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撤,罗孝手下的人,根本不是担心别的问题,而是怕自己功绩没了。
之所以会有这个情况,就要说到破阵军的过往了。
先帝继位时期,西北其实没有那么多军,更没有那么多将军。一共就定漠军和破阵军两个。
当然,那时候的两军人数比现在多少好几倍。那时定漠派系首领,就是萧家。而破阵军的人,就是慕容家的人。
本来因为慕容家的人进入后宫,破阵军有了反超定漠军的机会。
可在关键时候,慕容家垮台了。
经此一事。整个破阵军被重组。大量原本的将领和士卒,都被编入了定漠军。
那段时间的破阵军,基本就是名存实亡的状态。罗孝也是那段时间,迫于压力投效到了定漠军中。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先帝察觉到了西北的情况。于是他就对西北军,进行了大规模改动。
其中定漠军首当其冲,直接被拆成了三个军。同时,先帝下了诏令,免去了昔日破阵军中被慕容家牵连的人。
后续,连着几条诏令扶持破阵军。
经过几年调养,破阵军算是恢复了一些。可就在破阵军准备继续和定漠军较量的时候。
新的军团计划被提上了日程,也是这个时候破阵军就真正走向了没落的开始。
原本戍边的两军,第一次拆分后,变成了四军。
第二次,则是被拆成了八军。而这次被拆的不止定漠军,还有堪堪恢复一些的破阵军。
这次一拆,直接分走了近半的人,导致破阵军的总人数,从十万,跌到了五万。
可这第二次并不是结束,当二皇子来到边境后,第三次拆分来了。
这次不像前几次,这次被拆的只有破阵军。原本只有5W的人数,又被拆走了2W。
定漠军虽说被拆分两次,缩水到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数,但8W配置,近破阵军3倍的数量。让破阵军根本无法匹敌。
自那之后,破阵军坐稳了老二的这个位置。
如果只是单纯的老二地位,这对于军人来说,其实能接受。毕竟在他们下面还有八个军。但是吧,破阵军这个老二徒有其表。
军队是朝堂的延伸。军队有什么样的待遇,都和朝廷中代表的人有关。
定漠军的萧家,经历过慕容家之变后,在朝堂中低调了下来。不过,他们还是掌握着比较大的话语权。
定漠军,以及最初拆分出去的两军,是萧家的嫡系。破阵军虽说和定漠军有些关系,但只能算半个养子,所以只要定漠军和另外两军参与的战斗中,哪怕出力不多,也能分到最多的功绩。
后拆的四军,本就是为二皇子提前准备的。哪怕捞不到最大的功绩,也基本上是第二多的。
在之后从破阵军拆出去的两军,哪怕总人数不占优,但凭借主帅是皇室,也能分到不少。
功绩就这么多,这几个朝中有人的靠嘴分完了。破阵军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朝中无人的第二军,自然只配吃些残羹冷炙。
也是这种情况下,罗孝养成了保守的军事策略。
不是他不会进攻,而是他知道自己进攻也拿不到什么。反而会因为出力最多,损失最大。
这种日子过着,导致手下的士官,士卒,都有些心灰意冷。
不过,即便这样他们也只能忍受。毕竟破阵军是很早的编制,很多人都是世袭的军户。而世袭,代表他们被打上了烙印。
如果从军,他们只能呆在破阵军。虽说先帝后面下令,可以选择脱离军户,但是军户铁饭碗,谁想扔啊。更别说七尺男儿,听完祖辈的过往。很多都想建功立业。
一腔热血,没有选择,换来的冷遇。这让破阵军一直都很低迷。
不过,这种情况在到了燕北就有了些许转机。
因为燕北这种平乱级别的大战,除开头城的功绩,后面都是越后越多。为了避免前面啃硬骨头的时候,损失过大。
萧家在前面的请战,没有那么多。
自己的嫡系部队在戍边,后编的两军实力不够。二皇子对于头城的功劳,心有意却力不足。所以破阵军有了机会。
第一次望江城一战中,破阵军主攻夺城。那功绩,直接让整军将士激动到泪目。
可以说这不费吹灰之力的一城,比他们戍边几十年的功劳都多。
当然,他们能捞那么多。还是因为萧家和二皇子的误判。他们觉得望江城是硬骨头,主攻的肯定会损失最大。
可谁曾想,燕北王直接放弃了。被破阵军捡了一个大漏。
巨大的功绩,让抑郁多年的破阵军将士抬起了胸膛。虽说整体实力还是不能和定漠军比,但气势上面已经压过对面了。毕竟这是平乱第一城。
也是这次之后,几军的暗中较量开始了。毕竟经过第一战之后,所有将领都知道,燕北是个刷功绩的好地方。
虽说黎国已经取消了异姓王,但万户,千户这种封赏,谁都不嫌多。
也是这种情况下,临泽早就定下的攻城,被硬拖了下来,哪怕四皇子督军,也无法调和。
后面二皇子御驾亲征了,这些没谈拢的将军,才在四皇子的压力下,假装出了一点力。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亮到了燕北后,临泽攻城久久没有进展。这是因为所有人都在战争结束前,分属于自己的蛋糕。
可以说早些时候死伤的将士,就是白白死的。因为他们只是高层博弈下的牺牲品。
后面,二皇子亲自出面调和了四军功劳分配的问题。结果很明显了,临泽一战中五个攻入点,四个是萧家派的。
而破阵军这一个,还被司马亮这个挂名的分走了一半。着巨大的落差,自然让破阵军将士难以接受。
如果没有见过太阳,就能忍受黑暗。这话放在破阵军上,太过合适了。
享受过荣耀与一身的士卒,根本接受不了打回原形的现实。
也是这种情况下,罗孝有点管不住手下人了。导致了这次他带兵跟司马亮孤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