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雨分娩,司马亮的心都被拴在沐雨身上了。这搞的他,下午都没心思做事了。
不过,再没心思。事还是不会放过司马亮。
这不上午才说过的宁城消息,就被小三子送到了司马亮面前。
看了一下送信的小三子,司马亮将目光移到了对方身后的一人。
“吴志,你怎么过来了?谁叫你过来的,是掌柜,还是谁啊。”
小三子身后的人,就是此前在问溪通明票行,遇到过的门童。当时,他还和对方有些关于包子的小插曲。
“我……小民……是……韩账房叫来的。”
韩世文吗?应该也在宁城吧。这么看来,他应该没问题。或许,他能给一些信息。司马亮稍稍想了一下。
“说吧,韩账房,让你来做什么。”
“回王爷,账房说……宁城周边的一些地主老财,可能要不安分了。至于宁城里面的情况,韩账房说,希望王爷能等一会。还有就是,韩账房还让小人带了一封信给您。”吴志从衣兜中拿出一封信件,递给了司马亮。
接过信件,司马亮皱了皱眉。
只是带个口信和信件,至于让吴志过来吗?
“这样啊,行吧。我知道了。你估计才过来吧。先休息休息,后面我再让人送你回去吧。”
“是,王爷。”
小三子带着吴志离开。
坐在书房中的司马亮,回味起吴志刚才说的话。
“韩世文说,让我再等一下。也就是说,宁城之事有隐情是吧。这信……他会不会能解释一下呢?”
司马亮将韩世文的信,先拿来了起来。
拆开之后,司马亮快速扫了一遍。
“这一点都没提宁城的事,是真就让我这么等着了?就不能说一下原因吗?”
韩世文的心中,只字未提宁城的事。全篇写的内容,都是关于宁城周边的一些地主老财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民间矛盾和问题。
说实话,这些东西,哪怕没有韩世文写信过来。司马亮都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他此前清算的地主老财只是局限于宁城城内,至于周边区域,司马亮选择性的无视了。
这种情况,倒不是司马亮放过了他们。而是他有心无力,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毕竟宁城这边,他有名义,以及武力上的优势。单是如果扩散到宁城周边的这些地块,那就没有那么大了。
人散就不说了。有些地方情况复杂,一些地主老财,都圈养有私兵。加上有信息差,司马亮如果乘胜追击,很有可能会遇到挫折。
如果因为这些失败,导致了司马亮前面的事,全功尽弃。那他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司马亮选择了停手。
当然,他这停手其实很有好处。宁城的事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这对于操持这件事的司马亮来说,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在那之后的情况,也确实和司马亮所料想的一般。那些地主老财,没有一个敢乱动的。甚至有些人,还向司马亮交来了类似投降的信件和礼物。
不过呢,这种情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毕竟司马亮这边一直没有给与什么反馈。加上对官员系统的整改,导致不少和地主老财有关联的老官员下台。
种种下来,双方的矛盾,肯定还是会爆发的。
司马亮早就预知到这个情况。他也在为此准备,只是就韩世文所说的情况来说,留给司马亮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了。
“等,等……只能等了。再看看吧。”虽说有些放不下,但司马亮还是选择相信韩世文,打算暂时搁置宁城的事。
忽然,司马亮又将目光看向了另一封信。
“要不再看看,再做决定?”司马亮拆开信封,查看起来。
这份信中的内容,基本就是对司马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首先,司马亮最关心的定南王的情况。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定南王的下落。不过,在寻找燕北王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一些行迹鬼祟之人。
他们见到司马亮这边的人,就一个劲地逃。
就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来说,这些人和刺杀定南王一定有点关联。如果这样分析,那他们这些人,出现在找人的地方。显然目的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定南王是下落不明,但很大概率是逃出生天了。
虽说,这是一个无法确定的事,但是司马亮还是觉得这很有可能。毕竟在他眼中定南王还是文武兼备的,说不定就想到办法脱身了。
除开定南王的下落,信中剩下的篇幅,基本就是说明宁城的一些状况。
宁城实行了宵禁,并且对百姓的出入,进行起了严查。
一些穿戴甲胄的人,进入宁城。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经常出入宁王府。
可以说,宁城现在的情况,就是进入了全面戒备的状态。
到底是在防什么呢?不会是防我吧。
看着信中的描述,司马亮心里烦起了嘀咕。
“希望韩世文说的没错吧。不然就这情况来看,很是不妙啊。”
只能说韩世文的信送的及时,不然的话,司马亮肯定会把宁城的事放在第一优先级。
当然,说搁置,司马亮也不可能完全搁置。该做的准备他肯定还是要做的。
想到这里,司马亮拿出了上午写的那张纸。
“虽说有些急,但现在也没别的事好做了。这事落实下去,或许能对江南局势有些帮助。”
司马亮纸上写的东西,是关于税收的一些整改。
此前的税收,主要着重农业部分。对于商业方面,抽取的不是很多。并且因为一些赚钱的行当,都有一些达官显贵涉足,就导致最赚钱的营生,所提供的税款,并不匹配。
除开税收比例的不合理,收税的人,也有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黎国朝堂收税,是属于承包制的。那就是每年给各地一个指标,只要达到这个指标上方就不管地方的税收情况。
像江南这个地块,之前的税收就是包给宁王的。
不过,那么大的地,宁王也不可能全部跑。所以他把税收的任务,分派给了下一级。
下一级,再交给下一级,以此类推,直到把税收补足。
这种情况,对于上面的宁王和官吏来说,会轻松很多。但对于底层百姓,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毕竟上面的人,只管下面交上来的。却不管下面真正收多少。
这种情况,导致了很多收税官和地方豪绅勾结。让很多信息闭塞的民众,多交了很多税款。而这些多收的钱,自然不会进到上面的口袋。
可以说上面和底层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而罪魁祸首的中间阶级,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这对于不喜欢吃亏的司马亮来说,肯定是不能忍的事。他肯定是要除掉这些人。不然,对于他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