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圣人之仁 > 第十三章 鱼传尺素

圣人之仁 第十三章 鱼传尺素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 北宋 晏几道

长安。

楚王府。

王莽随手放下陈勋和监军送回来的信札,眼皮也没抬,问道:“你们的消息呢?”

堂下半跪着的皂衣大汉毕恭毕敬道:“禀大帅:属下派人日夜监视,镇北将军确有领兵才能。先是借大雨失期笼络了人心,后又在西河谷一举击溃盘踞凉州数年之久的优昙钵,还借此收服了一部分贼寇入了军营。属下还获得密报,大帅所派的监军已经被彻底架空,目下整支军队的大权已经由镇北将军全部掌握。”

王莽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又问道:“长史府最近有什么动静吗?”

“自镇北将军出征后,长史府闭门谢客,便是高良姜也被拒之门外。除了每五日长史府的管家菜伯出去买菜之外,长史府便再也无人进出。”

“那清风楼呢?”

“禀主人,清风楼依旧生意火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王莽抬起头。

“只是清风楼的厨子好像很久没有露面了。属下曾经借口饭菜不对味要求见厨子,可是掌柜的说厨子老娘病了,回老家了,要半个月后才能回来。”

王莽摆摆手:“知道了,这些小事你就自己看着办吧。还有,以后你不可再直呼高良姜名讳了,毕竟此人以后孤有重用。”

那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毕恭毕敬道:“禀大帅,绣衣卫玄九尘眼里只有大帅,其他人皆等一视之,无有例外。”

王莽赞许地点点头,递给他一个卷轴:“孤知道你忠心,很好。从今日起,撤去监视长史府的人手。你且休息几日,三日后带人前往东郡,具体的事宜已经写在里面,速去速回。”

玄九尘接过卷轴,施礼后一闪身,不见了。

王莽见怪不怪地伸了个懒腰,喃喃道:“先生还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呢!”

此时老管家进来禀报,说太中大夫刘歆求见。王莽大喜,命正厅见客,便径直出了房间。深秋的午后,太阳照在身上,有点暖洋洋的。

王莽猜的没错,刘歆正是为了自己陵寝一事而来。按理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从登基开始就要修建陵寝,这是前朝始皇帝定下的规矩。但是王莽心中却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大汉的皇帝,实际上的统治者,而且这也已经快成为了全天下人的共识,所以,当王莽改年号摄政之后,就暗地里吩咐刘歆为自己准备龙驭之地。

对于这个非分的要求,刘歆也是尽力满足,虽然他并不太赞成此事。刘歆刚入仕时做的黄门郎,凑巧的是,当时的王莽也是黄门郎。两个人都对经学颇有研究,趣味相投之下,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十年前刘歆的父亲刘向去世,按礼制他要守孝三年。虽说他当时已经有了一点名气,可是整个少府的黄门郎何止上千人,等他守孝归来,也许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虽然心中百般不情愿,但是在以孝立国的大汉,他也不得不遵从。没成想,三年后他再次返回少府时,昔日的黄门郎王莽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司马,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王莽举荐作了中垒校尉,还没上任,又被举荐为侍中,此后十年间,又陆续被王莽擢为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一跃成为比二千石的高官。两年前王莽被众卿推为宰衡,自己也跟着鸡犬升天,被封红休侯,成了大汉名副其实的贵族,两人的关系也愈来愈深厚起来。

正想着呢,王莽已经大跨步走了进来:“子骏贤弟,今日过府可是有好消息要告知愚兄吗?”

刘歆当中执礼,被王莽拉住了。

“你我兄弟二人,何须如此客套。快说说,什么好消息?”

刘歆笑着点点头:“兄长果然猜得准。小弟已经知道律嘉量的准确数字了。”

王莽熟练地煮着老管家送来的茶,笑吟吟地说道:“据愚兄所知,此事可是困扰了贤弟许多时日了,怎么突然就有了答案?贤弟莫要搪塞说是梦中所得哦,区区梦呓之言,可是糊弄不了愚兄的啊!”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刘歆双手接过盛满了葱姜的热茶,浅酌了一口,略带回味地眯着眼睛,笑道:“好茶!好手艺!”

遂放下茶尊,徐徐道:“说来惭愧,这律嘉量的准确数字并非是小弟的功劳,而是镇北将军杜吴的手笔。十五日前,镇北将军出征之际,着其弟子高良姜将一枚简牍交予小弟,说已经算出了律嘉量的准确数字,照此计算,基本没有误差。巨君兄是知道小弟为人的,只要涉及到算数问题,小弟必会亲自演算。因此小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反复验证了镇北将军的数字,果如他所说,基本没有误差。兄长,断龙石的问题解决了!”

“具体数值是多少?”王莽急切地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三尺一寸四分。”刘歆站起来,将简牍递给了王莽。

王莽看着手里的简牍,不由得喃喃道:“先生,你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吗?”

刘歆见王莽没有回音,便又问道:“兄长,这镇北将军杜吴身上的谜团还真是多呢。别的不说,仅律嘉量的准确数值,就是奇事一件啊。小弟虽说不是极其聪明的人,但自问本朝之中,超过小弟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即便如此,小弟也到了前年才著出《钟历书》和《三统历谱》,成书之日,小弟五十有三,已过天命之年。可是这位杜先生尚不到而立之年,怎么就能有如此成就,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王莽点点头。

刘歆说的没错,《三统历谱》成书的时候,刘歆已经在羲和的职位上做了五年,他手中掌握着整个大汉国最丰富的藏书和最先进的天文观测手段,此外还有几十个帝国最聪明的天文学者供他驱使,即便这样,也用了五年的时间才编成了《三统历谱》。至于律嘉量,更是在多少前人的基础之上开始研究,就连老司徒孔光都亲自上阵帮着刘歆演算了一番,也只是验证了“周一径三”已经不再准确了。大汉帝国两个最聪明最博学的人都没能算出具体数值,不满三十岁的杜吴一下子就切中要害,这怎能不让人起疑呢?

想到这里,王莽叹道:“不瞒贤弟,愚兄也觉得镇北将军身世成谜。七年前,他刚来到府上时,愚兄曾经派绣衣使者前往兖州彻查过他,发现此人无来处无去处,就像凭空出现一般。好在杜先生行事低调,且博学多才,随手收了个弟子高良姜,就已经在道学上隐隐有了大成迹象,可谓是个奇才也。前段时间又收了一个天竺来的异教徒,贤弟来之前,愚兄刚收到异教徒的信札,说是镇北将军已经剿灭了盘踞凉州数年之久的流寇,还说要找到神兽白骆驼,献给愚兄作礼物呢。”

“白骆驼?这世上竟有白骆驼吗?”刘歆有些诧异。

“愚兄也从未听说,可是跟杜先生身上的奇异之处比起来,这白骆驼也就不稀奇了。贤弟,你说这个杜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兄长穷尽人力都不能知晓,小弟更是不得而知了。我觉得,别管他来自哪里,只要他对我们是有善意的,我们就接纳他。更何况如今他可是帮了我们很多大忙,兄长是不是可以让绣衣使者不再监视他了?”

“嗯,”王莽点点头,说道:“贤弟来之前,愚兄已经下令撤去了对长史府的监视,等杜先生回来,贤弟也多跟他拉近关系,此人大才,于你我都有裨益。”

刘歆端起茶尊示意了一下:“一切听兄长的。”

长史府。

菜伯将大门开了一条缝,探出头来看着眼前的驿卒:“长史府闭门谢客,尊驾是?”

驿卒拿出一捆带有泥封的书简:“这是镇北将军的府上吗?”

菜伯连连点头。

驿卒将书简递上:“镇北将军的家书,还有,在这里按个手印,我好回去交差。”

菜伯慌忙点头,按了手印,谢了驿卒,举着竹简便往院子里跑:“少君!少君!先生来书信了!”

正在西院的琵琶闻言急匆匆地奔了出来,小茶在后面边追边喊:“夫人慢点!”

琵琶接过书简,只看了一眼泥封,便将书简紧紧地抱在怀里,眼泪簌簌地落下来。菜伯知趣地走了开去,小茶追上来,搀着琵琶,慢慢地往回走。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久违芝宇,时切葭思。

琵琶吾妻,一别半月,心中时时思念。昨夜梦中与你相会,见你泪痕未干。老人言,梦中哭泣,于身体无益,切记保重。夫如今已至凉州,一路风景皆与中原不同,日后定要带你同游敦煌。妻所缝制鱼鳞甲,我日夜着身,犹妻之体温护夫。言微情深,望吾妻保重身体。旬月之后,夫自当归来。勿念。”

琵琶看着书简,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她将头静静地伏在书简之上,感受着字体的温度,转过头笑着对小茶说:“先生叫我妻了,先生还说他梦到我了,还说要带我去游敦煌。小茶你快看呢,快看呢,先生说他想我了,我也想先生了,呜呜呜……”

小茶睁着不识字的眼睛,搂着琵琶也啜泣起来:“少君莫哭,少君莫哭。先生对你多好啊,可不能哭坏了身体。”

琵琶闻言,擦了擦眼泪,努力地点点头:“嗯!我要好好的,我要多学几个菜,还要给先生生个儿子,我要一辈子服侍先生,小茶你也要一辈子服侍先生,听见没?”

小茶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小茶一定好好待先生和少君的。少君,我们去研究新菜谱吧,等先生回来,给他做好多好吃的!”

“好呀!嘻嘻~”两个少女又开心起来,银铃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长史府。菜伯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少君啊少君,您只是个妾啊,怎么可能变成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