,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时候,通灵宝玉在贾府遇到难关的时候“知祸福”,还牵扯到“甄宝玉送玉”等线索,以后还会讨论,大体上,贾宝玉也是三劫后出家。

-姓贾名化字时飞,“穷酸书生”假语存

【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我国古人有名有字,咱们在【我读《红楼梦》】的第一集里讨论过了,这里不再啰嗦。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别的称谓,叫作“别号”,简称“号”。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起“别号”,也有朋友帮忙起的。除供人称呼外,别号的实用性很强,多用于诗词、文章、书籍、字画等文艺作品或艺术加工品的署名,类似于现在的笔名、网名、品牌。因此,有别号的人,一般都是文化程度较高、文化底蕴深厚的人。

咱们前两集讨论了姓甄名费字士隐,作者没有交代他的别号,或者说作者根本没有帮他设计别号。但是贾雨村有,因为作者给贾雨村设定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开口诗词歌赋,下笔锦绣文章,这样以来他就更好的起到线索人物的作用。这样的贾雨村才能在第一回就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这样的贾雨村才能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迅速的丢官。

《红楼梦》第二回,作者安排丢了官的贾雨村赶快去做了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与冷子兴关于清浊之气的议论,正邪两赋的说法,都是贾雨村文化底蕴深厚的继续展示,不为让读者称赞贾雨村博学远见,而是为了铺垫后面情节,要让读者知道林黛玉的诗词厉害是有原因的。贾雨村是作者创作小说的工具,或者说是个特邀演员。

姓贾名化,批语说是“假话”,谎言。当官儿的说假话也正常,有时候不得不说,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理解群众是不明真相的。

表字时飞,批语说是“实非”,实际的“实”,非常的“非”,实际并非如此。全是假话吗?不,真事隐了,表面上是假话,细细体会假中有真。

别号雨村,批语说“村言粗语”,用乡野农村里粗俗的语言来引出故事,这几条批语,是批书人针对作者“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来说的,在认同的这三条批语基础上,我还有话要说。

文本中姓贾名化,这个“化”是变化的“化”,就有变化的意思,暗指假可以变化为真,古人名和字有很强的关联性,文本中他表字时飞,时机的“时”,飞翔的“飞”,变化有两种,往好的方向变还是往坏的方向变,要看准时机,时机一到,飞黄腾达。

第一集里咱们讲了,父母、长辈给孩子起名取字,都是希望孩子将来生活的好,姓贾名化字时飞,“时飞”这个字就是对于“化”这个名的补充,想让孩子时机一到就有飞黄腾达的变化,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别号雨村,预示着他选择的发展时机是不好的,是愚蠢的!

前两集,咱们讨论甄费甄士隐,说过“君子之道费而隐”,天下无道君子隐居赋闲,天下有道君子出来做官治国理天下,甄士隐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才辞官回乡的,贾雨村却选择这样的时机挤破头皮去考试做官,丢官后又想方设法依附权贵,最终没有好结果。

身在官场的甄士隐主动退出,住在葫芦庙外,最终出了家。住在葫芦庙里的贾雨村,出了葫芦庙进入官场,去经历甄士隐经历过的那些黑暗,而且他比甄士隐更能变化,所以看似飞黄腾达了,再一变化还不如甄士隐。正如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一见钟情爱娇杏

【正文: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撷花就是摘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正文: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甲戌侧批:八字足矣。】【正文: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戌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批书人说,作者这么写才合情合理,刚出来个丫鬟都闭月羞花,那以后小姐出场怎么描写?而且这是贾雨村眼中的娇杏,情人眼里出西施,别人眼里出眼屎,其他人看娇杏不一定好看。

【正文: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这条批语牵扯到中国古代穷苦人家,孩子读书时的生存状况与人格尊严,用世俗是眼光来看,如果读书人做不了官儿,那就穷到底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干活没力气,经商没本钱,除了读书写字不会别的生存技能,难以养家糊口,“穷”这一个字就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

但读书人的骄傲与可能当官的梦想,又使得他们宁愿挨饿也要保留可怜的自尊。如此一来,在“穷”的头上又戴上一顶“酸”的帽子。穷酸的读书人,是需要别人的主动帮助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需要的是精神上的。

精神上的帮助,就是别人要看得起他,认为他有希望,支持他、鼓励他。由女孩充当精神上的支柱对穷酸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女孩的介入,就给“齐家”提供了必要条件。潦倒之时,女孩有意无意的一点表示,对穷酸书生来说都不啻于久旱中的一场春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比物质上的资助更让他们受用。

此时的丫鬟娇杏,“虽无十分姿色”,但是贾雨村见过的大姑娘少啊,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夏天大街上白花花的晃得人眼晕,还有各种影视节目。那时候,就算在农村,年龄大一点的姑娘嫁人了,不是直系亲属,走亲戚也见不到女眷,不嫁人的更不轻易出门。如今贾雨村进了甄士隐书房,能不看呆吗?物以稀为贵,越没有经历过的,他越想经历,越没拥有过的,他越想得到,见的少他更要目不转睛的呆看一会儿。

不过,批语说“色心”,我认为不是西门庆那样简单的对女性身体的**,而是包含有一种知音、知己般的情感。后文写雨村见娇杏回了头,便自认为这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巨眼英雄,看的准,能看出贾雨村是个潜力股。落难中有抱负的男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女人的认可,古往今来无数场英雄爱美女、美女重英雄的真爱故事不断上演。娇杏不经意的一瞥,自然会让贾雨村浮想联翩,引为知己。

贾雨村短暂艳遇娇杏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样成功的例子实在太少。因为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里,能够有远见的女人,尤其是美女,实在是少之又少,她们往往更看重当下。而且即便有这样的美女,愿意跟随、支持一个潜力股,熬到潜力股成功了,美女也人老珠黄了,年轻时要进厨房上厅堂,如今要斗小三劝色狼,多累啊!所以作者给丫鬟起名“侥幸”,《红楼梦》里结局最好的一个,真是侥幸。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lián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批书人说这是作者在《红楼梦》里留下的第一首诗,前面读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第一首标题诗。作者借贾雨村的口留下的这首诗,属于“闺情”诗,就是写闺阁之中女子情感的诗,比如“泪浣香腮粉未乾,相思成病怯春寒。此**向琵琶诉,整得琵琶又倦弹”。

“闺情”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选择的重要题材,写“闺情”的文人多,留下的作品也多。“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香奁就闺中女子盛放香粉、梳子、镜子、首饰等物品的梳妆盒,用来代指闺阁,我国诗歌体裁中也有“香奁体”,就是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多为艳诗。这一句是说,后文还有很多香奁体闺情诗,批书人认为,雪芹写《石头记》也有留下自己诗词的目的。

看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三生”咱们前几集说过了,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这个词语常常用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三生愿”就是前生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今世结成了夫妻,来生来世再续姻缘的愿望。

“未卜三生愿”,能跟谁有缘结为夫妻,还无法预测,接着就“频添一段愁”,“愁”字用的好,表现了贾雨村心中的矛盾和苦闷。他盼望跟娇杏结合,想追求,但是又怀疑自己是自作多情,害怕娇杏拒绝,毕竟现在太穷,条件太差了。

男追女有三种情况:一,穷追不舍,得花钱。感情物质都投入,最容易成功。二,穷追,不舍得花钱。不舍得花钱也要花点儿,感情投入的多,物质投入的少,也能成功。三,穷,就这一个字,就不用“追”了。贾雨村是个势利之徒,很现实的,他能不愁吗?

但是,尽管如此,感情不是理智就能左右的。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他无奈的低下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娇杏匆忙离开时那两次回头的情景。首联写自己“频添一段愁”,颔联写给他添愁的那个人。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俦”就是伴侣的意思,交代自己的处境,贾雨村此时只在葫芦庙中安身,无家无业,一身破衣服,寒酸无比,自惭形秽,顾影自怜!风前月下,本该佳人相会,卿卿我我,比翼双飞。贾雨村心想我这样的条件,自己养不活自己,谁会看上我?谁会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情绪进入低谷。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真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情绪高亢,充满希望和力量。神话传说里月宫中不但有嫦娥、玉兔、吴刚、桂树,还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就是蛤蟆,因此古人把月宫说成蟾宫,那么蟾光就是指月光。

唐代以后,便用“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进士。科举做官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只要通过考试当了官儿,便有了一切,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贾雨村想到他有希望通过苦读,科举当官儿,一切都简单了,“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一扫胸中阴霾,“蟾光如有意”让他科举高中,他就“先上玉人楼”,开口表白,一个丫鬟断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也充满了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从《红楼梦》文本来看,贾雨村还算是一个重情的人,我是说爱情,他对娇杏绝对可以。但是,为了求官、保官、升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恩人的女儿甄英莲,还有贾府被查抄的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对娇杏的初恋之情,贾雨村的感情世界再没有一丝光亮。把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写出了重感情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正文: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kuì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的版本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不管是“匮”还是“椟”都是用来盛放贵重物品的柜子或小箱子、小盒子。这又是作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写作手法,字面上理解为,精美玉放在盒子里等识货的人出个好价钱,精致的钗也放在盒子里等时机一到便飞出盒子展现它的美丽。

有的同学该问了,钗又不是无人机,怎么能飞起来呢?当然了,钗大多都是金银、翡翠、玳瑁、珍珠做成的,金钗、银钗、玉钗都常见,也有穷苦人家用荆条做成的荆钗,古人自谦,称老婆为“拙荆”,就是说老婆出身贫苦,挽束头发都用荆条,所以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比较笨拙。可见钗最轻的材质就是木头的,我承认就算古代有塑料制品,钗本身也飞不起来!但是钗的造型,大多是凤凰、孔雀、燕子,或者蜻蜓、蝴蝶等美而能飞的动物。因此,“钗于奁内待时飞”,没毛病。

这副对联隐藏着一个古代读书人都知道的典故,因为这个典故出自《论语》,是必修课。“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有许多机会他白白浪费了。徒弟们很不理解,子贡尊敬老师,才委婉的问:“一块美玉,是该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该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古代君子佩玉,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坚定而温润,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子贡把孔子比喻为一块美玉,孔子明白他的意思,便告诉他:“卖掉,当然要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孔子明确告诉徒弟,自己想入仕途有所作为,只是一方面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另一方面,时机不到,好东西不能卖个坏价钱,要等待合适的价钱再出售,自己有才华,也要等合适的机会再展示。

贾雨村吟诵“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抒发了自己的想要步入仕途的雄心壮志,甄士隐听明白了,所以后文中,他夸贾雨村有理想、有抱负。

根据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我们来看这幅对联,批书人认为作者高明,“玉”指林黛玉,“钗”指薛宝钗,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紧接下联“钗于奁内待时飞”。我们现在写的价格的“价”是简体汉字,港澳台用繁体字,单立人旁边加个贾雨村的“贾”字,就是价格的“價”,而且汉语中贾雨村的“贾”跟价格的“價”是通假字,“玉在匮中求善价”这个“价”可以指贾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更通透了,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这样来看,这幅对联就隐藏着,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在等待贾雨村的意思。如此看法,对不对呢?

我认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们需要借助线索人物贾雨村登上《红楼梦》这个大舞台,所以她们才会“求善价”、“待时飞”。林黛玉不用说了,贾雨村是她的老师,还亲自护送她进了荣国府,贾雨村直接扶林黛玉上台。薛宝钗虽不是贾雨村亲自送进荣国府的,但薛蟠因为买香菱打死了冯渊,贾雨村讨好权贵,胡乱判案,薛家才得以安安稳稳的住进荣国府。如果贾雨村秉公执法,签发海捕文书捉拿薛蟠,薛宝钗母女二人必定为平息风波奔走劳苦,所以说贾雨村是间接的送薛宝钗上台。

另一条批语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因为《红楼梦》手抄后流传,又印刷出版,版本太多,批语也不是同一位作者在同时期留下的,所以批语中也有前后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按照这条批语的说法,“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玉”指贾宝玉,“钗”还是薛宝钗,贾宝玉待价而沽,没有碰到识货的伯乐,贾宝玉不被当时社会认可。薛宝钗恰恰顺应世俗,是封建社会大家族标配的淑女。“前用二玉合传”意思是我们前面读过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要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就是甄士隐在梦中听到一僧一道说的“还泪神话”,二玉合传,就是林黛玉贾宝玉的感情纠葛,在前面通过甄士隐的梦已经埋下了伏笔。“今用二宝合传”意思是写到这里出现贾雨村的对联,“二宝合传”,通过贾雨村的嘴,为宝玉、宝钗的感情纠葛也埋下了伏笔。

“玉在匮中求善价”,“匮”与“闺阁”的“闺”谐音,贾宝玉周岁的时候“抓周”,面前的世间之物,贾宝玉只抓取“脂粉钗环”,暗写贾宝玉将来只钟情于闺阁之中,贾宝玉长大一点“最喜在内帷厮混”,公然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

如果说贾府是污浊的封建社会缩影,大观园无疑是清净之地、世外桃源。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倒影,也是女孩子们的乐园,贾宝玉更是身在闺中了。第五回中警幻仙姑送给贾宝玉两个字---“意淫”,说这二字绝非“皮肤淫滥”,“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这样的宝玉,就是封建时代一块隐藏于闺阁中的美玉,一位有超前思想的斗士,待价而沽,确实是“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如果说,黛玉的人生目标是浪漫纯粹的为情而活,林黛玉是用眼泪来还债的,是精神追求,那么宝钗则是顺世而为,注重现实功利的,她懂得时机变通,“待时飞”用也她身上也恰如其分。

薛宝钗本来是要进宫选秀的,当然根据清朝顺治以后严格的选秀制度,她不参加选秀也不太可能,就算她不想参加,也必须要参加。薛宝钗父亲死的早,哥哥薛蟠偏又不稳妥,想保薛家继续富贵兴盛,要千方百计抱皇帝的大腿,这是她为家族做贡献能走的捷径。因此薛宝钗的修养非常好,她能压制自己的情绪,娘胎里带来一股热,她就服用“冷香丸”,用理智战胜冲动,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勤奋简朴,还有些冷漠。薛宝钗这种性格,是她自己注重现实功利的反应。选秀没有成功,她又转向“金玉良缘”,不正是相机而动,待时而飞吗?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林黛玉、薛宝钗在闺阁中都希望能顺利出嫁的。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贾府破败后,贾宝玉在狱神庙受罪,是贾雨村救了他,薛宝钗为求贾雨村救宝玉,做了贾雨村的小妾。由于汉语谐音字太多,又有一词多义,种种解释各有千秋,也免不了牵强附会、凭空臆断,仁者见仁吧!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贾雨村律诗、对联后张口又来绝句,作者“千皴万染”写雨村文采。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乘法口诀,三五一十五,每月十五是月圆之夜,如今恰逢中秋佳节,本该团圆美满,贾雨村目前落魄不堪,但是看到月亮,他想到了“蟾宫折桂”,想到了以后的飞黄腾达,所以说是“是将发之机”。

满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一团圆月把所有的光辉洒向人间,这是儒家思想里要奋发作为的表达,但是贾雨村真的是想造福百姓吗?不,他步入仕途,一不为江山社稷,二不为黎民百姓,他是为自己重整家业,荣华富贵的。所以他见利忘义、攀附权贵、徇私枉法是本质,用平生所学回报社会,爱名如子、造福一方是骗人的鬼话,奸雄!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两句透露出贾雨村的野心和抱负。他想象自己一朝科举高中,步入仕途,在官场崭露头角,百姓们就会像十五观月般,尊敬他仰望他。

但是口气太大了,会让人想起黄巢写的诗。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五岁时候就能作诗,成年后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于是写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接着他成了农民起义领袖,唐朝灭亡拉开了序幕。《水浒传》里及时雨宋江也是读书人,本是山东郓城小吏,犯了罪,被发配江南,在“浔阳楼”题诗,也有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宋江两个读书人,提了诗都造反了,贾雨村的这两句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难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批书人说,“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是要突出贾雨村的文采非凡、抱负不浅的读书人形象,不得不这么写,没有别的意思。

批语说:“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红楼梦》第一回,通过贾雨村起中秋诗,到第七十六回,作者又描绘了黛玉、湘云、妙玉月下联诗。暗影中一只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如有神助,说出“寒塘渡鹤影”。黛玉也不甘示弱,接上一句“冷月葬花魂”,妙玉踏月而来,一起完成《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文本里有除了第一回,还有关于中秋节的描写,或因秦可卿得病而一笔掠过,或因贾府即将大难临头而浓墨重彩,第七十六回,贾府过中秋节,热闹了半夜,王夫人等说:“夜已深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了,明日再赏十六月色也好。”贾母道:“什么时候?”王夫人笑道:“已交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

贾母听说,凌晨一两点了,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一人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贾母最后一句“我们散了”是这个中秋节的结语,弱的弱病的病,女孩子都要走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贾府也该散了,我们以后还会读到,这里不再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