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光吗?多一个人倒也无所谓吧。司马亮稍稍想了一下,就同意了韦光留在军中的事。
再与确认一些细节后,盛定和马力离开了帅帐。
“真是头疼啊。之前的事,还没完全明白,就来了新的问题。”
“前线啊,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该不会二哥让我过去,是为了当什么先登军吧。真要这样,那我不得玩完。”司马亮自嘲一笑。
脚步声响起,在后账呆着的翁婉走了出来。
“王爷,怎么了是要去前线了吗?”一墙之隔,翁婉能听到不少几人说的话。虽说不太懂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但她还是知道,司马亮要被掉到前线的事。
“是的,去前线的话,估计就带不上你了。毕竟那边的营地不是我这边,带你属实不便。”
“没事的王爷,奴婢可以在这里等你。”翁婉微微一笑,试图让司马亮不担心。
“过来。”司马亮示意翁婉来到自己身前。
将对方搂在怀中,不停抚摸对方的小手。司马亮深深叹息一声。
“翁婉啊,不是我嫌弃你。是真的,这燕北不适合女人家呆着。今天有船回江南,你就顺道一起回去吧。别留在这里了,我虽说是王爷,但我头上可是二哥,他可是皇帝。”
“后续,要是事情要是比较急,我根本没时间考虑你。可我不想你出什么事,你就听我的话,回去吧。”
再度重提让自己回去的事,翁婉并没有很意外。毕竟作为枕边人,近来她也看到了司马亮的烦心,以及愁苦。
高高在上的司马亮,都觉得麻烦。翁婉自然无法解决。她来燕北,本就是照顾司马亮,现在看来,她能起到的效果并不多了。
而且就像司马亮所说,翁婉对于军中的生活并不适应,有太多不便和麻烦。最主要,如果没有司马亮在,整个营地翁婉都没有一个说话的人。
想到这里,翁婉也不再坚持了。她靠在司马亮的怀中,摸了摸司马亮的脸。
“好的,王爷。奴婢就听您的,回江南。”
“这自然是最好。”司马亮轻轻抚摸翁婉的头发。
下了几天雨,燕北的温度骤升。就帅帐走到码头的功夫,司马亮就出了不少汗。
码头之上,大量光着膀子的士卒,帮着难民搬运东西。
难民的东西不是很多,但人数上去了,还是不少的。对于帮助自己的士卒,民众一个劲的端茶倒水扇风。
虽说起到的效果不是很大,但总归让这些士卒有些安慰。干活的时候也有一些笑容。
“王爷来了。”
“王爷好。”
……
看到司马亮到来,难民集体向司马亮问好。
“无妨,你们继续,我只是看看。顺便送送你们。”
之前山中交谈之后,司马亮就没有和难民见过几次面。不过,这并不阻碍对方感激。加上今天是离开的日子。不少难民,向司马亮送上了礼物。
对此,司马亮想拒绝,但架不住盛情。
“燕王大人,送给您。”一个孩子将一把粗糙的木剑,高高举起。由于个头不高,他踮起脚也就到司马亮腰间的样子。
或许是想到自己即将降生的孩子,司马亮笑着接过了木剑。
“不错啊,好剑。”司马亮半开玩笑的说。
“是吧。燕王大人可要用这把剑,杀掉那些坏人。这样大家就可以早点回来了。”
孩童天真的话语引来一些旁人的欢笑。虽说司马亮也跟着笑了,但他看向木剑的眼神多了几分深意。
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杀戮吗?这燕北确实不好办啊。如果我和二哥撕破脸,这燕北怕是又没人管了。到时候,这边的百姓该怎么办呢?
……唉,没办法了。我终究是个自私的人,真到这步,我也只能选自己的利益了。
对于弱者,司马亮有种天生的同情。但如果真要和自身的一些利益抉择。他也只能放弃弱者,保全自己。这会让他良心难安,但他不会后悔这么选择。
毕竟司马亮已经尽力了。他只是一个人,有私心。如果能都照顾到,他绝对会避免这个情况发生。
又一艘船离去,最后一艘前往江南的船抵达。由于是最后一批了,码头上没有多少人了。
这时军营中,走出来一位身穿淡黄色长裙的女子。对方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士卒的目光。毕竟漂亮姑娘,在年轻壮硕的小伙子眼中,总是有格外的吸引力。
司马亮微微一笑,上前搂住了女子。
这个女子,自然不是别人,就是要离去的翁婉。临行前,她穿上了自己带过来,却没有穿过的女装。算是让司马亮最后见见自己漂亮的样子。
“一路平安。”
“会的,王爷。”
一人在码头,一人在船上,司马亮和翁婉做了最后的告别。
船渐渐远去,最后一抹淡黄色消失在了运河尽头。
司马亮带着惆然若失的感觉,转头看向北边的临泽城。
“我也该准备过去了。也该会会那些将军了。”
一日准备后,司马亮坐船前往了北边的营地。
不得不说,司马亮这个营地安排,属实比较好。有临时码头,这来回运兵,送物资都方便了不少。
本来,二皇子那边给了两天时间调度。可司马亮这边算上送难民走,也就花了一天半的样子。
其中还有不少时间,是在搭建北边的临时码头。
踏上北边营地的土地。司马亮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硝烟味道。哪怕炮火停歇有一天了,这股味道依旧强烈。
比起南边的二皇子所在的营地,这处更贴近临泽的营地,看起来更加紧凑。当然,布置上面的原因,不是很多。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边的士卒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西北六军,两军在后方拱卫二皇子,剩下四军都在这里了。
虽说都是军建制,但还是有不少差异的。黎国的军只设置最低人数,并不会设置最高上限。基本上成军较久的部队,人数会比新建的多少好几倍。
像后方的两军,属于新建的,只是刚刚凑够了最低的人数。不算后勤人员,单军1W上下。加起来也就2W
而前线的四军,都是西北王时期,乃至更早的时候建立的。所以这些军的规模都格外的大。
尤其是以钱悦为大将军,萧礼为副将的西北第一军,定漠军。
这只建立开始,就以抵御漠北的军队。不算后勤,人数都已经达到了8W之众。而且着还是部分人员被拆出,留守西北后的数量。
全盛时期,可以说这一只定漠军,都可以守住整个西北防线。
当然,那个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毕竟这种那么大的部队,对于掌权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军,第三军……直至第十军的建立,一步步蚕食着第一军的力量。即便现在它现在还是最强的那支军队,但消亡终究是无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